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都是什么心里?

2023-02-27 13:46:29 388 0
奇闻观察室
太子是古代皇帝的接班人,是未来的皇帝,可是有统计显示,真正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少之又少。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太子自己造反。

太子本来等着做皇帝就行了,为什么要主动造反呢?造反的目的也是做皇帝,但是恰恰增加了风险,反而做不成皇帝,他们是有多想不明白、算不清账?

其实不是太子想不明白,而往往是迫不得已。

古代的皇帝都是什么心里?

一个原因是老皇帝太能活了,让太子看不到希望,甚至绝望。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差,能不能活下来、能活多久,都充满着巨大的变数,所以太子有可能活不过皇帝,逼得他们提前生出非分之想。

比如康熙的太子胤礽,只要老老实实呆着,什么九子夺嫡都没用。但是康熙太能打熬,硬是做了61年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胤礽坚持到40多岁还是太子。他大概生怕自己熬不过老爹、坐不上皇位。

等到康熙对他几立几废,他自己哀叹:古来哪里有40多年的太子!

其次呢,皇帝对太子也不是那么信任,作为天底下最有权力的人,他最不放心的人正是自己的儿子、特别是太子,因为太子最有可能取代自己成为最有权力的人。

唐高祖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偏偏又时常对李世民说,希望立他为太子。李渊的目的是李世民能打大仗恶仗,需要开个支票给李世民以鼓励。如果仅从这一点上来理解,似乎把李渊的帝王心理想得过于简单。他或许也动过以李世民换掉李建成太子之位的念头。这些想法和举动,使李世民想入非非,又使李建成倍感压力。即便李世民不先发制人,在咄咄逼人的紧张气氛下,李建成可能也会动手。

因为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在马嵬坡遇到兵变,逼得他杀死宠爱的杨贵妃。太子李亨趁机离队前往灵武,旋即在那里称帝。有记载说,马嵬坡之变和灵武称帝,都是李亨一手操弄的,这其实是一种隐形的造反。

后来李亨回到长安,迟迟不愿李隆基回京,在李隆基多次保证不会重登皇位之后,李亨才松了口。可是回来之后,李亨和他也不怎么亲近,时刻担心他复辟。父子猜疑可见一斑。

汉武帝和太子刘据父子之间互不信任,给江充这样的酷吏以可乘之机。刘据被陷害之后迫于无奈,起兵造反。死了之后,汉武帝才醒悟到错杀了儿子。

再次,就是其他儿子虎视眈眈、择机闹事。

古代皇帝上任之后,如果风调雨顺、没有内忧外患,一辈子就做两件大事,一是为自己修坟墓,这是给自己安排后事;一是选择太子,这是给朝廷安排后事。

皇帝和大臣们想的是,定好了太子,也就是堵住了皇帝其他儿子的野心。

可是这种野心怎么可能堵得住呢?做皇帝的利益太大了,这使得其他皇子得着机会就会蠢蠢欲动,没有机会也会创造机会。都是皇帝的血脉,谁做不是做,谁说一定要给太子做?

比如康熙的儿子们,其中太子胤礽原本很优秀,加上圣眷又隆,其他阿哥们早就应该死了做太子的心;可是康熙和历朝皇帝把皇子养在京城游手好闲不同,他让阿哥们都去办差,办来办去,阿哥们锻炼了能力,积聚了队伍,也积攒了做太子的想法。

至少大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都有心思也有了行动。

而且,即便皇子们不想做太子、做皇帝,他们的手下也想跟着要前程、要富贵,也会积极鼓动主子铤而走险。

就像赵匡胤担心他的义社十兄弟一样,他说的是,我放心你们,但是你的那些手下,万一哪一天把一件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不做皇帝行吗?

不行!郭威和赵匡胤都是黄袍加身做了皇帝,谁保证不会再出一个郭威或赵匡胤呢?义社十兄弟可能,太子之外的皇子们也可能。

其他皇子都瞪着眼睛像饿狼一样盯着太子和皇帝的宝座,太子能不着急吗?急火攻心,就可能做出危险动作。

所以,太子是个高危职业,时势常常逼迫他们不能安分守己、静等花开。

就像刘宋文帝刘义隆的太子刘劭联合另外一个儿子刘骏整蛊搞事,事情败露之后刘义隆就很理解,说刘劭是想得到自己的利益。这个利益很简单,就是早点做皇帝,而刘义隆已经做了将近30年皇帝,刘劭着急了。

刘义隆对刘骏跟着闹事不理解,其实也很简单,他也是为了利益,他的盘算应该是先联合刘劭搞掉老爹刘义隆,再逮着机会搞掉老哥刘劭,然后自己做皇帝,他下了一盘更大的棋。

而后来的事实是,刘劭哥俩并没有收手,刘劭继续搞事,杀掉刘义隆后做了皇帝。

可是登基不久就被刘骏捉住处死,然后刘骏做了皇帝,这就是宋孝武帝。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88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