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据说这首诗是吕洞宾写的,意在劝诫男儿们要戒欲戒色,尤其是不能太贪。自家夫妇之间,事关天道人伦,自然免不了,但也要注意个度。至于其他异性,还是干脆都免了吧!
有道是“近奸近杀”,这个“杀”字有讲究,指的可不只是人命官司。
话说南宋临安府,有一个吴员外,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吴山。吴山现年24岁,也已娶妻成家,还有个4岁的儿子。吴员外开着一个丝锦铺,另外还兼职放债,因此家里的日子,那叫一个金银成箱,米谷成仓。
为了帮扶儿子,吴员外另开了一个铺子,让吴山自己打理。
说起巫山这个人,不但一表人才,聪明伶俐,而且为人也很实在。因此吴员外一直很放心,从不担心他会在外边眠花卧柳。谁知这一天晚上,吴山回来就叫唤肚子疼,先是坐在马桶上,拉出来的净是血水,而后躺在床上咬着牙直打寒颤,身上却似火炭一般。
吴员外见状,赶忙追问怎么了?吴山说是在主顾家喝多了酒,睡了一觉,醒来后因为又热又渴,便喝了一碗凉水,所以才闹肚子。可他这肚子闹得太吓人了,再加上前天夏症刚好些,因此吴员外还是赶忙求医问药,最后花大价钱,请来了一名太医。
谁知太医诊断后,却说:“此病非干排泄,乃是色欲过度,耗散了元气,多是不好。”
吴员外闻听,犹如五雷轰顶,赶忙一个劲儿央求太医。太医这才给配了一帖药,说服药后热如果能退,人便有救了,要不然神仙也无能为力。
太医走后,吴员外自然又是盘问。吴山见瞒不过,这才说出了实情。
原来前一段时间,吴山新开的铺子里,搬来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姓韩,有一个老婆子,有一个胖妇人,有一个老汉是胖妇人的丈夫,还有一个美艳的小妇人,小名叫做金奴。
吴山一见那小妇人,身子就先酥了半边。
于是第二天,他便拿着一纸房契,去与这户韩姓人家签,实则是想撩拨一下小妇人。谁知他这一去不要紧,别说撩拨了,更一起做起事来。当然,更准确点讲,应该是他被人家撩拨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在宋明年间,有一门生意叫“私窠子”。这门生意的配置,大多是一个上些年纪的婆子,一个年轻貌美的妇人,外加一个装傻充愣的老汉。平日里,他们也爹爹妈妈地叫,实际上不一定是生生的父母女儿。
那他们以什么为生呢?就是傍吴山这样的主顾,然后做人家的外宅。
因此吴山去这一遭,别说没拿到租金了,自己倒搭了5两银子。这是两人完事后,金奴开口向他借的,理由是搬家时匆忙,没带够盘缠。吴山倒是也不在意,不但爽快给了钱,为了不让街坊四邻说闲话,还建议他们一家搬个清幽去处,自己也好出入。
金奴一家人听后,自然一万个答应,于是便四处找房子,准备开始搬家。
谁知就在这段时间,因为进了伏天,吴山害了夏症,只觉整日身体疲倦,容貌也越来越消瘦。吴员外见了,便请来个针灸大夫,给吴山灸了几穴火,然后留在家里,调养了一月有余。
这几日,吴山病情刚好些,便说要到铺子里去。吴员外见他确实好转,也就没有在意。
谁知他到铺子里,只是打了个照面,就直奔金奴家去了。老话说“久别胜新婚”,何况两人也不是夫妻,免不了如干柴遇到了烈火,好一番噼里啪啦。大凡情人与夫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情人不能长久,反而格外珍惜。
只不过,这一珍惜不要紧,如此两番之后,吴山便觉得神思散乱,倒下头睡了一觉。结果这一觉醒来,吴山就感觉自己的肚子,不知怎么越来越疼。于是赶忙穿戴好衣帽,辞别了金奴一家,就往家里赶。
接下来,就出现了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一幕。
这才真的是“近奸近杀”,尤其这个“杀”字,绝大多数时候,害的并不是别人,反而恰恰是自己。其实仔细想一想,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不都像情欲一样?没有当然不行,可有的一旦多了,往往就是“得便宜处失便宜”。
就像故事中的吴山,家里也不是没有老婆,却非要去干这勾当,自以为得意,却惹了这一场病症。到头来多亏命大,服了那一帖药后,热居然慢慢退了,可也将息了半年多才痊愈。
从那以后,再没去找过金奴。
看来男人都一个德行,非要经了一事,才能长出一智来。
这是“三言二拍”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做“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因为书中有不少私密描写,我在重新编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些用词难免受其影响,望各位读到的朋友多见谅。
“三言二拍”是一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写的大多是宋明年间,发生的民间的一些奇闻异事。因此读这部书时,与其说是在读故事,不如说是在读古人的人生。
虽然只是一个个的片段,虽然只是一段段的文字。可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也曾生活过,就像现在的你我一样。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这部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总能让读到的人,有一些惊醒,还有一些感悟!
