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具体介绍一下姜太公: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牙,尊称子牙,又号太公望。因其先祖受封于吕,又从封地之姓,称吕尚,或称吕望。
姜尚先生是西周的开国功臣,齐文化的创始人,他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儒、道、法、兵、纵横诸家都将他视为本家人物,所以姜尚先生被尊为“百家宗师”。
在古典名著《封神演义》里,姜尚先生更是主角,别号飞熊先生,乃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弟子,后被派下山辅佐明君,代理封神。
是不是很传奇很牛掰。
不过历史似乎总是惊人的相似,有成就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古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位又传奇又牛掰的姜尚先生出生贫寒,生活曾经十分穷困潦倒,为了生计,姜先生摆过地摊、开过饭铺、卖过牛羊还给人算过命,在经历了这许多的磨练之后,终于在姜太公七十多岁时用直钩钓鱼的方法吸引到了文王,被文王赏识开启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所以姜子牙钓鱼,等的是机会。
白居易在《渭上偶钓》诗中评论得非常中肯:“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姜太公在渭水钓鱼,实际上是在等待时机。遇到周文王后,他便放下钓竿,开始辅佐文王和武帝,共图灭殷大事,并屡建奇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功臣。
武王灭殷后,建立了周王朝,开始大封功臣。首封的就是太公、姜尚先生被封到了齐营丘(今山东临淄)。太公受封于齐后,便开始致力于治理社会,姜先生非常尊重当地民俗,广施仁义,简化礼仪,大力发展工商业,保护人民 的利益,这一系列措施都深得民心,为人民所拥戴。
姜太公兴邦治国之策,最重要的是以仁义为本。他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他主张国君要行仁修德,不可为己而害民,如此人民才能与国君同舟共济,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
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周朝不仅建立了完整、严密的政治体系,更为齐桓公和管仲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军事思想方面,姜尚先生主张以义为先,赏罚分明,他的用兵之道,在《六韬》、《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著作中都有论述。历代著名的军事家如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吸收了《六韬》等著作的精华,并将其发扬光大。
是什么样的地方成长出了这么传奇的人物呢?
《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今河南省卫辉市)也。”
《寰宇通志》载曰:“太公旧居,在汲县西北二十五里,旧有太公望庙,晋卢无忌为汲令,立碑云:周太公旧居。”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曰:“(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水湍浚急也,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
《二十四史人物考》对“太公汲人”有明确认定。
所以各位根据以上这些史料可以认定,姜太公是我们的老乡!
是新乡卫辉这样的地方成长出了姜太公这样传奇的历史人物。
姜太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年龄不是问题,即使是到了七十岁你也可以开启人生的辉煌!
让我们和清代仁和人,赵坦一起来缅怀这位几乎被后人奉为神祗的传奇人物——姜太公:
一、诸葛亮有哪些故事是演义中没有记载过的?他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优质答案1:
诸葛亮出身官宦家庭,原是山东琅琊郡现在的临沂人,由于父亲去世,跟随叔父到荆州刘表控制区域。诸葛亮在荆州有强大关系网,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和荆州牧刘表是连襟,黄承彦的夫人是荆州名门蔡讽女儿,刘表的后妻,也就是蔡瑁的姐姐是姐妹,诸葛亮妻子黄月英长相一般,很贤惠有才;诸葛亮两个姐姐分别嫁给蒯祺和庞山民,庞山民是庞统堂兄,黄、蒯、庞、蔡是荆州本地四大家,蒯祺是房陵太守,被孟达所杀,庞山民后来做了西晋牂牁郡的太守。《三国演义》介绍诸葛亮哥哥弟弟情况,没有介绍诸神葛亮姐姐情况,也没有介绍诸葛亮在荆州地区的关系网,诸葛亮凭借关系网在荆州能弄个一官半职,但是,诸葛亮隐居隆中,没有出仕,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才岀来辅佐刘备。曹操南征时,荆州许多人士归顺曹操控制的东汉朝廷,诸葛亮跟随了刘备,诸葛亮有自己的志向。
