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简单,台湾是美国牵制中国的最后一张牌,只要有一点希望,美国就绝不会放弃,收复台湾,美国一定会介入。反过来也一样,台独分子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会继续抱着美国大腿不放。而中国要继续发展,又不想和美国彻底决裂,有双边经济贸易的往来,所以只能这样拖着,只能经常派船支在台湾海峡航行,派飞机在台湾上空飞行,只能这样耗着。只有中国经济超过了美国,美国发现根本无法牵制中国时,对台湾才会彻底死心,才会放弃台湾。到那时候,台湾也放弃了继续抱美国大腿的幻想,才会真正的回归。所以,最终法宝,还是埋头苦干,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了,所有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清朝为什么不“趁火打劫”去打郑成功?
优质答案1:
满清和吴三桂打败李自成入主中原后,需要对付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小朝庭等等多方大势力的,没功夫管郑成功,势力范围也达不到,等有时间了,才"趁火打劫”收拾郑的儿子,争位的郑克爽。
优质答案2:
客观最终历史,一是无暇顾及,而是国家大义,我只能这么说
优质答案3:
满清就是靠趁火打劫起家的,麻烦别举这样的列子。满清入关,就是等吴三桂和李自成拼的两败俱伤时候出的手。
二、我们现在收复台湾的时间点到底合不合适?
优质答案1:
个人认为,趁老美老巫婆这次恣意踩踏我一中红线、冒犯我领土主权、十四亿国人义愤填膺、爱国热情高涨、解放军热血澎湃、斗志正旺的此时此刻,顺势而为,一鼓作气,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最好不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只会坐失良机,使统一难度越来越大。脓胞越惯越深沉,久拖不治后患无穷。敢用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台湾岛与大陆分裂,是老美一手炮制。几十年来,老美始终把台湾作为抓手、棋子,反复牵制、干扰我发展进程,人为恶心、苦心制造民族隔陔矛盾,老美是十恶不赦的奸贼大恶人。我们无论怎样妥协忍让,都不会换来老美狼子野心回心转意、手下留情,任由我和平统一、民族大团圆的那一刻。
日本军国主义曾经殖民台湾五十年,其大量遗子后矞把持台湾各项各业,掌控台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其坚决反对、竭力阻止我们实现统一的豺狼虎豹野心无限膨胀、暴露无遗。不管我们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统一台湾,它都会张牙舞爪、声嘶力竭给我们作垂死挣扎甚至挺而走险,这也是肯定的。
西方七国集团,作为老美爪牙、马仔、跟屁虫、无脑族,追随老美政治正确、喜欢群殴抢掠、为虎作伥、颠倒黑白、分杯残羹是它们强盗基因的一惯德性。无论我们怎样贸易示好,它们永远是群喂不饱、养不顺的野狗,文化基因、意识形态不同,我们不必对它们抱一丝幻想与希望。
反正新冠疫情己折腾了世界三年,各国经济下滑不见底,老美滥印钞票导致的全球通胀加剧,十四亿国人面对各种困难的心里承受力也己变得坚韧。长痛不如短痛,早晚都要搏一回,何不放下所有顾虑、乘势快刀斩乱麻、果断了结。可以想象,咱们这次围岛军演后若不顺势完成统一大业,之后老美、小日本、整个西方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援助一定是空前的,不容人乐观的情况还会层出不穷。
优质答案2:
这一次,可以说两岸统一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在考虑什么时候能实现两岸统一,我们先要考虑一个关键问题——两岸统一的代价的问题。
在讨论两岸统一的代价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段历史——1990年两德统一的历史。
两德统一之前说实话基础条件比我们好得多,包括东西德民众都有强烈统一的愿望,可能设置障碍的主要大国——也就是前苏联,因为国力急剧衰退,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对西方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对西方实行全面绥靖的政策。
这种条件下是不是感觉两德统一顺风顺水。
不是!真实的情况是,两德统一非常不顺利,为了统一最后德国(主要是西德政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为什么?
因为当时西德周边几乎所有的传统的“友好”国家都强烈反对两德统一!
法国、英国、意大利均反对两德统一,德国统一竟然面对的是整个欧洲的集体反对的情况。
但是,欧洲指望苏联出头来阻止德国统一,而恰恰当时苏联领导人对西方执行软弱的绥靖政策,竟然在德国做出重大让步之后支持德国统一,甚至戈尔巴乔夫还公开表示,统一的德国应该留在北约,这个表态对于德国而言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
因为苏联人不但没有阻碍德国统一,反而主动排除了德国统一最大的障碍。
即便如此,德国最后统一也付出惨重而屈辱的代价。
德国为了实现统一付出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包括对苏联割地赔款、对美国放弃国防安全、对法国做出重大经济让步,并且主动阉割自己的军事力量。
即使是三十年之后,当年德国为了统一而付出的代价还深刻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通过以上历史大家有啥体会?
在微观层面,这个世界除了你的父母与亲人,没有几个人愿意看到你变得富有或强大,这是人性使然;
在宏观层面,地球村就这么大点地方,这是一个存量博弈的格局,总体蛋糕就这么大一块,所有的国家都不希望看到新的强国出现,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可分配的蛋糕变得更小。
那么,是否可以不用顾忌其它国家态度强行统一呢?
