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华录》中,顾千帆要被上钟刑,古代刑法中的钟刑是什么刑?
优质答案1:
钟刑是古代的一种极端酷刑。
就是将人绑在大钟之下,水米不进,蒙住眼睛,让钟声不停地在人脑袋上敲响。
这种不知尽头,又毫无办法的钟声会逐渐让受刑者意志毁灭,最后不得不向施刑者求饶。
优质答案2:
钟刑,是利用声波震荡的原理,摧毁耳膜,扰乱神经,直至崩溃或死亡。
古代的钟是那种大铜钟。钟刑,就是把人扣在铜钟里面,在外面不断地敲打。疲劳轰炸、声音震耳、时间一长,耳膜都能被声音震破,钟刑不仅能逐渐让受刑者意志毁灭,最后不得不向施刑者求饶,而且会把人震死,杀人于无形。
其实钟刑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就有了,当时这种用铜钟为刑具的刑罚只对付和尚尼姑,名曰镇魂实际残忍至极。
在五代十国时期,原本用来铸钱的黄铜都送到了各地的祠庙中,铸成了铜佛和各式法器。后周世宗帝柴荣得知此事后大怒,一夜批出九道圣旨,一场轰轰烈烈的毁佛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自此之后,勒令僧尼全部还俗,庙产充公,各式黄铜法器及其铜佛毁掉铸钱。后周辖下的三万零三百三十六所佛庙全部拆毁或者另做他途。
在不停地打压之下,虽然大部分的僧尼都已经还俗,但还是有一些释教的忠实信徒流窜到了后周辖下各地,继续秘密传教。更有甚者,已经有僧尼开始在深山老林里重建寺庙。当时为了对付这些人,一些稀奇古怪的刑罚也被创造出来,其中的极刑就是钟刑。
优质答案3:
《梦华录》中,皇城司司尊顾千帆因涉《夜宴图》一案,被侍卫司抓去审问,先遭水刑,再遭钟刑。被人称为“活阎罗”的顾千帆,在钟刑面前,也是备受摧残,不堪折磨。
顾千帆所受的钟刑,源自五代十国的灭佛运动。当时的佛庙寺院,遍地都是,据说达到了十万以上。很多达官贵人,为了转世再享荣华富贵,将巨额的财产主动捐给寺院。普通老百姓,可以不听官员,甚至反抗官员,但是对寺院主持、得道高僧是毕恭毕敬,信仰佛教的信众无数。佛教的传播和盛行,不仅严重影响到朝堂政权,更是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
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登基之后,政权不稳,财政紧张,铜钱流通缩减。此时的寺院,却销铜钱造佛像法器,造成流通钱币严重短缺。柴荣获知此事后,下令僧尼还俗,庙产充公,废除黄铜佛像法器,重新用于铸造铜钱,铜钱增加,经济由此得到恢复。
很多僧尼在皇权打压之下,躲到农村继续传道布业。朝廷为了惩治不肯还俗的僧尼,将一口巨大的铜钟作为刑具,把抓回来的僧尼塞到铜钟里面,用钟杵敲击铜钟,铜钟里面的僧尼禁受不住,七窍流血而亡,以此来吓阻僧尼死灰复燃。柴荣在位五年后病逝,钟刑才被废止。
宋朝的执法部门,将钟刑改良,只用小钟在耳边敲打,让受刑人神经崩溃,招架不住自然就招供了。《梦华录》中,顾千帆所受的钟刑,就是改良版的,要是放在后周,顾千帆早就没命了。
其实,顾千帆所受的钟刑,是利用声波震荡的原理,摧毁你的耳膜,扰乱你的神经,让你崩溃,直至死亡。你想想看,如果每天有刺耳的电钻声音传进你的耳朵,你能受得了吗?神经折磨,比肉体折磨更让人难以承受,这会让人发狂致死。
北宋的侍卫司,同殿前司一起,守京师,备征戍,是天子的卫兵,级别略高于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所以,侍卫司有权抓拿顾千帆前去审问,让顾千帆受到钟刑的折磨。
二、历史上排名第一的酷刑是什么呢?
