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与孟小冬相识,源于对平剧的喜爱。杜月笙是平剧超级票友,不光爱听爱看,还专门请老师敏授,早在1922年便粉墨登场,以后在各种赚灾募捐活动中,多次专场走票。
1925年,孟小冬北上寻求发展,与“双胜班”(余叔岩、杨小楼、陈德霖、荀慧生合组)、“怜王”梅兰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时,杜月笙曾专程赴北平,慕名拜访孟小冬,对孟小冬留下极佳的印象。
但是不久后孟小冬却嫁给了梅兰芳,杜月笙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杜月笙娶了名伶姚玉兰做了第四房姨太,与孟小冬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姚玉兰和孟小冬是孩提时的玩伴。又是师姐妹,长大后两人更是闺中密友,关系非比一般。
后来孟小冬与梅兰芳仳离,孟小冬原拟提告,于1931年夏秋之交到上海聘请郑城秀律师当法律顾问,在姚玉兰的劝说下,由杜月笙出面调停,梅兰芳付给了孟小冬4万元赡养费,双方终告分离。
1934年5月,金廷荪盘下黄金荣的黄金大剧院,修葺一新后,准备重新开业。姚玉兰晓得杜月笙一直钟情于孟小冬,便致函邀请她为黄金大剧院开幕仪式进行剪彩。
待到黄金大剧院举行开幕典礼那天,杜月笙应金廷荪之约前往揭幕并致开幕词。
当他走到黄金大剧院门前的平台上时,喜然发现孟小冬站在三位行剪彩礼的年轻女子中间,立刻满心欢喜。
见到杜月笙,孟小冬同样很高兴。自打杜月笙调解她与梅兰芳仳离一事之后,总是通过姚玉兰在经济上给她一些接济,使她一个孤身在外的女人多少有了一些依托。
当天回到杜公馆,姚玉兰对孟小冬特别亲热,吃完饭的时候,姚玉兰对孟小冬说:“杜先生最近很忙,不会到这边来了,晚上你到我房间晒吧,我们姐妹也好多说一会儿话。”
孟小冬经常起一个人,自然是寂寞的时侯多,难得有姚玉兰这样的好姐妹,两个人躺在床上说说私房话,自是很惬意的事。
这晚两个人聊天聊到子夜过后,方才朦胧入睡。睡梦中,孟小冬中竟得姚玉兰起来了,以为她是去卫生间。由于睡房中没有开灯,不一会儿,孟小冬在迷糊模中听到“姚玉兰”回来了,也没在意。
但是接下来,等她睁开眼睛,发现睡在自己的旁边的,竟然是闺蜜的丈夫杜月笙…
天亮之后,杜月笙佯装惊诧地望着孟小冬,但什么也不曾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他要给孟小冬一个印象:他不是故意的。同时把孟小冬抱得更紧,他要把对孟小冬的爱意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孟小冬。
翌日一早,杜月笙离开后,姚玉兰笑盈盈地来到睡房。
“小冬,我不知道他回来,不过...”姚玉兰一心想弄明白孟小冬的想法,“杜先生对你一片真情,小冬,你留下来吧。”
之后,杜月笙派人把孟小冬从北平接到上海,孟小冬对这个经常对他嘘寒问暖、呵护有加。很快,孟小冬就成为了杜月笙的家庭成员。
之后,姚玉兰、孟小冬都跟随杜月笙去香港避居。
后来,杜月笙患病卧床,杜公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给了姚玉兰掌管,而杜月笙的饮食起居就自然而然地交给了孟小冬。
1950年,在病床上的杜月笙不顾家人的阻扰,坚持下了床与孟小冬在香港杜宅补行了婚礼。
到香港后,孟小冬又像当年侍奉师父余叔岩一样,整天为杜月笙生病的身体操持忙碌,煎汤熬药,不离左右。
孟小冬戏唱得比较好,但一生孤苦伶仃,遭受了很多的打击,“历尽沧桑”是她真实的写照。孟小冬自从和杜月笙走在一起,一步步走到结婚,长期陪伴在杜月笙的病床前,整日里和药罐子相伴,没有一天享过杜月笙的富贵荣华,没有过上一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杜太太的生活,没有得到过杜月笙更多的心疼怜爱。
因此,当杜月笙的病情越来越重的时候,他就越来越觉得是自己辜负了孟小冬的一片深情,让孟小冬这种卓然不凡的奇女子踏进现在的杜公馆。
孟小冬也是念情之人。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最后嫁给的这个男人,她深知什么东西是最可贵的,她是无怨无悔,就算是他风光不再,她依然可以倾其所有去爱。
杜月笙总是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孟小冬,孟小冬的一个眉头紧锁他就立马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赶忙吩咐他的手下去办。人常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就这样彼此对着、慕着,你侬我侬。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杜月笙心里恋着孟小冬,孟小冬也一生守着杜月笙。为了杜月笙,孟小冬从此以后再也没穿上她最爱的戏服,而只是回归家庭,安于平淡。
没有太多的利益纷争,有的只是每天静静地陪伴那个懂她、给她温暖、慰藉的良人。当辉煌的生命趋向平和,走向暗淡。剩下的只是看着她的良人慢慢离她远去...
