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为什么要偷偷换白起?长平之战为什么不换李牧

2023-02-26 15:01:29 437 0
奇闻异事录
公元前260年,一位端庄得体的妇人求见赵王,坚决反对任赵括为大将。赵王听完妇人一席话后,依然不为所动。妇人无奈,只能说:“万一赵括出了差错,请不要连累我。”原来,这个妇人正是赵括的母亲。

为何赵括的母亲要这样说呢?大家耳熟能详的岳母刺字多么激励人心,可是赵括怎么摊上这样的亲妈?要说,这事还真不能怪赵括的母亲,实在是赵括不宜带兵出战。

赵括从小熟读兵书,从来都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无人能敌。与他的父亲赵奢也就是一战成名的马服君讨论兵法时,也屡屡能制胜。但是赵奢却从不说自己的儿子有才干,只是私下对赵括的母亲说到:“打仗是出生入死的事儿, 可赵括说起来却过于随便。若是赵王重用他,让赵军灭亡的一定是赵括。”

长平之战为什么要偷偷换白起?长平之战为什么不换李牧

言犹在耳,赵括的母亲见赵王果真让赵括带兵打仗,又如何能放心呢?可是她总不能拿丈夫的一席话去糊弄赵王呀。她也不愧是见过世面的女子,黑起儿子来毫不含糊。

她对赵王说到:“当初赵奢做将军,至交好友几十人,甚至都能亲自捧着饭碗去招待对方,朋友更是几百人。大王给他的赏赐,全都分给将士们。而且他接到命令之后,根本就不过问家事了。可是,您知道赵括是怎么做的吗?”

妇人继续说到:“他刚刚当上大将军,就摆起架子端坐着接受将士们的拜见,大王赏赐的金银珠宝,他全都拿回家藏起来。而且天天在考察哪里的良田美宅可以入手。赵括跟他父亲一点都不一样啊。”

妇人的话说到这份上,按说赵王总得掂量掂量了吧?不善待士兵,贪图荣华富贵,根本不把心思用在打仗上,光忙着买房子置地,哪个是一个好将军的做派呢?

可赵王就是坚决任用他。这是不是颇为稀奇?

说起来也不奇怪,为何呢?秦国在背后做了手脚。他们暗中派人到秦国散布小道消息“秦国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都老了,他光知道防守有什么好怕的?”心急的赵王本就多次因为廉颇只防守不进攻的作战方针斥责他,一听这话,马上就用赵括换下廉颇。

这样看来,赵王的任命无异于拍脑袋做决定,不了解战争实况,仅凭个人喜好来决定作战策略,随意更换主帅,这在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能活过这么多集也是个奇迹。

赵括已经确定无疑成为了将军。可是说回来,为何会有这样一场战争呢?

当时,秦国进攻韩国,上党地区被切断联系。郡守冯亭就跟人们商议到:“我们上党地区怕是守不住了,既然这样,不如去投奔赵国,赵国接受我们之后,秦国肯定会攻打赵国,那时赵韩共同应对秦国,胜算定然会大一些。”于是,就派使者去赵国,表明自己想要归于赵国的心意。

赵王心里得意极了。但他还是忍住兴奋的心情向两个人征询意见,分别是平阳君赵豹和平原君赵胜。赵豹怎么说呢?圣人甚祸无故之利,无缘无故的利益不是什么好事儿。赵王自信满满地说“人乐吾德,何谓无故?”,就是他觉得别人是仰慕他的恩德,怎么会是无缘无故呢?

不知大家听了有没有觉得好笑,明月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是没忍住呀,果然人自我陶醉起来太无语,无非就是看中了上党那十六个县邑,还厚着脸皮说是自己恩泽天下。

赵豹又说了很多,秦国忙活一顿,我们赵国捡了便宜,秦国必然不会善罢甘休的,惹祸上身就糟了。可赵王虽然征询别人意见,可是一贯的做法是,采纳与自己意见一致的那个声音。

果然没有让赵王失望,赵胜就觉得应该接收上党,于是,赵王就派赵胜前去接收,且给当地的人晋爵三级。

两年后,秦国果真来攻克上党,老百姓们都逃往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驻守在长平,接应从上党逃来的百姓。这样一来,秦国就攻打赵国,赵国节节败退。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括将军上场了。或许,赵王希望赵括能像他父亲赵奢一样创造奇迹一般的胜利。然而,历史不会按照某个人的意志行进,只会给贪心焦躁的人致命一击。

接下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秦国悄悄把将军换成白起,白起佯装败退逃走,赵括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殊不知,就在赵括以为自己出战大捷的时候,军队的后路已被白起切断,返回赵营的通道也被堵住,赵军就这样被一分为二。

可怜那些离家的战士们,断粮四十六天之后,都开始在军营里相互残杀生吃了。赵括见状,连派五支队伍突围都未成功,最后,他亲自率精兵与秦军决一死战,当场被秦兵射死。

四十万赵军全部投降,白起认为赵军反复无常恐有后患,只放走了240个年龄小的士兵,其余四十五万赵军俘虏全被活埋。至此,惊心动魄的长平之战落下帷幕。

今天分享的是《资治通鉴》周纪五中长平之战的起因与结果。若说历史毫无规律可循,可大事件往往就是起于微末。

最初平阳君赵豹就劝说过赵王,不要贪图上党地区,最终果然惹了祸事,搭上了四十五万条性命。若是廉颇挂帅,恐不至于伤亡如此惨重,偏偏赵王好大喜功,又碰上一个过于自信、急于求成的赵括,历史,就在百般巧合的促成下,书写下了这令人唏嘘的一页。

我是松间明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正是读书好时节。我@明月共读书 ,一起读好书,丰盈人生。图片来源网络。

一:长平之战为什么换廉颇

  秦赵长期的消耗战,最后赵国增兵近五十万,在物资、军队、军械上的重大损 耗,给赵国政治群体脆弱的心灵再一次沉重的打击。让赵国贵族失望的廉颇被替换 下阵,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此时,赵括作为长平之战的重要人物出场了。因为赵括 最擅长的就是进攻战,所以当赵国政治群体看到廉颇的消耗战并没有给赵国带来意 想中的胜利之时,他们就果断地换上了赵括,希望以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重新 改变战争形势。

二:长平之战为什么不换李牧

赵括的军事才能绝对不低,为了对付他秦国甚至秘密换将,可见对赵括的重视。长平之战,廉颇的固守策略显然是错误的,赵军是没损失但秦军也完好无损,这样最终势必会有一场决战,当国力耗尽时再战只会更不利。赵括的战略也没有什么问题,寻找秦军主力在平原决战,发挥赵国骑兵集群的优势,以战车和步卒为主的秦军不见得是擅长运动战的赵国骑兵的对手。但是白起派诱饵部队把赵军引入包围网,秦军固守壁垒,赵军寻敌主力决战不成最终被秦军伏兵截断了与邯郸的联系。当时战局也是很悬的,如果秦军伏兵没有击破赵军侧翼而是相反,那恐怕赵括就可以依靠稳固的后方实现他设想的平原决战了,秦军的伏兵才两万多,整个战役的胜败都在于这两万人能不能及时扎住这个口袋,而结果是秦军运气好一些

那时候李牧在北方军团当小军官,还不能统帅这种大战。

也有说法是说那时匈奴大举进犯赵国北部边疆,李牧无法抽身。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37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