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毕业生也不例外!
看了河北公安系统考编的录取结果!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下沉到了地级市当公安~
这到底是大学生就业难?
还是编制太有诱惑力了呢?
你怎么看?
一、我就想问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外的宇宙是什么?
优质答案1:
宇宙有多大是有一些数据的,宇宙之外的宇宙是什么是一个没有定论的事情。
要弄清两个问题:首先人类永远脱离不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因此所谓宇宙之外只能存在于想象和思维实验中;其次即使存在宇宙之外,宇宙之外也还是宇宙,但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这个宇宙,而是另有宇宙。
这个另有宇宙有几种说法,一种是多重宇宙论。认为我们宇宙就像肥皂泡,大肥皂泡套着小肥皂泡,层层叠叠有很多层。有人用俄罗斯套娃来形容也可以,只不过比任何套娃的层次都要多多了;另一种是平行宇宙论。这种理论主要从量子力学角度考量,起源于观察量子时每次都不一样,而宇宙由量子组成,既然每个量子都存在不同状态,那么可以推论出宇宙也就不会只有一个,可能有无数个。
但一些理论认为,即使存在相互平衡的两个宇宙,它们也既不重合,也不相交,井水不犯河水。也可能通过偶然事件感觉到双方的存在,但也只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无法沟通和过界。
这些理论都只能存在于假设中,永远都无法证实。但由于有这么一些猜想,而且又是科学界一些人煽风点火,就在社会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奇谈怪论,甚至往灵异鬼怪上牵扯,可谓走火入魔。
时空通讯的观点认为这些都是戏谈,可作为茶余饭后哈哈一笑之谈资,切勿当真。
至于这个宇宙到底有多大,过去已经有过很多介绍,现在不妨再简单说一下。我们现在能够衡量的宇宙只是可观测宇宙。什么叫做可观测宇宙呢?就是理论上人类可以看到或者感知的宇宙。这个宇宙现在直径为930亿光年。
这个数据用地球熟知的长度来衡量有多大呢?我们就来用公里算一下,一光年等于9.46万亿公里,一亿光年就等于9.46万亿亿公里,930亿光年就是8797.8万亿亿公里,具体写出来就是879780000000000000000000公里。如果宇宙是一个很圆的球,其周长就是2.76亿亿亿公里,具体数值就是2760000000000000000000000公里。
这个数值看起来是不是觉得并不大,想象中宇宙用公里来丈量至少有一页纸的0吧?可以没有,但走起来可就要老命了。现在人类飞的最远的飞行器是旅行者1号无人探测器,40多年飞了217亿公里,只是1光年1/436。按照它现在的速度每秒钟17公里计算,走1光年路途需要17647年。要绕宇宙一圈需要多少年,大家自己去掰手指头吧。
问题是宇宙并不像我们平常生活想象的那样,从广州到北京,只要一直走就可以走到到。在相对论的时空里,即使有能够走那么远的飞船,也永远走不到、甚至看不到宇宙的边缘。因为光线也被宇宙曲率弯曲,我们只能顺着弯曲的空间转圈子。
但我们会认为是在走笔直笔直的路线,这就是时空弯曲的奥妙所在。其实在地球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只要你一直笔直走,就永远走不到地球的“边”,只会最终回到原点。
宇宙还有两个视界,即过去视界和未来视界。一个是大爆炸开始后的38万年里,宇宙连光也无法发出,因此那38万年的宇宙是个啥样子有多大,人类是看不见的,谓之过去视界;二是我们宇宙还在高速膨胀,膨胀的速度大大超过光速,因此在遥远的宇宙边际,会有很多星系光线无法到达人类的视野,这部分宇宙人类也是无法看到并感知的,谓之未来视界。
人类观察所有的事物都要依靠光线,如果没有光线,就什么也看不到。因此这两个视界是人类的观察死角,是不可观测宇宙,这部分宇宙到底有多大,没人知道。
有人认为不可观测宇宙比我们可观测宇宙大多了,甚至大的我们无法想象。所以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如果说过去视界虽然看不到光线,但现在发现了引力波,有可能在今后某个时间能够感测得到,这并非空穴来风,有一定理论依据支撑,但未来视界就别想了。
因为光速这个宇宙最快的事物都无法传递过来,别的什么波即使和光速一样快,我们同样也收不到,因此未来视界不但无法看到,而且是完全无法感知的。
这就是时空通讯对宇宙的一点肤浅看法,欢迎共同探讨。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坚持原创是时空通讯的底线,感谢与支持。优质答案2:
我们所处的宇宙直径930亿光年,宇宙之外可能是另外多个宇宙。
