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位好汉,各个身怀绝技,大多数人为了起义工作奉献了自己的心血甚至是生命。然而梁山起义最终的结局是悲惨的,宋江为了一己私欲带领手下好汉们接受了招安,参加了对抗方腊的战争,最终死的死,伤的伤,幸存的人数没有多少,宋江最后也死于政治斗争中。
可以说因为宋江的领导,梁山起义若是出现在正史上,仅仅是一场闹剧而已,在众多好汉中,有很多人进入到梁山之后,对宋江其实是颇有微词甚至意见极大的。其中有三位好汉,内心恨透了宋江,除了宋江给到他们的悲惨结局外,还因为他们进入梁山之后,就再也没有施展过自己的才能。
第一位“扑天雕”李应,《水浒传》中李家庄的掌舵者,在地方上影响力极大,甚至是地方官员也要给他几分薄面。就算是没有上到梁山,以他的领导能力,也能够将李家庄经营得很好,生活品质方面自然不会有问题。
之所以被迫上了梁山,就是因为自己的好兄弟,也是李家庄的主管杜兴曾经接受过杨雄的救护,而杨雄和“鼓上蚤”时迁之间存在兄弟情义,时迁因为在祝家庄偷吃了一只鸡被抓住,杨雄就想办法求助,希望能够通过杜兴的关系,求李应出面,让祝家庄庄主放了时迁。
李家庄和祝家庄原本关系不错,是同盟关系,按照道理来说,双方是不会因为一只鸡撕破脸的,可是李应写出的要求祝家庄放了时迁的信件被祝家庄庄主的三公子祝彪看到了,祝彪丝毫不给面子,就是不放人,李应气的直接上了祝家庄和祝彪大战。
这场战斗给了宋江一个机会,因为杨雄在发现李应救不了时迁之后就直接联系了梁山的宋江,宋江率人直接端了祝家庄,随后向李应发出了邀请。
若李应只是一个人,宋江是不会对他感兴趣的,但是李应掌管的李家庄背后财力雄厚,能够给到自己不少助力,所以他才会如此看中李应。而李应的回答很简单,自己怎么说也是一个庄主,不愿意落草为寇,宋江也是使出了阴诡之计,让手下假装官府之人用莫须有的罪名将李应捉拿。
这时候自己率人登场演了一出救人的戏码,最终将李应救出,李应自此之后因为“欠”了恩情,被迫落草为寇。李应本身拥有指挥李家庄的贤能,但是去到梁山之后只能够掌管财政,自己一手钢枪以及使用暗器的造诣很高,却只能在征讨方腊这种送命的场景使用。
好在平定方腊之后他是为数不多活下来的人,他思来想去,没有和宋江继续去朝廷任命领赏,而是中途退出,辞掉官职直接回到了李家庄。
但如果他当年没有被宋江骗去梁山,也许以他掌管一方的能力和功绩,李家庄会越做越大,他可以通过正当的方式被官府看中,成为一名没有污点的官员,至少要比落草为寇这样的名声,好听的多。更何况他在梁山也结识了诸多好友,看着好友一个个死在自己的面前,这样的苦楚滋味将会伴随他的一生。
第二位“圣水将军”单延圭,他本身就是朝廷命官,在凌州当团练使,按照现在的说法,算是军官级别的角色,待遇方面必然是不会差的。可是当梁山起义爆发之后,他的人生就被改变了,朝廷要求他去剿灭梁山叛贼,但是因为交战仓促,加上与他交战的关胜确实实力强悍,最终他无奈落败。
但千万不要认为他的能力有问题,他被称之为“圣水将军”,就是因为其对于水浸战法的精通,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关于水淹七军的做法。如果在剿灭梁山的地势地貌能够让他使用这样的战法,想必关胜可能就要早早地退出梁山起义的舞台,命丧黄泉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支500人左右的玄甲精兵,可惜之后都因为单延圭的落败而投奔了梁山。如果仔细地研究单延圭这个角色,你会发现他进入梁山之后并没有什么作为,“圣水战法”再也没有使用过,宋江之所以会让招降他,也是因为他是官府的人,可以为自己以后招安带来益处。
从日后单延圭顺理成章地接受了招安这个结局来看,证实了宋江的做法是正确的,单延圭是有报国之志的,所以会尽心尽力的去帮助朝廷对抗方腊。可惜最终他因为陷入了方腊的圈套而被坑杀,死相极为惨烈!
第三位“神火将军”魏定国,他是单延圭的好兄弟,如梁山前两人是同样的官职,两人在战场上,使用水火战法,可谓是相辅相成,为朝廷击败过不少叛乱之人,立下了赫赫军功。然而单延圭在被关胜击败之后,魏定国本想拼命搭救,可是单延圭知道,落败已经是定局,于是在他的劝说下,魏定国也只能够接受落草为寇的结局,这也足以证明两人之间的兄弟情是有多么的深厚。
自己的兄弟都不服宋江,他肯定也不服,进入梁山之后他的火技战法就再也没有使用过,最终征讨方腊的时候,他是跟在单延圭身边冲锋的,两人双双被方腊军坑杀。如果两人当时没有上梁山,怎么说也是朝廷方面的抗战英雄,若是没有宋江率领的梁山作乱,日后他们在军方必然会有更高的作为。所以不论是从生死方面以及名望前途方面,兄弟两人内心必然恨透了宋江。
其实很多梁山好汉都不是被逼上梁山的,而是因为宋江的诡计以及压迫被骗上梁山。替天行道的旗号背后藏着宋江想要投奔朝廷的野心。
一:历史怎么评价宋江
历史上宋江招安不是心甘情愿的,他是被俘虏了投降,后来又造反被杀。
我是看过了这段真实历史后忽然明白了金圣叹为什么要腰斩水浒。记得当年看120回水浒传总觉得怪异,最主要的就是宋江这个人物性格塑造前后矛盾让人难以理解。
宋江杀了阎婆惜逃走到江湖上,梁山几次三番劝他上山他不愿意这可以理解。因为那时他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上梁山没有根基,要知道宋江的官瘾是很大的,他本就是吏,晁盖只是个保正,屡屡受他恩惠,又没有什么权谋雄心,要宋江心甘情愿在他手下混日子是不可能的。再说他只是犯了刑事案件,按书里描述最多坐几年牢遇赦还可以回家当良民,他家里日子好过的狠。但是上梁山概念不一样,那是造反谋逆大罪,遇赦不宥的。他还没到走投无路的程度。但是他被抓以后发配江州喝了两杯酒说出了心里话,他本心是想造反的~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是什么人?黄巢可是打了大半个中国又自己称帝并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起义军领袖。这样的人他竟然还瞧不起!按照他诗里的意思,他不仅要造反,还要造的惊天动地,甚至有可能也弄个皇帝当当。他自认为有这个才华能力。
宋江一旦羽翼丰满了怎么可能到处央求被招安呢!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