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05年,在格陵兰岛冰冷的深水海域中,一只\"格陵兰睡鲨″出生了。而此时恰是中国明朝的弘治末年,大明帝国在明孝宗过后,从此江河日下。
令人吃惊的512岁的高龄,使得这只格陵兰睡鲨成为讫今为至地球上已知的寿命最长的脊椎动物。它的长寿甚至超过了2013年英国戈班大学专家在大西洋发现的507岁的深海圆蛤。

这只睡鲨经历了5个多世纪的沧桑,跨越中国明、清两代和现代来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夭,可以说是一条游动的\"文物”。
令人称奇的不止是它的寿命;它的性成熟竟然也要跨越漫长的150年的时间才能到来,这可是真正的\"跨越世纪的爱情″。由此可以推算出,这条格陵兰睡鲨的父母应该在660年前早已存在。
想象一下,要等一个半世纪才能有自己的伴侣。这就是格陵兰睡鲨的\"浪漫\"生活。
其实冰冷的大洋海底并不是一个安全而优越的栖息地,这里到处充满危险,食物匮乏,而且疾病可能随时来袭。
格陵兰睡鲨却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做到\"超级”长寿,确实令科学家感到诧异,因为它毕竟是体长达5到7米的大型脊椎动物;而且是更为复杂的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孵化成幼崽后再出生,比体外孵化更高级,接近胎盘生)。
这样大型的脊椎动物的最长寿记录,以前一直是200多岁的露脊鲸;但格陵兰睡鲨却达到了它的2倍多。尽管深海圆蛤也能活到500多岁;但圆蛤是简单的软体硬壳动物,它的长寿是不能与复杂的大型脊椎动物相比的。
科学家对格陵兰睡鲨如此长寿的秘诀并不完全知晓,所以只能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冷水域能帮助它们减缓生长速度和生物化学活动,从而延长寿命。
事实上,格陵兰睡鲨成长是很缓慢的,它们每年只长短短的\"1厘米″。而被捕获并测算出年龄的这只睡鲨体长是5.4米,有人可能会认为年龄512岁是按体长除以1厘米扣除出生时体长算出的,实际并不是这样,因为体长7米的睡鲨不就要接近700岁了,显然不成立。
格陵兰睡鲨的年龄测算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繁复的过程,多种方法都不够精确。最终哥本哈根海洋生物学家John Steffensen使用格陵兰睡鲨的眼部晶状体进行放射性碳测年,获得了较为精确的年龄数值。因为晶状体中的碳元素一般是稳定不更替的,其中有一部分肯定是来自格陵兰睡鲨出生的年代。
这只格陵兰睡鲨被捕获时的照片显示,它暗灰斑驳的皮肤上写满了\"岁月沧桑\"的印记。它出生在1505年,但到中国明朝1644岁灭亡时,它却还没到谈恋爱的年纪。因为139岁的它还很小,到达156岁的性成熟年龄还有17年。
一、格陵兰是岛,澳大利亚为什么不是岛?