一、民间的奇闻异事有哪些?
优质答案1:
温纯与三眼龙桥的传说;
相传明朝南京吏部尚书温纯儿时的一天晚上,打着四明灯到茅房解手。看到一个“毛头鬼”在地上滚来滚去,便大声喊道:“停住!不准滚!”那“毛头鬼”很听话,便一动不动的就停在那里。温纯走上前去,将四明灯放在“毛头鬼”的头上,自己方去大便。气极败坏的“茅鬼神”开口道:“尚书爷好大的胆!”温纯答道:“茅鬼神好大的头!”
温纯家住三原县北城清峪河北岸、西边西潭巷,后院下边就是清峪河的南北通道,那时来往的人们要趟水过河。一天深夜他睡不着觉,就到后院转来转去,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到清峪河的流水声和时起彼伏的蛙鸣声。
突然河里传来俩个“冤死鬼”伤心的哭声,一个说:“我都离开这吃人的社会快三年了?在城隍爷那里报不上名,因为找不到‘替死鬼?’”另一个说:“我也冤死快两年了?还是没找到‘替死鬼’?”俩个“冤死鬼”哭得凄凉又悲伤!
两个“冤死鬼”正在哭得伤心凄凉时:打头那个“冤死鬼”它喜出望外给另一个说:“土地神传来消息,明天中午有个头顶铁锅的人来替死!”正在这时另一个“冤死鬼”它也喜出望外:“土地爷也传来消息,明天中午有个驴骑人的老汉来替死。”
温纯他听到俩个“冤死鬼”的对话,就半信半疑:那来的头顶铁锅和驴骑人的事?第二天他就站在后院河岸上观看:不出所料,中午时分果然有个手提铁锅的中年人从南坡上走了下来。正在这时北坡上也下来一位老大爷牵着小毛驴下了北坡。温纯站在后院的河北岸上大喊:“大叔!老大爷!不能过河危险!”清峪河哗哗的流水声淹没了温纯的呼唤声……!
从南坡走下来那个中年男人将鞋一脱,一手提着鞋、一手提着裤腿。这铁锅怎么办?只能往头上一扣,趟水过河。老大爷牵的是一头小毛驴它没趟过水,老汉生拉硬拽,小毛驴就是不下水,老汉实在没办法就背着小毛驴过河。
正当顶着铁锅和背着小毛驴的俩人来到河中央会面时:突然就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湧来一个大浪!将俩人冲倒、冲向下游!冲向了深潭。温纯他站在河岸上,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无能为力,喊话又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看着俩人被冲入深潭!
