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为什么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2023-02-28 17:13:11 525 0
奇闻异事录
浅析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最终失败的原因

那么李自成起义军为何能如此快速地推翻明朝统治,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他又是如何得到百姓的支持的?

这与其制定的惠民政策与土地政策密不可分。首先,李自成自起兵初就打着不征赋税的口号,《李自成传》中就有“免粮”、“迎闯王,不纳粮”、“三年不征”等记载,虽然事实上起义军并未废除赋税纳粮制度,但相较明代朝廷的制度来说已经有所减轻了。

明末为什么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崇祯十六年,在拿下西安后,李自成下令“定令以明年正月起,每粮一石,派草六千斛,解送省城;搬运之费倍之。”在河南辉县,规定“没地一亩派银五分”,而之前明朝金额每亩地“一钱三分至二钱余”则是其数倍。

这样的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因此十分受百姓的欢迎,《明季北略》载:“岩遣党伪为商贾,广布流言,称自成仁义之师,不杀不掠,又不纳粮,愚民信之。唯恐自成不至,望风思降矣。”

另外,李自成起义军将从明朝官府手中没收、征发来的部分财务,用来接济百姓。

在农民起义爆发以来,明朝政府为了镇压起义军建设自己的军队,加大了对农民的苛扣程度。许多百姓因此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战争严重地区一片荒凉景象。

李自成为了缓解农民的压力就实行了赈济灾民的行动,《平寇志》记载:起义军在崇祯十四年攻下洛阳后“发府谷与藩邸巨室米数万石,赈济饥民”。

在商品经济方面,实施“平买平卖”的方针。在崇祯十三年以后明确提出保护工商业,《明季北略》载:“知会乡村人们,不必惊慌,如我兵到,俱公平交易,断不淫污抢掠。”

而在土地方面,李自成则主张“均田”,提倡保护农业生产,重申“马腾入田苗,斩之”并且下达不准军士抢掠农田的禁令。

综上所述这些看似合理的惠民政策基本化解了明代朝廷对于百姓以及社会经济的剥削与压迫,使得李自成及其起义军得到了不少百姓的拥护,也使他得以快速推翻明政权。

3.大顺政权的失败

然而1644年正月大顺政权刚刚建立,四月便被吴三桂和八旗军围困于山海关,于是李自成只能撤离北京。

1645年,潼关被破,李自成军队多数官兵被降,9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观察地形时被偷袭,突围时殉难,至此短短存在两年的大顺政权覆灭。

究其原因,我们深挖其政治制度就能发现,虽然李自成提出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但在其他方面李自成片面的指导却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性。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长期科学的领导制度,随着战争的发展以及李自成“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等政策的推行,农民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而仅靠追脏助饷不足以维持庞大的军队开销,于是在追饷的途中,军队不加区别随意抓捕官绅伤及无辜:“一品累万,以下至七品累千。能,即立搜进之;不能,即加严法。”

这引起了地主官员的强烈不满,因为一些降官、降将投靠农民军的本意就是为了保住自家的家财,但军队不加区别没收财产的做法违背了其初衷,所以这些降官、降将就一直怀恨在心,等待时机。

在后期李自成被击败退出北京之时,各地降将看时机以成熟,便纷纷反叛,追杀大顺军队,不再响应其号召,推动了李自成军队的迅速溃败。

另一原因则是其始终无法克服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大顺政权建立以来,李自成逐渐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开始腐化,沉迷于享乐之中。

李自成在占领北京后,整日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与部下庆祝、作乐,完全忽视了满州贵族对于中原的虎视眈眈,以及明朝余将的威胁。思想上仍没有从小农思想上转变过来,他说:“陕我父母国也,富贵及归故乡,即十燕京岂易一西安乎。”

其是如此,更别说其部下了,“益肆淫掠。夜劫妇女,哭声震天。西城妇女填井死者,不可胜数。”

另外,农民军内部领导集团的政权斗争也加速了大顺政权的失败。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农民军将领们都纷纷争权,认为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于是军队内部开始互不听号令,军队难以组织“此将押追,彼将攘夺,吏政选用,将府拘因;上下争利,文武争权”。

种种原因,使得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在短短两年内覆灭,甚至他还没来得及统一全国就已经仓促溃散了。

总结

明朝末年,皇庄兴建、农田被占用、大汉朝廷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朝廷加重对于农民的压迫,使很多农民产生不满的情绪,农民起义一触即发,在此背景下,李自成趁势而起,建立了短暂的大顺政权。

在起义的过程以及大顺政权建立的初期,李自成主张不征赋税、接济百姓、平买平卖、均田等惠民政策,并取得了初步良效,获得了百姓的支持。

但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李自成及其起义军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没有长期科学的领导政策、无法摆脱小农局限性以及军队内部相互斗争的使得大顺政权一触即破,最终维持不到3年就被清军打败。

参考文献

1.《明朝末期的社会矛盾》

2.《短暂的辉煌--李自成的心理传记分析》

3.《论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内因》

4.《李自成起义军深得民心的政策分析——兼论李自成起义军“均田”口号非“平分土地”》一:明末为什么有农民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和历代农民起义一样,都是由于封建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剥削严酷造成的;农民起义在陕北爆发,并得到响应,又有其具体原因。天启七年(1627),陕北灾荒严重,澄城县知县张斗耀不顾人民死活,催收甚急,人民被迫起义。王二率饥民冲进县衙,杀死知县,各地人民纷纷响应。

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2.天灾不断,农民生活更加痛苦。

3.政府加派“三饷”,激化阶级矛盾。

二:明末为什么那么多农民起义

澄县是现在的陕西省澄城县,澄城县—当地人简称“澄县”。

三:明末农民起义八大王

三支,很复杂,看看百科上的吧!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25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