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为什么要净身?为什么太监愿意净身

2023-02-27 15:42:29 674 0
奇闻观察室
1、淘宝买了衣服和腊肠,评论:很舒服,尺寸刚刚好。卖家:那就好,使用请注意安全。结果发现我的评论写在腊肠店铺了,救救我,冤枉啊!

2、当我知道古时候太监净身,又被叫做“去势”

我就再也无法直视带“势”的成语:

太监为什么要净身?为什么太监愿意净身

大势已去

势如破竹

势不两立

人多势众

仗势欺人

虎狼之势

来势汹汹

人单势孤

势均力敌

见势不妙

势不得已

势孤力薄

贪财慕势

蓄势待发

一:古时太监为什么要净身

高要一开始不知道要做太监 只知道要做厨师,不知道是进宫的稀里糊涂的和人家走了 等到要被净身的时候已经晚了

不是他自愿的,而是他成为官奴后,被一个老太监害的,其实他挺惨的

二:太监为什么要净身,有哪些原因?

英雄不是骑上任何一匹马,都能乱踹,皇帝不是抓住一个人,都敢乱叫奴才,敢让侍卫净身?

古代皇帝统统爬出来骂你,对于太监和侍卫的区别对待,皇帝们是有发言权的。

施恩还是施暴,面对不同的人,是有讲究的,也叫帝王心术。

此“施暴”非彼“施暴”,换个更合适的说法,就叫做“施威”。

太监这个群体,是皇宫里唯皇帝之外,唯一可以合法活动的男性。

只是太监却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男性,净身之后,太监要比起宫女更好用,别看太监被阉割了,好像就跟皇帝结仇了一样,事实上,自古以来对皇帝最忠诚的,就是太监。

对于太监,皇帝就是属于“施威”,越威严,太监越忠诚,因为已经从一个男人的根子问题上摧残了太监的人格,让太监形成了“斯德哥尔摩”心态,因此太监对待皇帝的恩威更加敏感。

而侍卫又不同,侍卫是需要施恩的。

侍卫我们可以叫做“禁军”或者“禁卫”,这个岗位跟随皇帝左右,需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因为职业的性质,注定侍卫经验必须丰富、行事果断、武功高强,最重要的,对皇帝一定要忠诚。

可侍卫和太监不同,侍卫是身躯完整、人格完整,甚至有家有口的,他们跟太监不同,历史上的侍卫,大多数都是从将领转型,这类人有着自己的经历,有着自己的思想,想要收服他们,需要最真实的两样东西:

利益和尊重。

所以皇帝要对他们施恩。

都说太监可怜,这是事实。

太监这个群体,具体出现的时间已经不可追溯了,但皇帝为了方便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管理后宫,必须要找“太监”。

不过找人做太监,这是能随便乱找的吗?

看到丞相的儿子顺眼,把丞相的儿子抓来做太监,又或者看到大将军的儿子威猛,抓来净身做太监,这样可以吗?

皇帝:“我可不敢”。

自古以来,最高统治者也怕权势,他们只是权势综合平衡下的一个结果,乱搞也是要倒霉的,所以找太监,统治者也只能到最底层百姓里面找,而且还不能强行找,必须要他们走投无路了,最好是家里都没人了,这种才是最好。

所以,太监实际上是古代社会,改变命运最突出的一个群体,十年前一无所有,吃不饱,没文化,十年后可能就受尽皇帝太后的宠爱,做一个人上人。

太监混得究竟算不算好,这个暂且不论,可以确定的是,太监这个群体,身心对皇权的依赖是很强的,他们心甘情愿,他们举目无亲,他们心里有最现实的三观,有奶便是娘,跟他们聊理想没有用,因为已经晚了,跟他们聊未来更没有用,不是弯了,而是没了。

这是一套独特的选拔系统,人前风光,人后坎坷。

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史料,皇帝对太监的态度都是那种爱理不理、若即若离的,难不成皇帝就一定要对太监粗暴了?

