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是刘辩的什么人?

2023-02-27 15:46:29 656 0
奇闻观察室
公元189年,曹操、袁绍在皇宫的墙外,向里面的大将军何进叫道:“将军快出来!我们该走了!”谁知何进没出来,他那颗血淋淋的脑袋,却被里面的人“扑通”一声扔了出来。

汉灵帝去世后,皇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汉少弟当时才13岁,所以,朝政都是母亲何太后,与舅舅大将军何进说了算。

当时大权在握的何进,想诛杀以张让为首的祸国殃民的十常侍。

何进是刘辩的什么人?

这样的事情,本应该快速的、秘密的进行,可是,何进做事没决断,犹豫着不下手。

后来,弄得十常侍都知道了,便赶紧以金银珠宝,交结何进的母亲、弟弟,还有他的妹妹、即汉少帝之母何太后。

这样一来,何进周围的亲人,都为十常侍说好话,何进就没了主意。

一次,他与何太后说诛杀十常侍时,何太后告诉他:先帝新弃天下,你就诛杀旧臣,这是取乱之道。

何进一点主意都没有,回府后,便与袁绍、曹操等将领说道:太后不允许诛杀十常侍,这可怎么办?

这时,袁绍献了个计策:大将军,您可秘密令四方诸侯,率兵入京师,让他们提出,诛杀十常侍的要求,那时事情紧迫,就由不得太后不同意了。

何进听后一拍大腿,高兴的说道:这个计策好!

主簿陈琳听后,却坚决反对道:大将军,如今您总领天下兵马,要诛杀小小的十常侍,就如同用烧红的火炉,燎毛发一般简单,为何要招四方诸侯入京?若各路诸侯带领兵马入京,有图谋不轨的,岂不是乱了天下。

何进听后,冷笑道:各路诸侯率兵入了京,也得听我这个大将军的,你真是懦夫之见。

这时,曹操又劝谏道:要诛杀十常侍,交给一个狱吏就可以了,再说,大将军与太后有兄妹之情,对于十常侍,纵使先斩后奏,有何不可?为何要令诸侯入京?如此,弄得满城风雨,必会失败。

何进听了曹操的话后,竟然大怒道:你是不是怀有异心?说的这是什么话?

曹操退下后,意味深长的说道:今后乱天下之人,必是何进!

当时,西凉刺史董卓,常有不臣之心,接到了何进的密诏后,便统领西凉兵马二十万,向京师进发。

路上,董卓与自己的谋士李儒商量:诛杀十来个小太监,咱们二十万兵马入京,会不会有人议论呢?

李儒笑道:入京之后,我们要见机行事,如果您觉得,奉何进的密诏不太合适,那我们就上表奏章,名正言顺的入京。

之后,董卓便写了一封奏章,内容大致就是:十常侍祸乱朝纲,我愿意率重兵入京,为朝廷诛杀十常侍。

何进看了董卓的奏章后,高兴的都快跳起来了,还向众臣说道:你们看,袁绍出的计策多好,董卓率二十万兵马入京了!

中郎将卢植听后,大惊失色,赶紧说道:千万不能让董卓率兵入京,那就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他若率兵入了京师,必会祸乱天下,快让他返回去吧!

当时,有很多的将领,都支持卢植的意见,可何进就是不听。

却说,宫中的十常侍,得知董卓率二十万大军,前来诛杀他们,便赶紧跑到何太后那里,又是送礼,又是求情。

何太后说道:你们到大将军府里,好好的说一说,赔个罪就没事了。

十常侍回道:我们若到了大将军府,会立即遭到诛杀的,还望太后,把大将军召进皇宫来商量。

何太后见十常侍可怜,便下诏,令哥哥何进入宫议事。

十常侍见何太后下诏了,便立即组织了五十个刀斧手,准备诛杀何进。

何进见何太后召自己入宫,没多想,就要去。曹操赶紧阻止道:诛杀十常侍的事情,已经泄露,须令十常侍出宫,大将军才能入宫。

何进哈哈笑道:我的妹妹召我入宫,能有什么事,再说,天下兵马都归我管,小小的十常侍,敢把我怎样?

袁绍说道:现在非常时期,大将军若一定要入宫,我和曹操带领五百精兵,保护您前去。

商量好以后,曹操、袁绍全副武装,带领精兵,随何进入宫。

谁知走到宫门口,一个小太监拦住道:何太后只召大将军进宫,其余人不许进去。

之后,便把曹操、袁绍和五百精兵,都挡在了宫门外,何进昂然自得的,一个人就入了宫。

曹操和袁绍在外面等了老半天,却不见何进出来,不禁着了急,大叫道:大将军快出来,我们该走了!