优质答案1:
一般说来,岛和洲之间,还是有比较明确的界限的。这个界限包括了3个要素:地质上的、生物种类上的、人类学上的。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来对比一下格陵兰与澳大利亚,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前者是岛,而后者是洲了。
地质上,格陵兰属于北美地质板块。表面上它的周围全是海水,四边与任何大陆不搭界,但实际上,它与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在同一地壳板块上。也就是说,它是美洲大陆的一部分。而澳大利亚,完全是一个独立的地质板块。这个板块,就叫“澳洲大陆板块”。
当然,面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世界上最小的洲澳大利亚,面积为775万平方公里。世界上最大的岛格陵兰,面积是216万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3.5倍还多。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释义,岛不但是完全被水包围的一片陆地,同时它的面积也比洲小得多。
第二个区别是人类学上,包括认知心理学上的。澳洲土著居民虽然人数不多,其来源至今还有争议,但毕竟只在澳大利亚。而且他们向来认为自己住在一个洲上。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广布在北极圈的多个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他们称自己为“岛民”。
第三个区别是动植物学上的。一个洲上,应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动植物。比如澳大利亚,有考拉、袋鼠、袋熊、塔斯马尼亚袋獾等等。这些动植物,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不存在的。格陵兰岛上的驯鹿、北极熊、北极狐狸,在北极圈其他国家,也大量存在。
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称欧洲就座落在亚欧地质板块上,与亚洲大部分土地接壤,但它为什么是一个单独的洲呢?这里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三要素,或者三个界限,地质只是其中的一个,另两个是人类学上和文化上的。
虽然欧洲和亚洲都存在多个人类学族群,但人所共知,欧洲人和亚洲人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欧洲以白种人为主,亚洲以黄种人为主。文化认知上,欧洲人和亚洲人之间,同样有太多不同,这里就不啰嗦了。
实际上,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或者完全科学的定义,来区分洲与岛。上述三点,也是经地理学家们多年研究说明后的原则,为大多数人接受,也基本解释了为什么澳大利亚不能是岛,而格陵兰不能是洲的原因。
优质答案2:
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可能很多人通过观察地图感觉格陵兰岛比澳大利亚大,但其实这只是地图制作时的角度假象,实际上格林兰岛的面积并没有澳大利亚面积大。
格陵兰岛是一座岛,这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在国际惯例上,区分岛屿与大陆的标准就是依据格陵兰岛,只要面积大于格陵兰岛,那么就可以称之为是一片大陆。虽然澳大利亚是几大洲当中最小的一个洲,但是面积足足是格林兰岛的三倍以上,只要通过3D地球,就可以直观的比较展示出来。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通过垂直视角去绘制平面世界地图时,距离视角越近的地区,地形展现越大,而当前国际上绘制的地图基本都是以北半球为第一视角,这就使得格林兰岛甚至俄罗斯的地形看起来都非常之大,但实际上如果将第一视角移动到赤道附近,就可以看出格林兰岛大小其实与澳大利亚差别非常大。
此外澳大利亚之所以是一片大陆而不是岛,也在于澳大利亚本身的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之上,澳洲大陆的陆地气候分为很多种,远比格陵兰岛要多样性,而且澳大利亚还有很多地球独有的动物,比如考拉、袋鼠等,而且澳大利亚在最初的命名时,拉丁文意思就是南方的土地,可见澳大利亚绝对不是一个岛。欢迎点击,留言一起探讨。
