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怎么死的?杜甫咋死的

2023-02-28 18:09:11 623 0
奇闻异事录
公元755年,杜甫四十多岁,头发已经白了,他说:除非有一天我死了,棺材盖盖到身上了,我平生所追求的事情才算停止。

这是杜甫在长安的第十年,贫穷到没有办法生活,才勉强接受一个管仓库钥匙的小官。但没过多久,安禄山就起兵了,杜甫不放心家人,连夜从长安奔赴奉先,回去和家人一起挨饿受冻……

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首长诗。诗中就有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这首诗,让杜甫一步踏入“陆地诗圣境”!这首诗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一首非常长且非常难读的诗。全诗从内容上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写杜甫自己的志意和理想。杜甫说自己是一个杜陵的布衣野老,越老越固执、越愚蠢,他的理想是:要像教人种田的稷和管理百姓生活的契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现在四十多岁,头发已经白了,杜甫偏偏不肯巴结权贵,还过着贫贱清苦的生活。也不是不能隐居,在江海上打发日子,但他生来本性就像葵花和豆藿倾向太阳一样,爱他的国家和人民。他说,除非有一天我死了,棺材盖盖到身上了,我平生所追求的事情才算停止。第二段写杜甫从长安到奉先一路上的经历、见闻及感想。在一个岁暮天寒的子夜,杜甫这个长安为客的游子出发回家了。凌晨经过骊山,玄宗皇帝就住在山上。骊山华清宫的中堂之上,每天都有像神仙一样的女子在跳舞。而杨贵妃在华清池的温泉中洗澡。避寒的大臣穿的是轻暖的貂鼠裘皮,给客人吃的是骆驼掌做的羹汤,还有水果呢,不但有秋天霜后的橙子,还有芬芳的橘子。这些朱门的贵族,吃的是这个样子,穿的是这个样子,金钱用不完,食物吃不完,酒肉都臭了烂了,可杜甫现在走的这条路上,路边都是冻饿而死的人。相隔不到一个山头、一堵宫墙的距离,情景迥然不同:墙里边是歌舞宴乐,墙外边是冻饿而死的人。面对这样的情景,杜甫不忍再写下去了。所以第三段,杜甫停止感想,重新回到旅程之中。杜甫从长安出来向东经过了骊山,渡过渡口,往北继续走。最后走到一座桥前,桥有断折的危险,桥底下是涛涛滚滚的江水,这一段路很难过去,河流简直太宽了。但还是要过去,因为这是回家的路——当时杜甫的老婆、孩子寄居在奉先。这年的冬天,叛乱已经发生,前一年,刚刚经历了霖雨伤稼、粮食歉收。漫天的风雪,把杜甫一家十口人隔绝。在这种时候,杜甫作为丈夫、作为父亲,怎么能长久不管自己的家人?无论如何他都要回去。回去和家人一起挨饿受冻,饿也要饿在一起。一进家门,就听到号啕痛哭的声音——他那最小的儿子,已活活饿死了!杜甫说不出心里有多么惭愧:做父亲的人,竟然没本事养活孩子!谁能料到:今年的秋收还算不错,可穷苦人家,还是有人饿死了。杜甫最后诚恳地、发自内心地说:“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意思是:我好歹是个官儿,既不服兵役,也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尚且避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些既要纳税又要当兵的平民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辛酸了。

杜甫 怎么死的?杜甫咋死的

【逃跑的一休】如果是一般人,他自己的家庭遭遇了那么大的不幸,他早就完全被自己的悲哀压倒了,就再也没有心思去顾念别人了。一般人都会如此的。只有杜甫才说这样的话,这真是杜甫了不起的地方!别人写自己的悲哀就是写自己的悲哀,可是杜甫总是从他的悲哀推广而联想到别人的悲哀。正是这一首诗,这一席话,让杜甫一步踏入“陆地诗圣境”。从这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真的不愧为一位最伟大的写实的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整个的时代。

我,为你讲更多故事,品百味人生。

一:杜甫咋死的

  那知县送酒送肉给杜甫,只有好心绝无歹意,在县北建杜甫墓,也是出于一片敬仰之心。但古人有点小家之气,糊涂上来,是非不认,可怜耒阳县令好心未得好报。  饥饿难耐的老人,即使胀饮而死,又怎么了?这与杜甫之所以为杜甫,难道有任何影响吗?  唐人风俗厚葬,玄宗年间,王公贵族的葬礼铺张奢侈,都到了朝廷看不顺眼,要钦定墓葬规格以遏制厚葬之颓风的地步。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23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