谁知,只听城墙里面叫道:何进谋反,已被诛杀。

之后,那颗血淋淋的人头,就从里面扔了出来。

原来,何进独自入宫后,十常侍所率的刀斧手,立即就围了上来,瞬间就把他剁成了肉泥。

曹操、袁绍见了何进的人头后大怒,立即率兵杀进了皇宫,把所有的太监,一个不留地全部诛杀。

何进死了,十常侍死了,有不臣之心的董卓,却带领二十万兵马入京,立即就控制了汉少帝。

从此,东汉的局势也越来越乱。

如果何进听曹操一句劝,不令董卓入京,或者他不独自一人入宫,那么,您觉得东汉又是怎样的一番局面呢?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素材来源:三国演义。

一、三国时期何进大将军是怎么死的?

优质答案1:

何进之死

当时十常侍要立陈留王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为帝,并且得到了后宫董太后的同意,而何进他主张立何皇后之子也就是少帝刘辩为帝,所以两派的矛盾很激烈,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后来何进直接在灵帝的灵堂上立了何皇后之子刘辩为帝,何进本想趁机将十常侍一网打尽,但迫于何皇后的压力一直没能下手,知道后来何进想借外军之手消灭十常侍,于是就有了董卓进京。十常侍知道后当然是相当的难受,他们也知道何进让董卓进京肯定是要借董卓之手置其于死地,于是十常侍就向假传何太后懿旨,将何进骗进宫去,由于何进以为真是其妹妹叫其进宫,就没有带上随身的侍卫。于是乎刚进宫就被十常侍埋伏的人马斩首。

优质答案2:

自东汉桓、辛以来,以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员的权力日益扩大。随着汉灵帝汉少帝的去世和他的登基,外戚与官员之间的矛盾宦日益突出。双方争夺权力的斗争越来越白热化,不相容的趋势变得非常明显。

然而,何进为了巩固他的权力和地位,他必须约束宦官方权力,从而消除宦官方权力对他自己的挑战和威胁!然而,何进对他根除宦官方权力的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召集当地部队的进入京师,希望通过联合当地部队来消灭十常侍和其他人。

然而,当时的情况正如曹操所说:不得不依法惩处宦官员。没有必要召集外国军队京!因为以何进掌握的力量,足以压制宦官举行的帝国抵抗,也不用考虑何太后到宦官的保护!如果外国军队进入京师被召来,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样的结果:向上帝祈求比派遣他容易。

不幸的是何进根本不听曹操的话,不仅命令董卓和其他人被传唤京,而且当宦官员命令他被困住时也不忍心站岗!最后何进被骗入宫,并被宦官员轻易杀死!

二、《三国演义》大将军何进为何被手无寸铁的十常宦官所杀?他的武功怎样?

优质答案1:

东汉末期大将军何进当政,他出身屠户,应该没有什么武艺,全靠自己的妹妹何皇后才爬上了政治巅峰。有人拿何进与曹爽相提并论其实不然,曹爽连何进一根毛都赶不上,曹爽最缺乏的就是政治胆量,而何进实际上与袁绍相似都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之辈。对于铲除十常士根本没有必要引外部诸侯进京,依靠自己掌握的禁卫军即可,如果引

入诸侯进京不仅威胁自己的势力而且还有可能祸乱超纲,曹操已经给他进言,可何进听不进去,非要招董卓进京,从而让十常士得知消息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何进失败在自己太狂妄自大了,甚至有点愚蠢。在十常士赚他进皇宫准备害他,袁绍进言让禁军保护,可何进狂妄自大认为没有什么人敢害他独自进宫遭到了毒手。

他与曹爽的区别在于曹爽色厉内荏而何进胆子够大,大到愚蠢。

优质答案2:

说是十常侍,实际是十二个人,能混到他们这个地位不容易,就连皇帝都亲口说过“张让是我父亲、赵忠是我母亲”的话!朝中多少忠臣良将被他们搬倒了?而且阉人向来以察言观色、善于伪装著称,媚上欺下、排除异己那都是家常便饭。但有一个宦官和张让、赵忠等人不同,他就是蹇硕(其叔叔曾被曹操打死)。

按照汉灵帝的意志,他是想把大位传给刘协的,一个是因为刘协天资聪颖、最得灵帝宠爱,一个是刘协的母亲王美人生前最得宠,而且还被皇后(何进同父异母的妹妹何皇后)毒死了!何皇后所生的就是刘辩。母凭子贵这个大家都懂,如果让刘协继位对何皇后乃至何进意味着什么?所以必须让刘辩继位,何家才有可能不被政治清洗。

而蹇硕,他是最忠心灵帝的宦官,他一点也不像张让他们顾虑着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何进同父异母的兄弟,后文会详细说)这一层,蹇硕一心要让刘协继位。所以当灵帝驾崩后,蹇硕和董太后(灵帝的母亲、和蹇硕一样支持刘协)成了这次政治斗争的唯一牺牲品,张让等人直接出卖了蹇硕,对何家俯首称臣,又去示好何太后(前文的何皇后,灵帝驾崩改称太后,后文也用太后称。)和何苗。

三、何进和袁绍能消灭宦官,为什么还要引董卓进京?