二、156岁才性成熟,才能繁殖,格陵兰睡鲨到底是怎样一种生物?
优质答案1:
世界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竟然是一种鲨鱼,它就是格陵兰睡鲨。格陵兰睡鲨的平均寿命在272岁左右,最大寿命超过了400岁,如此长的寿命打破了由一只名为“阿德维塔”的象龟保持的255岁记录。而且作为脊椎动物中的“寿星”,格陵兰鲨要到平均150岁左右才能达到性成熟(成年)。那么,格陵兰睡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鲨鱼呢?它为何如此长寿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格陵兰睡鲨格陵兰睡鲨是近代才被发现的一种鲨鱼,它们属于大型的鲨鱼,最大体长可达7米,虽然没法与最大的鲨鱼鲸鲨媲美,但是也足以叫板大白鲨了。
除了体型外,格陵兰睡鲨的性情也与大白鲨差不多。首先,它们是纯正的食肉动物,会捕杀比自己体型小的任何海洋生物(中大型,比如海豹),甚至腐肉它们也不会放过,因此格陵兰睡鲨又被称为“海中鳄鱼”。
格陵兰睡鲨是生活在最北边的鲨鱼(北半球的北边),虽然它们与太平洋睡鲨属于近亲,但是二者没有任何的交集。而且睡鲨属于一种冷水鲨鱼,它们要么栖息在寒冷的海域,要么栖息在深度可达2000米的深海。因此,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为人所知。
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格陵兰睡鲨的天敌只有自己和人,因为在冰岛附近的格陵兰人有吃睡鲨以及用睡鲨的肝脏提取鱼肝油的习惯,而且格陵兰睡鲨会同类相残。它们之所以会缺少天敌,与它们体型大虽然有一定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的肉有毒。格陵兰睡鲨的肉中含有大量的氧化三甲胺,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如果误食轻则导致腹泻、呕吐,重则昏迷甚至是死亡。因此,肉中有毒,其实是格陵兰睡鲨鲜有天敌的原因,而格陵兰睡鲨本身对这种毒素是免疫的,所以它们可以吃同类,而它们的肉在高温烹煮或者干燥的方式可以让毒性减弱,所以格陵兰人会将睡鲨的肉分割开,晾晒后再食用。
格陵兰睡鲨的年龄和寿命2016年8月,《科学》杂志上发表一篇关于格林兰睡鲨最新发现的论文,科学家们在格陵兰岛和冰岛附近的大西洋海域中通过对该鲨鱼种群进行放射性碳定年技术,发现这种鲨鱼是名副其实的“寿星”,它们平均156岁才性成熟,参与繁殖,平均寿命达到了272岁,最大寿命推测超过了400岁。这一论文的发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时至今日,人们对格陵兰睡鲨的热度依然不减。许多小伙伴可能有疑问:睡鲨的年龄和寿命是如何测出来的?
其实,在当时,科学家们研究格陵兰睡鲨的年龄时,费了很大的功夫。因为对于鱼类的年龄,通常会用体内组织的钙化程度来判定。但是睡鲨体内组织几乎没有钙化,所以无法用这个方法。于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海洋生物学家John Steffensen在求助了几位专注于测年法的科学家后,决定使用格陵兰睡鲨的眼部晶状体进行放射性碳定年。
之后,研究团队捕获到了28条睡鲨,通过测量发现,在这28条睡鲨中,最大的两条体长分别为4.93米和5.02米,它们对应的年龄分别为:335岁和392岁。再加上其他26条的年龄,计算出了平均年龄,而且大多数的睡鲨到了4米长才进入性成熟。之所以会有超过400岁以及性成熟156岁的推断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科学家们通过标记法发现格陵兰睡鲨每年的平均生长长度约在1-3厘米左右,所以长到4米,大约需要150-160年;第二,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格陵兰睡鲨的体长为6.2米,所以其寿命必然超过了400岁(5.02米392岁)。
格陵兰睡鲨为何如此长寿?人总是对长寿的动物充满了兴趣,科学家们也不例外,因为解开了动物的长寿之谜,很有可能就找到了人类长寿的钥匙。为此,研究团队通过研究认为,格陵兰睡鲨之所以长寿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生存环境。格陵兰睡鲨主要栖息在冰冷的海域中,这种环境水温很低,而作为一种无法调节自身体温的鱼类,睡鲨的体温也非常的低,如此低的体温就意味着新陈代谢速率要慢很多。新陈代谢的速率慢,DNA的衰老速度自然也会变慢。
