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阿济格很多人都很陌生,因为名望远远不及多尔衮,其实阿济格和多尔衮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宠妃阿巴亥。另外还有一位弟弟叫多铎。
俗话说,兄弟齐心,合力断金,按说阿济格应该竭尽全力助弟弟多尔衮一臂之力,拿下皇位,然而阿济格对于多尔衮来说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猪队友,愚闷无知,处处做出一些让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1626年,努尔哈赤突然病逝,据《清史稿》记载,皇太极为了拿下大汗之位,联合其他三个贝勒,逼死阿巴亥,让其殉葬,此时的多尔衮只有14岁,多铎更小只有12岁,他们看不透皇太极的阴谋,完全可以理解,年龄太小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亲死于非命,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但是当时的阿济格已经21岁,并且领着镶白旗,心智成熟,还手握兵权,但是他看不透形势,被皇太极三言两语就糊弄了,不但不去思考母亲死的真正原因,而且还在皇太极登上帝位后,死心塌地,南征北战,为皇太极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多尔衮、多铎一天天长大,皇太极开始忌惮三兄弟的势力,阿济格手握镶白旗,多铎手握正白旗,另外皇太极在逼死阿巴亥前发誓,一定会把努尔哈赤亲领的一旗给多尔衮,如果是这样,三兄弟的势力就不容小觑了。
正当皇太极为此事烦恼不堪,想不出好办法时,阿济格做了一件事,让皇太极抓住把柄。
一天,阿济格发现舅舅阿布泰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而且才貌双全,为了亲上加亲,阿济格做主让多铎娶了她。
但是阿济格忘了,皇太极和阿布泰关系不好,登基时就曾下令,禁止皇室贵族和阿布泰家族联姻。阿济格这样做,完全是挑战皇太极的权威。于是皇太极下令剥夺了阿济格的旗主地位,让多尔衮来担任。
皇太极的做法一石二鸟,即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又削弱了多尔衮三兄弟的势力。
然而阿济格完全看不出皇太极的险恶用心,这件事的发生后,阿济格并没有记恨皇太极,而是把怨气撒在多尔衮身上,他竟然认为是多尔衮夺了他的旗主之位。这一点让人哭笑不得。
1643年,皇太极去世,原本可以登上帝位的多尔衮,因为忌惮皇长子豪格的势力,不得不做出妥协,最后皇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
多尔衮成为大清实际的主宰者,作为兄弟的阿济格和多铎,也更加受人尊重。按说他们应该更加支持多尔衮,然而阿济格却不这么想。他一直认为,如果不是多尔衮夺了他的旗主之位,做摄政王的就是自己,根本轮不着多尔衮。
多尔衮了解到阿济格的心思后,也是非常无奈,但是作为兄弟,多尔衮还是以大局为重,处处维护阿济格,并且还给了他带兵打仗的兵马。然而阿济格却不断地给多尔衮拆台。
阿济格目无君上,私下称顺治皇帝福临为孺子,而且还编造情报,说李自成死亡等,这些行为按照大清律令,是要被杀头的。多尔衮身为摄政王,表面上肯定不能徇私。于是就把阿济格从亲王降为郡王。之后又找机会恢复了他的亲王。
但是阿济格不明白多尔衮的良苦用心,而是觉得多尔衮是处处针对自己。于是死性不改,继续给多尔衮出难题。
清军入关,多尔衮高瞻远瞩,建议继续把大明京都作为大清的京都,而阿济格却带头反对,要求屠城后回关外,其中《李朝实录》曾有记载:“(阿济格) 不欲留北京……乘此兵威,大肆屠戮”)
阿济格的做法让多尔衮非常头疼,不过事关国运,多尔衮肯定不能妥协,于是力排众议,定都京师。
1650年,多尔衮意外离世,阿济格知道后,不但没有为多尔衮的死悲伤,而是天真的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
此时的福临早已对多尔衮,独揽大权的行为恨之入骨,更不可能,再有第二个摄政王,阿济格完全是一厢情愿,多尔衮的死,让他意识到,清算多尔衮的时候到了。阿济格作为多尔衮的亲兄弟,自然也难逃此劫。
于是福临在厚葬完多尔衮,肯定他的功绩后,又掘坟鞭尸,削除宗籍,一代枭雄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多尔衮的党羽也被一网打尽,阿济格在被逮捕后,依然不老实,在狱中私藏兵器,而且扬言把监狱烧掉,之后被顺治帝赐毒酒,死在狱中。
不知道这位阿济格,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不能明白,他和多尔衮三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如果阿济格能够看明白利害关系,一心一意的帮助多尔衮,恐怕皇位轮不上顺治,历史也会重新改写,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一、多尔衮究竟做了什么事,令亲侄子顺治在其死后两个月掘墓鞭尸?
