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怎么死的啊?

2023-02-21 11:57:07 556 0
奇闻观察室
有人说,韩信是因为功高震主,所以才被刘邦除掉。但实际上,真正了解韩信的人就知道,他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他的死只能算是咎由自取。

众所周知,西汉建立后,一些功臣纷纷被杀,韩信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对于韩信的死因,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他是因为功高震主才被除掉的,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韩信的下场之所以会那么惨,除了有吕后的原因外,更多的其实还是韩信自身的原因。韩信此人十分的傲慢,而且不服从管理,可以说是无法无天。

韩信怎么死的啊?

楚汉争霸的关键时刻,刘邦被围,急需韩信救援,然而韩信却以此为要挟,要求刘邦任命他为齐王。刘邦差点没气死,但是考虑到情况危急,不得已同意了韩信的要求,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邦的内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然而,韩信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依然我行我素。

韩信除了傲慢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自视甚高,甚至十分自傲。当初,刘邦找他谈话时,问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轻蔑地说,你只能带十万兵马。刘邦听后十分不悦,但没有表现出来,他接着又问道:“你能带多少?”韩信高傲的回答说:“我带兵打仗当然是越多越好!”不得不说,韩信的能力是有的,但是比他厉害的人大有人在,然而韩信却没有明白这一点,他的过度自信导致了他的过度膨胀,最终酿成了悲剧。

韩信的情商也是一大硬伤。首先,尽管萧何是他的伯乐,但是这并不代表萧何就会和韩信一条心,因为轻易地过度相信萧何,最终韩信落入了吕后的手中。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对于吕后也十分轻视,他不认为吕后能对自己构成什么威胁,然而对韩信威胁最大并最终让他丧命的正是吕后。此外,错用蒯通也是韩信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蒯通作为一个谋士,其实并没有什么大本事,然而小算盘却打的很精,老蒯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怂恿韩信向刘邦讨封,韩信居然采纳了蒯通的建议,有这样的谋士在身边,再厉害的人也难免走向灭亡。

此外,韩信的脾气十分暴躁,说话直来直去,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几乎将朝廷上上下下得罪了个遍。樊哙作为一名粉丝,本来对韩信颇有好感,十分崇拜,然而最终也被韩信的行为伤透了心,成了路人。韩信对待下属的态度更是一言难尽,在下属面前他总是趾高气昂,颐指气使,这种行为最终导致韩信众叛亲离,在他落难之时,没有一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同事也好,下属也罢,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落井下石。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我一直相信历史是有记忆的,更是有灵魂的,当我们重温历史时,实际上就是在跨越时间的长河与古人对话,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但相当多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普遍认为历史是枯燥无味的,读起来晦涩难懂还夹杂着很多专用名词,从小就不愿意学,长大了更是连碰都不想碰,更别说读了。

如今,兼具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史记》,被教育部列入新课标必读书目,原著是文言文,50多万字,大人读起来都吃力,更不适合小学的孩子。推荐给大家这套《写给孩子的史记》。

1:这套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历史清晰的呈现出来,符合孩子的阅读特点,激发孩子读历史的兴趣,让孩子真正了解历史。

2:这套书有精美的插图、大字和拼音,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自己独立完成阅读,图文并茂。保留了成语、古代专有名词、歇后语、近反义词等常见考点,并且详细做了注释,为孩子奠定了扎实文学基础,真正学得牢,拓展知识面;

3:这套书还贴合小学语文考点,大量覆盖中小学语文教材、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理解提及的人物和故事。个性化的小名片设计,能使孩子快速了解人物和历史事件。

为了孩子的未来,让孩子远离手机,主动学习,您有必要来一套《写给孩子的史记》。请点击下面链接下单?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56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