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怎么死的?皇太极是怎么登基的

2023-02-28 18:33:11 649 0
奇闻异事录
1630年8月16日,在北京西市,46岁的袁崇焕惨遭凌迟而死,袁崇焕之所以被处死,擅杀毛文龙、被皇太极离间、崇祯的多疑等都不是主要原因,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

袁崇焕1584年4月生于广州府东莞县水南乡的一个商人家庭。1618年袁崇焕离开老家去京城赶考,第二年春,袁崇焕终于顺利通过会试和殿试,考中万历进土三甲第四十名。

1627年崇祯皇帝登基后,大刀阔斧、拨乱反正,首先铲除了魏忠贤及其党羽,随后召回袁崇焕,任命其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皇太极怎么死的?皇太极是怎么登基的

从此袁崇焕、变成了东北战线的一号人物,既能为皇帝、为国家力挽狂澜,也能让自己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然而袁崇焕未请示朝廷擅杀毛文龙,而斩杀毛文龙的理由居然是不受文官节制和杀敌冒功。

毛文龙生于1576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末期重要将领,他的官职不仅是总兵,他的权限袁崇焕是节制不了的。

毛文龙在崇祯二年担任了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挂征虏前将军印,有崇祯皇帝特别给予的“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权限,也有代表皇帝权威的尚方宝剑。

袁崇焕的职权是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可以用旗牌调动蓟辽、登莱、天津的军队,辽东境内的军队也要受到他的管辖。

毛文龙的战功在明末也算是名将标准了,因为明实录上记载毛文龙杀敌不少于2000人。

至于毛文龙杀良冒功,明朝对于斩首规定非常直截了当,那就是对抗强大敌人,只要能胜利,不需要讲武德之类的,杀妇女老幼四个以上的照样算一个壮汉的封赏。

袁崇焕说毛文龙杀敌冒功才是知法犯法、连选择性执法都算不上。他杀毛文龙的理由其实很站不住脚的,算是一大败笔。

崇祯第一次召见时,袁崇焕夸下海口,称只要给他五年时间,就能恢复整个辽东。这正投崇祯的下怀,由此对袁崇焕越发赏识。

随后面对同僚们私下的质疑,自己都觉得可能以后会失言,他竟然承认自己是安慰一下崇祯而已。

为了自圆其说,他提出了一大堆条件,要求户部、工部、吏部、兵部全力配合自己作战,让赵率教、何可刚、祖大寿都听自己的指挥。

这样的条件,崇祯不但答应了袁崇焕,还赐予尚方宝剑,准许他便宜行事专断之权。

由此可见,当时崇祯挽救国家危亡的心情有多急切,而他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袁崇焕身上。

崇祯不顾一众文臣反对,赋予袁崇焕如此大的权力,等于是把自己的威望、尊严跟袁崇焕捆绑了起来。

袁崇焕能力挽狂澜,当然万事大吉,人众臣还会夸赞崇祯会用人;相反,那些文武百官们的口水唾沫都能把崇祯淹死。

第二年,袁崇焕就给了崇祯皇帝一记响亮的耳刮子。这一年,皇太极率清军十多万越过蓟州、直逼京城;袁崇焕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就近军队追击、阻拦。

起初崇祯听闻袁崇焕积极勤王,下令奖赏将士们、让袁崇焕统领各路援军;然而,随着战局不断陷入不利局面,

再加上赵率教、王元雅、朱国彦纷纷战死,皇太极势如破竹兵临北京城下,情急之中,袁崇焕亲自带兵保卫京师,驻扎在广渠门外。

带兵驻扎在京城周围,首先会给朝廷众臣以造反嫌疑,袁崇焕已经犯了大忌。一时间,朝廷内外议论纷纷,那些不满袁崇焕专权的文官们更是纷纷进谗言。

刚开始崇祯皇帝还是很有担当的,他毫不在意众臣的叽叽歪歪,召见袁崇焕,“深加慰劳,咨以战守策,体现出崇祯对袁崇焕一如既往的信任。

但是,袁崇焕不但没有察觉到皇帝正在为自己承担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而且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愚蠢要求:即军队太累了先让进城休整。

还没开打,就想带兵进城,这不是造反吗?崇祯果断拒绝。朝廷里更是议论声四起,众朝臣们纷纷指责袁崇焕纵敌拥兵、心怀不轨、意图谋反;

皇太极得知袁崇焕被调到北京后,正好施反间计。于是他亲⾃布置。抓了个明朝太监,关在⼀个屋⼦⾥,

然后安排两人:假装到屋⼦的隔壁⾼声谈论说:\"这⼀次我们肯定会胜!\"另外⼀个人发问说:为什么? 明军那边有人过来了,和⼤帅谈了⾥应外合 ? \" 太监假装睡着了,第二天,皇太极亲自审太监,没问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就放了。

太监一到皇宫,就报告了崇祯皇帝,顿时他无法做出判断,而群⾂却都信以为真,进谗言宣布袁崇焕通敌! 这都不是主要原因,

就算袁崇焕本人从来没有造反的念头,虽然他为国为民,浴血奋战、击败了皇太极,然而,他的死罪是躲不掉了。

因为他得罪了朝廷中太多同僚,不仅让崇祯失望透顶,还让他承受了巨大压力。

身居高位的袁崇焕,缺点被空前放大,也让他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悲剧结局。

最重要的一点:他处理君臣关系不成熟,把信任自己的崇祯推向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第二年八月,崇祯痛下圣旨,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一位赤胆为国的英雄,竟然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让人不禁心情凄然;

袁崇焕的军事才华无与伦比,然而他性格上的缺点、却在茫然不知的情况下把自己推向了绝路,可悲可叹!