1951年,杜月笙离世,孟小冬分到2万美元遗产,虽然只有这些,但已经是全家最多的一份,直到死,他还是偏爱她。此后的26年,除了少量收徒外,孟小冬深居简出,终生未再婚嫁…
一:孟小冬是怎么走的
2012年的春天,在老版《上海滩》拍摄三十多年后,周润发在电影《大上海》中又一次扮演了上海滩大佬许文强。
只不过,电影中将这次角色的名字改名为了成大器。
在电影的发布会上,有
周润发很认真地回答了
一个是儒雅博学的大学生,一个是混迹于街头的大流氓,两个性格差别如此大的角色,为何会会放在一起比较呢?其实,不论是“许文强”还是“成大器”,都和二十年代上海滩上的一个极赋传奇色彩的人物有关。
可以说,“许文强”和“成大器”的人物原型都是一个人,成大器经历着他发生过的故事,许文强身上更是有他的影子。而这个人物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杜月笙!
杜月笙身上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他曾娶过五任夫人,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东皇”孟小冬。
杜月笙与孟小冬的感情生活一直是人们讨论的重点,人们也一直疑惑,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后,为何嫁给63岁的杜月笙?这个叱咤上海滩大亨去世之后,为何只给孟小冬留下了两万美金?仅分得两万美金、失去家族庇护的孟小冬,在之后的26年里又是如何度日谋生的?
杜月笙、孟小冬
杜月笙其人杜月笙,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被无数的影视作品搬运到银幕上,虽去世多年,但其传奇的人生却被演绎了下来。
1888年,杜月笙出生在浦东高桥的一个破败房屋内,杜月笙年仅四岁时,他的父亲就病故了;其母亲也因为体弱,在生妹妹的时候去世了,妹妹也早早地便送给别人领养。因此,四岁的杜月笙便过上了父母双亡,漂泊无依的日子,那时的他是孤独且穷困的。
结合杜月笙的出身经历来看,他在很小的时候成为混迹街头的街混子并不奇怪。
从早年父母双亡穷困潦倒的街头混子,再到叱咤上海滩的黑帮大佬;
从在弄堂里小打小闹的小瘪三到一呼百应、影响力巨大的上海滩抗日领袖;
从挥金如土权势滔天的上海“皇帝”,到蜗居香港落魄去世的异乡人。
杜月笙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是造化弄人的一生,他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传奇事迹,即使是现在也被一遍又一遍地搬上荧幕。其中,被后人着墨最多的是他与京城梨园“冬皇”孟小冬之间的爱恋故事,这是一曲民国爱情传奇。
孟小冬、杜月笙
孟小冬其人孟小冬原名孟令辉,出生于戏剧世家,其父亲是著名的戏剧演员孟鸿群。
孟小冬从小便跟着父亲学习唱段,天赋异禀又勤奋努力的她,在17岁时就可以在戏班子独挑大梁了。
在那个年代,但凡孟小冬上场表演,场下无不是掌声雷动,她俊俏的扮相,雄浑低沉的唱腔,如果不是知道是孟小冬,谁都不会相信如此厉害的老生居然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
后来,孟小冬又因与梅兰芳的出色合作和世纪恋情,名声远扬。
虽然孟小冬的成名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她努力勤奋、毫不放弃,因此在戏剧之路上也越走越远,越攀越高。很快孟小冬便名满天下,被世人誉为“梨园冬皇”。
《搜孤救孤》孟小冬
大亨始遇名旦彼时的杜月笙已是上海大亨,他十分痴迷戏剧。而“上海大亨”与“梨园冬皇”的缘分也开始于舞台。
那一年,年仅十二岁的孟小冬受邀在上海共舞台进行演出,受到上海民众的热烈欢迎。她在上海待了一个月,一共表演了三十九场演出,二十三出戏。戏是越演越好,孟小冬也是越演越红,越来越出名。
这引起了戏剧迷杜月笙的注意。
在看过孟小冬的戏剧表演之后,他被深深地吸引到了,出于对戏剧的喜爱,他特地拿着手下提前备好的花篮,亲自赶到后台向孟小冬表示致意。
杜月笙
六年后,缘分再次到来,杜月笙与孟小冬第二次见了面。
这一次,杜月笙是为了解决上海大亨黄金荣和戏剧名伶露兰春之间的爱恨纠葛,受命前往北京,特意来寻找露兰春的。
在北京,杜月笙再次见到了孟小冬,六年过去,昔日的戏剧小童星成为了名动全国的戏剧“冬皇”。更为重要的是,昔日那个娇俏可人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了亭亭玉立的大美人。
见面时,杜月笙并没有讲露兰春与黄金荣的事情,而是将心思放在了讨好孟小冬上,他对孟小冬说了许许多多赞美与调情的话。
