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为什么要杀李渊?李渊登基以后杀了杨广吗

2023-02-28 19:05:11 701 0
奇闻异事录
实力“坑爹”,李世民伙同裴寂对亲爹李渊使用“美人计”,为李渊犯下死罪,而事后二人恨不得举杯庆祝。

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后,频繁发动战争,政治荒暴,百姓怨声载道民变四起。民间开始四处流传:“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谣言传入宫中,隋炀帝猜忌心起,先罢免了李密的官职,随后又诬陷郕公李浑谋反,杀了李浑并灭其亲属。接着隋炀帝又听说留守弘化的李渊深得将士之心,差人召见,李渊心有防备,假称病重又拿出大量金银贿赂使臣,才逃过一劫。

杨广为什么要杀李渊?李渊登基以后杀了杨广吗

隋炀帝七年开始,草寇陆续从四面八方揭竿起事。而隋炀帝却大造龙舟,四处游山玩水,衷心劝谏的谏官们屡屡被杀。

始毕可汗带领的突厥骑兵也屡次进犯,内忧外患,这时李渊被隋炀帝封为太原留守。

李渊眼见时事艰难,愁眉叹息。而其二公子李世民却壮志满满,四处结交英雄豪杰,其中宫监裴寂和晋阳令刘文静都与其交情深厚。

这天,江都使臣持诏前来向李渊宣旨“李密叛乱,刘文静跟李密联姻,应连坐,将其立即革职入狱”。李渊不敢违背,随即把刘文静羁押入狱。

李世民得知消息,急忙前去探望。刘文静见李世民,悲怆说道:“如今天下大乱,还有什么公正赏罚呢?”李世民却说:“大人不必气馁,我今天来探望大人,就是想和你共图大事。”

刘文静一听,立时称赞:“好!好!我果然没有看走眼,公子乃是济世之才。如今这乱世,贼盗遍地,正是好时机,我一定尽心为公子出谋划策。”

李世民却略有迟疑道:“李家世代承蒙国恩,这事恐怕家父不同意。”刘文静却说:“这有何难。”于是两人耳语几句,李世民便辞别了。

李世民从狱中出来后,立马将裴寂叫来商议,将他与刘文静的计划一一告知。

第二日,裴寂便在隋炀帝的行宫晋阳宫宴请李渊吃饭。两人追忆往昔,开怀畅饮,等酒过七旬时,忽听门帘传动,上来两位十分俏丽的美人。裴寂让美人服侍于李渊左右,敬酒布菜,李渊一时高兴便喝了个酩酊大醉。

次日李渊酒醒,睁开双眼,猛然发现床上竟然躺着两位美人,惊吓之余询问:“你们是谁?这怎么回事?”美人回道:“唐公莫生气,我们是这宫里的宫女,是裴副监让我们伺候您的。”

李渊一听大惊失色,急匆匆穿上衣服出门去。正好撞见裴寂,急忙上去喊道:“玄真啊玄真,你这真是要我的命啊,跟宫中贵人共枕是犯了死罪啊。”裴寂却笑道:“唐公,收纳两个宫人有什么要紧,只要唐公愿意,天下也唾手可得啊。”李渊听了这话,更是吓得半死,大骂裴寂口出狂言,要惹大祸。

这几日,李渊因晋阳宫与裴寂的事正坐立难安,这时士兵来报,贼寇入侵,马邑太守王仁恭与高君雅都战败。李渊更是一个头两个大。

李世民见此,便入内室对李渊说:“父亲大人,如今天下大乱,朝廷朝不保夕,若还这样迟迟不动,到时候下有贼寇,上有严刑,我们就要大祸临头了。只有顺应天意民心,兴兵起义,才能转祸为福啊。”李渊本就心烦,听了的这话,大骂李世民胡说八道。

李世民见父亲仍不为所动,又劝道:“如今寇贼遍地,父亲哪里能杀得干净?寇贼不除,父亲难免获罪。皇上现如今对李家猜忌,即使扫除了寇贼,恐怕又会说功高盖主,难逃死罪,请大人不要再犹豫了。”