第二:移动速度。移动速度需要两个关键因素的支撑:能量摄入和新陈代谢速率,作为海洋中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大多数的鲨鱼游泳速度快,是捕猎高手。但是格陵兰睡鲨不同,它们的游泳速度慢到了我们进入水中都能用手抓住它们的地步。正是如此慢的移动速度,降低了它对能量的消耗以及新陈代谢的速率,因此它的长寿与“慢吞吞”有一定关系。
说到这里,许多小伙伴可能有疑问:移动速度如此慢,睡鲨如何捕猎的?这其实与一种名为Ommatokoita elongata的黄白色寄生虫有关,这种桡足类寄生虫专门寄生在睡鲨的眼部,会吃掉睡鲨的部分眼角膜,使其局部失明。但是,它同样也是一种会发光的寄生虫,在深海中,这种发光会吸引一些动物来到睡鲨面前,所以睡鲨通常不用像其他鲨鱼那样追逐捕猎。
第三:极慢的生长速度。作为一种成年后体长平均5米左右的大型鱼类,睡鲨的生长速度是最慢的,它们一年甚至只能长1厘米,连性成熟都需要150多年。所以,科学家们认为,睡鲨的长寿可能与它们极其缓慢的生长速度有关。
当然,关于格陵兰睡鲨长寿的秘密还有许多未知的地方,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不过,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人想要长寿是没法学习睡鲨的,因为仅仅是寒冷的环境、极低的体温就是人类无法模拟的。
总结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理论上说应该是灯塔水母,因为只要它有“返老还童”的能力,只要不被天敌吃掉或者病死,它理论上可以达到了永生。除了灯塔水母外,最长寿的动物就属北极蛤了,之前科学家们在冰岛海域捕获到一只寿命507岁的北极蛤,不过遗憾的这只北极蛤被放到冰箱里,最后冻死了,寿命也定格在了507岁。
相信大家也发现了,这些长寿的动物,体型都不大,比如灯塔水母只有5毫米的直径,那只五百多岁的北极蛤也不过比巴掌大一些。而我们今天说的格陵兰睡鲨,作为一种大型的脊椎动物,竟然能够轻松地活到300,甚至400岁以上的高龄,这确实让人羡慕不已。不过,看到156岁才性成熟,估计有许多人就被劝退了。
优质答案2:
为什么这种鲨鱼要156岁才能交配?
动物和人类一样,不是从出生的时候就具备繁殖后代的能力,包括格陵兰睡鲨,你也可以叫它们小头睡鲨。
实际上,156岁说的是小头睡鲨的性成熟时间,这个时候它们不仅可以交配,还能正常繁育后代。当然,任何一个物种都会有一个理论上更适合繁殖后代的年龄,而动物交配的目的就是将基因延续下去,扩大自己种群的数量,然后才守得住一席之地。
等伴侣就要一个世纪,寿命有多长?
如果你觉得156岁这个年龄很大,那就错了,因为这种鲨鱼可不一般,一不小心活得久一点可能就有400岁,像我们人类也是等到18岁才被视为成年人。而且,400岁也不是小头睡鲨的寿命极限,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年纪超过500岁的这种鲨鱼,所以科学界也暂时没弄清它们到底最大能活多少岁。
你可别拿我们目前平均预期寿命七十多岁来说,这是在现代医学技术和生活水平提高,且基础配套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如果时间退回到多年以前,平均预期寿命也就四五十岁,所以,别再说以前的人是怎么弄点野草就活下来了,那个时候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真的远不如目前。
其实这个事情本来也没什么奇怪的,谁叫人家寿命长,如果十几二十年就成年了,那400岁的寿命长度得繁衍多少后代呀!说得直白点,时间长短从来都是相对的,我们觉得几十年时间就很长了,那不过是因为一般人的寿命也就短短几十年,但小头睡鲨就不一样了,它156岁相对于它们400岁的寿命来说也不算长,只是我们自认为它们遇到自己的伴侣需要等上一个世纪罢了。
小头睡鲨是怎么繁殖后代的?
前面已经说到了,小头睡鲨要一百多岁才性成熟,这就与它们的生长速度缓慢有关了,已知现存寿命最长的脊椎动物就是这种鲨鱼。要知道小头睡鲨的不仅平时活动速度慢,生长速度也很慢,有的时候一年时间也才长一厘米,尽管它们成年后可能长到7米长。
小头睡鲨的繁殖方式,不是胎生,也不是卵生,而是卵胎生,也就是说,小头睡鲨产幼仔不像鸡下蛋,也与猫下崽不一样。当然,卵胎生也是直接产下后代,但是,它们的胎儿并不是一直在子宫里面发育,而是现在卵内发育到一定程度以后,然后才移动到了子宫里面,最后在从子宫里面产下,这样能对后代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腹中找到北极熊尸骸,小头睡鲨到底有多凶猛?
