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有一种说法:刘秀是王莽的外孙,这是否属实呢?
优质答案1:
这种说法,从来就没有被史学界认可过,只是民间的野史和以讹传讹。我儿时听评书《刘秀传》时,听到过说书艺人讲过这样的情况:说是王莽毒杀汉平帝篡位,建新朝代汉。为了斩草除根欲杀害太子刘秀,幸得忠臣窦融搭救,将他藏在食盒(或是药盒)的夹层中带出皇宫,为大汉保留了血脉。

评书里这么说,是为增加故事情节的曲折性,提升刘秀的主角光环,续建东汉的正统。当时我听得信以为真,紧张万分。及至到评书的最后一集,讲书的老师声明,本书基本符合史实,有少部分是艺术加工,比如刘秀是皇族不假,但并非太子。我听了曾大失所望,甚为不满。
历史上的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整个家族当时权倾朝野。王莽几十年如一日的谦恭隐忍,无论朝堂或乡野,都颂扬着他的贤良。待他执掌大权后,于公元3年立长女王嬿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3年后平帝崩(仅15岁);王莽又立两岁刘婴为皇太子,自己代摄皇帝。至公元8年,以所谓禅让的方式篡位,建立新朝。
他称帝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因这些措施太过超前,被现代网友戏称为“穿越者”。但由于这些政策很多都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引起了社会动荡,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这其中,又以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最强。于是,汉光武帝刘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他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贤明君主,对他的评价都比较尊崇。他虽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但到西汉末年,已属于远支旁庶,更由于爵位的历代递减,到他父亲刘钦这一代,只是县令级别的低级官员了。
新莽不得人心,海内分崩,天下大乱。刘秀与兄长刘縯,会集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起兵,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尤其是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击溃王莽军的主力,又扫平各地的农民军,刘秀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建立东汉时,刘秀年仅40岁,知人善用,励精图治,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刘秀在历史上留下不少典故,“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云台二十八将辅佐”……
优质答案2:刘秀虽然是皇族,但并不是西汉后期皇帝的近亲,他是汉高祖九世孙,汉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
王莽是西汉元帝皇后孝元皇后的侄儿,其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民间传说中刘秀是皇子,王莽是刘秀的舅舅的说法是错误的。
二、西汉末年的更始帝刘玄、建世帝刘盆子、新帝王莽和光武帝刘秀,他们之间都是什么关系?
优质答案1:
两汉之交,乱世纷争,地方豪强及贫苦农民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新莽统治,割据一方,建立政权。这其中就有汉室宗室刘玄、刘秀、刘盆子。
下面分别叙述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主题中涉及的另外一人:新朝皇帝王莽,也一并介绍生平,将他与以上三人的关系加以说明。
更始帝刘玄、光武帝刘秀,都是是高皇帝刘邦九世孙,孝景皇帝刘启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刘玄的世系是:高皇帝刘邦--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长沙定王刘发--舂陵节侯刘买--舂陵戴侯刘熊渠-苍梧太守刘利--平民(其实是地方豪强)刘子张--更始帝刘玄。