从那以后温纯发奋念书、努力学习,等功成名就一定要给家乡清峪河上修一座石桥,时隔不久他就皇榜高中。明朝万历十九年(1902年),破土动工建桥,历经十三年之久横跨三原南北,石砌铁钳、石雕龙头的清峪河三眼石拱大桥,终于巍然䇄立在清峪河之上,造福两岸人民。
优质答案2:
外婆家西傍一座小桥,俗称"大石桥"。
以桥为界,桥内又街道又人家的,还属于城市所在。桥外便是田园风光,已经是农村景象…
那时全国还没有解放。母亲倘幼,却也听那些喜欢在大石桥上纳凉的人们说,这里近来常常出现的一件匪夷所思的怪事…,
那时也没有电灯照明,晚饭后人们经常坐在大石桥的两侧,聊天聊到很晚才回家休息。这天人们正在桥上闲聊,就看见远远的,从西边的大路上过来一团火光,状似元宵节孩子玩的“红火蛋",又好象是有人挑灯步行着前来…,
只见那束火团跳跃着,一步步的前进着,马上就要走到聊天人们的面前了,可是就在离人们几米之处停了下来,不再前进…,人们这才发现,它只是一个孤悬着的、离地二尺左右的、淡红色的光体,而且没有任何人在操纵…。
有些胆大的人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它就随之后退。你快它快,你慢它慢,始终与人保持着几米的距离。任你的身手再快,也休想接近它半步…,人们于是大惊失色,转过身来不再追赶,也不再去好奇,更不再继续聊天,纷纷离开大石桥,逃也似的回家而去…。
谁知第二天晚饭后,人们正坐在大石桥上讨论着昨晚发生的事。天也渐黑了下来,就在这时候,那东西又出现了。只见它自西向东远远而来,仍仿佛一步步在走着,跳跃前进着,不一会功夫,又来到了那些聊天的人们面前。这时人们再也不说话了,一个个一肚子惊气的,纷纷转过身去,又逃也似的回家而去…。
一连数天,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这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场景又连连发生了几次…,人们知道了大事不妙,坐在大石桥上聊天的人逐渐绝迹,每到晚上,大石桥上就象冬天时一样,象下了雨一样,变得冷冷清清…。
可那东西不淡定了,它继续在那个时间前来,它已经发现了人们不在了,就独自从桥西至桥东,又从桥东至桥西,一遍遍徘徊着,好象在散步,又好像在寻找,这人都到哪里去了?
它终于来到了我外婆大门外,它见家里插着大门,又是四合院,就跳起身来,从大门头的缝里挤了进来…,在院子中间腾起了熊熊火光,连屋门上的对联,都被映照得清清楚楚…,
这一切早被我姥姥爷看在眼里,他也早早地就吩咐过全家,天一黑就要关门睡觉,不管外边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许好奇,不许开门看…
就这样,那东西在院子里燃烧,见没有人理它,就又缩成了一团,最后仍旧哪来的哪去,又从大门头的键里挤了出去…。
第二天人们都听说了这件事,这其中就有这样的兄弟俩,他们是这一带出了名的财迷。这二人都估计这红火球是份大财也说不定,就相约着晚上去抓那火球…,
晚饭后这二人早早地等候在桥上,天渐渐的黑了下来,那东西也按时地自西向东的来到了他们面前,这二人见状飞起身来就追,那东西也顺势向东南跑去,可是不管他们追得多快,那火球仍然与他们保持同等的距离。后来这弟兄俩跑累了,停下来休息,那火球也停了下来,仿佛是等侯兄弟俩养足了精神再追…,
就这样,这二人边歇边追,不知不觉追出了十多里远,来到了一个叫"黑猫洞“的地方,这个地方阴森异常,平时大白天都没有人敢来。这弟兄俩正在疑惑,那火球却不跑了,见这二人一动不动的,就反过身向他们追来…,这弟兄俩叫声“不好”,回身就朝着不同的方向逃去…,
那火球犹豫了一下,撇开了老二,朝着老大追去。这老大心里明白,这样逃下去,早晚也是个死,于是就边跑边把衣服脱了下来,搭在树技上,自己则趴在一旁的水沟里,大气也不敢出…,却见那火球追到衣服边,猛然地爆炸了开来,火光烈焰般的把那棵小树连同衣服倾刻化为灰烬…,之后恢复为火球扬长而去…。
自从那事以后,那个火球就再也不曾在大石桥一带出现过。只是那兄弟二人,老大因为富智心灵而逃过了一劫,被人们称作为"紫徽星“…,而老二早被吓得肝胆俱裂,变成了弱智,因此得一绰号为"傻不楞"…。
这件怪事虽然具有传奇色彩,相传却是真真切切发生过。据说,国民党政府后来在西郊外建机场时,曾挖到一颗纯金的"驸马"头,传说是某某帝王专为阵亡的乘龙快婿所制,而那火球,说不准就是那东西在作怪…。
当然了,现在又有人把这件怪事,同UFO联系在了一起。
二、历史或者野史中,有什么有意思的奇闻异事?