当然可以,前提是你的实力已经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步,否则其它国家一定会联合起来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自身实力还不够的时候,统一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
所以我才说,我们迈出了关键的一步,8月4日—7日六大区域演训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军事成果,意义重大。
过去对于两岸统一的代价,我有一个很高的预期,不管是武统还是和统,个人测算直接经济成本怎么也是十万亿元以上这个级别的。
现在来看,虽然两岸统一的基础条件不如当年的德国,但是国家层面的智慧与战略定力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所以,未来两岸的统一所需付出的代价远远比我预期的小得多。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两岸统一绝不可能是德国那种丧权辱国后遗症很大的统一模式。
三、历史上,郑和船队明明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为什么直到郑成功时期才把台湾收复?
优质答案1:
在明朝时期,台湾是不毛之地,根本还没有开发出来,所以,明王朝根本不想占据那个地方。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卫温,曾经率领一支船队就到达过台湾,并在岛上做了停留。自此台湾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我国历史古籍当中。此后,陆陆续续有汉人在岛上生活。在当然,真正在台湾岛上生活的人,除了原著居民,还是从大陆逃难过去的,要么就是闽南地区的渔民,总之台湾岛上面没有政权出现过。由于台湾岛上面历朝历代没有真正开发,要粮食没有粮食,要人口没有人口。所以,明朝没有宣誓主权罢了。可以说,最开始在岛上生活的人,绝对是中国人,且最开始到达台湾的也是中国人。
明朝后期,欧洲人在海外开辟殖民地,由于干不过明朝政府,所以就选择了台湾。荷兰人占据台湾,想跟明朝政府通商,推销他们的产品,当然顺便在亚洲开辟殖民地掠夺财富。毕竟台湾紧邻朝鲜、日本、中国,甚至向南可以到达东南亚。岛上又没有大陆驻军,所以,选择台湾作为贸易据点是最好不过了。
郑成功时期收复台湾,主要是想将台湾作为反抗明朝的根据地。毕竟大陆被满清占据了,而郑成功还是想光复明朝。大陆又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在永历政权崩溃以后,郑成功才向台湾转移,把荷兰人赶走了。郑成功占据台湾,从大陆带去了很多生产力。由于郑成功死的早,后人不争气罢了。而清朝派施琅收复台湾之后,甚至有人反对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施琅觉得,台湾是连接大陆以及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重要通道,如果政府不派兵驻防。那么,外国人就会占据台湾岛,以此作为据点,到时会不断的骚扰中国大陆,到那时中国将永无宁日。康熙帝觉得施琅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将台湾纳入中国版图。并将闽南地区的大量人口,迁移到台湾岛上去。
在迁移人口的时候,清政府还给予移民很多奖励,比如直接提供农具、种子甚至银子作为安家费。如果,没有政府鼓励,很多人还不愿意去台湾。所以,在奖励制度出来以后,越来越多的沿海居民向岛上移民,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人口才不断的膨胀,最后才有今日的台湾。
优质答案2:
毫无疑问,明朝的海军势力是最强大的,但至于为什么直到郑成功时期才收复台湾,其原因是复杂的,我们以简单的来分析一下。
2017年美国媒体曾经评选了历史上最强大的5支海军,其中就包含15世纪的明朝海军。不仅如此,该媒体还宣称当时明朝海军的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领先欧洲1000年,由此可其恐怖程度。
明朝海军据统计,明朝建国之后广置水师舰队,明成祖时期,明朝拥有1320艘巡船,1350艘战舰,加上其余的舰船总共达3800余艘。到了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的舰队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
郑和舰队每次远洋舰只可达200余艘,其中宝船62艘,随性官员、士兵多达27800余人。
郑和舰队的核心船只就是“宝船”,据记载,最大的宝船有151米长,61米宽,可容纳上千人。除此之外,郑和舰队随性的还有不少战舰,配置先进的“火炮”等攻击性武器。
自古以来“海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明朝时期除了大的战舰之外也有许多造型别致,但设计精巧的战船,比如海沧船、苍山船等。
另外,明朝时期火器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早在嘉靖年间就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明军的“火龙出水”和“水底龙王炮”更是海战的一大杀器。“火龙出水”相当于现在的反舰导弹,而“水底龙王炮”则相当于如今的水雷。
看着如此先进的技术,可以想象明海军的作战能力。我想这也是明朝末年,陆军连连败退,海军却胜率极高的原因吧。
为什么不收复台湾这个问题只能说:“没法打,打不了......”
明朝中后期朝局一片混乱,朝廷已经无力回天。
众所周知,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而当时的明朝虽然依旧在运转,而当时也是内忧外患。
先是万历朝三大东征,虽然巩固了明朝边疆,也守护了朝鲜王朝,但如此兴师动众,劳国伤民,在各地也造成了不小的怨恨。
之后就是1617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宣布反明,让明朝疲于应对。
到了明熹宗时期,党争无处不在,明熹宗又不喜欢朝政,以魏忠贤为领导的宦官势力把持朝政,政局一片混乱。
后来,山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
你说这没钱、没人、没支持,内忧外患的,明朝也只能将注意力放在最棘手的后金和平乱上,哪有“手”去管台湾。
收复台湾明朝灭亡之后,郑成功率领他父亲郑芝龙的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抗清军事力量之一。
后来北伐南京失败,郑成功的军队元气大伤,后勤供给也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从进门出发,横穿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经过近一年的苦战,荷兰军队与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投降,自此沦陷了30多年的台湾又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