刘秀的世系是:高皇帝刘邦--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长沙定王刘发--舂陵节侯刘买--郁林太守刘外--钜鹿都尉刘回---南顿令刘钦---光武帝刘秀。
由此可以看出,更始帝刘玄和光武帝刘秀是比较亲近的族兄弟,还没有出五服,他们拥有共同的高祖:舂陵节侯刘买。两人都是汉室疏宗,长沙定王刘发后裔,舂陵侯节刘买的旁系后代。
刘玄因为要给弟弟刘骞报仇,结交豪杰游侠,被人举报犯法,只得四处藏匿。新莽地皇三年(22年),各地豪强或者平民反抗王莽逆行,纷纷聚兵自保,四处躲藏的刘玄投靠其中一支---平林兵首领陈牧,担任安集掾。
地皇四年(23年),绿林、新市、下江、平林各兵合于一处,统称绿林军,并击败王莽派来讨伐义军的军队。刘玄在此也立下功劳,获更始将军称号。
而舂陵宗族子弟,在首领刘縯、刘秀兄弟的带领下,建立舂陵兵,和绿林军联合作战,多次击败王莽军队,势头旺盛。于是联军准备推选皇帝,统一指挥,建立政权。
刘縯能力突出、深孚人望,又身为汉室宗亲,所以在统一后的义军中有很多人支持。但是因为刘縯太过于豪气张扬,绿林兵势力怕他成为皇帝后大权独揽,打压乃至清除绿林势力。于是在一番利益交换考虑后,出身舂陵宗族的刘玄因为个性懦弱、迂腐,没有大的野心,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被一致决定为皇帝人选。
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初一,刘玄在淯水(今南阳白河城南淯水)之滨即皇帝位,复国号汉,改元更始。舂陵宗族首领刘縯则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刘玄为人胆小懦弱,又心胸狭隘,重用小人,嫉妒猜忌功劳赫赫的刘縯兄弟。在更始元年(23年)五月借口刘縯跋扈不听号令,将其设计杀害,使得拥戴他的舂陵子弟大失所望。刘秀则强忍悲伤,忍辱负重,返回宛城向更始帝谢罪,更始帝因此没有加害刘秀,加封刘秀为行大司马。
更始元年十月,刘玄派刘秀行去河北镇守抚慰州郡豪杰,顺便使他们归顺。刘秀部属人协助下,攻破邯郸击杀割据政权首领王郎,壮大了实力。刘玄不安,加封刘秀萧王,并让他返回长安。
刘秀自然不肯就命,拒不交出军队返回长安,此后,刘秀和刘玄决裂,自立于河北。
更始元年(23年)九月,王莽在长安被杀,新朝覆灭。次年,刘玄进入长安,入居皇宫。但他在长安不理朝政,一味享乐,把大权都交给自己的岳父赵萌,并大肆封赏亲近佞臣,甚至是伙夫仆役厨师等。这使得诸将大臣们怨声载道,百姓也讥笑长安城中是“赵萌政权”,并编歌谣嘲讽“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更始二年(24年)十月,起兵于山东地区、主要由贫苦农民组成的赤眉义军见更始政权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于是发兵西进,直驱关中。途中,徐宣、樊崇、逄安等赤眉首领拥立高皇帝刘邦十一世孙、城阳景王刘章后裔、故式侯刘萌的第三子刘盆子为上将军(即皇帝,赤眉军淳朴,以为上将军就是最大的官,有如皇帝),建年号建世。
更始二年、建世元年(24年)十二月,赤眉军进入关中。
更始三年、建世二年(25年)三月,赤眉军大败更始政权军队于蓩乡。四月,更始政权内讧,刘玄杀功臣申屠建、陈牧、成丹,导致另一功臣王匡投降赤眉军。五月,赤眉军到达长安,开始围城进攻。刘玄坚守数月,终于不支,出城逃跑。九月,赤眉军奉建世帝刘盆子入城,更始政权灭亡。
而早在更始二年(24年)六月,已经自立于河北的刘秀在部属的拥戴下,在河北鄗城(今河北邢台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正式称帝,建元建武,建国号汉,刘秀即汉光武帝。
光武帝宣布不承认刘玄的皇帝之位,而赤眉军所拥立的建世帝刘盆子则视同反贼,更加不可能承认。
建武元年、建世二年(25年)十月,走投无路的更始帝刘玄向赤眉军投降,赤身到长乐宫,把皇帝印绶献给刘盆子,刘盆子因此被赤眉军正式立为皇帝。
赤眉军开始封刘玄为长沙王,之后又怕有人乘机劫走刘玄,继续作乱,于是在当年十一月把刘玄秘密缢死在郊外。
建世帝刘盆子的哥哥刘恭是刘玄的侍中,被刘玄封为式侯,这个时候感念刘玄的恩德,于是连夜将刘玄的遗体妥善安葬,并暗中告知光武帝。光武帝此时已经派大司马邓禹率军前往关中讨伐赤眉军,念及与刘玄同出舂陵一脉,又曾经为君臣,于是要邓禹把刘玄的遗体改葬霸陵,给了这个族兄最后的颜面。
