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弟弟怎么死的?秦始皇弟弟之死

2023-02-26 13:17:29 756 0
奇闻异事录
准确地说,秦始皇有三个弟弟。一个是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蟜,另两个是母后赵姬与嫪毐的私生子。三个弟弟结局都不好,成蟜叛乱被杀,另两个则被他亲手摔死。而成蟜之死,引发巨大争议,掀起轩然大波,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加速浮上水面。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史记》和其他史料并没有清楚交代成蟜叛乱的前因后果,因此关于成蟜的死因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无论是何种猜测,成蟜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一颗被他人摆弄的棋子。

成蟜死于秦始皇八年,那时成蟜才十八九岁。显然,嬴政肯定没有杀死成蟜的想法。如果是嬴政铁了心要杀死成蟜,把他留在咸阳动手,岂不更容易更方便?何必给成蟜配刀配枪配人马呢?再说秦国还有那么多名将,怎么会轮到一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子去统兵伐赵呢?

秦始皇的弟弟怎么死的?秦始皇弟弟之死

既然嬴政没有杀成蟜的想法,那会不会是成蟜自己要谋反呢?理论上有这个可能,但概率极低。光凭他带走的几万人马,显然远远达不到造反成功的条件。那么成蟜有没有可能勾连外部势力呢?理论上讲也有可能,赵韩魏三国都有可能支持他,因为韩赵魏被秦国欺负得最惨,特别是韩国,而且成蟜的母亲是韩国公主。但是秦国讨伐成蟜叛乱时,韩赵魏都没有出手相助。按道理说,成蟜可以逃跑,至少可以躲到赵国去,但成蟜却轻而易举被斩杀。因此成蟜铁了心要叛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由此可以推断,成蟜是掉入了一个嬴政无法解救的陷阱里。在《大秦赋》中,吕不韦为阻止嬴政加冠亲政,用成蟜当棋子,制造出赢氏宗亲觊觎王位的事实,从而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监国太后赵姬的支持,使得嬴政无法保护成蟜。但是,吕不韦计杀成蟜的过程有着明显的漏洞,在逻辑上有着明显的硬伤,看后让人十分错乱。

首先,吕不韦设计除掉成蟜是为了证明嬴氏宗亲觊觎王位,以此延缓嬴政亲政,晚一点交出朝政大权。从逻辑上讲,除掉了成蟜,威胁不就消失了吗?既然杀死成蟜解除了威胁,那嬴政更应该如期加冠亲政呀!

其次,让成蟜带兵出征,难道不会增加杀死成蟜的难度吗?既然吕不韦和赵太后安心要杀成蟜,那么杀成蟜的办法就有千万种。以吕不韦的智商和能量,有太后的支持,杀一个成蟜是轻而易举。让成蟜领兵外出,不是放虎归山吗?而且老虎的獠牙和利爪还是吕不韦主动安上去的,这样的逻辑你信吗?

再次,樊於期的角色非常错乱,于情于理都说不通。樊於期是吕不韦的人,担任过嬴政的护卫郎中,是吕不韦计杀成蟜的任务执行者。在剧中,从怂恿成蟜造反,到随军出征,从安排反秦檄文,到配合王翦捉拿成蟜,都是樊於期一手推动的,成蟜在他手上就像玩偶一般。作为害死成蟜的帮凶,嬴政和秦国宗室应该对他恨之入骨才是,偏偏嬴政还同意他做了将军。后来樊於期竟不可思议地与吕不韦翻了脸,理由是吕不韦纳妾盗国。太让人啼笑皆非了,樊於期跟随吕不韦那么久,难道之前不知道吕不韦和赵姬的前尘往事吗?历史上真实的樊於期是秦始皇十四年伐赵被李牧打败,畏罪潜逃至燕国的。荆轲刺秦王时,荆轲献给秦王的人头正是樊於期的人头。《大秦赋》中关于樊於期的剧情安排,真的严重调戏了观众的智商。