皇帝不懂心理学,但恩威久了,他们也知道,对待太监这个群体,必须要用这种方法,让太监感到一种“亲近”,但又不能太过热情,必须要让太监知道尊卑和尺度,所以对于太监,往往是“施威”多过“施恩”。

综合这种角度,侍卫又是另一套选拔系统了。

侍卫比起太监的明显优势:

1、有极强的核心竞争力:超强武力。

2、对皇帝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保护皇帝的能力,也有摧毁皇帝的能力。

可能皇帝侍卫从底层一步步爬起来,他的背景也是不好的,但是他选择的道路,注定了他的心性不同。

既然大家都是穷,甚至家破人亡,为什么你去做了太监,选择放弃一个男人的尊严,而为什么我又能够走上从军报国的道路,选择好男儿热血洗沙场。

不可否认,人是有一种“志气”在里面的,有的时候,看人看得准,不是一个人的衣服多华丽,面容多秀丽,而是看心中的那股气,那股气决定了他会做什么,变成什么人,恰好,最会看人的,就是统治者们。

皇帝选禁军侍卫,也只有着技巧的,比如出身卑微,但是经过奋斗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比如被人打压,有能力却没背景,大半生郁郁不得志的,皇帝对于他们,捋毛也是要顺着捋:你们的人生不如意,我来满足你们。

提拔这等心腹,必须要施恩,常见的方式是“超格提拔”。

譬如清代的“带刀侍卫”,最高级的可以做到“从一品”的官职,这个官职,封疆大吏总督看到了他要打招呼,巡抚甚至要行礼,地位堪称极高,而站在带刀侍卫的角度来讲,这是让他们“受宠若惊”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能和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平等相处,都是皇帝给的赏赐。

其实不止清朝,历史上的每朝每代,皇帝的近身侍卫,一定是官职很高,百官尊敬的,这是施恩手段,试想,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被皇帝用这种方式提拔厚待,得到了这种待遇,难道不会对皇帝死心塌地吗。

因此才说,对待这一套选拔系统出来的人,必须要施恩,对于他们,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够恩惠,那就比鞭策他们来得更实在,他们比起太监那种心气早已经荡然无存,只靠着狐假虎威过日子的人,有着更丰富的阅历和磨难经验。

那么再从这个角度出发,皇帝把信得过的心腹侍卫带进其他男人根本不可以进入的宫中,做什么对策比较好呢?

第一个对策:把侍卫也净身,保证后宫的纯净,坚决不相信侍卫的忠诚,相信人性的恶。

那么得到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侍卫造反。

士可杀不可辱,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侍卫的经历决定了他的心性,如果被人净身了,动手的即便是天王老子都要反抗,这是他们的原则,同样的,皇帝给够了他们恩惠,皇帝的安危,就会成为他们的原则。

第二个对策:相信侍卫,提醒侍卫不要越界,用恩惠加固忠诚。

这种方法,显然是更好的,俗话也说,士为知己者死,其实人性里不全是恶,在有分寸的把握下,是能得到最真挚的人性的,比起困住这个世界上他最信任的人,不如建立原则,处理好帝王心术,才能得到更完整的人际。

而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即便是把太监净身了,遇到了一些“异类”,皇帝一样是受到后宫被秽乱的结果,这都不算轻的,更严重,皇帝自己都有被杀的危险。

比如著名的北魏宦官宗爱,他都敢连杀两个皇帝,后宫已经被他视为无物了,都敢对皇帝动手了,显然就不是这套理论能够束缚的人了,这样的人,不管净身还是不净身,那都是危险的。

反而是禁军侍卫这个群体,造反的比例是极其地小,最高峰也就是五代时期,禁军造反的多,但前提也是皇帝首先背信弃义,后周太祖郭威,就是因为全家无故被杀才决定造反的,不是有意谋反的。

但这毕竟都是人性,朝廷会变,人也会变,因此到了明朝的时候,皇帝开始学聪明了,朱元璋创造了锦衣卫,但锦衣卫也不是宦官,有风险,到了朱棣这里,他直接就让太监学功夫,创立东厂。

东厂的出现,可以说是“侍卫”革命。

既然谁都不敢信了,那还是回归信任太监,侍卫不就是比太监多出了武功高强吗,带兵打仗这种事情就不严格要求了,但最起码,在宫里的安全,可以不让其他男人染指,全部交给太监。

东厂为什么出现?

那就是对锦衣卫进行牵制的,这也说明了,朱棣对锦衣卫经常进入宫中这件事情并不是很满意,或许锦衣卫也没有胆量做出秽乱后宫的事情,但是朱棣猜忌了,那就要做出对策,这是非常合理的应对方法。

从而打造出了“太监高手”的独特文化。

只可惜,东西厂这种制度,也就是明朝皇帝情有独钟,到了清朝,皇帝开始摒弃了这种制度,该什么人做的事情,就让什么人做,御前带刀侍卫,就选正儿八经的阳刚男子,这或许和清朝的民族个性有关,对心腹是选择信任的。

御前带刀侍卫,也多用“上三旗”之人,甚至还是大量选用亲戚,或者是侍卫世袭,清朝因为主导的民族特殊,使用的方法也特殊,同样也很大程度决定了侍卫对于后宫是有安全性的,这种忠诚,是可以传承的。

终大清一朝,也没有发生什么侍卫秽乱后宫的事情,所以这个问题,或许皇帝根本没有太担忧过,只是在于,皇帝对付这些人,帝王心术用得好不好的区别罢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三:古代太监为什么要净身?