建世帝(有的史书也称建始帝)刘盆子,是高皇帝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一脉,刘肥次子刘章的后裔。刘章始封朱虚侯,因在吕太后八年(前180年)诛灭诸吕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被孝文皇帝记功,加封城阳王,去世后谥号景,称城阳景王。
刘盆子的世系为:高皇帝刘邦--齐悼惠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城阳共王刘喜--城阳顷王刘延--城阳敬王刘义--城阳惠王刘武--城阳荒王刘顺--式节侯刘宪--式哀侯刘霸、式侯刘萌(王莽篡汉后,刘萌去世,式侯国除)--式侯刘恭(更始帝刘玄所封)、建始帝刘盆子。
刘盆子本来在故国泰山郡式县(今泰安市泰山区)居住,父亲式侯刘萌死后家道中落,和两个哥哥刘恭、刘茂相依为命。更始元年(23年),赤眉军进军途中经过式县,把三兄弟都掠到军中,从此刘盆子在赤眉军中以养牛为业。
更始二年(24年)十月,赤眉军本来想归顺更始帝,但是遭到冷遇,首领樊崇一怒之下,干脆出兵关中攻打更始政权。刘盆子的兄长刘恭事先投奔更始帝刘玄,被册立为式侯。而刘茂、刘盆子则仍旧在赤眉军中。
为师出有名,赤眉军决定拥立刘氏后裔为主,以示正统。在军中寻找刘氏宗亲时,刘茂、刘盆子都被找到,一并参与挑选,刘盆子幸运中签,所以被立为上将军,建年号建世。赤眉军消灭更始政权后,正式称帝。
建武元年、建世二年(25年),赤眉军击败更始帝,进入长安。但是在河北称帝的光武帝刘秀不能容忍建世政权和自己分庭抗礼,所以遣大军南下,和赤眉军争夺天下正统。经过两年的拉锯作战,建武三年、建世四年(27年)正月,光武帝大军终于击败赤眉军,刘盆子向光武帝投降。
光武帝怜悯刘盆子年幼无知,被人裹挟,所以没有处置他,而是让他就任光武帝叔父刘良的郎中,以此安身。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光武帝下诏以荥阳左近的官田租税作为刘盆子的奉养禄米,荣养他直到终老,刘盆子也得以善终。
按照更始帝刘玄、光武帝刘秀、建始帝刘盆子的宗室世系来看,三人都是高皇帝刘邦的后裔,刘玄、刘秀是高皇帝九世孙,刘盆子是高皇帝的十一世孙,从辈分上比较,刘玄、刘秀是刘盆子的远房族叔祖。而刘玄、刘秀两人,则是同高祖(舂陵节侯刘买)的从兄弟,血缘相对较近。
至于篡汉建立新朝的王莽,他是孝元皇帝刘奭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孝成皇帝刘鹜的表弟。后来因为把女儿嫁给了孝平帝刘衎,所以又是孝平帝的岳父;之后又把孙女嫁给了禅位的前皇太子、安定公刘婴(孺子婴),成为安定公岳祖,王莽也得以身居多汉室重外戚身份。
即使有这么多外戚名头,但是王莽和刘玄、刘秀、刘盆子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硬要拉上关系的话,那也是你死我活的敌对者,必欲至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王莽死后,他的头颅被用漆封好,放在汉室皇宫内作为庆功战利品保存了二百年,就是这种敌对关系的体现。
为了宣示自己是汉室正统继承人,光武帝称帝后,在建武元年(25年)于雒阳建立宗庙,祭祀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光武帝是举着“兴复汉室”的大旗行事的,所以必须维护汉家宗法制度,把自己汉室大宗的嫡系继承人身份诏告于天下,好断绝那些或真或假的刘氏宗亲意图浑水摸鱼的企图,突出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因此,光武帝在建武三年(27年)于雒阳别建四亲庙,祭祀高祖舂陵节侯刘买、曾祖郁林太守刘外、祖父钜鹿都尉刘回、父亲南顿令刘钦,以区别大宗宗庙。
建武十九年(44年),光武帝又将汉室大宗的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元皇帝刘奭神主供奉于太庙,和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一同祭祀,并奉父辈的孝元皇帝刘奭为宗法上的父亲、奉祖辈的孝宣皇帝刘询为宗法上的祖父。这样,光武帝宗法正统嗣子身份得以解决,自己和汉室大宗的世系衔接完美达成。
因为这件事,光武帝和王莽在这个时候居然出现了一种滑稽的关系:
从宗法制度上来说,现在光武帝是孝元皇帝刘奭的嗣子,而王莽是孝元皇帝刘奭皇后王政君的侄儿,也就是说,在宗法上,王政君是光武帝的嫡母,那么王莽就是光武帝的表兄!这真是给他们两人开了一个天大的黑色笑话!