对930亿光年,我们可能完全没有概念。那就从最小处说起。光每秒钟运动30万公里,从地球到太阳,光要跑8分多钟。太阳系的直径,光需要走两年。银河系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光需要走10万年以上。而宇宙中像银河系这么大的星系又数千亿个。那么930亿光年的宇宙有多大,是个什么概念,可能还是想象不出来,只好说无法想象的大。而且它还在不停地膨胀。
那么宇宙之外的宇宙是什么?当然是另一个或多个宇宙。科学家实际也很困惑,提出了很多假想,最主流的说法有三种:平行宇宙、多元宇宙、对称宇宙。不管是哪一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宇宙以外还有另外的宇宙。
我们宇宙之外的宇宙会什么样呢?物理学家们也进行过探讨。如果维度太低的宇宙,复杂的逻辑线路和神经元就会受到局限,无法衍生出生命。如果是一个四维以上的宇宙,牛顿的引力定律平方反比就变成了立方反比,那么星体和原子中的电荷运动轨道就会不稳定,就会发生碰撞,就意味着原子核和星体无法形成。所以只有三维的宇宙才可能诞生生命。而其它形态的宇宙要么死气沉沉,要么杂乱无章。
但是,我们的物理定律是否适用于其它宇宙,我们不能确定,所以宇宙之外也只能是猜测。
·,
二、宇宙这个概念也只是人类提出来的,严格来说是人类的猜想,宇宙到底是什么?
优质答案1:
宇宙是前人取得概念性一词,包括所有空间,所有时间,包括物质的变化。宇宙名符其实的就是星星的演变。对于行星中的生命是微观的存在,它们决定不了星星的变化,而是受星球的限制,对于宇宙,人类不过只有猜想。
优质答案2:
对于宇宙这个概念也只是人类提出来的,严格来说是人类的猜想,宇宙到底是什么呢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宇宙是一个自然空间的概念,是泛指客观存在之自然空间所有存在一切的一切。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
只有客观存在的自然空间,才会有各类天体现象的客观存在,才会有各种物质的客观存在,才会有自然空间中物质运动与变化发展规律现象的客观存在,才会有无机物与有机物互换现象的客观存在。正因为在自然空间之中会有有机物现象的存在,才会有活性生命物质现象的形成,才会有智慧生物的客观存在,才会在地球现阶段上会有智慧人类生存的今天。
人类是通过感知感觉的生存本能,去逐步认知这个浩瀚无垠之客观存在的自然空间,由于这个自然空间之中的确是客观存在着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限物质和无限空间之自然现象的情况,因而,人类才把这个自然空间所有存在一切的一切,都统称为宇宙。其实宇宙就是人类对客观存在之自然空间的一个代词,是一个无限自然空间的概念。
目前,人类对宇宙概念上的认识并没有做到高度统一,各种流派的阐述各有不同,传统的认识较占上风,不过争论不休的焦点在于银河系是否是作为宇宙层级星系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星系,传统的宇宙概念是由数之不尽的银河系、恒星系和行卫系三个层级所构成的总星系;新派所认为的宇宙概念是由数之不尽的恒星系和行卫系二个层级所构成的宇宙空间。而银河系并非是存在于宇宙之中一个独立星系层级而存在,只是地球人类对宇宙太空可视见范围内之诸多恒星系叠加立体的银河画面之视觉景象。
由此可见,我个人是认同新派之宇宙概念的,新概念的精髓:宇宙是一个无限自然空间的概念,是由数之不尽的恒星及其恒星系所构成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限物质客观存在无限自然空间的天体,数之不尽的恒星系都是一个个独立性的物质周期循环运动的实体,犹如是存在于宇宙之中数之不尽的“宇宙细胞”,每个宇宙细胞(恒星系)都能实现系内物质的周期性循环运动,实现本系恒星及其恒星系周期的再生与无限的轮回,共同来占领宇宙无限的自然空间,共同来支撑着浩瀚无垠宇宙的恒存。以上这个新宇宙概念,我认为是客观的,是最接近宇宙概念本源的情况,我表示十分支持。
不知这样的回答读者看后是否认同?!如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我,可阅读到我相关科学领域前沿上二千道的原创答题,定能阅览到你感兴趣的前沿科学知识。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或发表意见。宇明于东莞市。(注:原创作品,抄袭可耻。欢迎转发。)
三、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优质答案1:
宇宙固有源有本有,内涵时,空,物,灵。无始不终,无限,不灭,能动。
所以决定是一个完善完美真实的综合有机整体。可创造万物。
优质答案2:
宇宙太空是无限极边缘空间,人类无法到达终点,宇宙究竟是什么,是由无限极大气层,物质,星球,其中包括太阳系,银河系等等…在太空漂游。人类科学家正在发现研究宇宙空间,在不久将来,只有光电速度有可能到达终极。
优质答案3:
宇宙是什么?这个问题与其说是物理问题,不如说是哲学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关于终极的问题。对此,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认识,来做出综合性的判断。
关于宇宙的认识,有以下三个常见的错误看法,是需要我们予以澄清的。
第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混淆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的区别。
宇宙的本意是时间与空间,其表示天地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因而,宇宙最初的含义类似自然界,是一个抽象概念。
然而,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宇宙被逐渐聚焦为一个产生人类并仍然影响着我们人类的具体物体。宇宙具有一些具体的统一特征。
比如,存在着星系的普遍红移现象、存在着温度相同的微波背景辐射,以及存在着万有引力等。
如果我们不清楚宇宙究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还是一个具体的物体,就会使我们关于宇宙的认识发生混乱。比如,经常有人发问宇宙之外是什么?宇宙诞生之前是否存在着时间与空间?
关于宇宙的第二个常见错误,是将宇宙的诞生归结为奇点的爆发。
奇点是数学上的术语,类似零点。奇点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其既没有空间,也不含任何物体。因此,由奇点的爆发形成宇宙,意味着无中生有,从而丧失了认识的逻辑性。
第三个关于宇宙的常见错误,是认为宇宙始终都是由各种基本粒子构成的,因而宇宙的膨胀仅只是这些粒子的彼此相互远离,并没有产生任何质的变化。
这种简单的认识所带来的困惑?,就是具有大质量的物体如何超光速运动?它们如何摆脱近距离时的万有引力束缚?
针对上述问题的困惑,有人认为膨胀的仅只是时间与空间,而各种基本粒子以及它们组成的天体只是在时空中漂浮的物体。于是,新的问题又产生出来了,即何谓时间与空间?它们是独立存在的吗?
上述关于宇宙的错误认识,阻断了我们对宇宙的深入研究。比如,质能转换的问题、光速不变和不可超越的问题,以及宇宙的产生与消亡的问题等。
如果我们把宇宙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仅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具体物体的话,那么根据自然界的不连续性,根据普朗克常数h定义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宇宙是由无数个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
我们可以把宇宙比作量子的海洋,而各种基本粒子及其宏观物质,仅只是由于量子海的涌动所泛起的泡沫。
于是,宇宙的膨胀或收缩,是量子之间的远离与接近;宇宙的外部世界,仍然是量子的世界,只是宇宙内外部量子空间的能量密度是不同的。
于是,决定宇宙膨胀与否的因素,是宇宙内外部量子空间能量密度(压强)的比值。该比值的大小决定了宇宙变化的速率。这一比值会随着宇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使宇宙发生反转,产生膨胀与收缩的震荡。
于是,我们理解了物质的产生,仅只是宇宙极速膨胀引起了局部的不平衡,所形成的耗散结构。这些作为耗散结构的物体,会在宇宙相对平稳时,逐步解体还原为原有的最小粒子。
同理,我们可以将宇宙的生成也归结为自然界的涌动所形成的耗散结构。在自然界中,由于其的涌动,会不断地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量子气泡。这些气泡始终在不断地生成与破灭,而我们的宇宙仅只是这些气泡中的一个。
总之,如果我们放眼整个客观世界,将宇宙视为其中的一个具体的物体,那么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构成的封闭系统。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质,都只是宇宙剧烈震荡的副产品。它们会随着宇宙的平静,而回归到原来开放的能量状态,即还原为离散的量子,成为量子空间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