演义中对诸葛亮家庭身世几乎没有介绍。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集团是骑马奔波的,后来是不骑马而是手持白羽扇坐小推车。周瑜羽扇纶巾。这些几乎是儒生打扮。在《语林》里有一段记载诸葛亮作战时乘坐小车的话:“诸葛亮与晋宣帝战于渭滨,乘素舆”。素舆一词的解释是一种白色的小车,而这种白色的小车一般情况下在祭奠先人时才会使用的,诸葛亮坐着素舆作战,目的就是表明自己“光复汉室”的目标。诸葛亮这样做既能表明自己时正义的这一方,又能激发蜀汉将士们的光复汉室的梦想。
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生病,又点蜡烛,被魏延进来时撞倒,诸葛亮之死跟蜡烛倒有关。诸葛亮妻子黄月英长的一般,非常有智慧,像诸葛亮羽扇是黄月英所赠。诸葛亮木牛流马发明也跟黄月英有关。这些都是传说故事,诸葛亮妻子黄月英名字也是后来逐渐产生的。
有关诸葛亮故事非常多,不少是后来加工的传说。蜀汉灭亡时,魏国将士没有破坏诸葛亮家庭是事实,因为高尚有德之人人人敬重。诸葛亮是朋友及敌对一方都敬重的人。有一次我看电视,电视节目介绍南方发现一个村落按八卦图所建,村子里的人自称是诸葛亮后裔,这个也是实实在在的故事。
二、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事迹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优质答案1:
绝大多数是虚构而成
优质答案2:
两汉文武尚末分道,士人全是文武兼资,估计诸葛亮也能弯弓跃马,明清时兴起的演义戏曲按当时文武分明的形象给他弄了个纯文士打扮,估计是虚的?
优质答案3:
人们只要提到诸葛亮,就很容易想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华横溢、舌战群儒,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忠扶幼主、匡扶汉室等等赞誉之词。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罗贯中老先生的妙笔生花,大家又会怎么看呢?
一、三顾茅庐经过太过渲染夸张
提到“三顾茅庐”,大家是否会想到那首诸葛亮出场时的诗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同时,是否也会很容易想到名动天下的“窿中对”吧,说的是诸葛亮未曾出山便知三分天下事。
其实,真实的历史没有那么精彩,写得非常简单。权威史书《三国志》仅有五字描写:“凡三往,乃见。”
就这么简单的五个字,刘备便请动诸葛亮出山相助。
二、仪表形象描述虚构
每当诸葛亮出场时,《三国演义》都会有这样的描写: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
晋朝裴启所著的《语林》中,是唯一记载有诸葛亮仪表的史书。书中记载,蜀汉与魏对峙五丈原时,司马懿派细作去侦察诸葛亮的举动。后细作回禀,诸葛亮经常坐一辆简陋的二轮小车,头戴葛布挽巾,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闻听后,司马懿感叹道:诸葛亮真名士也!
三、“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华容道”均是无中生有
据史料所载,在赤壁大战前后,约十余年的时间段里,刘备没有任命诸葛亮指挥过任何一场作战、率领过任何一支军队。所以,“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华容道”的精彩片段,纯属罗老先生为了烘托主角的感染力而无中生有出的情节。
同时,诸葛亮出山之时,刘备还借住同宗刘表处,自己并没有任命军师之类官职的权力。只是在赤壁大战结束不久,刘备借机夺取了荆州的部分地盘,自任荆州牧后,这才任命诸葛亮做了 “军师中郎将”。
四、“草船借箭”、“借东风” 、“火烧赤壁”嫁接他人,“三气周瑜”、“柴桑吊孝”、“舌战群儒”等纯属剧情升华
草船借箭:原为孙权与鲁肃偷窥曹操水寨时,被曹操大军乱箭射退时,无意中发生了“草船借箭”之事。
同时,“借东风” 、“火烧赤壁”等经典剧情,实际上为周瑜的辉煌之作,跟诸葛亮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也是罗老先生为了突出主角诸葛亮的妖孽智慧,才将周瑜的生平力作嫁接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诸葛亮初次出使东吴之时,仅仅是一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而张照、顾雍等文臣均已是江东的重臣,怎么会和诸葛亮这样的无名之士一般见识,那不是自掉身份吗?所以,“舌战群儒”仅是罗老先生的剧情需要。
再说,被称为“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雅量高致、气度不凡、心胸宽阔才是其真实写照。所以,自然就不会发生“三气周瑜”、“柴桑吊孝”等桥段了。
五、七擒孟获夸大事实
对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平定南蛮王孟获时发生的“七擒孟获”之事,史学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真要如此收服人心,一是将会消耗太长时间,外有东吴和曹魏虎视眈眈,诸葛亮的南征大军根本耗不起这个时间。二是那样做的话,是用蜀国将士的生命和鲜血来换取,这样的牺牲未免也太大了。所以,七擒孟获之事是不会发生的。而以蜀国弓弩、冲车、投石车等精良的攻城器械,打破南蛮之地七座木竹城堡可是轻而易举之事。
六、马谡领军数量无限放大
马谡守街亭之时,诸葛亮早已将大军部署完毕。面对魏国张合的突然奔袭,诸葛亮身边最多也就能派出3万兵力,用以拖延魏国的援军。又那里有《三国演义》中所讲的10万大军可用呢。只是令人遗憾的是,马谡并未按照诸葛亮的叮嘱进行当道扎营,而是选择一座小山丘进行驻军,最终导致大败。
对此,大家怎么看?
