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是胡混血,善于拍马屁。就连“一剑紧口”的李林甫也循着他的路子,经常在唐玄宗面前为他说好话。
他竭力讨唐玄宗的欢心,很快就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

安禄山不仅被唐玄宗封为国君,还是杨贵妃的养子,可以随意出入内宫。
这一天,是安禄山的生日。杨玉环一大早就把养子叫进宫,她要“洗三个”安禄山。
当时流行这一习俗,即婴儿出生后三天要洗澡,称为“洗三”,祈求将来健康成长。
杨玉环收安禄山为养子,她突发奇想让48岁的养子模仿刚出生的婴儿,上演了这出荒唐的“洗三”戏码。
杨贵妃吩咐宫人准备一个大木桶,装满热水,把安禄山抬进木桶,用锦绣布料缝了一个巨大的襁褓,把安禄山裹在里面。
(《资治通鉴》:“庐山生日,我去贵妃买衣服……我召庐山入禁,贵妃用锦绣衣裳包裹庐山……)
安禄山露出胖胖的圆脸,扮成婴儿模样,迎合杨玉环,两人嬉戏打闹。他那愚蠢的样子使宫女太监们哈哈大笑。
说起安禄山,他真的很努力,一点尊严都没有。
然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唐玄宗知道后也来凑热闹。他不仅没有生气,还饶有兴趣地问:“你在干什么,这么感兴趣?”
安禄山装扮成婴儿说:“今天是鹿儿出生的第三天,干妈洗鹿儿三天。”
唐玄宗看着安禄山的丑,欣喜不已。他忙着给杨贵妃“洗儿金银钱”,赏安禄山许多金银珠宝。
贵妃洗了她的金银钱财,给了庐山一个礼物“)
都说唐玄宗真是奇葩。他心爱的公主和安禄山做了如此荒唐的事,他不但不责备,还奖励他们,实在令人费解。
我不知道安禄山给了他们什么迷魂汤来信任他。
安禄山自认杨贵妃为干妈后,便有了大靠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他进出宫殿非常方便,就像进入自己的家一样。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甚至互相喂食;或者,安禄山在杨贵妃家过夜。
(司马光《资治通鉴》“自然,庐山不能不出宫,或与贵妃同食,或今夜不出,相当难看”)
很快,各种“难听的声音”传到了民间。但是,唐玄宗对此根本不在乎,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怪安禄山太会糊弄人,把人哄得团团转。
其实,从那时起,安禄山就已经为以后的叛乱做好了准备。
在骗取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后,安禄山开始秘密扩军,提拔史思明、蔡希德等人。他开始囤积粮草,等待时机成熟出兵造反。
不过,唐玄宗如果有一点警觉,就不会让这个胡人将来给大唐带来灾难,间接夺去杨贵妃的性命。
杨国忠发现安禄山的野心后,向唐玄宗报告。但当他派人去了解情况时,所有的人都被安禄山收买了。回来后,他说安禄山忠心耿耿。
杨国忠见安禄山动摇不了,又对唐玄宗说:“皇上,把他叫到北京,看他敢不敢来。”
于是,唐玄宗下令安禄山入朝。安禄山见到唐玄宗,哭着说:“我是外国人,不识汉字,又受陛下提拔,宰相不喜欢我,要杀我。”
唐玄宗听后通情达理,所以对他一点戒心都没有。此后,每当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就把人绑起来交给安禄山。
人们不得不佩服安禄山善变的能力和他能言善辩的舌头。
直到公元755年,唐玄宗再次下令安禄山入朝
安禄山被以生病为由耽搁在长安。
唐玄宗后知后觉,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来不及了。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给大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安禄山的兵马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洛阳。
公元756年6月,洛阳、潼关沦陷,唐玄宗携群臣逃亡。士兵们杀死杨国忠后,包围了马尾坡哨所,要求杀死杨贵妃。为了保命,唐玄宗不得不送给杨贵妃一条白绢。
唐玄宗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心爱的妃子间接死于养子之手,自己还为他提供了这么多便利,可以说是自作自受。
唐玄宗作为一国之长,当安禄山出入宫中,杨玉环喧嚣不已时,他为什么没有一点警觉呢?