后来杜月笙自己也承认,他当时心中确实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可惜的是,此时的孟小冬正在与戏剧名旦梅兰芳热恋着,自然不会把杜月笙的追求放在心上。
是了,任谁都不会放弃风度翩翩,面容俊朗的民国美男子,而选择混迹江湖、长相凶狠的青帮大马仔。
可惜即使是神仙也羡慕的金童玉女,新婚宴尔的美好褪去之后,也要面对生活的世俗;哪怕是舞台上再为般配的夫妻,在生活中也要考虑柴米油盐。被赞为人间绝配的梅孟恋,在4年后也落得一地鸡毛,骄傲如孟小冬也被迫接受一场消磨精力的婚姻保卫战。
无奈,孟小冬最后还是被梅兰芳大师辜负了。
离婚后,孟小冬说出:“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也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的人也绝对不会比你差。”
通过这番泣血誓言,我们可以看出这番你侬我侬的梅孟婚恋,让孟小冬受伤极大,甚至许久没有登台唱戏。多年以后,梅兰芳去探望隐居香港的孟小冬,盛情邀请她回到大陆也仍被拒绝。
在孟小冬心中,她与梅兰芳之间只剩下了一地鸡毛受伤的过往。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陪伴与爱情然而就在孟小冬备受打击的时候,杜月笙开始介入了她的生活。
杜月笙帮助孟小冬干净利落地处理好她与梅兰芳的最后纠纷。
在杜月笙无微不至的帮助下,孟小冬也开始慢慢醒悟,她终于开始慢慢地走出上一段婚姻失败的阴影,并积极开始融入新生活。
杜月笙在孟小冬的身上,看到了一个独立女人的真正魅力,同时也更折服于孟小冬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才华。
而孟小冬则在杜月笙的身上,看到了她所需要的男性魅力,感受到了上海“大亨”的霸道魅力、三百年来帮会第一人的独特魅力。
从此以后,虽然两个人相聚极少,但是心中却越发地牵挂彼此。特别是杜月笙,即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日理万机、责任巨大的他也时时惦记着孟小冬,关切着她。
孟小冬、杜月笙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为了活命带着家人逃难香港,孟小冬则选择返回北平隐居。
在杜月笙的暗中资助下,孟小冬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学习,她师从京剧大师余叔岩,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学艺之路。不论是酷暑炎炎、蚊蝇成群的夏夜、还是寒气逼人呵气成霜的冬夜。五年间,这位独立女子忘却自己所取得的繁华虚名,忘却了曾经的前尘往事,全身心地投入到戏剧的世界里,这也为她日后培养弟子打下了基础。
1945年夏天,积极投身于抗日事业的杜月笙回到了上海,听闻杜月笙归来的孟小冬也来到了上海。她明白他在背后所有的付出,他懂得她的心已经被他融化。这一次孟小冬主动走进了杜月笙,即使操心事业又饱受病痛折磨让杜月笙苍老了很多,但是两人都仿佛年轻起来,因为爱意让他们年轻。
孟小冬
广陵绝唱只为一人两年后,孟小冬受邀出席杜月笙的六十大寿,一出京剧明段《搜孤救孤》征服了在场所有的观众,更是被人们盛赞为绝唱。
此时,“梨园冬皇”的名号可谓是实至名归,中国京剧首席女老生的地位非她莫属。
令人可惜的是,这次演出竟成了孟小冬后会无期的广陵绝唱。从此,孟小冬答应杜月笙一生只为一人唱,不再登上舞台。
就在无数人为孟小冬不再登台而觉得可惜的时候,杜月笙正伤心他与孟小冬的再次别离。如果不是三个月之后的北平战事,这种分离,不知道还要延续多久。
回北平还不到三个月,战事又起。杜月笙因为担心孟小冬的人身安全,硬是租了架飞机,派专人冒着炮火把她从北平接到上海。当孟小冬到达上海的时候,他亲自在机场口迎接。昔日的黑道大佬,把万般关切化为一腔柔情。
后来孟小冬又抛弃了一切,跟随杜月笙逃难香港。
孟小冬与杜月笙等人合影
有情人终成眷属在香港的生活并不尽如意,巨大的变化给杜月笙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从上海滩大亨到香港蜗居,从挥金如土到千金散尽,又因香港环境湿润,杜月笙的哮喘病更趋严重,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谁都没想到,孟小冬,这个高傲一生的京剧名旦,居然无怨无悔地照顾杜月笙多年。
因为她心中明白,杜月笙才是那个发自内心温柔对自己的人。来到上海后的杜月笙与孟小冬度过了一段相依快乐的日子。
一次,杜月笙想去法国游玩,孟小冬一句:“我是你的女朋友还是丫头,我以什么名分去?”