优质答案2:
刘秀、刘玄、刘盆子都是刘邦的后代,皇族后裔,而王莽则是刘氏皇帝的外戚,所以这几个人都能扯上点远房亲戚的关系。
先说刘秀。刘秀的六世祖是长沙定王刘发,他是汉景帝的第六子。也就是说,汉景帝是刘秀的七世祖,汉文帝是刘秀的八世祖,刘邦是刘秀的九世祖。不过,到了西汉末期,经历二百多年的时间,刘邦的子子孙孙已是枝叶茂盛,大多数刘氏子氏空有“皇族后裔”的身份,在现实生活中却早已走向平民化了。
再说说刘玄,刘玄也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他算是刘秀的族兄。刘玄的曾祖父被封为舂陵戴侯,在反莽战争中,平林兵起义时,刘玄也加到其中,挂了一个“更始将军”的头衔。由于刘玄比较胆小怕事,没有魄力,当时实力颇强的绿林军就拥他为天子,其实是把他当作傀儡。
刘盆子是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祖父刘宪在汉元帝时被封为式侯,父亲刘萌嗣在王莽篡位后被杀。王莽败亡后,赤眉军打算在刘氏子弟中找个人当皇帝,收罗来七十多名刘氏子弟,根据与皇族血缘远近,挑选出三名候选人,用抓阄的办法来确定皇帝的人选。抓阄的结果,十五岁的刘盆子被推上皇帝的宝座。
以上三人,都是刘邦的后裔,有皇族之血统。王莽则是属于外戚。王莽的姑妈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母亲。公元前33年,元帝病逝,刘骜继位,王政君成了皇太后。她的哥哥王凤一举被提拔为大司马、大将军,主持朝政,王氏当权的序幕由此拉开。
三、王莽是究竟是篡权还是禅让?
优质答案1:
王莽这哥们儿还是相当牛掰的,他隐忍了数十年时间,最终一招爆发,连提拔他的姑姑王政君太后都哑然失笑,毕竟这个大侄子太出色,说好的只是夺权,没想到他连西汉的江山都给篡了。
王莽是正儿八经的外戚篡位,他本来应该像历代外戚一样,只是掌握朝中大权的。可是西汉到了后期,这皇帝不生育成了一个大问题,就算生了也养不活。这才给了王莽篡位,找到了合适的时机。
王莽发达,完全依靠姑姑王政君的帮忙。王莽本来只是老王家很不起眼的一个角色,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是汉宣帝刘询的儿媳妇儿,这地位是相当高了。
同时王政君还是汉成帝刘骜的生母,地位就更高了。汉朝以孝道治理天下,因此王政君在汉成帝时期,地位达到了巅峰,老王家的这帮兄弟子侄,也都被她给提拔了起来。
老王家有九个人被封为侯爵,五个人担任西汉的大司马,是外戚势力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次,老王家的其他人也都是西汉的将军、列侯,地位崇高,手握重权。
这种家族环境下的多数人都是声色犬马之辈,可是却有一股清流,那就是王莽。王莽这哥们特别懂规矩,也不吃喝玩乐,谦恭有礼,勤奋好学,是家族中的一股清流。
因此王莽在家族中的地位立刻就提升了上来,也逐渐被王政君看中,甚至被当时的人看成了道德上的楷模。
因此王莽在38岁的时候,成为了西汉的大司马。可是这个时候汉成帝去世了,没有留下子嗣,为此只能让汉哀帝继位。
汉哀帝自己有母亲和奶奶,母亲丁太后与奶奶傅太后家都有外戚力量。因此汉哀帝就想着扶植自己的外戚,所以王莽只能被赶下台了。
下台以后的王莽其实一直都在想着复出的机会,恰逢汉哀帝早逝,王政君立刻联络王莽,重新夺取了西汉的军政大权,因此王莽重新成为了帝国的大司马。
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汉书》
王政君将汉平帝扶上皇位以后,王莽负责执掌朝政,这才有了代汉自立的机会,因此王莽能够篡汉,真的多亏了自己的姑姑王政君。
王莽所谓的禅让,和篡位没什么区别。王莽这小日子过得很不错,为了防止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掌权,王莽将他们打发的远远的,不准他们进入长安。
汉平帝死了以后,王莽将只有2岁大的孩子孺子婴扶上了皇太子的位置,自己则代理天子处理朝政,这下子篡位的野心就是昭然若揭了,王莽被大家称之为摄皇帝。
一年以后,老刘家的那帮宗室实在是坐不住了,他们不少人前来与王莽较量,可惜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在平息了叛乱以后,王莽的野心终于膨胀了起来,他开始各种撺掇手下人给他造势,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王莽有天子的命。
