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怎么入洞房?入洞房是怎么来的

2023-02-22 15:11:30 482 0
奇闻观察室
公元1030年,郭皇后给了宋仁宗一记响亮的耳光,宋仁宗怒不可遏罢黜了郭皇后,便报复性沉浸在尚美人和杨美人的温柔乡里,天天当新郎,夜夜入洞房,最终累垮龙体,导致一口饭也吃不下去。好在杨太后苦口婆心劝导,宋仁宗才答应将这两美人强行拽出了宫。

杨太后深知愧对儿子,所以下诏让有这高门大族背景的曹氏迅速进宫。于是,时年18岁的曹氏应诏入宫,在没有经过宋仁宗的同意下就被立为了皇后。

曹氏从大家闺秀华丽变身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表面上看像天上掉馅饼,实则是被架到了火炉上炙烤。

太监怎么入洞房?入洞房是怎么来的

这还得从宋仁宗那坎坷不平的爱情说起,想当年他情窦初开时,对蜀人王氏一见钟情,一心想要厮守一生,却遭到了皇太后刘娥的强烈拒绝,甚至抢先一步把王氏嫁给了自己的侄子。

这可是宋仁宗人生的第一个滑铁卢啊,失望透顶,整天闷闷不乐,幸好他又看上了杨淑妃的侍女张氏,心想一个侍女自己还是能做得了主的吧?

不过,他忘记了自己的祖母是个强势的女人,出于政治需要,皇太后刘娥又把代北望族之女郭氏硬塞给了宋仁宗做了皇后,宋仁宗内心再次陷入了彷徨和寂寞,只能远远望着张氏的身影独自哀伤。

几年后,皇太后刘娥终于驾鹤西去了。宋仁宗毫不留情,迅速废黜了郭皇后,心想终于可以和心心念念的张氏重温旧梦。

可天不遂人愿,晋升为太后的杨淑妃却又半道截胡了,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又把姿色平平的曹氏硬塞给了宋仁宗。

宋仁宗已经被迫接受了两次失败的政治联姻,这让他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极大伤害。面对容貌平平的曹氏,宋仁宗只有无奈和郁闷,所以这也注定了宋仁宗和曹皇后是没有爱情可言的。

曹皇后出身名门,性格温柔体贴,并且熟读经书,尤其擅长飞帛书法。只可惜,在宋仁宗眼里,曹皇后就是一个土到极致的农妇,哪懂什么浪漫和风情啊?

因此,宋仁宗先是把张氏晋升为了张妃,并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张妃身上。而对于曹皇后,宋仁宗只有厌恶和鄙视。

不过,曹皇后却十分懂得沉稳隐忍。张妃竟仗着宋仁宗的偏爱,甚至提出想使用皇后仪仗出游。可这毕竟关乎上下尊卑秩序,宋仁宗当然是严词拒绝了,张妃只能闷闷不乐地做罢了,曹皇后终于赢了一回。

那天,宋仁宗象征性地翻了曹皇后的牌子。谁承想,到了后半夜数名卫士飞檐走壁渐渐逼近了宋仁宗的寝宫。宋仁宗吓坏了,正准备穿衣出门查看情况,却被曹皇后制止了,并且急忙呼叫殿前侍卫平乱。

只见几百个手无寸铁的嫔妃侍女们被乱兵无情残杀,惨叫声响彻云霄。而太监们为了稳住宋仁宗,只是谎称惨嚎声是出自被奶妈殴打的宫女,却被曹皇后斥骂道:\"明明就是乱兵在附近杀人,你们居然敢胡言乱语!\"

于是,曹皇后临危不乱迅速鼓励太监们与殿前侍卫里应外合,在曹皇后的镇定自若下,乱兵被一举歼灭,宫中上下无不佩服。

只不过宋仁宗不但不感谢曹皇后的救命之恩,反倒是怀疑这应该是曹皇后精心策划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自己过灯节的而演的双簧。而张贵妃更是趁机添油加醋,曹皇后无辜被猜忌。