优质答案1:
一场匪夷所思的叛乱
苏玄明是唐敬宗时期的一个负责占卜的官员。他和在染房上班的张韶关系不错。
苏玄明用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张韶算了一卦。并把结果告诉给了张韶:你会坐在这大殿的御榻上,和我一起吃饭。并且还对张韶透露了皇帝的行踪:今天皇上一整天都在打球,不在宫里,大事可图。
唐敬宗张韶也是个棒槌,就信以为真。立即开展行动,二人还真联络了一百多人。而这些人也就是染房的一些染工加无赖。他们准备好兵器,藏在染房需要的紫草里面,用车从银台门进宫。进门还算很顺利,但宫内的巡逻兵发现了问题,前来盘查。张韶杀了巡逻兵,立即起事,扑向皇帝所在。敬宗正在打球,一听到叛变,吓得立即出逃宫外。
就这样,苏玄明和张韶真就进到清思殿,坐在御榻上,一起吃饭。张韶说:果如你所言。又问苏玄明下一步怎么办?而苏玄明说:什么下一步,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张韶这个时候才明白,这个占卜哥说的两人在御榻上吃饭,就仅仅是吃饭而已。立即想逃跑,被追来护驾的卫士杀死。
优质答案2:
最早建立自来水网络的朝代,是在唐代。
杜甫写过一首诗《引水》: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在乱石峥嵘的地方,根本打不了井,这要怎么办呢?那时候的人就用成千上万的竹筒连接成一个个引水网络,把水引到城里。
这种“接筒引水”的技术,如今我们可能只有在一些偏僻山村里还能偶尔看到,田地和田地之间相互引水,却不知道,这种看着非常简陋的竹筒,就是最早的自来水网的雏形。
知道苏轼会写诗也会吃,你可能不知道,他还会做工程设计和预算。在他被贬到岭南的时候,听说那一带的人,饮咸苦水。于是,他就给他的好友广州的知州王敏仲写了一封信,提了个建议,从城外有山泉,在山泉下方开一个大石槽,以五管大竹子续在那里,用麻缠紧,接口处再用漆涂上,就这样一节节地,把水从高处引到城里,然后在城里再建一个大石槽,再分几管大竹子分别引到城中各个地方,每个驻点建立一个石槽,石槽上再分……这个供水网络,就有点今天城市里的自来水布线了。
仅是建议就完了?当然不是,提了建议有了解决方案,还得有预算。
于是,苏轼就给朋友再算了一笔账:建这个水网,最主要的材料,就是山上那些大竹子而已,“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大约不过费数百千可成。”
那投入的成本,要怎么收回?苏轼也想到了:
政府可以在循州购一部分良田放租,作为养护供水网络的基金,然后在城里建立一部分公租房,用房租“以备抽换之费”,并“差兵匠数人,巡视修葺。”
有了这么详细的方案,这个自来水网,还真的建立起来了。
如果城里的居民再从家里铺设大竹,接到这个供水网络里,或是接到其它就近的水源,那自来水入户,这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说山地间的竹筒灌溉,现代人不算太陌生,说起这样的自来水系统,可能就不一定敢相信了。
三、大家身边有没有发生什么奇闻异事呢?
