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怕读者接受不了,砸他家玻璃?别逗,金庸连龙骑士情节都敢写,还有什么不敢的?
金庸老爷子之所以不写,是因为作家要尽量避免写大概率事件。

信息论之父香农,提出过一个有趣的理论——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其信息量越少。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其信息量越多。
人都是喜爱信息的,所以情节的信息量越大,就越能吸引读者,越受读者欢迎。
因此,很多作家都写小概率事件,避免写大概率事件。
小龙女失身,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极小。如果不是杨过想下山,如果不是小龙女因为社交恐惧症而半夜失眠,如果不是碰到找儿子的欧阳锋,如果欧阳锋不是疯疯癫癫,如果欧阳锋没练过逆九阴,如果……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段情节的信息量太大,所以很能吸引读者。
如果再写小龙女怀孕,反而会从小概率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可能有朋友会说,一次就怀孕,概率不是更小吗?
大家请注意,小说或者影视剧中,一次就怀孕,是大概率事件。
一夜必中,是烂大街的桥段。什么孽种啊,什么前女友带着孩子回来找男主角啊,什么偶然一次就怀孕啊……这样的狗血情节,大家都快看吐了吧。
这样大的概率,信息量很少,也很烂俗。作家一般都会尽量避免写。否则,会被读者骂恶俗狗血,得不偿失。
可能有朋友会问,那段誉是怎么回事?不是大概率吗?不是恶俗吗?
情节得分开看。
段誉是段延庆之子,如果写在开头,那自然是大概率事件。
可放在结尾处,就不一样了。让人有一种,吃了一个惊天大瓜的窥测感。
重要的是,刀白凤不是被迫,没有喝醉,没有和段延庆恋爱,只是一时愤怒干出那种事,这些都是小概率。(正常人能干出那种事吗?这概率得多小!)
所以,金庸没有写小龙女怀孕,就是为了避免大概率事件发生。
也是同样的原理,有人在网上杜撰一些小概率事件,吸引读者。什么张三丰是小龙女之子;杨过不爱小龙女,爱的其实是郭芙;张翠山是郭襄和张三丰之子……
如果他们写小龙女没怀孕,杨过爱小龙女,张翠山和郭襄没关系……这些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大概率事件,估计没什么人会看。
所以,想让自己的文字或者视频受到欢迎,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搞小概率事件。
注1:此文献给一位励志写作,却不知道该如何动笔的粉丝朋友。
注2:我也说个小概率事件,小龙女那一夜应该没有失身。
因为时间对不上。
小龙女半夜失眠,然后和欧阳锋打架,然后欧阳锋和杨过相认聊天,然后小龙女被点穴,被点穴后小龙女看星星看了好一会,又睡了很久,尹志平才出现。这时天都亮了。
而且原著中,金庸可没把那段写得很清楚,一切都是模模糊糊,模棱两可。
所以,小龙女那一夜没有失身。
守宫砂那东西,谁都知道,那是骗人的,不做数。
而小龙女对男女之事一窍不通,所以她以为自己失去贞节了。
至于尹志平自杀,更好解释了。古代沾衣裸袖即为失节,他确实吃了小龙女的豆腐。所以,只能自杀谢罪。
一、历史上守宫砂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优质答案1:
守宫砂哪有什么作用原理,根本就不符合医药学。所以要说守宫砂发挥的作用,不过是心理作用罢了。
根据古代典籍所说,其中《博物志》记载:守宫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称满七斤,捣治万下。取浆点女臂,非经房事不褪。
《淮南万毕术》记载:守宫饰女臂,有文章。取七月七日守宫,阴干之,治以井花水和,涂女人身,有文章,则以丹涂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奸。
传言中的“守宫砂”点在手臂或肚脐处,女性有了性行为后,守宫砂逐渐消退。
但是根本就不靠谱。
守宫,就是壁虎。它可以“点痧”,是用守宫之血,也就是壁虎血和一些药物如青黛等,配伍后采用接种法按照穴位来点,针对一些先天性疾病,可以祛风定惊。不过,并非所有的壁虎都能用作点痧,而且点得不对的话还会过敏。