一:皇太极怎么即位的

  在攻打乌拉的时候,皇太极就提出先攻下附属城池再向主力进攻的“伐大树”说,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乌拉被灭,女真各部基本被统一。在建立后金之后,努尔哈赤决定攻打明朝,皇太极便提议先打抚顺,这是金与明朝第一次大战,金兵里应外合攻下抚顺,震惊了朝廷。在萨尔浒大战中,皇太极反对军队偷偷行军,而是应当浩浩荡荡出现在百姓面前,以发动百姓,结果大败明军,皇太极在这次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皇太极怎么灭的明

原创不易,请随手

皮岛地处战略要地,在后金敌后,是牵制后金的重要力量。毛文龙任职平辽总兵,占据皮岛,这个岛屿在海上,没有和陆地连接,后金八旗也奈何不了毛文龙。努尔哈赤每次出征都要堤防毛文龙的偷袭,皮岛就像一支锋利的匕首,不一定能伤到满清根本,但偶尔能让满清疼的叫娘。

努尔哈赤建都盛京(现沈阳),他羽翼丰满,已经有了和大明一战之力,不过由于皮岛还属于明帝国,每次努尔哈赤出兵都有所顾忌,不敢长久逗留在外面,也不敢恋战。每次军队都是必须速战速决,对此努尔哈赤也非常苦恼。鉴于皮岛位置特殊,在海上,后金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努尔哈赤)

并且岛上还有一万多明军,这些明军都是毛文龙一手带起来的,也是少数能制衡八旗骑兵的军队。正是因为毛文龙的重要作用,皇帝才让他挂将军印、赐尚方宝剑,是朝廷一品大员。毛文龙的所作所为没有让朝廷省心,皮岛总共明军也就一万,而毛文龙却以十万兵数向朝廷汇报,并索要巨额军饷。天启帝也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因为现在必须要利用毛文龙来牵制满清。

毛文龙就像是一方国王,整个东江镇都要听他一个人的,皇帝来了也没有用。崇祯二年,袁崇焕被名为蓟辽督师,为了保卫辽东的安全,袁督师决定用计杀掉毛文龙。此时的袁崇焕统领辽东所有力量,而只有毛文龙不听指挥和命令。为了杀掉毛文龙,袁崇焕还给毛文龙定下十二条重罪,以崇祯的名义杀掉了毛文龙。

(皮岛岛主毛文龙)

袁崇焕杀毛文龙,一方面是袁崇焕对毛文龙不满,擅自越级杀掉了朝廷大员,另一方面可能受到朝廷的指派,以崇祯的性格,早就对毛文龙心有芥蒂,借此机会干掉他也说的过去。毛文龙的死让皇太极去除了后顾之忧,满清敌后再也没有力量可以制约他们。皇太极知道宁锦防线太过坚固,很难攻克。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取道蒙古,绕过关宁锦防线,从龙井关入侵,进攻京城。

崇祯二年五月,毛文龙被杀,十月,皇太极就发动大举入侵,短短五个月时间。可以看出,毛文龙对满清威胁极大,就算毛文龙为人骄纵、做事浮夸,也没人让满清占到什么便宜。在宁锦战役时,毛文龙也曾偷袭盛京,使得皇太极不得已以撤军回援,况且皮岛军兵作战勇猛,经常在后方骚扰满清。

(崇祯皇帝)

所以说杀毛文龙这步棋崇祯走的太臭了,毛岛主是该杀,却不是这个时候杀,皮岛的位置极其关键。皮岛能大大拖延满清的入侵脚步,给大明争取时间修整,奈何袁崇焕太过急躁,错杀毛文龙,加速了大明的毁灭。参考资料:《明史纪事本末》、《明史·袁崇焕传》、《清史讲义选录》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三:皇太极怎么打到北京的

玩联盟卖队友的我见多了,敢卖自己家皇上的,那不是要疯嘛。

第一,这是个人情问题。

如果你的战友靠出卖你,赢得了胜利,就算是最后赢了,你心里舒服不?肯定不舒服。如果你是皇帝呢?被自己的臣子当成筹码给卖了,连你的生死都不顾忌,你会把他当成忠臣吗?尤其这个皇帝还是小心眼出了名的崇祯。

第二,这也是个政治问题。

自己家皇帝有了危险,就是你做政治表态的时刻。当年隋炀帝被包围,王世充带兵救驾,那是衣不解带的往前赶,路上还得日夜抱头痛哭:陛下呀,臣罪干万死啊,让您受惊了......军事上看,你急忙赶来救驾,非常容易半路被敌人伏击。但没办法,宁可被伏击,宁可全军覆没,你也得去。你救的人可是皇帝,忠心表达充分一切都好办。就算半路自己的人都打光了,过后龙颜大悦,赏赐必定要超过你的损失。

皇帝被围,不来救援,那不是奸臣,佞臣,二臣,是什么?