优质答案1:
大家好,我是司徒,听我聊历史,我不迷路。古代惩治犯人或者逼供我们就会想到用酷刑,相信看过这些古装剧的人应该些许有一点了解的,这些刑法极为的残忍,听上去就会让人觉得毛骨悚然,更别说是施行起来了。那古代有哪些刑罚呢?
我们熟知的酷刑就有车裂、凌迟、斩首、腰斩、剥皮等等。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闻风丧胆。这个在我们今天都是觉得不可理喻的,但是在古代却是司空见惯的,古代就是等级制度,越是活在底层的老百姓越来没有人权,只能任由宰割。但是在古代,身体上的刑罚不过是受些皮肉之苦,最残酷的刑罚便是让你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备受折磨。
排名第一的酷刑是髡刑髡刑在古代并不常见,它起源于西周时期,在王公贵族中如果有人犯了宫刑,就以髡取代,也就是把他的头剃光并且还剃光胡须,目的就是以此来侮辱受刑之人的人格。有人可能认为这种刑罚算得了什么呢?在我们现在还巴不得把胡须什么剃光,但是在古代却是不一样得。古人提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把自己得头发和胡须看的比自己得生命还要重要得。一般受到这种刑罚得人不仅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丢尽颜面,还要手所有人得指指点点,这对受刑罚之人得精神上绝对是无比得折磨。,然后这样的人是一般不会苟活于世的,这样尊严没有,命也是没有了,这种刑罚就是让你日日夜夜良心和精神上去谴责自己,比那些身体上的刑罚更让人痛苦。
清朝的时候当年在清军入关以后,多尔衮颁布了剃发易服的命令,还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对于百姓而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朝代的更替,改朝换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因为多尔衮的剃发之令让他们奋起反抗。毕竟封建的思想和观念早已身早已深入人心,,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都是血淋淋的代价。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封建思想也是被根除,再21世纪的文明社会,这种酷刑看上去实在是太残忍,感谢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美好的。优质答案2:
历史上排名第一的酷刑绝不是凌迟、腰斩这种肉体折磨,而是杀人诛心的精神摧残。
历史上排名第一的酷刑是清雍正帝发明的,受刑对象是江苏常州大名人钱名世。
为什么说雍正帝处罚钱名世的办法是“第一酷刑”?
这是因为历来传统都是“士可杀不可辱”,孔子所说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最初的含义并不是说士大夫就可以免受刑罚,而是孔子主张士大夫犯了罪,不要当众对士大夫采取砍脚剁手乃至杀头的处罚,因为这样会让士大夫没有面子,而是让士大夫自己在家自杀,保全体面。
其实只要看孔子弟子子路宁愿被杀也要把冠带正,就知道孔子所强调的士大夫精神就是“宁死不丢人”。
司马迁才会把“宫刑”视作人世间第一奇耻大辱。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雍正帝处罚钱名世的办法真的堪称“史上第一酷刑”。
雍正帝之所以处罚钱名世,是因为年羹尧案。
钱名世是康熙四十二年探花,和年羹尧曾经是乡试同年,钱名世还没有中举以前,就曾经以平民身份进京协助王鸿绪修撰《明史》;当上探花后,钱名世在康熙朝主要工作就是修撰各种文化典籍,比如《佩文韵府》、《渊鉴类函》、《骈字类编》等。
可以说这些工作不是士林公认的大儒以及名士,是不可能从事的。