太监在古代来说是一种职业,不是所有的人能胜任,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做。那么关于太监,你了解多少呢?

美男太监

01进宫太监要净身

太监的职业主要是为了服侍皇宫里的贵族和女性,主要负责宫中杂事,不参与政务。太监也不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很早以前的苏美尔人、古埃及、古印度、波斯帝国都有太监。

太监和正常人的区别就是要先被阉割。阉割的过程很残忍血腥,也很痛苦。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这种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死人,因为当时的条件不好,是很难做到真正消毒的。少数活下来的人,就被送到宫内侍奉那些贵族女性。

在中国清光绪年间,出现了两家专门干这种营生的职业,这种职业也叫净身师。他们有专门的工具,铜和金制造的,有防止感染的功能。北京有名的净身师一个叫“毕五”,一个叫“小刀刘”,阉割的过程也是净身的过程。每年的每个季度,他们都会给总管内务府送净好身子的孩子。

净身的孩子,都要有家长和亲人的文书,表明是自己自愿的 ,就是今天的合同。死了净身师是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他们也分保活和不保活两种。保活的可能净身时条件要好些,不保活的条件要差些。跟价格有关系。如果在净身前返回了,也是允许的。

有钱的人家,谁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做太监呢?社会上还是穷人多,穷人的命也贱,死了就死了。万一活过来呢?进了宫中就可以有口饭吃。对于净身师来说,这本事也是一种投资。如果送去的孩子在宫中受宠,净身师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被净身的孩子,一些男性特征慢慢消失。比如没有胡须,声音女气,举止动作似有矫揉做作之意,像女人又不是女人,成了一个中性人。

刚进宫的小太监

02太监在宫中都干些什么

有人会说,为啥男子要被净身了以后才可以进宫侍候皇上和后宫呢?大家想想,皇帝的后宫美女如云,三千佳丽,如果不净身,是不是对皇上产生一种威胁呢?

毕竟,皇上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些漂亮的女子都是从民间挑选的。由于姿色能力不同,有的一辈子人未必被宠幸。

所以那些统治者们便想出了这么一个残酷的方式,让这些净了身的太监在美女如云的后宫里,没有任何想法和意念,保证了后宫的安全,防止自己被扣上绿帽子。

太监这种被今天的人无法想象和承受的职业,在封建时代还是很受欢迎的。毕竟太监也是一种官职,能进了宫的太监对于穷人来说也是翻身了,毕竟侍奉的可是当朝皇族。

而且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宦官专权的现象发生,由于皇帝的纵容,他们的权力,甚至超过了朝中很多大臣。比如赵高和魏忠贤,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

事实上,虽然皇上怕被带上绿帽子,但是这种情况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因为有些未被净身干净的人,会想办法和寂寞的宫女相处。魏忠贤和皇帝的奶娘客氏,就曾经联手把皇帝后宫搞的天翻地覆。

魏忠贤

03太监手里的佛尘是干什么用的

看影视宫斗剧,大家都会发现很多太监的手里都拿着一把类似于今天的鸡毛掸子一样的东西,跟着皇帝走来走去 ,安排大小事务。过去管这个叫佛尘。

佛尘最早出现在汉朝,又叫佛子。往往是在手柄的前端附上一束兽毛或者丝状的东西,用来驱赶蚊虫。在道教里,佛尘常常被用作一种武器,它含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的意思。

后来宫廷里为了太监方便打扫,就让贴身太监手持一把佛尘了。佛尘并不是每位太监都可以拿到的。拥有拂尘的太监,一般都是深得皇上喜欢的 位高权重的才有资格拿到佛尘。这在宫中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太监最初的工作就是给皇帝打扫宫殿。因此,只要皇帝在朝或者出行,贴身太监都要拿佛尘跟随左右,从而见机行事。看到皇帝想坐下休息,就要赶紧抢先一步将座位上的灰尘抹去,动作满了会招致皇上龙颜大怒。

拿佛尘的太监

小结

1911年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摧残男人身心的太监制度也随之消亡了,这是历史的一种进步。

太监在后宫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74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