王政君当时还被蒙在鼓里,一直等到王莽前来,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的时候,王政君才恍然大悟,原来王莽是要篡位。
因此王政君将玉玺狠狠砸在了地上,砸掉了一个角,不过这依旧不能改变王莽篡位的事实,他接受了孺子婴的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新。
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祸。---《汉书》
王莽是很牛的,他开启了封建历史上禅让的先河,成为了第一个搞形式主义禅让的君王。也就是说禅让是假的,而篡位才是真的。
王莽为后世篡位建立了一个模范标准。封建王朝改朝换代,几乎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武力夺权,一个是禅让。过去刘邦推翻了秦王朝,用武力建立了汉王朝,这属于武力夺权。
后来王莽以汉朝大司马的身份接受孺子婴的禅让,夺取了西汉的政权,建立了新朝,这就是禅让。
此后刘秀又推翻了王莽的新朝,用武力建立了东汉王朝,这又是武力夺权。不过王莽禅让的事情发生以后,成为了后世王朝争相效仿的事情。
比如说曹丕在曹操去世以后,便逼迫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从而灭了东汉王朝,建立了曹魏王朝。
同样的道理,不久之后司马炎也以相同的手法,逼迫曹奂禅让大位给自己,灭了曹魏王朝,建立了西晋王朝。
隋文帝杨坚也是接受了北周小外孙的禅让,这才建立了隋朝。唐高祖李渊则是接受了隋炀帝的孙子禅让,建立了唐朝。
宋太祖赵匡胤接受后周柴宗训的禅让,建立了宋朝。历史似乎就是这么一步步发生的,从王莽创造了禅让篡位以后,历朝历代都在效法这一方法。
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对当权者来说是最有利的,这可以增强篡位者的合法正统地位。因此王莽的禅让对历史来说还是有一定功绩的。
总结:王莽心太急,要不新朝亡不了。其实王莽做了15年的皇帝,新朝存在的时间,和秦朝是一样的。但是新朝在历史上的地位,远远比不上秦朝,甚至不被后世所认可。
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王莽是篡位夺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王莽太着急,一直忙着改革,却不知道得罪了很多人。
他建国之初,其实很多人是不反对的,老刘家大把的子孙都没有想过反抗王莽。可是为什么后来个个起来对付王莽了呢?主要是因为王莽的改革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
当年王莽建立新朝以后,刘秀还跑去长安的太学读书,可见他那个时候并不反对王莽。如果王莽在改革的事情上做出一些妥协,或许那帮西汉的贵族们就认可这个新朝了。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
优质答案2:
谢邀!按传统说法,也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定论,王莽是篡汉,新政十八年之后,还权于刘汉。按现今社会的特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王莽当初也是抓住了地主阶级的一些致命弱点,比如圈地太多丶赋税太重丶欺压鱼肉百姓等等,顺应了社会大众的一些合理要求,比如,减赋税丶均贫富丶人人有其田和人人有饭吃等等,故而一时赢得了民心,得了天下,建立了新政,统治十八年之久。但是,王的本质还属于大地主阶级,尤其是他得了天下之后,很快忘乎所以,恢复了地主阶级的面孔,失去了民众的拥护。在民众的反对下,被刘汉的势力推翻。
历史不能忘记。今天,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的把人民当做创造历史的英雄,真心诚意的让人民当家做主,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反对势力,确保社会主义江山长治久安。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