也许,在他心目中,安禄山只是一个小丑,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种解脱。他心爱的公主怎么会看上一个小丑呢?他太自信了。
但与此相反,安禄山利用他们的心理,一步步取得唐朝皇帝的信任,为自己的逆势之路提供了便利。也不知道,唐玄宗后来有没有后悔过。
一:杨玉环为什么喜欢安禄山
我们先来解决安禄山喜欢杨贵妃这个前半句问题——
《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记载,天宝十年正月三日,是安禄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赐给安禄山丰厚的生日礼物。过罢生日的第三天,杨贵妃特召安禄山进见,替这个“大儿子”举行洗三仪式。
“洗三”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当然这只是野史,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安史之乱是和杨玉环有关的,至少从安禄山这边来看,安禄山起兵的借口就是“清军侧”。《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有载:“禄山反,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安禄山起兵,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而且公开指出杨贵妃和几个姐姐的罪恶,但是翻遍新旧唐书,你也很难找出有什么证据说安禄山和杨贵妃有什么苟合之处。
对此,新唐书中的记载是:玄宗宠信安禄山,命他与杨家诸姨结为兄弟,而安禄山“母事妃”(拜杨贵妃为干娘),每次朝见天子,杨家人必定设宴招待。这里的“杨家人”应该不包括杨玉环,她可是“皇家之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杨玉环和安禄山的艳闻多见于《开元天宝遗事》、《杨太真外传》、《禄山事迹》等野史稗记,还是《唐史演义》、《梧桐雨》等小说杂剧。
除了洗三之外,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闻是杨玉环带“诃子”(一种无带内衣)是因为安禄山抓伤她的乳房来自于《唐史演义》,洗三同样见于《资治通鉴》。
但是客观来说,这个私情属于八卦的可能性更多,一是正史没有记载,二是资治通鉴本身也并非正史。再者杨玉环一不需要安禄山来提升自己的权位,二则安禄山其貌不扬,杨玉环怎么看的上他呢
第二个说杨贵妃的死,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15万大军长驱直入,下潼关逼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及朝中大员出逃蜀中,行至马嵬驿,禁军将士哗变,诛杀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是谁要杨玉环死还不明白吗?
二:杨玉环为什么认安禄山
我个人认为杨贵妃认下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安禄山为义子,确实是目的不纯的,是成年人的游戏。大唐帝国持续了三百余年,有一半的时间是极盛状态,在经历过贞观之治和武皇的承上启下之后,大唐帝国到了开元盛世的顶峰状态。而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弄出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当然是遗臭万年的人物,若非要说他对华夏民族有什么贡献,简直是对惨死于安史叛军掀起的这场叛乱的近三千万华夏先民的侮辱和背叛。
在安史之乱之前,唐玄宗到执政中期时开始贪于享乐,渐渐的不理朝政,加上遇到了自己的挚爱杨玉环,更是日夜欢歌,醉生梦死。唐玄宗在这时委任的两个奸相又给大唐帝国火上浇油,当时李林甫建议让一个胡人当节度使,他私心里想的是胡人当节度使就没机会升到中央来和他争宠,却不成想安禄山的势力越来越大,手下的军队越来越强,镇守着边关重镇。
这个时候的安禄山可谓是一手遮天,是节度使里势力最大实力最强的,杨玉环是贵妃,她的堂兄杨国忠是宰相,他们这一党肯定是希望多拉拢一些有强大军事实力的节度使的,因此杨玉环身为贵妃,会去认年龄比自己大的安禄山为义子就合理了,安禄山既是皇帝眼前的第一大红人,又是最强的节度使之一,杨贵妃认他当义子看似是有益无害的,这就是成年人之间的权力的游戏,至于年龄如何,已经无所谓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