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中华名人
文王
文星囚羑里,忧推八卦;
王气罩岐山,怒调三军。
武王
武举义旗除暴政; 王驱乱世立新朝。
姜尚
姜公钓渭求明主; 尚位替天封众神。
周公
周身正气灭流言,持公心一片;
公位显扬担大任,壮周祚千年。
伯邑考 (文王长子)
邑流热血悲岐地; 考露忠心壮武王。
召公
召关国政千家事; 公树臣民万世风。
伯夷 叔齐
伯去夷邦,愿成兄弟登高位;
叔来齐地,敢劝周王不败商。
周厉王
周室今时败也; 厉王是日亡乎。
苪良夫 (厉王时正良)
良臣理政秉肝胆; 夫子卫国昭日星。
一、为什么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二儿子却叫姬发?
优质答案1:
周文王的大儿子的确叫伯邑考,但二儿子不叫姬发。就连周文王也不叫姬昌。
姬昌、姬发是现在的人给起的名字,这种称谓不超过几十年。
那么,现代人为什么会给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起名叫姬昌和姬发呢?
因为现代人缺乏古代的常识,误以为古人和现在的人一样,把姓和名连起来称谓,就是正确的名字。
其实古代的姓与现在的姓不同。古人有姓有氏,而后来氏也变成了姓,所以现在的人姓氏不分,氏也变成姓了。实际上现在还保持原姓的不多,比如姜、姚、姬等是古代的姓,其他更多的比如赵钱孙李都是由氏演化而来的。
古代因为既有姓也有氏,所以男女对姓氏的使用是有分别的。男人只称氏,因为氏可以代表家族或者自身的荣耀;女人只称姓,是为了保证同姓不通婚,随时可以了解女方姓什么。
因为周文王和周武王是男性,所以当时以及历史上不会称之为姬昌、姬发,也就是说文献上不会出现姬昌、姬发这样的名字。
优质答案2:
伯邑考应该是姬考。。。类似于“村东大老能”的本名叫刘能。。。。[狗头]
优质答案3:
伯邑考是养子,邑是封地,伯是指排序,春秋惯用伯仲叔季。姬发是亲的。顺便说句,带女字旁的都是古代贵族姓,周朝后期习惯用氏替代姓,古姓逐步退化。
二、为什么姬昌的长子叫伯邑考,次子却叫姬发呢?
优质答案1:
古人单名多,贱二名。如: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于禁,改辽,李典乐进,徐晃。
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之字,是道家一系,名后加一个之字。
伯邑考原名是单名考。他姓姬,叫考,全名姬考。 考被封了个官是邑,所以是邑考。 邑考在周文王的儿子中排行老大,古时长幼按照“伯、仲、叔、季、显、惠、雅、幼”排列,所以叫伯邑考。
优质答案2:
伯邑考,姬姓,名考,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母亲是太姒,和周武王姬发是同母兄弟。
姓名含义伯邑考,姬是他的姓氏,考是他的名字 ,伯是代表他的排名,邑一种说法是为了表明他的世子身份,还有一种是说法是因为他担任邑这个官职,所以叫做伯邑考。
同母兄弟伯邑考父亲姬昌和母亲太姒一共生有十个儿子,分别是长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
伯邑考之死说法一: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囚禁后,伯邑考在殷商作人质,被纣王杀死后做成肉羹送给姬昌吃,因为圣人不会食用自己儿子的肉,所以纣王用这种方法来试探姬昌,姬昌知道是自己儿子的肉,但他还是强忍悲痛吃了下去,从此商纣王对姬昌打消了怀疑。
说法二:周文王废掉了伯邑考的世子位,立了次子姬发为世子,所以伯邑考在周武王即为时,可能并没有死。
说法三:因为伯邑考因病早死,周文王才又立姬发为世子。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