包括科学家们在内,大家对小头睡鲨的了解都不是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这种鲨鱼生存的地方不一般,虽然偶尔也在南极寻觅到过它们的踪迹,但主要还是分布在冰岛和格陵兰岛周围的北大西洋海域,而且一般不在靠近水面的区域活动,我国境内自然是没有这种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了,所以也不怕它有多凶猛了。
小头睡鲨很凶猛这事是真的,一点夸大的成分都没有,连它们的肉也是有毒的。但是,一直以来,小头睡鲨都是其栖息地范围内的头号捕食高手,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头睡鲨的食物范围还是比广泛的,很多鱼类动物都在它们的食谱上,已经记录下二十多个鱼种。但是,虽然鱼类动物的种类数量多,但总量占的并不是很多,反而是海洋哺乳动物达到了总猎物的近二分之一。这意味着虽然小头睡鲨要吃很多鱼类动物,但这些鱼根本喂不饱它们,所以才会把体型更大的各种海豹作为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如果你以为小头睡鲨捕食海豹就很厉害,那就大错特错了,到目前为止,在小头睡鲨的腹中,已经发现过马和驯鹿的尸骸,甚至还有很多人想都想不到的北极熊,就连有毒的同类也不会放过,这大概就是因为它们天生就具备抵御这种鲨鱼毒的能力。
而且,你可能并不知道,这还是在很多小头睡鲨眼睛都并不好用的情况下,因为有一种寄生的桡足动物,总是会在行动十分缓慢的小头睡鲨眼睛上呆着,然后慢慢把它们的角膜给吃掉,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小头睡鲨的眼睛都有局部失明问题。
三、格陵兰岛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优质答案1:
世界上有四种比较出名的雪撬犬,分别是西伯利雪撬犬,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哈士奇,二哈。还有阿拉斯加雪撬犬,爱斯基摩犬,最后一种就是格陵兰犬。
前面两种雪橇犬已经被驯化成宠物,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爱斯基摩犬在有些地方也被当作宠物养,这里面唯独不见格陵兰犬的身影,这和格陵兰岛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总面积217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六个日本国土面积那么大。其中四分之三的地区属于北极圈,常年被大雪覆盖。格陵兰岛没有积雪的地区只有44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差不多只有五分之一的地方,到夏天的时候积雪是可以融化的。
这44万平方公里中,只有20万平方公里是有人居住的。不过,相对于格陵兰岛的人口来说,这20万平方公里已经够用了,因为整个格陵兰岛,只有5.6万人口。
格陵兰岛可种植面积只有1%,也就是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种植一下牧草和蔬菜,牧草用来养驯鹿等一些比较耐寒的牲口。
格陵兰总共分为五个市区,第一大城市为努克,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但是只有1.6万人口,第二大城市西西缪特,仅仅有6000人口。格陵兰岛虽然资源贫乏,但是人口稀少,生活在雪原上的一些动物足以养活原住民。加上岛上气候条件恶劣,极少有人愿意上岛生活,格陵兰的人口一直没有什么增长。
情况有点类似我国北部的几个城市,房价很低,只有两三千一平米,差一点的地段房子几万块一间,但还是没什么人愿意去,因为冬天太冷了。比如鹤岗,双鸭山,房价只有两千多,买房的人依然很少。
格陵兰岛原住民因纽特人,以前一直以打猎为生,猎物以麝牛,海豹和独角鲸为主。在雪原上打猎,就必须要跟格陵兰犬合作。人负责思考和行动,狗负责拉车,守卫和捕猎。
在现代化猎枪传入岛内之前,狗是捕猎的主力。一头麝牛四五百公斤重,狗和人能合力捕杀它们,足以说明格陵兰犬的强悍。另外,在整个冬天,北极的整个冬天全部都是黑夜,格陵兰太就被栓在雪地里,防止北极熊因为饥饿闯入人们的聚居点。
