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操称刘备为什么
刘备“投靠”曹操后,曹操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见《三国志?先主传》),礼遇够盛大的了。一次曹操请刘备喝酒,乘酒兴横发议论,指着自己和刘备说道:“今天下英豪,唯使君与操尔。本初(袁绍表字)之徒,不足数也。”平平淡淡的一句“赞扬”,竟惊得刘备连汤匙、筷子都掉在地上,留下迅雷不及掩耳的成语典故。(见《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无愧是韬晦高手,镇定后掩饰地说道:“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见《华阳国志》)人们记住这个成语,却很少追查曹操为什么如此赞扬刘备。这得从刘备的发家说起。前期的刘备没有政治军事本钱,不可能割据独立,参加到打压黄巾军起义项列,分得过安喜县公安局长、下密县的副县长等一杯残羹,可惜屁股底下的椅子还没有暖热,就被东汉王朝按规则加以革除。狼子野心不甘寂寞的刘备知道到此路不通,只得托”投靠“之名求得开展。第一次“投靠”公孙瓒,获得了别部司马,署理平原县令,之后升任平原相(见《三国志?先主传》)等职务。
跟从田楷前往徐州救援陶谦,出发时刘备仅有千余人马,暂时又裹胁了几千饥民,陶谦拨给他四千人马,刘备立即脱离田楷归顺陶谦,陶谦为刘备讨来豫州刺史的职务,并有了下邳一地得以安身,这是刘备的第二次“投靠”。陶谦死,刘备依陶谦遗嘱担任徐州牧,一夜间成为雄踞一方的军阀。刘备同袁术之间的争夺战迸发。吕布由曹豹作内应攫取徐州,刘备从前哨撤离,然袁术穷追不舍,鄙人邳又吃败仗,所率戎行也溃散了。收拢残部后同袁术再战,仍吃了败仗。为防止四面楚歌,只得与吕布商洽,决议“投靠”在吕布麾下,这是第三次“投靠”。他屈身于掠夺者膝下后收整旧部,有了一万余人马,重整旗鼓的目的有了完成的可能。刘备重整旗鼓的目的被发觉,刘、吕之间的战役再度迸发,处于下风的刘备难赢得成功,所以又“投靠”曹操,这是他的第四次“投靠”。
在刘备的帮忙下,曹操亲率大军分进合围,表演白门楼斩吕布一幕。班师后,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见《三国志?先主传》),礼遇够盛大的了。公孙瓒、田楷、吕布等上当受骗的前史,为其时社会供给了知道刘备的时机。曹操识人善察,对刘备投靠名下韬光养晦的故伎重演有所提防,所以把刘备豢养起来不使外任,并演出煮酒论英豪一幕。后世都知道刘备因心怀鬼胎,所以震动,却不曾猜度曹操此番“赞扬”的用意。
曹操将刘备与自己混为一谈,当然不是赞扬对方的文韬武略,更不是实力,若论这三样,刘备是猪八戒背稻草――要人没人,要行囊没有行囊。
刘备当然也不是一无可取,他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长于拉拢部下,故而能得其死力的身手,在其时甚至前史上,都稀少难得,这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必不可缺的本质。曹操把袁绍不放在眼中而高看刘备,仅仅指以上两点。恰巧,这为其他政治家和实力派忌讳莫深和难以容忍!对部下如此谈论,与其说是在称赞,莫如说为着道破野心让其收敛更为恰当。“说破的鬼不拿人”,曹操在正告刘备收敛野心,别另有图谋。
曹操敲山震虎的“赞扬”,加快了刘备的叛变脚步。韬光养晦的手段既被识破,图谋开展的时机就已迷茫,并且危险会日积月累!在此之前,董承曾联络刘备谋杀曹操,刘备既没有容许,也不可告发,他是脚踩两只船。
现在既已被识破,刘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遂与董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共谋”,欲杀戮曹操。董承案发伏法时,刘备虽侥幸不被牵连,但已成草木惊心,希望能敏捷舍曹操他去,只可惜难有时机。
官渡之战还在剧烈的进行,曹操以小击大,军力本已捉襟见肘,又逢袁术在扬州称帝活动逐步破产,四顾茫然中投靠袁绍,并率兵从下邳通过。为防止两支敌军会合后势力猛增,曹操派刘备和朱灵、路招率兵阻拦。这次派遣违反曹操的初衷,他本想以优厚待遇留刘备于身边,一方面消磨其毅力,一方面使用其控制的力气。不承想匆促中做出轻率决议,也许是无将可派,也许是事出骤然形成的直线思想,因之未顾及其他。比及程昱、郭嘉听到派遣刘备的音讯,对曹操说:“刘备不可纵”时分,曹操已追悔莫及(见《三国志?武帝纪》)。
二:曹操称郭嘉为什么
郭嘉很可惜,因为英年早逝,只活了30几岁。他的死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说在曹操早期的谋士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取代郭嘉的地位。
有一个数据很有趣,可以做参考。在郭嘉在世时,曹操几乎没有吃过败仗,灭吕布、伐袁绍、征乌丸…… 曹操几乎以全胜的战绩统一了北方。可惜的是郭嘉病死在了征乌丸的军中,曹操从此折了一支臂膀。
那么在郭嘉去世以后呢?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事后,曹仁大摆筵席给曹操压惊,酒过三巡以后,曹操突然放声大哭,然后大喊:要是郭奉孝在,我不至如此!这一番话一说出来,下面所有的谋士都非常惭愧,不敢抬头。
郭嘉确实是一个“鬼才”,他有超凡的眼光,独特的见解和卓越的智慧,当年曹操征乌丸正在犹豫不决时,正是郭嘉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当年曹操决定发动赤壁之战时,也是郭嘉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历史证明,郭嘉每一个计谋,每一个意见,都是正确的,这样的人,不是鬼才是什么?