当时正好有一个侍女和卫兵私通,事情败露后,曹皇后不依不饶就是要依法处死侍女。侍女只能苦苦哀求张贵妃救命,张贵妃便为她求情,宋仁宗也就答应赦免了。

只是这曹皇后就是不肯放过这个侍女,不惜穿上皇后服饰觐见宋仁宗,请求依法判处死罪。宋仁宗毕竟已经答应了张贵妃要赦免宫女,只是示意曹皇后坐下来慢慢商量。

可曹皇后态度坚决,笔直地站在原地站着反复请求。宋仁宗最终被说服,答应按照规矩处死了宫女。这一次,曹皇后又扳回了一局。

没过多久,曹皇后又无故躺枪。当时有个官员喝醉后,大半夜误闯了皇宫,惊动了警卫。宋仁宗担心后宫安危,便让侍卫传话于曹皇后和张贵妃紧闭宫门不可外出。

曹皇后中规中矩,乖乖听话一动不动。而张贵妃却打开宫门跑去找宋仁宗,宋仁宗认定张贵妃是因为关爱自己,才不听命令跑来与自己同生共死,感动得热泪盈眶,萌发了废后之心。只不过曹皇后已经操纵了群臣,废后简直是天方夜谭。

曹皇后不受宠,那就意味着宋仁宗不可能让她怀上龙种,当然宋仁宗其他的儿子也死的死。最终还是杨太后劝宋仁宗收养了宗室赵宗实,立为了皇太子,交给了曹皇后抚养,所以皇太子对于曹皇后十分敬重。

直到公元1056年,宋仁宗在上朝时忽然怪病突发,疯疯癫癫,语无伦次,胡言乱语,甚至冲出皇宫,大喊大叫道:\"曹皇后与张茂则合谋逆反\"。

而张茂则是个太监,宋仁宗最讨厌的人,吓得连忙上吊自杀,幸亏被人及时就活。曹皇后为了避嫌,自此再也不敢靠近宋仁宗。

当天晚上,宋仁宗离奇暴毙,曹皇后一滴眼泪也没掉,只是沉静地下令派人请皇太子入宫,是为宋英宗,而曹皇后也被尊为了皇太后。

宋神宗继位后,曹太后便被尊为了太皇太后。没过几年,曹太皇太后便驾崩了,享年64岁。曹太后与宋仁宗合赞在了永昭陵,被追谥为了\"慈圣光献皇后\"。

一、古代皇宫里太监和宫女都是自愿入宫的吗,是通过哪种形式选入的?

优质答案1:

太监和宫女身为古代最高级的仆人,侍候天子及其皇族中人,一般分为三种入宫情况:一是贫穷家庭之人迫于生计而入宫。二是为了政治野心自愿入宫的,如明朝英宗时的太监王振和天启帝时的九千岁魏忠贤。三是通过战争方式被俘获入宫的,如明成祖时期的三宝太监郑和,宫女中如明孝宗生母孝穆纪皇后。

太监与宫女入宫的三种情况中,第一种情况并没有什么稀奇很是正常。第二三种情况倒很是少见,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些不寻常入宫方式背后的故事。

正所谓无毒不丈夫,如果非要选出来两个毒丈夫来,个人觉得王振与魏忠贤就是真正的毒丈夫,为了所谓的野心忍受巨大的痛苦自阉入宫,对自己够狠。

王振为明初落第秀才,虽然只是秀才但满腹经纶,在私塾教过书后来还当了教官,秀才在明朝算是很不错的阶级了,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可以公堂上面对知县不下跪,还可以免除配偶的徭役。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舒舒服服过一辈子还是没问题的,而且还有机会慢慢中举人考进士。

