同治是怎么死的?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是一个谜,有人说是慈禧毒死的,也有人说是慈禧自杀的,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光绪皇帝的死,却是真真切切的发生了。那么,光绪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为什么会突然暴毙呢?难道真的是慈禧太后下的毒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光绪皇帝是在1908年11月14日去世的。这一天,距离光绪皇帝驾崩,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八年。那么。

一:同治是怎么继位的
但是,作为赴美赛会的专使,乘着谒见美国总统的机会递交国书,乘机进言,则再自然不过,接着以考察为名,顺理成章地周游欧洲各国,实在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盛宣怀等人甚至连溥伦的随从人员都想好了,必须是“实心任事、熟悉外交、明达机警者”才能胜任。根据他们的设计,溥伦抵达美国后应原地待命,等到朝廷的国书到后,才动身前往华盛顿,执行这一秘密外交任务。二:同治怎么登基的
是一个不幸的皇帝,本身幼年丧父,自六岁起就登基为帝,接下沉重的重担,而此时他自己又是个傀儡受制于人,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控。三:同治怎么得的天花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无往而不胜,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在满清和大明的对决中,积弊成疾的大明王朝似乎处于弱势,尤其是在袁崇焕被斩首后,天时、地利、人和,大明几乎都没了。
如此局势,满清攻占中原应不是难事,然而却一打就是十几年。
一,皇太极的苦恼翻看《清史稿》会发现,皇太极与大明的对战多发生在春冬两季。及至盛夏,便班师回朝。
乍一看,这有悖于作战的常理,冬天明明是休养生息的季节,而夏秋季节正是作战的好时节,皇太极却偏偏选择在冬天作战,显得不合时宜。
但是细究之下,你就会发现,皇太极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其苦衷的。而皇太极的苦衷正是源于中原爆发的一场瘟疫——天花。
当时的人们对天花束手无策,只要感染就必然丧命。皇太极从1626年继承汗位便开始与大明的对战,一打就是十几年,每次作战只要与大明军队接触,士兵们就会感染天花,满军因此损失惨重。
为了避免军队感染天花,皇太极只好选择每年冬季,天寒地冻的时候出兵。
这种局面导致清兵一直到1644年才攻破明朝,入主中原,而皇太极也在进入中原的前一年病逝。
不仅如此,皇太极的兄长礼亲王代善,有三个儿子死于天花;弟弟英郡王阿济格的两个妻妾均感染天花而亡;弟弟豫亲王多铎,也于顺治六年三月天花流行时染病,被夺去生命,时年36岁。
二,顺治的驾崩爱新觉罗·福临,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本应大展宏图的他,却在24岁时便溘然长逝。而关于他的死,在清朝内廷的皇家档案中,却只有一句话,“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清廷对于顺治帝的死因只字未提,这让后世对顺治帝的死产生很多疑问,甚至有顺治帝因爱人之死而遁入空门的说法。
翻阅《清史》,顺治八年冬,顺治帝曾到河北遵化打猎。顺治帝的这一行为这让人很不解,按理来说,皇帝外出打猎一般都是在秋季,而这次却突然改到了冬季。
原来,这年冬季京城爆发了天花瘟疫。所以可以肯定,所谓的行猎,不过是官方说辞,事实上,顺治帝是躲避天花去了。
《清史》曾有“近日逗疹甚多,朕避处净地”的记载,可见顺治帝每遇天花爆发,都会外出躲避。然而顺治帝还是没有逃脱天花的魔爪。
在顺治帝驾崩之前,清廷曾颁布一条奇怪的指令,不许民间炒豆。在中医里,天花又被称作痘疮。所以清廷的这道指令自然与当时生病的顺治帝有关。
三,康熙的帝位顺治帝在位时,其膝下前后共有八位皇子。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和皇四子荣亲王早夭。在顺治帝驾崩时,还有六位皇子可选储君。
然而顺治帝没有选年龄最长的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而是将皇位传给了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天花。
当时民间有句谚语叫“生了孩子只一半,得过天花才算全”。得过天花的人会对天花终身免疫。
所以,为了社稷的稳定和长治久安,顺治帝选择了得过天花的玄烨作为他的继承人。
由于康熙亲身经历了天花的折磨,所以他一即位,就在太医院成立痘疹科,着力于研究根除天花的方法。
经过多名太医的共同努力,人痘法被发明并普及,大大的降低了天花的感染率。
四,同治最冤人痘法的的发明使清朝基本上战胜了天花,但为何同治帝又死于天花呢?
天花作为瘟疫传染,并非只在中国流行。16世纪,欧洲殖民者将天花病毒带入美洲,导致数百万人死于天花。1870年,法国天花爆发,八万人死亡。
后来,西方国家研制出了牛痘法。牛痘法可以彻底根治天花,但人痘法却不能保证。
同治帝得天花后,有人谏言使用牛痘法根治,可清廷却对牛痘法充耳不闻, 坚持使用人痘法治疗,导致同治帝因此丧命。
素以大国自居的清王朝对牛痘法的态度,何尝不是清王朝气数丧尽的象征呢,而天花病毒则伴随着一整个王朝的兴衰。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四:同治怎么读
有答主说这两个人没关系,这怎么可能,都是清朝的皇帝,肯定有一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必然是有血缘联系的。
事实上,同治是光绪的堂哥和表哥。同治是咸丰的儿子,但是同治死后无所出,所以在挑选继位者时,就没法选择子嗣。同时基于慈禧要把控政局的考量,慈禧选择了光绪,光绪是同治的堂弟,同时光绪之母还是慈禧的妹妹。这样一来,慈禧和光绪关系其实很近,便于其操纵政局。
事实上,光绪虽执政长达34年,但是自己亲征能说上话的机会其实很少。这也反过来说明慈禧挑选确实对自己是极为有利的。
五:清同治怎么读
1、努尔哈赤的拼音nǔěrhāchì,(后金天命汗)。2、皇太极的拼音huángtàijí,(后金天聪汗,改元为清后年号崇德)。
3、福临的拼音fúlín,(顺治)。
4、玄烨的拼音xuányè,(康熙)。
5、胤禛的拼音yìnzhēn,(雍正)。
6、弘历的拼音hónglì,(乾隆)。
7、永琰的拼音yǒngyǎn,后改顒琰(yóngyǎn)(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拼音:mínníng(道光)。
9、奕詝的拼音yìzhǔ,(咸丰)。
10、载淳的拼音zǎichún,(同治)。
11、载湉的拼音zǎitián(光绪)。
12、溥仪的拼音pǔyí(宣统)。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