可雍正四年,钱名世因为两年前写诗歌颂年羹尧在西北的军功获罪,大概是钱名世写的诗不仅让雍正帝恶心,还提到了雍正帝另一个讨厌的人:十四阿哥。(钱名世诗里有一句“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之句,他还特意加注解说:“公调兵取藏,宜勒一碑,附于先帝‘平藏碑’之后”。 )
结果雍正帝重重的处罚了钱名世,对于一个海内知名的大儒和名士来说,雍正帝处罚钱名世的手段比凌迟处死他,还让钱名世难受。
雍正帝亲自写了“名教罪人”的匾,让钱名世带回常州老家,钱宅正门悬挂。
而且,每个月初一十五,常州知府、武进知县都必须到钱名世常州住宅去检查这块匾是不是悬挂着。
要知道钱名世以及常州钱家可以常州著名的儒学世家,结果挂这么一块“名教罪人”的匾在大门上,这不但是钱名世的耻辱,更是钱名世家族的奇耻大辱。
雍正帝还让三百八十五位文臣写诗文声讨钱名世“劣迹罪行”,这些声讨钱名世“丑行”的文章和诗句全由雍正帝本人亲自审查。
雍正帝审查完后,把这些诗稿交给钱名世,让钱名世自己辑成专集,题为《名教罪人诗》(《御制钱名世》),用上好的宣纸刻印,刊行全国。
相比凌迟、腰斩,我觉得雍正帝这么处罚钱名世,对于一个全国知名的大儒和名士,对于一个显赫了两百多年的常州钱氏来说,这才堪称“史上第一酷刑”。
因为死亡真的不算什么,现在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说出倒数第二个被凌迟处死的人叫什么,犯了什么罪,可只要一提起“名教罪人”,很多人就会第一时间想起钱名世这个人,对于钱名世这样的高知大儒以及常州钱家这样百年名族来说,还有比这个更残酷的事情吗?
三、揭秘古代最温柔的酷刑,贴加官是什么刑罚?
优质答案1:
不见刑具、不见鲜红,不闻哀嚎惨叫,几张纸就能要了人的性命,这就是贴加官。在之前的《河神》当中,薛庆阳为了维护家族声誉,用宣纸盖在女儿薛媛媛的脸上,然后往纸上倒水,最终薛媛媛窒息,香消玉殒。
所谓的“贴加官”,有点像是现在的人敷面膜,不过贴加官所用的并非面膜,而是桑皮纸,而且上面也没有留出呼吸的孔洞。
据说这种酷刑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出来的,他手段凌厉,为了严惩枉法佞徒,他弄出了很多的酷刑,其中就包括贴加官。
在施刑的时候,将罪人浑身捆牢,然后准备好几张桑皮纸,贴在罪人的脸上。
之后,就不断往桑皮纸上喷水,让纸张吸水,如此一来罪人就难以呼吸,这时候罪人脸上与口鼻当中仍旧还有点空气能够呼吸。
这个时候,就再往上面增加湿的纸张,罪人就会因为呼吸困难而挣扎,但却叫喊不出,而且因为手脚被捆住,也实在是无法挣扎,极其痛苦。
如此,就是在绝望之中慢慢步入地狱当中,直到最后窒息气绝,所谓“一贴加你九品官,五贴阎罗共言欢”,所以人们将这种酷刑称作是贴加官。
贴加官,并不需要多么可怕的刑具,也不用太大的地方,操作起来很简单,并且受刑的人也不会出血之类,也见不到什么可怕的场面。
而且,在受刑之后,罪人仍旧五官齐整,浑身整整齐齐,就好像是睡着了一样。
虽然贴加官极其可怕,听起来都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但在古代也算是让罪人最终非常体面的一种刑罚,受这样的刑罚,还需要皇帝特别下旨。
通常来说,贴加官这样的刑罚,也算为了维护皇家的威严,针对于一些皇族宗亲,另外因为特别情况,用来给那些不适合当街问斩的人用的。
在正式的史料当中,并没有关于贴加官的具体记载。
不过,只是在《明史·刑法志二》当中有这么一句:酷吏辄用廷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这其中的“一封书”就是后来人们的贴加官。
到了晚清时期,出现了一种叫做“气毙”的刑罚,清朝没了之后,大量宫里人到了宫外,所以这种刑罚也就普遍流传。
大致上来说,所谓的贴加官刑罚,只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明清时期的刑罚,但是在正规史料记载之中几乎没有记载,更多都是人为所渲染出来的刑罚。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