但不管如何,成蟜的确死了,吕不韦的计谋得逞了,嬴政亲政的时间也确实推迟了。吕不韦表面上看是一个赢家,而实际上他将嬴氏宗亲的力量彻底推给了嬴政,也将嫪毐这股势力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最关键的是,吕不韦输掉了最核心的本钱。嬴政对他失去信任,失去尊重,失去耐心,一个打倒吕不韦的计划也在嬴政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总之,《大秦赋》关于成蟜之死的情节非常狗血,编剧严重低估了吃瓜群众的智商。编剧似乎有意让嬴政经历手足相残、母子反目、宫廷喋血后,求出嬴政内心的阴影面积,以此证明秦始皇的冷血无情、暴戾凶残的个性是来自于从小到大不幸的生活。其实编剧大可不必如此,因为秦始皇在大家心中不是陌生人,随随便便是糊弄不过去的。

一:秦始皇弟弟之死

众所周知,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才即王位,成为秦国的君主。在秦始皇嬴政出生之前,秦国和赵国之间正展开着激烈地较量——也即长平之战。在秦始皇出生后,也即长平之战后,秦国大军又进攻赵国都城。由此,对于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强国,在战国后期可谓结下了非常深的仇怨。对于这一点,秦始皇嬴政可谓深有体会。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嬴政成为秦国的国君后,他的弟弟成蟜却选择背叛秦国,选择去投奔秦国的劲敌——赵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成蟜(成峤),嬴姓,战国末年秦国公子,秦庄襄王之子,秦王政之弟。针对成蟜的年龄,有说法此人出生于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始皇嬴政则出生于公元前259年。从年龄上来看,成蟜要比嬴政小四岁左右。并且,成蟜的亲生母亲应该和嬴政不是同一个人,也即前者是后者同父异母的弟弟。作为秦庄襄王的儿子,成蟜因为不是嫡长子,也即无法继承王位,所以被封为长安君。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秦国、赵国、韩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等诸侯国的王室公子经常被封为“XX君”,比如长安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等。在秦王嬴政即位后,长安君成蟜曾前往韩国迫使韩桓惠王割地百里给秦国。公元前239年,长安君成蟜按照秦王嬴政的命令去攻打赵国。但是,长安君成蟜却在屯留背叛了秦国,选择去投降赵国。屯留现在是山西省长治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自古有“古韩要地”、“三晋通衢”之称。

对于长安君成蟜的反叛行为,不仅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还见于《汉书五行志》:“王弟长安君成,将军击赵,反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在成蟜投奔赵国后,秦始皇派遣大军攻占屯留,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前来投降的成蟜,赵国不仅没有杀了他,反而给了他一块封地。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成蟜被赵悼襄王封于饶。不过,关于成蟜在赵国的结局,却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那么,问题来了,作为秦始皇的弟弟,成蟜为什么要临阵叛变投降赵国呢?

最后,对此,在笔者看来,在秦王嬴政在位时,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在整体实力上,秦国要明显领先于赵国、韩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等山东六国。由此,对于成蟜叛变的原因,应该不是吃了败仗或者感觉不敌赵国。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成蟜临阵叛变投降赵国,应该是和秦王嬴政的权力之争存在一定的关系。甚至在《东周列国志》中,还认为成蟜的叛变,正是吕不韦等人的逼迫。在当时秦国的内部,存在支持成蟜的势力,并最终推动成蟜在屯留背叛秦国。但是,成蟜之乱没有成功,成蟜只能逃亡秦国的死敌——赵国那里去。如果成蟜是去投奔韩国、魏国、齐国的话,很可能会被所在国的君主交给秦始皇。总的来说,在秦王嬴政即位后,面临着成蟜等内部斗争。而在掌握秦国大权后,秦始皇最终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剪灭六国,建立秦朝了。

文/情怀历史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56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