第三,这还是个人伦问题。

古代中国属于家国同构,那个皇上既是君主,也是臣子的父亲。目无君父,是忤逆重罪。你爹有难你都不赶紧过来救?不赶紧来勤王,既是不忠,也是不孝。古代的道德标准是孝子里面才能出忠臣。君主蒙难,不赶紧来救,这个人肯定不是孝子,也必然不是忠臣了。

民间,不孝在古代是能压死人的大帽子。朝廷,不忠更是没命的重罪。

所以皇太极打北京,那是看死了袁崇焕是必须回来的,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这叫攻其所必救。而事实也是如此,袁崇焕得知皇太极兵临京师,立即带领几千骑兵星夜赶来,并立即加入战斗。史书记载袁崇焕在城外大战,身披几层铠甲,身上的箭中的跟刺猬一样,这既是他作战勇猛,其实也是在政治表态:救皇上这种事,必须得玩命。估计当初他得知皇太极绕到了北京,也是吓的汗毛立了起来。不要说京师陷落,就是皇帝受了惊吓,发了脾气也是他吃不了兜着走的。

站在做买卖的角度看,这件事也不划算。

皇太极是大清的首领,他带着精锐部队打进长城。在老家还剩什么人?老弱病残,七大姑八大姨......皇太极打到北京,直奔崇祯。袁崇焕往沈阳打?人家要抓你们家皇上,你打算去抓人家的舅姥爷,姨夫爷?合适吗?

其实整个问题的核心是北京当时能不能守住?都说大明朝铁骨铮铮,但你读历史,真的看不出来。明末,京师两次陷落。李自成来一次,八旗军来一次,发生攻城激战了吗?没有。李自成来了,立即开门。八旗军来了,立即开门。没有一星半点的抵抗。这恐怕也是当时袁崇焕最为担心的。他回去稍微晚一点,城里的这些铁骨铮铮的大臣,太监就可能会把皇帝送出起,开门投降了。

站在军事角度看,袁崇焕打皇太极老家并不可行。

袁崇焕守城没问题,城墙坚固,还有红衣大炮的加持。野战争锋,袁崇焕也有一套,很能打。但你让他去攻城,这是他的短板。

战争中两个最奢侈的必需品袁崇焕都没有:人和时间。

人少。袁崇焕打主力部队就是几千骑兵。人家也是有京师的,也经营了很多年,虽然主力都跟着皇太极走了。但家里划拉划拉,凑万八千人还是没问题。出城打,胜负未可知,守城还是没问题的。几千骑兵过去,下马爬城墙,明显是胡闹。

要是筹集几万步兵,那可热闹了。组织人马,筹备粮饷,然后跋涉到沈阳,安营扎寨,拉红衣大炮到位......这一套下来,崇祯皇帝头七都烧了。

四:皇太极怎么那么厉害

在剧中刘恺威所饰演的皇太极作为清太祖的第八个孩子,清朝初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当时的蒙古大汗,简直就是白马王子的代表,从小就摁着父亲兄弟一起出征和狩猎,这使得他对骑射非常的擅长,在他父亲去世以后,皇太极备受推崇继承了自己父亲的汗位,非常有野心的他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在崇德八年,皇太极死于入关前夕,在他在位的这些年里面他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她的部落加强了生产能力,增强兵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也有着非常系统而且规律的战略。

但是相比于他的这些政治上的能力,她的爱情故事也同样受到很多人的,

在这部剧中皇太极的第一个也是最喜欢的女人就是玉儿,同时也是走到最后最成功的人,但是从历史上可以考证得到的来说他后宫的女人有十五个

作为中宫皇后的哲哲,是科尔沁部人,16岁的他嫁给了皇太极,那时候的他并没有非常高的地位,但是两个人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自己的最难的时候,在他的这一生非常重视和蒙古的联盟,后来哲哲被立为了中宫皇后,,而且她贤良淑德,主持后宫事物,非常符合她的封号孝端文皇后,虽然作为皇后他这一生没有给皇太极生下儿子,但是她还是给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而且在她在世的时候,顺治皇帝一直尊称他为母后皇太后,在她去世了以后,她与皇太后合葬在一起。

宸妃海兰珠,作为无数影视剧里面都是非常坏的一个人物,但也是皇太极一生最爱的人了。虽然她嫁过来的时间非常的晚,但是她的地位仅仅低于哲哲皇后,她所居住的宫殿叫做关雎宫,这个名字来自于诗经的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足以体现皇太极对他的情义。在海兰珠为他生下儿子的时候,他大赦天下,一般这种事情只有在皇家发生特别大的喜事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政策,甚至对于孩子降生来说只有皇太子的的出生才哟这种尊荣。但是这个孩子却没有活了很长时间。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4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