看似一句玩笑话却让杜月笙十分愧疚,他享受着孟小冬的柔情,却自私地没有考虑孟小冬的感受,以为孟小冬不在意名分。
一个风韵犹存却甘愿隐居的戏剧东皇,一个是风烛残年久病不便的上海滩大亨,这一年的杜月笙已经六十三岁,陪伴他多年的孟小冬并没有任何的抱怨与不满。
1950年两人正式在香港举行婚礼。
有人曾说孟小冬嫁给杜月笙只是为了报恩,但是太多证据表明他们是相爱的。一个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抛弃一切前往香港,一个去世前仍想着她的以后,他们不是不爱,只是太爱。
杜月笙、孟小冬
离世前,杜月笙还在为孟小冬的以后担心,他叮嘱自己的子女们在自己离世后多多照顾孟小冬。杜月笙去世后,整理资产一共不过四十万美元,而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就只有两万美金。
但最终,膝下并无一子的孟小冬选择离开杜公馆,离开杜家。
临走时,她拿走了杜月笙生前最爱的、也是他生前随身携带的一条项链。
此后,孤身一人的孟小冬并没有选择返回大陆,而是选择留在了香港,开始一个人的独居生活。
孟小冬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杜月笙,叱咤上海滩的青帮元首去世之后,为何只给孟小冬留下了两万美金,仅分得两万美金、失去家族庇护的孟小冬晚年又是如何度日的?
其实两万美元在当时根本不是小数目,这个数目足够那时已经四十岁的孟小冬养老。
而且,孟小冬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她在香港开始了自己的小生活,在自己居住的小院子里养了三条狗,种满了美丽的花,每天的日常就是遛遛狗,浇浇花,有时还会邀请邻居一起来喝茶打麻将,日常开销也并不多。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也仍旧坚守着她最初给予他的承诺:不再登台唱戏。
即使当时香港有一家剧院曾出价十万港币请孟小冬开口,但孟小冬还是拒绝了,甚至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委派章士钊盛情邀请孟小冬登台演唱,也依旧受到了拒绝。
晚年时的孟小冬与寻常老太太一样,喜爱运动,享受生活,经常自己一人在小院里,独自练习太极拳。
孟小冬
邻居们常说孟小冬是一个安静的人,她常自己一人坐那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因为她从来不把心里话说给外人听,甚至有人聊起她以前最爱的唱戏,她也很少发言。
虽然她再也没有登台唱戏,但是她并没有放弃戏剧,她十分热爱戏剧,戏剧仍然是她毕生奉献的事业。她早年的梦想是成为享誉全国的京剧大师,这个梦想已经实现;而到了晚年,她的梦想便是把京剧流传下去,把京剧事业发展得更好。
为了这个梦想,她不再推脱,开始公开收徒弟。
她收徒的要求异常严格,近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她只收发自内心热爱警局事业、且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的学生。
所谓严师出高徒,孟小冬的门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大家,例如: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等。
1967年,孟小冬选择搬去台北,与自己的好闺蜜,同时也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一起住,过起了安详平静的日子。
孟小冬与友人合影
1977年,孟小冬,这个晚年仍芳华绝代的京剧冬皇,因肺气肿与心脏并发症而去世。
而关于杜月笙与孟小冬的爱情,至今仍在荧幕上上演。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