给未婚女子点守宫砂这种行为,是在宋代随理学而兴起的,之前并不盛行。什么叫理学?理学又名“道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也就是人们心目中那种古板得不能再古板的玩意。很显然,这种道学行为纯粹是封建思想作祟。
由于守宫砂根本就不管用,所以没有任何一部医典记载它。《洗冤录》《平冤录》《无冤录》《玉堂闲话》等记载古代法医行事的,也从不拿什么守宫砂来当作审案的证据。
事实上,这种东西完完全全是给女性施加心理压力,并且因为守宫砂本就是会褪色的,在愚昧不开化的地区,因此含冤负屈的女性也非常多。
这个东西虽然完全不管用,却受到封建礼教制度的青睐,当成实行愚民政策所用的工具。旧时代一些文学作品的作者,由于不明就里或是甘心为封建礼教发言,宣扬守宫砂的神妙,流毒至今,使得有些傻瓜仍然信它。
这种愚民的办法,其实不仅中国,国外也有见,只是不需要用壁虎罢了。《圣经·旧约·民数记》里记载,外国人逼女性发誓,吞吃大麦面粉、喝苦水,然后由祭司作法,假如女性腹胀就视为不贞。这当然也不可信,谁生吃大麦粉好得了啊?
现代人都明白,所谓守宫砂,不过是一种心理暗示,让女性在思想上自律。至于所用,根本就谈不到。
那些假道学们宣扬守宫砂,无非是借歧视女性的手段,维护自己在封建礼教中的地位。他们并非真的那么正派,别看表面上斯文有礼道貌然,实际上吃喝抽烫赛于谦。
至于现代人,若是轻信这种谬传,那得愚昧成什么样?
优质答案2:
守宫砂是守阴性的(女子为阴),遇阳性则消失。当男女做爱时就发生雄性和雌性激素的分泌,所以守宫砂就会消失了。
二、古代女子的守宫砂的原理是什么?
优质答案1:
在古代社会,守宫砂是检验一个女子是否“贞洁”的最好方法,很多人把“守宫砂”看得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存在既合理,“守宫砂”既然能在古代社会流传数千年之久,就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
古人也是充满智慧的,有些流传下来东西虽然无法用现代科学去解释,但并不能否认它在历史中的起到的作用。
在洞房花烛夜,新郎和新娘子携手步入洞房,当宾客逐渐散去,新郎会迫不及待掀开新娘的衣袖,当看到她们手臂上鲜红的“守宫砂”,新郎心花怒放。
如果发现新娘手臂上的“守宫砂”不见了,那么新娘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她们会面对世俗的唾骂和丈夫永无休止的嫌弃。
可见“守宫砂”对古代女子有多么的重要!
守宫砂的起源历史上有很多对“守宫砂”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文献,其中包括一些野史和医书。
虽然隋唐时期的《唐本草》对“守宫砂”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但是在一些文人墨客眼中对“守宫砂”深信不疑,随着历史的发展,守宫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世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守宫砂的原理守宫砂的成分是壁虎和朱砂!
古人认为,壁虎这种动物是吉祥之物,它们长期活动在屋檐下,给屋主人“看家护院”,守护着人类的安全,同时它们的外形神似“龙”,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所以古人对壁虎是非常敬畏的。
而朱砂在古代一些医书里也有记载,它是一种至阳之物,可以宁神、定惊。
根据史书记载:古人把朱砂用来喂养壁虎,然后再把壁虎晒干,磨成粉,把这种粉调成糊状点在未婚女子手臂上,这个小点就是“守宫砂”。
古人认为壁虎和朱砂可以一起守护女子的“贞洁”,任何东西都不容侵犯。
只要女子不和男人同房,那么守宫砂就会一直存在,相反就会消失…
结语守宫砂到底能不能起到守护女子“贞洁”的作用已经无从考证了。
但从这里面我们看到了一种人类文明的进步,守宫砂是古人对女子的一种约束,是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枷锁。
随着守宫砂退出历史的舞台,说明我们思想也得到解放,不再执着于那种封闭的思想。
关于守宫砂,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