优质答案1:

说到董卓入京,就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大将军何进,何进是让董卓入京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要让外臣进京

如果说董卓之乱原因在于何进,那么十常侍之乱则在何太后的纵容。当时正好是十常侍之乱,何进要清理十常侍,十常侍很慌张,为求自保找到了何太后但,所以何进受到了自己妹妹何太后的阻拦,说到何进一脉本就是被十常侍所提携的,这样做是忘恩负义。何进没有理由继续清洗十常侍,于是便与袁绍商议,商议结果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行动力,便将外臣引入京城,这里的外臣就是董卓。

外臣进京实际上是为了一个名头

可惜在董卓入京之前,消息便走漏到了十常侍哪里,何进被密谋杀害,平定十常侍之乱提前开启,太后与少帝陈留王都被十常侍的余孽掳走。那么哪怕没有董卓,何进等人也有清洗的能力,可为什么还要外臣进京呢?

太后发了话,何进就没有了继续清洗十常侍的理由,那么又要除掉十常侍,又不能没有理由,该怎么办,找人背锅,外臣是个好选择,所以董卓就来了。这是一个昏招,跑了十常侍,来了董卓,自己还搭上性命。

何进死后,袁绍统领的禁军就有了名头――宦臣杀害大将军。不用董卓背锅,自己就带着人冲进去砍杀,十常侍之乱就此平定,然而京都混乱,倒给了董卓一个机会,捡了现成的成果。

优质答案2:

何进就是为了不消灭宦官,他才引进董卓等人,

实际上,他引进的,不仅仅是董卓,还有其他势力,而是,董卓只有3000人,丁原也只有3000人,这点人是翻不起大浪的。

在来说,为何何进不想消灭宦官。

首先,你不要有宦官都是坏的,士大夫集团是好的这种思想,

政治的原则是平衡,而宦官跟士大夫集团分别是平衡的两端,何进和皇帝才能居中稳定。

东汉以前是没有太监的,东汉才有的,为什么呢?士大夫集团势力太大,他们权力来源不是皇帝,容易威胁皇权,和外戚权力本来源于皇帝,是皇帝用来平衡士大夫集团,但后来外戚跟士大夫苟合在一起了,外戚也就威胁皇权了。

这时候皇帝需要不属于士大夫集团的势力。

但是任何一个正常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他起来了,马上可以构建以他为中心的势力圈子,也会威胁皇权,

而只有阉割了的男人,才会完全脱离于亲族,一个人做了太监,他就没有亲人了,被宗族抛弃了,不能入族谱,不能埋在家乡,比如司马迁被宫刑,儿子就不认他了,姓氏也改了。

所以被阉割的人,只能依附于皇帝,离开皇帝,他什么都不是了,这样他们就会维护皇帝的利益,这就是皇帝喜欢用太监的原因,并不是什么怕绿帽子,跟权力比起来,绿帽子算什么?

第二,如果用正常人,皇帝见到的每个人,都是士大夫集团,豪强,地主等,这样就失去了意义,而如果用太监,这些人不需要阉割就能当官,当然不屑于这样往上爬,而寒门等底层人民,只有这个机会,这跟科举选拔寒门异曲同工,

综上,太监才是真正忠于皇帝的人,士大夫集团都是渣渣,看看东林党就知道了,

太监是代表皇权的,士大夫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何进居中平衡

这时候,士大夫集团就想拉拢何进,想跟何进一起,诛杀宦官,这样就能控制皇帝。

何进虽然出身低微,但绝不傻,没有了太监,接下来死的就是他自己了,士大夫集团本就瞧不起何进这个屠户的儿子。

所以,何进为了平衡,引进第三方,这是非常高明的做法。

于是,何进以皇帝名义,引进董卓、丁原等人,而且,他们都只带3000人,不会产生威胁。

只是后来的发展没有按照他的预期。

后来董卓一忽悠,吕布就把老大丁原干掉了,而是带着丁原的人马跟董卓合并了,董卓就做大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56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