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振毕竟读的是圣贤书,有着报效朝廷的大志向,或者换句话说,有着荣华富贵当大官的梦想,他做梦都想出人头地,做人上人。如果一辈子在蔚州这个小地方,一生碌碌无为,被人瞧不起,那王振是很不甘心的。
于是在接到圣旨后,王振犹豫了几个月,最终决定抛下妻儿,舍弃子孙根,挨上那一刀,为自己争取一个荣华富贵的机会。令人想不到的是,王振的“仕途”比他自己想象的还要顺利。
因为其他的太监们大都没有文化,于是显得王振这样一个半吊子儒生就很有文化,在一棒子太监宫女中显得鹤立鸡群,甚至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宣宗皇帝直接让王振去东宫服侍太子朱祁镇!
朱祁镇此时才三四岁,王振便天天陪着他玩儿,偶尔也教他读读书,朱祁镇不以太监称呼王振,而是呼他先生,久而久之,在皇宫中,所有人都叫王振为王先生,都对王振尊重有加,这让王振顿时感受到了人上人的滋味,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服侍太子,等太子当了皇上,他的权力将会更大。
宣德十年正月,37岁的明宣宗一命呜呼,9岁的太子朱祁镇登上皇位,是为明英宗。可是他并没有掌握大权,朝政还是由三位顾命大臣杨士奇、杨溥、杨荣与太皇太后张氏商量着处理。外廷大臣们也不拿这个小皇帝当回事儿,有事情直接请示内阁三杨或者太皇太后。久而久之,明英宗便觉得,这些臣子们都不服自己,他这个皇帝当得没有一点儿威严,《明史》上记载,年少的明英宗时常感到自己被外朝老臣“欺蔽”,既欺侮又蒙蔽。
每当这种时候,王振就适时出现了,他每次看到明英宗从前朝气呼呼地回到后宫,便赶紧上前,一边劝慰皇帝不要在意那些老臣,一边又和皇帝一起骂那些老臣。英宗每次看到王振,都觉得这个世上只有王振一人懂他,只有王振一人会永远站在他这一边,只有看到王振的时候,他心里才会踏实。
到了正统七年,太皇太后与三杨相继去世,明英宗终于亲政,大明朝就再也没有人能压制住王振了。在明朝刚建立的时候,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宦官乱政,便在宫门口树了一块碑,上书“内官不得干预政事”,王振嫌它碍眼,竟然直接让人把这块碑给毁了,而明英宗竟然没有说什么,满朝大臣竟然也没有人敢上疏弹劾。
翰林侍读刘球实在气不过,便上疏给英宗,说皇权应该由皇帝一人统揽,切不可被宠信的佞臣窃取,这些佞臣往往依仗着皇帝的宠信,将自己的影响力施加于皇帝,而皇权便这样不知不觉被佞臣窃取了。刘球劝英宗,应该常常宣召内阁大臣商量政事,而不是待在后宫里与太监商量。
王振看到奏章后,直接命令自己的党羽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将刘球逮入锦衣卫诏狱中,在一天夜里将刘球肢解而死,然后用蒲席裹了,埋在了锦衣卫衙署的后院中。刘球家属想要刘球的尸首安葬,到最后也只找到了一条手臂。王振的残酷手段直接震慑了所有大臣,从那以后便没有人敢于弹劾他了,连六部尚书见了他都得下跪。
一些奸佞小人看王振权势日盛,知道巴结他可以快速获取富贵,算是另一种“终南捷径”。于是工部郎中王佑便常常来到王振府上拜谒,王佑是一个高大的美男子,但从来不留胡须,王振很奇怪,就问他为啥不长胡子。谁知王佑来了一句:“干爹没有胡子,儿子我哪儿敢有呢?”这句马屁把王振拍得是极为舒服,第二天王佑便从工部郎中升为工部侍郎了。在王振擅权的这十年中,类似于王佑这种极度不要脸的谄媚奸人真是数不胜数。
到了正统十四年,瓦剌也先率领3万铁骑攻打大明。在此之前的四五十年间,明朝一直对蒙古各部落保持着绝对优势,并且是各部落承认的宗主国,尤其是他们一听到明成祖朱棣的大名,都会乖乖儿的不敢来犯。可是此时朱棣已经死去二十年,时移世易,明朝皇帝也从雄才大略的朱棣变成了宠信宦官的英宗朱祁镇。
但是,王振却怂恿朱祁镇,说他应该像祖先朱棣那样亲征蒙古,这样才更有皇帝的威风。朱祁镇知道王振说什么都是对自己好,于是便在两天内,集结了明朝50万精锐大军御驾亲征。大军到了大同,没想到这一带已经被瓦剌血洗了一遍,满地的明军尸骨和残骸,直接吓怕了朱祁镇和王振。于是还没等50万人驻扎好,王振又怂恿朱祁镇赶紧回京!
