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219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东临猗西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关羽的出身。关羽少年时勇武有力,嫉恶如仇。当地民间传说,关羽为打铁的,也有说是卖豆腐的,反正是出身于下层社会。还有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那年关羽刚19岁,他从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想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无名之辈,拒不接见。当晚,他住在县城旅馆里,听到隔壁有人哭,一问才知这个哭的人叫韩守义,他的女儿被城里恶霸吕熊强占蹂躏。吕熊是个员外,勾结官宦,欺男霸女。当时,解州城由于靠近盐池,地下水是咸的,不能食用,只有几口甜水井散落在城里各处。吕熊叫手下人将城里的甜水井都填了,只剩下他家院里的一口甜水井。还规定了一条,凡是来挑水的人,只准年轻貌美的女人来,否则不许进。进来的年轻女人,不是被他调戏,就是被他奸污。大家气恨,但因吕熊财大气粗,谁也奈何不得。韩守义的女儿让吕熊霸占后,气得老人叫天不应,呼地不灵,只好独自悲泣。关羽听罢,怒火中烧,提着宝剑闯进吕家,杀了吕熊和他一家,解救了姓韩的姑娘和其他良家妇女。之后,他连夜逃往他乡。途中路过潼关时遭到守关军官盘问,情急之中他手指关口说自己姓“关”,以后就再未改变。
关羽的出身是没有张飞有钱,但关羽其人勇敢忠义,坚贞不屈,不贪财好色,所以赢得了世人的敬重,经过一代代人口口相传,逐渐被人们敬奉为“武圣”和“财神”。而张飞尽管家庭出身有钱,但其性格鲁莽暴躁。
关羽从罗贯中先生的作品中是主要神话的重点,由于作品的宣传在读者心中已打下烙印,《三国演义》把关羽说成是忠义贯天的人物,有关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水淹七军,走麦城等等,敷衍成动听的故事。南宋以后及明清皆有封谥,他的个人身份、地位不断地提高。民间习俗称为关公、关老爷;历代政府把他供祀在庙堂之上,岁时祭享,谥为武圣人,与孔丘称文圣相对称。
关羽的“义”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徐州兵败,刘备、张飞不知去向,关羽与曹操约定三件事:
1、只降汉帝,不降曹操
2、刘备夫人要用朝廷给刘备的俸禄赡养
3、一旦听闻刘备去向,立即向曹操辞行,以寻刘备
二、曹操见关羽衣服破了,就给关羽一件新的,关羽将新的穿在里面,而把刘备送的那件破的依然穿在外面,曹操问其故,关羽答说,这是刘备送的,自己穿着就像看见兄长一样。
三、关羽听说刘备在袁绍处,立即挂印封金,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
四、曹操兵败赤壁,在华容道碰到关羽,并向关羽诉说苦楚与当年恩义,关羽义释曹操。
关羽去世后,关公的角色是到了清朝就开始发生改变的。在清朝对关公的崇拜可谓是狂热至极,无论康庄大道还是穷乡僻壤,都会建立关公庙。其中最狂热的要数清朝时期的晋商,因为关羽忠义的性格,喜好惩恶扬善,商人觉得他能保佑自己的财产安全,而且传说若果商人的生意失败,有关羽的帮助也能东山再起,所以晋商就选择了关公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
关羽被人们敬奉为“财神”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关羽忠义。《三国演义》中关羽与张飞、刘备“桃园结义”,情同手足。后来战乱之中,刘关张失去联系,为保全刘备家眷,关羽忍辱负重暂居曹操帐下,尽管曹操许以金银珠宝和高官厚禄,还用美色相诱,希望关羽归于自己帐下,为曹军效力,但关羽皆不为所动,而且在得到刘备的消息后,毅然决然谢绝了曹操的厚待,不惜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刘备而去。
二,关羽不贪财。据说关羽在离开曹营时,不仅没有带走任何曹操所赏赐之物,而且将财物分门别类放好,并按“原、收、出、存”记录在一本账册里。这本账册就是关羽在无意之中发明的“商用薄记法”。
三,关羽坚贞不屈。败走麦城,受伤被吕蒙所擒,关羽宁死不投降,慷慨赴义的英雄气概折服了后世之人。我认为关羽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大义精神也是其成为“财神”的重要特点。
四、从明清两朝开始,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也催生出了一批以地域划分的商业集团,也称“商帮”,比如徽商、湖商等等。而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就当属山西的晋商了。
商人需要保护神。每次外出经商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于是很多山西商人便寄希望于超现实的力量,渴求神仙保佑。问题是中国的神仙那么多,哪个最适合做山西商人的守护神呢?
如果我们用唯物论的观点看:世界是物质的,绝非精神的。所谓“神灵”,纯属子虚乌有,无稽之谈!而让我们更为奇怪的是,在现实中,的的确确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信奉关公、侍奉关公而平安、而走运、而获利、而发大财!这也正是文不及孔子、武不敌吕布的关公,之所以被人顶礼膜拜的关键之所在!