三:曹操为什么称曹贼
马超是三国名将,也是汉末群雄之一,曾割据凉州,和曹操几次大战,最终战败,先投张鲁,后归刘备。马超全家两百多口被曹操杀光,马超对曹操恨之入骨,但为什么马超称曹操为孟德,而不称曹贼呢?
众所周知,孟德是曹操的字,古人有名,到了成年,再取一个字。一般情况下,直呼一个人的名,是非常不礼貌的,一般称呼字,比如,刘备,字玄德,如果直呼刘备的名,就是不礼貌,而称呼字,玄德,就是一种礼貌。
马超在称呼曹操的时候,就是称孟德,曹操的字,而没有直呼其名曹操,曹操杀了马超全家,有深仇大恨,而马超也没有称呼曹操为曹贼。《三国志 马超传》记载: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马超临时的时候,给刘备上疏说,我家二百多口人,都被孟德杀光了,只有一个从弟马岱,是我们马家的骨血,现在我托付给陛下,再也没有什么别的话了。
马超对杀了他全家的仇人曹操,居然还礼貌地称呼曹操的字,确实令人不解,换成别人,早就骂他曹贼了,以表愤怒和仇恨。
而孙权和周瑜等人,称呼曹操就很解气,他们都是怎么称呼曹操的呢?
先说周瑜,周瑜称呼曹操为汉贼。证据在《三国志 周瑜传》: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当时,曹操率军平定荆州后,想吞并孙权,孙权和群臣商量意见,群臣都劝孙权投降曹操,说曹操势力强大,不可与其争锋。 《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周瑜说,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室丞相,其实是汉贼,将军以神武之才能,割据江东,有很大的地盘,而且兵多可以,现在就应该为汉室除去这个乱臣贼子。况且,曹操现在是送死,怎么能向他投降呢?
而孙权也称呼曹操老贼。证据在《三国志 周瑜传》: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当时,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自己当皇帝很久了,只是忌惮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现在他们都已经死了,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该抗击,和我的想法一样,这真是老天把你送给我啊!
看孙权和周瑜,把曹操骂的痛快,而马超全家被曹操所杀,还礼貌地称呼他为孟德,让人深为马超感到悲伤和痛惜,也许马超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他世代公侯出身的礼仪,为不失身份考虑的吧!
四:诸葛亮称曹操为什么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有智慧的人,他一生伟绩丰功。在三国演义中,不管是从小说还是电视,我们总能看到与诸葛亮对峙的朋友们对孔明兄弟的尊称:诸葛村夫,那么为什么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历史真相。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诸葛亮的敌人或者对他不满的竞争对手对诸葛亮的一种看不起的称呼。
由于诸葛亮是从民间被刘备请出山的,在这之前虽然他有名气和名声,但是他自认才气逼人,所以一直未通过正规途径(三国时期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去做官,因此那些通过正规途径做官上来的人也是看不起他或为之不屑,所以叫他诸葛匹夫。
具体为什么叫他诸葛匹夫而不叫他诸葛小人或诸葛废材之类的我们要可以看匹夫二字的意思。匹夫一词为“量名”结构,其意义有三:1、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
2、泛指寻常的个人:匹夫而为百世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无学识、无智谋的人特指有勇无谋的人:匹夫之勇、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4、骂人的话。相当于“家伙”、“东西”:匹夫安敢欺我耶!
1、叫他村夫的都是属于“士”族的,当时的官,也就是士族,是社会最高的一层,所有的下层他们都看不起 。
2.因为诸葛亮不追求富贵,生平都住得简居,这也不奇怪啊。
3.那是嫉妒诸葛亮的人叫的,以农民和官宦出身相比,肯定看不起农民。
4.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周公瑾说诸葛村夫,一部分是因为要贬低诸葛的才智 ,另一方面是因为诸葛出茅庐之前躬耕与南阳,确实是一”农夫”,周不算无的放矢。
5.村夫只是说明他的阶层,在古代人们的层次划分的很清楚,人们没有忌讳这个,就像现在说谁某人是农民一样,没有歧视的意思 。
6.古代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而孔明属于农名这一阶层。叫他村夫的都是属于士这一阶层的。
骂诸葛亮的都被打残了,诸葛亮骂起人来,才真的是厉害,王朗都被骂死。
三国中:吕布被骂“三姓家奴”,刘备被骂“大耳贼”,而曹操则直接被骂“曹贼”,其中骂人最多的词估计就是“匹夫”这个词吧。
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耕躬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难看出诸葛亮就一个农夫,曹操也就是钻空子骂了他,华容道可以看出曹操一是微笑面对失败二是对诸葛亮的计谋产生了质疑。
但是诸葛亮到底是不是村夫,乱世造英雄的同时也造了很多人才,纵观历史,人才都是想投靠明主而施展才华,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诸葛亮与刘备可谓是志同道合,三顾之前诸葛就已经分析好了蜀的局势图,诸葛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诸葛亮没有遇到刘备,他不是村夫是什么!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