优质答案1:
1650年8月,一生征战的多尔衮竟然从马上跌落,摔成重伤后一直卧床不起,12月,没有撑过寒冬的多尔衮去世,生前富贵名望达到顶点,死后顺治圆了多尔衮的梦,封他为义皇帝,元妃封为义皇后,以帝王之礼下葬,并为他续子承袭睿亲王爵,这一切都很正常,但多尔衮的亲信在运回棺椁时,令顺治穿素服,出城5里迎接,嚎啕哭丧,跪地守夜等等,做的又太过头了,多尔衮死后这些亲信想利用丧礼做文章,争权夺利,殊不知此时的顺治14岁了,正是个既懂事、又叛逆的年龄。
图为多尔衮画像。多尔衮在世时,一手遮天,顺治成了台面的傀儡,但多尔衮一死,集团内部开始争夺多尔衮的正白和镶白两个旗,在他们看来谁掌握了两旗谁就是下一个摄政王,多尔衮内部集团迅速瓦解。另外多尔衮一直有个强大的政敌,那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顺治即位时,辅政大臣多尔衮和济尔哈朗2人,所以多尔衮在死后2个月被清算,关键人物就是济尔哈朗。
图为睿亲王旧府,也就是多尔衮的府邸。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的人,皇太极死后支持大皇子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多方妥协顺治即位后,济尔哈朗也是辅政大臣之一,多尔衮用强手腕处死豪格,并打压济尔哈朗,所以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是政治死敌。后来这只老狐狸一直隐藏实力,多尔衮暴死后,老谋深算的济尔哈朗迅速爆发,首先他迎合顺治,在多尔衮死后第12天,拥顺治亲政,济尔哈朗成为顺治倚仗,朝臣倒向济尔哈朗。
多尔衮墓叫九王坟,在东直门外,现已不见踪迹。时机已对,济尔哈朗向顺治上书多尔衮16大罪状,大概是多尔衮悖逆擅权、使用皇帝礼仪、散布谣言、逼死大阿哥豪格、强占豪格妃子等。刚亲政的小皇帝顺治非常兴奋,终于可以出气了,于是顺治推倒之前对多尔衮一切待遇,剥夺一切荣誉,没收所有财产,挖坟掘尸,于是多尔衮从万人之上到身败名裂,时间不足2个月。直到乾隆晚年时,为了书写自己功业,又为多尔衮恢复名誉,修坟,最终盖棺定论。
优质答案2:
把他妈给岁了,还握权不放,这理由够充分吗?[灵光一闪][机智]
二、顺治皇帝究竟是咋死的?
优质答案1:
本人倾向于死于攻打郑成功的战役,很有可能死于炮击。
最普遍的看法:清朝官方给的顺治出家做和尚的说法太离奇,只能凭他们的一面之词,自从清朝宣布顺治五台山出家那一刻起,到后来又说顺治离奇死亡。这期间没有人见过顺治或者顺治的尸体。
顺治被炮击的说法近几年才有的,
以前的说法是顺治帝钟爱的董鄂妃离世深受打击,后来想出家但没出成(反对势力反对),再后来感染天花去世;
顺治死于厦门海战(攻打郑成功)的观点许多史料不见记载,目前证据也很是单薄,仅有一个《延平王起义实录》提了这种说法,很多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这个实录的观点也没有其他史料佐证;但这至少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
优质答案2:
照例,先了解一下顺治皇帝,顺治皇帝本名爱新觉罗福临,其父是大清朝大名鼎鼎的第二任开国皇帝皇太极,其母为火遍电视剧的孝庄太后,其子是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而他则是满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的第一任皇帝,其六岁便登上了皇帝位,在位了十八年了,仅仅24岁之时便早早驾崩了,坊间流传的各种版本的顺治死因,而且更有甚者说顺治是假死,实际上他是出家做了和尚,那么顺治帝之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细细分解一下。
话说这个顺治福临,完美的遗传了其家族爱老婆的DNA,其父亲就是有了名的“宠妻狂魔”,他深深的爱上了一个叫做海兰珠的女子,并且不可自拔,在沈阳故宫中至今还流传着皇太极宠妻的种种痕迹,然而,红颜薄命,海兰珠也是很年轻的时候就因病死了,皇太极悲伤到不能自已,夜夜以泪洗面,据说这个打下了大清江山的男子,曾不止一次在征战过程中路过自己的爱妃的坟墓而嚎啕大哭,尔后,皇太极在海兰珠死后2年就追随她而去了。
而顺治竟然也完美的复制了他爹的爱恨情仇,福临也有一个特别喜爱的女子叫做董鄂妃,他对这个妃子历史上记载可谓好到了骨头里,其母孝庄曾不止一次提醒他,不要过于和董鄂妃亲热而疏远了后宫其他的妃子们,怎么着也得雨露均沾呀,但福临把这话当成了耳旁风,依旧在后宫大肆恩爱,不知是被下了诅咒还是巧合,这个女人和海兰珠一样,也很早就因病去世了,顺治也是极度伤心并忧郁成疾,也是在其死后仅仅两年便因为免疫力低下感染了天花而去世。
所以说,顺治的死也是因过度悲伤导致,他并没有出家做和尚,那些都是假的。
三、顺治皇帝真的是被郑成功击毙于厦门而不是在五台山出家当和尚吗?
优质答案1:
无稽之谈。就算是皇帝出巡,史书上也是隐瞒不过去的,更不用说御驾亲征了。查查那段历史,顺治皇帝和董鄂妃腻歪在一起的时间都不够,哪还有心思去厦门溜达。其实这个问题里的顺治出家五台山也都是后人的猜测,在正史里,顺治皇帝的病死的。
优质答案2:
顺治生于1638年死于1661年。寿命为23岁。如果正如记载的他出家怎么可能这么短命。顺治其实是被郑成功一炮打死。
其大将素达羞愤自杀。出土得罪文献也证明了这一点。和民间传言刚好吻合。
另外根据蒙古文献也记载了顺治死于厦门这一说法。
所以此事件再次证明了满清篡改的历史不可信!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