优质答案1:
隔壁村子里有一个算命先生,说是算命的,其实不是那种眼睛失明的,就是从小就异常聪明,有人说他天赋异禀,能夜观天象,未卜先知。十里八乡的,越传越玄乎。从年轻的时候起,靠给人看相卜卦为生。还别说,口口相传以后,这个人似乎也飘了,觉得自己就是转世投胎的救世主了。
直到有一天,附近的一个女人被害,才彻底颠覆了对他的认知。原来,是算命先生所为,问其原因,令人匪夷所思,他说他夜观天象,突然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算来算去,就是不远处的被害女子家,阴气太重,她家的大门,正对着他家房门,犯了杀星。只有把女人杀死,才能保全自己。哪知道,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他可能没有算准,自己最后的归宿吧。其实吧,是他自己陷得太深,那些算的准的,只不过是碰巧对了罢了,试想,哪一个人来到世间,是一帆风顺的,就靠了他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一个个忽悠得五体投地。
优质答案2:
那时还住在乡下,有人说经常骑着三轮车在各村转来转去的那个卖鸭蛋的女子不见了。她的丈夫和家人拿着长竹竿在附近每一条河里捞呢,可希望变成失望,哪儿都找遍了,可就像人间蒸发那样,无影无踪。
都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体。可当地派出所也动用了人力物力极力去寻找了,就是毫无线索。
这件事就被这么耽搁了。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走了,冬天也过去了,明年的夏天又到了。
爱钓鱼的人开始在树荫下小河边钓起了鱼,凑巧有个钓鱼人以为钓着了一条大鱼,随着鱼钩忽上忽下一下拉不动了,他也急了起来,影拉舍不得那鱼钩,怕断了,反正是夏天,索性脱了外衣去河里打算捞鱼钩。
这一捞却捞出了一个惊天秘密,知道秘密后,也把钓鱼人给吓得半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钓鱼了。
起先鱼钩被鱼绕在一辆三轮车上,钓鱼人为了鱼钩,把三轮车也拉到了岸上,旁边看热闹的人立马围了上来,大家你一句我一言开始谈论起这辆三轮车的主人是谁了?看上去这车也还蛮新,咋舍得扔河里呢?
眼睑的人说:“这辆三轮车好像是去年那个卖鸭蛋的女人的,她那男人还到这条河里来捞过呢。”
不说不要紧一说立马有几个在附近的人也异口同声的说,倒是真的好像是那个卖鸭蛋女子的三轮车,也罢这件事给传出去了,也传到了警方的耳朵里。
警察立马开始排查了起来,这三轮车就在附近,那么很有可能这个人是在这附近走失的。当有人说那天在卖肉的屠户家门口曾经看到过这个女人,骑着一车鸭蛋在卖给屠户,最后去哪儿了倒是没注意。
警察立马上门去问这位屠户,一开始他还狡辩说,是买了鸭蛋,但她卖好后就走了,自己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细心的警察叔叔从屠户的不安情绪里似乎捕捉到了蛛丝马迹,对他家开始了地毯式搜索,果不其然,发现了血迹,而且不是一个人的,竟然有好几个人的血型。
这下顺藤摸瓜,这个屠夫竟然几年间杀了三个女子,真是谁也没想到,看上去这么老实的一张脸却是心如蛇蝎,自然他的下场就是随这几个女子去了,但这些无缘无故倒霉的女人真的可怜。
我是@米糖姐,一个打算在安居客上买房的小编。女人一定得懂得保护自己,陌生人不能乱搭讪更不能轻易去陌生人的家里,就算卖给他鸭蛋也要在人多的地方。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