一、古人的名后面说的字是啥意思?现在怎么没有了。比如说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
优质答案1:
这个问题少人问津,为响应小编,我来聊几句。现代人中没有姓名的人极为少见,即便没有,那也会有个称谓代码。而在中国姓氏尤为重要,因为它不只是你个的事,也不只是你一个家庭的事,它关系到一个家族或更多人的血脉传承,是历史也是文化。我国的姓、氏、名、字、号确实是渊远流长的一种特有文化。首先说姓,起源可追溯至母系氏族社会。最早姓的使用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一个姓代表了一些人的共同血缘、血统、血族的关系。其次讲氏,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后代的出处,这是古代贵族的标志,产生于男系氏族社会,是男人独享的权力。那时男子称氏,女人称姓,贵者有氏,贱者无氏有名。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或可单独使用,以后慢慢演变形成目前的状态。第三,在姓氏之外中国人又发明了"名"。如果说姓氏是共体,那么名则是用以区别共体中的个体,具有独享权。第四,字是从名孳生发展出来的另外的名。字只限于有身份的人使用,一般的社会中人,或是同辈,或是部署是不能直呼其名,而只能称字的。第五,号又是中国人的发明,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是对名或字的美称、尊称。号的取法是秉承自由精神的,灵活而不受限制,它体现了秩序中求活络,强制中求自由,是中国姓氏文化中调味剂。第六,姓氏来源继承,姓不可变,而氏尤可更。名和字基本上是被动承授,大多是由长辈代取。号是来源最多样化,可自取自号,也可他人送上尊号雅号。号有自由性,可变性,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多变。想来我们现在的网络昵称当属号的范畴。总之,中国人的姓氏文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适应演变。
不知我的几句闲聊能否符合小编的题意?
二、为什么民间有“关羽不姓关”的说法,关羽真的不姓关吗?
优质答案1:
谢邀:
关羽不姓关,姓冯,这是民间的说法,那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是有一名文化研究者,名叫冯仁鸿。他写了一本书《中华冯氏源流史》,其中描写了关羽姓名由来。
书中言关羽逃到潼关,按人指点,打破鼻子,涂血于脸,装疯卖傻。当守卫盘问时,他急中生智,指“关”为姓。抬头仰望空中飞鸟,恰有羽毛飘落,故以“羽”为名。
也就是说,关羽本名冯贤。
而另一本《中华冯氏史典》中也有记载。其作者冯邦。
如果有人说或许是今人哗众取宠,其实清本也有记载,《归田琐记》说关羽本不姓关,来到潼关的时候,指关为姓,才开始姓关的。
而在清代的戏曲《清音小集》则称,关羽姓冯名贤字寿长。
这种说法一度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或许普通人仅作为一闲言,而称为关羽后人的人,却不能不较真。
在《祀田碑记》和《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中,关羽的父亲是关审之子关毅。既然如此,他当然并不姓冯,也就是说关就是他的本姓名。
此事究竟是真是假,却因为正史中并没有写明关羽出身,从而无法考证。
至于不论是民间传说、戏剧,还是野史中出现的各种说法,都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一抹印记,却无从辨别真假。
优质答案2:
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档子事?
大名鼎鼎的武圣人关羽尽人皆知,但倘若说他不姓“关”我却是不相信的。借用一句话:“绯闻,绝对的绯闻”
特意去查阅了一番。
《三国志》中关于关羽的出身介绍的比较简单,只说关羽河东郡解良人,本字长生。因杀人而避走江湖。《三国演义》与其记载的基本上如出一辙,都是语焉不详,或许正因为如此才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想像空间。
看过一篇文章说关羽本姓冯名贤,因杀人避走潼关,士卒盘问时便以关为姓。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信的。关于号称万人敌,即使杀人夺门而去亦不是难事,为什么非要改姓呢?别说对于重名节的古人,即使是现在让一个人随便改姓也是不可能的吧?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中国人的普通认识就是改姓即为不忠不孝,更别说刚直的关羽了。
只所以有这种传说,是人们为了让忠义化身的关羽更加形象。其实不论关羽到底姓什么,关羽身上所代表的忠义思想才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本。
三、关羽到底姓什么?
优质答案1:
关羽原姓冯名贤字长生,山西运城人。
优质答案2:
关羽应该还是姓关,而不是姓别的,毕竟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有改姓的事迹。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对关羽的简介,只有这样一句“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并没有关羽不姓关的说法。
梁章巨在《归田琐记》里写道:
这里提到关羽本来不姓关,因为杀了人所以逃跑,在过潼关的时候,只关为姓。
但是,这完全是文人的随笔,不是正史,当不得真。
至于有人说关羽姓冯,我看到一个说法说冯邦在他的《中华冯氏史典》里说关羽姓冯。
但是,这些都只能称为民间传说。关羽不是什么冷门人物,既然几千年来都没有人对他的姓氏起过怀疑,那就说明他应该就是姓关,而不是姓别的。
优质答案3:
三国演义中是有交代关羽因为打了贵族而流落江湖,或许其中会有隐姓埋名的可能。就如徐元直投刘备时候也是因为先前打了贵族和隐姓埋名为单福。但是到后来大业有成之时,也没人会再讨论他当年的义事,任谁也都觉得是光宗耀祖了,应该不会这样子了还隐姓埋名吧。而且正史三国志上也没有提及关羽有别名一事。关羽姓冯恐只是野史笑谈或者别人一厢情愿罢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