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斗是簸箕窑村战斗,发生在1941年11月23日。
那时,徐州、高明方向的鬼子,出动了7000兵力,坦克、飞机数辆,对淮北苏皖边区进行扫荡,企图消灭新四军第四师。

师长彭雪枫针对敌情制定了战术:“采取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术,敌驻我扰,敌疲我打,避其精锐,击其惰归。”
四师主力转移到敌人来路的侧翼,寻找战机进行反扫荡。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师还有一支骑兵团,是当时新四军唯一的建制骑兵团。
骑兵团在成立之初,战术和技术学习苏联红军的骑兵,所以又被称之为“红色哥萨克”。
但簸箕窑村战斗,却打出了中国骑兵的威风!
第二天晚上,团长周纯麟召开会议,经讨论决定,由团部带一、五大队插向敌后,三大队前往泗县监视敌人。
三大队队长展广蕴率队经过一天的急行军,来到了泗县以南的茅草董家一带。
第四师提前做好部署,使日军的五路进军都扑空,成功瓦解了日军的第一轮“扫荡”。
7天后,日军开始第二轮“扫荡”,泗县的日军平川部,带着三百多人,即将进入泗县以东的簸箕窑村时,骑兵团第三队的流动哨发现,立马上报队长展广蕴。
展广蕴和教导员王孟凡得知敌情,立即骑上战马,到泗青公路的高地上,用望远镜勘察。
由于昨天晚上下雨,公路、大山都是灰蒙蒙的,被大雾隔绝,根本看不清是日军还是伪军。
面对这一块送到嘴上的肥肉,展广蕴和王孟凡当场决定:打!
接着两人谈论打法,展广蕴说:“我们不拦头,从敌人的背侧向前打。”王孟凡同意。
随即,第三大队的队员接到作战命令,一区队二班长尚文秀担任警戒任务,带着一个班,观察泗县方向的敌人动向,其余队员则迂回插到敌人的西北边。
众马奔腾,在穿插迂回之际,被敌人发现,敌人很快就第三队发起猛烈的攻击。
展广蕴命令战士,在簸箕窑村的坟地和东北侧老林地里,架起了两架机关枪,迅速还击。
两架机关枪形成了交叉火力,敌人顾头顾不了尾,一时之间慌乱起来,好几名日军和伪军中弹身亡。
直到这时,第三队才发现敌人中有伪军、也有日军。这时骑兵团的战士们兴奋起来:“不管是黑狗、黄狗,统统都要干掉!”
枪声一响,行走在公路的日伪军也发生了混乱,趁此机会,展广蕴大喊:“骑马冲锋!”
二、三区队的队长们,带着本区队,从西向东朝敌人猛冲过去,瞬间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日军小队长想要骑马逃跑,五班长刘正文眼疾手快,骑马行进间,举枪射击,将日军小队长击落马下。而另外一位骑兵,击落了小队长旁边的翻译。
战场瞬息万变。日军占领的坟地,朝骑兵射击,刘正文在冲锋时,被打断了腿。战友们把他抢救下来,可刘正文因为流血过多而牺牲。
而老战士袁传金,在砍死一名日军的同时,后背被敌人击中,落马牺牲。
他骑的小白马被敌人俘获。小白马誓死不从,对敌人使劲儿猛踢,踢倒敌人后,跑了回来。
万物皆有灵性,何况是对付侵略者!第五队的另一匹战马“麻窝子”,驮着主人李少书冲锋后,发现李少书中弹跌落马下。
麻窝子回头寻找到李少书。
当时,李少书因为伤势过重,不能站立,他摸了摸麻窝子的马蹄,拍了拍它的前腿。
麻窝子立即轻轻地卧下来,李少书很费劲才爬上马背。可李少书一骑上马,又遭到了敌人的猛烈攻击,中弹牺牲。
麻窝子受到惊吓,一跃而起,李少书跌落,它迅速跑开。
麻窝子没有走远,第二次回到主人的身边,用嘴和身子拱李少奇,又用蹄子扒拉主人,李少奇没有动静,麻窝子这才知道,主人牺牲了。
它舍不得离开,三步一回头地望着李少奇,直到李少奇消失在了它的视线,麻窝子这才朝东北方向跑去。
战斗的地点距离泗县不足10公里,不久后,日军的援兵赶到。展广蕴收到侦察班的消息,为了避免陷入被动,下令撤退,迅速转移。
而麻窝子跑了几十公里,竟然找到了已经转移的第三大队。
麻窝子,真是有情有义!
这一战,第三队击毙了日军15人,俘虏了20多人,缴获了两匹战马,和一批武器弹药。
同时这一战,也拉开了反“扫荡”的序幕!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