以常理来说,王振为秀才虽然就仕途来说差太远了,但是小福小贵的日子还是没问题的,但他不这么想,他想扬名立万却又不想脚踏实地,索性一狠心把自己阉了,入宫当了太监以期被皇帝赏识重用,在英宗时期王振终于被重用,开始了大展宏图。

王振为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在英宗时代终于实现了他的政治野心,大权在握肆意妄为,后来鼓捣着英宗御驾亲征,最终酿成土木堡之变死于乱军之中,留下万古骂名。不过对于王振来说也值了算是没有白白自阉,还享受了多年。

天启帝时的魏忠贤可以说是明朝最后一代专权太监,为天启帝宠信,大权在握独断乾坤多年,被世人称之为九千岁。在当下的知名度也很高。

魏忠贤的入宫也是如同他的前辈王振一般,为了野心而入宫,魏忠贤虽然家境一般乃至贫寒,但并非活不下去了,但他非要自己作死,不务正业就罢了还经常赌博,赌博输多了以后觉得混不下去了,就想给自己找个有希望的地方,就干脆自阉入宫,开始了弄权作乱的一生。

三宝太监郑和,最有名的事迹就是郑和下西洋远扬国威,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著名的太监并非是通过正常方式入宫的,而是通过战争俘虏的方式入宫的。

郑和为云南昆阳人,明初云南为元朝梁王所占据,洪武十四年明军攻入云南,郑和在此期间被掳入明营,后被阉割成太监送入宫,被分配到朱棣的燕王府,后来随朱棣起靖难之役,朱棣逆袭成为皇帝后,任用其为下西洋的首领太监。

宫女,又称宫人,鲜为人知的是早期宫女大多来源于女俘及其罪犯的妻子等。狭义上宫女是指在宫中供役使的女子,广义上是指皇帝后宫包括妃嫔在内的所有女性,地位高的宫女则称之为女官。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大贤君:汉之文帝、宋之仁宗、明之孝宗。其中明孝宗的出身最为悲惨,他的生母为当时被俘虏入宫的宫女纪氏。

纪氏本名为李唐妹,英宗末年瑶民暴动,宪宗成化帝继位后,命右佥都御史韩雍前往镇压大藤峡起义,在此过程中女眷们包括李唐妹在内被俘入掖庭也就是入宫。

纪氏入宫后先在养心殿等处负责清理卫生,因为读过书,警敏通文字,是个才女。钱太后便“授以女史”,女史是当时负责管理文渊阁内藏书库的高级宫女,属于女官。后来明宪宗路过内藏书库偶遇纪氏,临幸了纪氏,纪氏因此怀孕生下了日后的贤明之主孝宗皇帝。

太监与宫女是古代皇帝及其皇族中人的近侍,可以说是皇权依附品,地位虽卑微,但不可小视,出了很多影响历史的人物,甚至很多人以此来一步登天,比如王振魏忠贤之流自甘自阉。很多人因为战争而身不由己的被俘入宫,如三宝太监郑和,明孝宗生母纪皇后。

历史,并不是那样生硬无趣,比小说精彩多了,就看从那个角度来了解了。

谢谢观看,欢迎评论交流,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

优质答案2:

历朝历代宦官和宫女的来源是存在差异的,如果铺开说,恐怕得出一本书!本人自认没这个本事,写写不出那种鸿篇巨著。这里就以清朝为例,作一个简单地论述。

清朝的太监主要来自于京畿附近的省份,以直隶居多,直隶的河间封地甚至被称为“太监产地”。当然,这里面有夸张的成分了,但至少说明一点,清朝的太监很大一部分来自今天的河北一带,老舍先生的小说《茶馆》里的庞太监便是典型的例子。