李渊正有所动摇,此时江都又传来消息,说因李渊不能抵御寇贼,隋炀帝已派出使臣前来要将其捉拿问罪。

这时裴寂也入内进言:“大人,当今皇上昏庸无能,我们不可愚忠。现如今我们晋阳兵强马壮,粮食物资也充足,如今起事,招抚各路英豪,没有不成的。再说前几日,我让两位宫人服侍大人,已经是死罪,现又剿寇失败,二罪并罚,我区区裴寂死不足惜,但是大人怕是要诛九族的啊。”

这一席话下来,说得李渊死心塌地,决心起义。而李世民、裴寂二人见李渊终于被说服,恨不得举杯庆祝。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初秋,李渊亲自率三万大军从太原举兵出发,进攻长安。

所以说,忠君爱国、尊道守义本是好事,但于大是大非之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才对!

今天的故事讲完了,看完记得哦!

一:杨广为什么没有杀李渊

炀帝老妈的外甥是李渊 表兄弟

二:杨广为什么恨李渊

李渊为何起兵反隋?因为“错睡”了杨广的宫人无法回头。李渊为何起兵反隋?因为遭李世民与人合谋陷害,不反则死。

隋朝末年,王者无道,天下大乱,作为隋王室的亲戚,太原留守李渊起初并无竟起兵反隋的,最终他之所以晋阳起兵,主要是受了他的二儿子李世民与晋阳宫副监裴寂的“陷害”,生无退路了,才揭竿而起的。

原来,李世民是个有志青年,从小在军营中长大,成年即从军报国,早年的业绩就是曾赴雁门关营救过隋炀帝。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也随驻守太原,并多次随父出征,平乱有功。李世民不一意盲从他人,对进局有着清醒认识,隋王朝的挥霍无度,已现末世之态,所以,他一早就背着父亲切渊悄悄地招兵买马,想等时机成熟就举大事。

在太原,以李世民的名望资历还不足以发动“叛乱”,要想事有所成,必得取得父亲李渊的支持。为了拉父亲“下水”,李世民从外围入手,先攻陷父亲最亲信的人——这个人就是晋阳宫副监裴寂。

晋阳宫为东魏权臣高欢始建,为其消夏避暑的别宫。隋朝建立后,文、炀二帝均对晋阳宫进行了扩建,晋阳宫就是隋朝皇帝的别宫,内蓄宫女太监,以备皇帝巡幸。为了加强对晋阳宫的管理,特育婴正监(宫监)、副监各1名。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李渊拜太原留守,兼任晋阳宫正监,而晋阳宫副监就是裴寂。裴寂是李渊的直接手下,两人交往颇深,是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为了拉拢裴寂,李世民采取了变相行贿——他自己出资让人在赌博时故意输给裴寂。李世民的这一招还真管用,裴寂很受用,很快就与李世民越走越近。成了朋友后,李世民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裴寂。都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此时的裴寂也只有做顺水人情,当即应诺帮李世民一把。

裴寂的“劝谏”也不走常路,他李世民一样,对李渊也是玩阴的——裴老师在晋阳宫中挑了几名漂亮的宫女,假以民间美女的之名献给李渊,李渊很乐意地接收了。事后,裴寂才告诉李渊,他有麻烦了,有大麻烦了,因为你睡的是杨广的女人。

正当李渊张皇无措时,他才对李渊说:“二郎(即李世民)暗中招兵买马,欲行大事。我私自让宫女侍奉您,如果事情泄露,一定会被皇帝诛杀。如今天下大乱,盗贼遍布天下。若守小节,难免一死,若举义兵,必能成事。您意下如何?”

事已即此,李渊也就无可逃避了,于是也说:“既然你们都准备好了,那咱们就干吧。”也许,这些本来就是李渊想干的,只不过被李世民与裴寂又加了把火而已。

()

三:杨广杀李渊父子第几集

是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第12集的剧情。

相关剧情:