就这样,50万大军以溃散的形式退到土木堡时,也先突然杀出,3万蒙古铁骑竟然将明军50万全歼了,只有少数回到京师报告了情况。而王振也在战斗中被乱兵所杀,明英宗被俘虏。
综观王振的一生,以为人所不齿的方式取得荣华富贵,以愚蠢而不自知的方式深入战争险境,最终死于乱军,真是死不足惜。只是可怜了大明王朝,被这样一个不懂国事、不懂军事却又权力欲极强的小人误了国,真是历史的悲哀!每读至此,都为大明王朝那50万军士惋惜!
一、古代宫女也要净身,是如何被处理的?
优质答案1:
谁告诉你宫女要净身的?去扇他两耳刮子。太监净身是怕他们给皇帝戴绿帽子。而宫女也是要随时准备被皇帝“宠幸”的,怎么能给净身了?倒是对应阉割男犯人的“宫刑”,也有对付女犯人的破坏生殖能力的刑罚,称为“幽闭”,是一种用木锤打击女犯下腹部,造成生殖器官损伤破坏生殖能力的刑罚。(明·王兆云《碣石剩谈》:“用木槌击妇人胸腹,即有一物坠而掩闭其牝户(pìn hù),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废矣”)
二、历史上的女太监经历了怎样的“净身”折磨?
优质答案1:
宫庭只有男太监,没有女太监,女的叫宫女,不叫太监。
男太监员剦割了的男人,服侍于皇帝和后宫,因为怕后宫女人因为寂寞找男人,所以把太监剦割了。
优质答案2:
没经历过,不晓得。
优质答案3:
无论男宦官还是女宦官,其实他们经历的净身过程,正常来讲就叫“刑”,“宫刑”嘛。虽然操作中可能稍微有一点态度上的差别,但“刑”就是“刑”,当然会很痛苦。
首先,清以前,即使在明代,太监也未必是宦官。太监是什么?太监就是高级宦官,是宦官的上司。有品级的才叫太监,没品级的叫宦官。太监成为专属称呼是在清代才开始的。
女宦官的出现主要集中在东汉时期。
宦官所经历的,其实就是宫辟,只不过是名目上的区别,男的叫“去势”,女的叫“幽闭”,但本质都一样。幽闭有两种操作。
第一种叫“椓幽”或“椓杙”。
明代,王兆云在《碣石剩谈》中记载幽闭:“用木槌击妇人胸腹,即有一物坠而掩闭其牝户,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废矣”。此法也叫“椓幽”“椓杙”。
简单说,就是将女性耻骨击碎(击打致耻骨骨折),并造成子宫脱垂,以达到禁淫的目的。
第二种叫“剔幽”。
剔去幽筋,也就是刮宫。特意将子宫颈及内膜损坏,以达到破坏生育能力的效果。东汉时,主要采取这种方法,其结果是,就算剔幽结束,也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并且由于当时的科技所限,易发生感染,导致女宦官日后多病,甚至还有极高的死亡风险。
正因为女性幽闭面临的风险比男性去势更大,而且还严重损害身体甚至致死,所以东汉以后基本就废除这个办法了,不再搞女宦官制度了。毕竟,创设女宦制度也是为了让她们干活。把她们的身体搞坏了,干不了活,而且还可能死亡,达不到原来的目的,这个操作意义就是负数的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