清朝的太监以“自愿”为主,少有被强行阉割者,像明朝郑和那样被俘后强行阉割充当太监的并不多。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自愿”恐怕也未必就那么心甘情愿。如果没有原因,谁会“自愿”去挨这一刀呢?清朝的太监可不是明朝,除了少数混出头的可以借着主子的势力捞点好处,大多数不过就是紫禁城里的下人而已,待遇也相当有限!因此,清朝的太监大多是家境贫困、活不下去的贫民,或者因为其他一些原因活不下去的贫民。当然,有一类人除外,清朝规定,旗人是不能充当太监的,再穷也不行!当然,清朝的旗人再穷,多少不等还是可以领国家一份粮米的,基本上也不至于穷到去当太监的份上。接下来,说一说这个“自愿”。清朝的太监在阉割之前是必须签“自愿文书”的,说明你是自愿净身,不是被他人胁迫,出了“医疗事故”自己承担后果。之后,便是净身准备了。清朝的太监不是你自己划拉一刀就可以的,必须经过专门部门阉割才行,最著名的便是“毕五”和“小刀刘”了。这两家是清朝专门负责阉割太监的世家,有顶戴、有品级,专门从事太监阉割,为清宫和王府输送太监。在阉割之后,新太监们要先养伤,养好之后交给内务府,由内务府统一分配。在清初,如果自己私下阉割,不仅无法进入宫廷服役,甚至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到晚清已经不那么严格了,但是官方净身依然是太监的主要来源。

经过内务府分配之后,有的太监被分到了入八分以上可以拥有太监的王公府中服役,有的被送入了宫中。但是,这些太监最初并不是直接服侍皇帝、妃嫔或者王爷、福晋什么的,而是先跟师傅,服侍资历深的太监。用“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的话说:“奴使奴、使死奴”!新太监们作为“下人的下人”,日子并不好过。在实习一段时间、拥有了一定资历之后,新太监们才被分配到各处服役,基本上也就是充当下人,真正能像李莲英那样混出头的太监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太监一辈子都是苦役、下人,并没有那么风光,收入也是非常微薄的,稍有不慎还可能会被廷杖,甚至丢掉性命。年老之后,太监的命运也相当凄凉。得宠、有油水的,有些积蓄可以过继一个侄子给自己养老送终,结局还略好些。没有什么油水的太监年老后出宫基本上就只能栖身庙宇或者几个人一起互助生活了。由于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可想而知。因为太监不是完整的男人,死后是不能葬入自家祖坟的,太监死后通常葬在京郊太监墓地,也就是现在北京著名的中关村附近。

清朝宫女的境遇要比太监好很多,这可能和清朝宫女的来源有关。清朝规定旗人不能充当太监,而宫女恰恰相反,不是旗人是没有资格入选宫女的。而且,清朝的宫女绝大部分来源于内务府包衣三旗,即俗称的上三旗包衣。清朝规定,上三旗适龄包衣女子必须应选每年一度的内务府选秀,中选者入宫充当宫女。这是包衣的义务!即便是位列封疆、官居将军、都统的包衣之女也必须参加选秀。一旦选中,管你是将军家的小姐还是总督家的千金,都必须入宫充当宫女!换言之,清朝的宫女可不真的是下人,虽然在宫中她们是下人,可是在宫外,说不定就是哪位将军、总督,甚至大学士的女儿!当然,也有普通包衣家的女儿入选者。因此,很多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太监欺凌宫女的事情,清朝实际上很少发生。为什么?首先,宫女地位要比太监高,她们是旗人,而且是上三旗皇帝自家的旗奴。其次,很多宫女也是官宦之后、甚至高官之后,是有深厚家世背景的。更重要的是,只要皇帝看中,宫女随时可能被皇帝临幸,成为皇帝的女人,继而称为妃嫔,即便再差,那也能混个常在、答应。那可就成了太监的主子了!清朝著名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都是包衣宫女出身。试问,有哪个太监敢拿自己脑袋看玩笑,随意欺凌宫女?太监最多也就是欺凌欺凌不受皇帝待见的宫女而已,即便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也并不多见。