格陵兰犬即能捕猎,也能和北极熊搏斗,耐受能力极强,早期冒险家在探索南北极时最喜欢带这种狗。但是这种狗比二哈精力更旺盛,长得没有二哈和阿拉斯加帅,所以基本上没什么人养。现在由于很多现代化工具进入格陵兰岛,有些猎户不得不杀掉一部分格陵兰犬。
随着捕鱼技术和航运的发展,格陵兰岛居民现在依靠渔业也能生活得很好,格陵兰周围海域鱼资源丰富,现在格陵兰岛主要靠出口鱼罐头,鱼干,熏鱼,以及少量的锌矿和铅矿作为其经济支柱。
格陵兰岛虽然天气酷寒,但是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北极一些极地景观也非常漂亮,很多游客也选择去岛上旅游,为当地带来不少收入。
优质答案2:
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屿,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介于北冰洋同大西洋之间,为北美大陆架向东北延伸部分,面积216.6万平方公里;为丹麦王国的海外属地。
全岛约80%的地区在北极圈内,最北端距北极约710公里,气候严寒,多暴风雪,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可达-70℃,只有南沿岸和南岸7月平均气温可达7~10℃。全境约85%的地面为厚冰覆盖的永冻层,冰层平均厚度达1600米,中部最厚达3200米;全岛仅西南沿海少数地区无永冻层,有少量树木与绿地。
海岸线长3.93万公里,海岸曲折,多深长峡湾。
格陵兰为丹麦王国的一个自治州,人口5.6万,居民主要为格陵兰人,其次为丹麦人,多住于南半部沿海,以渔猎为生;大多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官方语言为格陵兰语和丹麦语。全境划分为4个地区,首府努克(戈特霍布)。
公元前3000年前后,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该岛。
公元982年,移居的挪威人发现该岛并命名为格陵兰,意为“绿地”。
11世纪20年代,丹麦王国征服英格兰与挪威,成为强大的海洋帝国。
1261年该岛成为挪威的殖民地。1380年挪威与丹麦结盟,丹麦处统治地位,格陵兰转由丹麦管理。1814年起由丹麦独占。1894年,丹麦在格陵兰东南岸首建殖民点。
挪威与丹麦长期就格陵兰岛归属问题发生争执。1933年,海牙法庭将格陵兰判归丹麦。
“二战”期间,格陵兰由美国代管;战后,复归丹麦。
1953年丹麦修改宪法,规定格陵兰为丹麦的一个州。1973年格陵兰随丹麦一起加入欧洲共同体。
1979年5月1日起,格陵兰获得自治,正式实行内部自治。1985年正式退出欧共体。
格陵兰有自己的旗帜,在丹麦议会中有两个席位。自治议会与自治政府负责本岛税收、教育、职业培训、文化和社会福利等事务,防务、外交与货币由丹麦政府掌管。岛上地下资源属该岛与丹麦共有。
目前,格陵兰处于高度自治状态。根据2008年的公投结果,自2009年6月21日起,格陵兰成为国际法下的独立政治实体,除国防和外交外,内政完全由自身负责。格陵兰岛不计入面积4.3万平方公里的丹麦国土。
1941年4月9日,丹麦与美国签订《格陵兰防务协定》,美国取得在岛上建立军事设施的权力;在岛西北部设有空军基地与北极科研站。
捕鱼业和鱼产品加工是格陵兰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水产品是鳕鱼、虾、格陵兰大比目鱼和鲑鱼。
狩猎业是格陵兰的传统行业,有1/4人口以此为生;盛产海豹皮与狐狸皮。畜牧业以羊为主。
格陵兰地下蕴藏着铅、锌、冰晶石、铬、煤、钨、钼、铁、镍、铀和石油等资源;南端曾是著名的冰晶石产地,已基本采尽。1989年在岛的东部发现有金矿。
船、直升机和雪橇等是格陵兰的主要交通工具。同丹麦、加拿大和冰岛有定期航班或客货轮联系。
主要进口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主要出口鱼产品、裘皮和矿产品。
主要贸易对象是挪威、日本、德国、英国、美国。
格陵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丹麦文为必修课。格陵兰广播电视台播放格陵兰语和丹麦语广播与电视节目。
图片皆选自网络。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