图片来源网络
三、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你知道他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吗?
优质答案1:
诸葛亮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既是他作为历史人物本身具有的属性,也或多或少有后世演义和文学作品层累造成的形象给人们的观感,作为军事家才能的衍生,诸葛亮对军械也颇有研究,谈古论金这里要和大家分享的,和诸葛亮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或许有一些差异。
一直以羽扇纶巾形象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诸葛亮竟有身兼武器专家和刀客的这一出人意料的侧面。
北宋年间编纂的《太平御览》记载,蜀汉著名制刀巧匠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3000口,蒲元造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连同其中的铁珠,被时人称誉为神刀(以竹筒内铁珠满,申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刀)。
蒲元当初就曾经在成都为先主刘备造刀5000口,这5000口刀每口都刻有“七十二炼”的字样,所谓“七十二炼”,应该指的就是制作刀的钢铁被反复锤打72道,似可理解为类似乌兹钢(镔铁,大马士革钢)的工艺技术。
在刘备在世的时代,蒲元主持制造了5000口刀,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政的时代,蒲元主持制造了3000口刀,数量都不算太大,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为蜀汉大军中的精锐部队配备的高质量武器。
梁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则记载了另外一则诸葛亮和神刀的轶事: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诸葛亮的这个行为艺术究竟是宗教意义上的厌胜之术抑或是为了镇服南人而示威还是有别含义不是很清楚,但至少说明一点,他使用的刀异常锋利,可能就是蒲元制作的神刀。
但无论刀本身多么锋锐,诸葛亮能够刺刀入岩,至少反映出诸葛亮并非被后世文艺作品强化而成的坐轮椅(哦不,四轮车)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优质答案2:
诸葛亮,字孔明好,号卧龙。河南南阳卧龙岗人。三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为刘备奠定的三国做出巨大贡献。
一,初出茅庐 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就遇到曹操派大将曹仁和李典率兵来袭新野。当时诸位大将都不相信诸葛亮,诸葛亮借刘备佩剑调动关羽张飞等将军,埋伏在博望坡,赵云负责诱敌,关羽负责放火,张飞截断对方粮草结果大胜,曹仁等将损兵折将退回许昌。
二,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荆州打败后刘备率军到达夏口,诸葛亮渡江去东吴,说服满堂文武连刘抗曹,联合周瑜利用黄盖诈降,率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七十万大军,开启了三分天下的局势。
三,草船借箭,联合东吴后,周瑜让诸葛亮三天造剑十万支,诸葛亮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妙的利用大雾天气,衰二十只小船带上草人迎战,雾气太大曹军根本看不清楚对面有多少船,就让乱剑射只。几轮之后二十只船上的草人都射满了剑。
四,空城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失了街亭而不得不撤军,当时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当时城中只有老兵两千多人,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亮临危不乱,让军士打开城门,派几个老兵打扫城门,自己坐在城上弹琴,司马懿大意以为有伏兵,结果就退兵了。
五,三气周瑜
诸葛亮和周瑜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周瑜便想让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并且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得天下的雄心,但是失败了。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金疮再次迸裂。
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
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