也就是说,清朝的宫女只有一个主要来源,那就是内务府选秀!其主体是上三旗包衣女子。其他一些少量来源大概其是什么外藩蒙古、回部的陪嫁之类,数量很少。著名的苏麻喇姑便是这一类型,她是外藩蒙古的陪嫁丫头出身,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除此之外,汉人女子是没有资格入选宫女的。清朝宫女中的汉姓女子仍然是旗人,是所谓包衣汉姓人,并不是汉人,直到清亡,一直如此。那么,宫女是自愿的吗?很显然,不是!这是包衣的义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应选。一旦选中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入宫充当宫女!但是,因为宫女随时可能被皇帝临幸,如果成为了皇帝的女人,对于家族而言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因此,清朝的宫女实际上也并不是那么“被迫”,差不多算是“半自愿”吧。

二、太监娶妻后会要求妻子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优质答案1:

会去领养个孩子

太监属于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身体残疾,而且在所处的时代下,没钱没势的小太监也谈不上娶妻,只会找地位相同又情投意合的宫女对食,只有有钱有势的太监才会娶妻,因为这代表着要么是非常受宠被赏赐了宫女,又或者确实非常有权有势,通过娶妻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地位。

先不说太监结婚后实际能做什么,但越是有权有势的太监结婚后越会领养个孩子,最好是自己家族里的远亲过继而来,或者是穷人家的孩子领养一个,一方面能满足太监过正常人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老了之后有人养老。

虽然太监已经不能人道,但通过婚姻多少能让他们找到做男人的感觉,从心理上弥补自己的生理缺陷,嫁给太监的女人生活一般不太好过,一方面太监本身的身体缺陷加上工作上的压抑会导致内心变态,另一方面外界的指指点点和不好的传闻会让大部分女人接受不了,但嫁给太监的选择本身就是没得选择。

可惜无论怎么努力,大多太监晚年都过的很凄惨,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得善终。

三、古代新婚之夜洞房到底是怎样的?又有哪些趣事?

优质答案1:

我来说些清朝新婚洞房的事情吧,主要来自《清稗类钞》的记载。

八旗子弟(满蒙汗)的婚嫁,也是有很多规矩的。咱们看现在的婚礼,一项一项的程序走下来,新婚小夫妻大多都会十分疲惫。那时候的婚礼,规矩更多,更麻烦。

前面的提亲啥的就不细说了,单说新娘子坐着花轿来到男方家里,先不能下轿子。新郎必须拿出弓箭,先射出三箭(肯定不是射轿子),这个目的是驱“煞神”。

这之后,新娘子可以下轿了。然后,啥事不干,赶紧先进洞房。进去干嘛呢?别瞎想,人家是先行坐帐礼,俩人啥都不干,关上门,并排坐在炕上而已。

之后,一对新人出来,跪拜长辈,接受祝福。然后还有一项仪式,那就是吃饺子,这时候的饺子是不熟的,就算煮熟了,也不能说“熟了”。必须是生的,啥意思呢?为了早一点生孩子,取个好兆头。

紧接着,新娘子换了衣服,戴上各种首饰和喜花,就坐在炕上等。不能说话,不能哭笑,也不能动,不然就是不吉利。等到了时辰,新郎来了之后,新郎要动手把花插在窗户上,尽量低一点,越低象征着生孩子越早。

然后,你懂得……

当然,也不能玩的太夸张,毕竟一天已经很累了,第二天一大早,还要起来拜宗祠之类的。

当然,各地风俗可能略有不同,下面说一些有意思的。

《清稗类钞》里记载某地洞房之日,新郎新娘并肩坐在床边,亲朋好友端着果盘,拿水果往床上扔,边扔边说吉利话……这个估计要手头比较准的,水果的种类也应该有选择,万一来个眼神不好的,抱着个榴莲往床上砸过去,那就麻烦了。

当然,还有闹洞房这一陋习。其实最初的闹洞房,是出于好意。因为那时候男女关系没这么开放,小夫妻结婚前根本不熟悉,甚至都没见过面。进了洞房才看到对方,难免有些尴尬。于是,闹闹洞房,缓解一下气氛。

但是,闹的方式不免会让新婚夫妻脸红……书中记载了某地的闹洞房。说是安排了两拨人,第一梯队是小孩,几个小孩子进去,唱歌谣,当然都是些限制级的,不堪入耳的歌词。

第二梯队就是一些成年人了,他们进来就夸张多了,各种段子一个接一个,戏弄新娘,“大声调笑”,这时候就算受不了,也不能说,必须等人家闹完出去才行。

也有些地方闹洞房品味高很多,一群人进去唱歌念诗,以示祝福。这个比较温柔,很多人应该都能接受的。

还有一种文明的,就是新郎新娘面对面坐在一条凳子上,然后都用左脚放在对方的右腿上。之后,新郎的左手和新娘的右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剩余的两只手,合作举起一杯茶,让旁边的亲友饮用。

当然,各地的风俗规矩都不一样,有的雅有的俗,就不一一细说了。

优质答案2:

众所周知,新婚之夜是男人们最激动的时刻,现在的洞房比较简单,但在古代入洞房前,一整套的规矩会让这些早已面红耳赤的新郎官们崩溃。

古代新婚夫妇在婚堂对拜后,司仪会喊一句“礼成,送入洞房”,到此刻婚礼算是结束了,然后就是小伙伴们开始闹洞房。但不要以为闹完了洞房新婚夫妻就可以行周公之礼了,在古代的规矩里这是不行的,因为他们还有一整套程序没走,弄好后才可以。

合卺之礼

卺(jin)即瓠瓜,也叫苦葫芦,因为味道太苦,平常人不吃,主要是把它晒干后,劈成两半拿来当水瓢用。后来被人用作新婚夫妻喝酒的器具。所谓的合卺之礼,就是新婚夫妇进入洞房后,在上床前要喝的交杯酒,通常也称:饮交盃。

合卺之礼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这算是夫妻二人正式确认身份的一个程序,也就是说两人如果没喝交杯酒,还不能算正式夫妻,是不能同房的。这个礼法在华夏民族中,从百姓到皇帝都要遵守,尤其到宋朝时更为重视,但随着年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后来便不再使用卺了,而是用金、银、瓷等杯子来代替。

交杯酒的寓意《梦梁录》里记载:“行参诸亲之礼毕,女复倒行,执同心结,牵新娘回房,讲交拜礼,再坐床,礼官以金银盘盛金银钱、彩钱、杂果撒帐次,命妓女执双杯,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交卺礼毕,以盏一仰一覆,安于床下,取大吉利意。”

这里意思就是说:拜堂结束后,新郎才可以牵新娘的手回洞房,新娘坐在床上,有媒婆撒金银等物在床上,还有一些红枣、瓜子等,寓意百子千孙。然后有侍女端上杯子给新婚夫妻喝交杯酒,喝完算合卺之礼结束,喝完酒后有个细节,他们要把杯子放在床下,必须要一个仰一个覆,这样才能吉利。(其实就是一上一下的意思,也是代表古人男权主义的心态)

合髻之礼

在行完合卺之礼后还不行,还要弄一个叫“合髻之礼”,就是夫妻双方各剪下一缕头发,卷在一起,寓意同心同命,白头偕老,再也不能分开。当然这是取正妻才需要的繁琐理解,如果是妾侍就不要这么麻烦了,妾侍还不能从大门进,直接旁门甚至是后门抬到洞房。

在中国土地上,新婚夫妻的这些礼节并非只是汉族所有,以前东北的满族,也有一些类似这样的礼节。比如新婚那天,新娘来到夫家,交拜礼结束后,新郎新娘坐在床上行合卺之礼。然后两人坐在被上,寓意吉兆,但大家都明白此时什么意思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82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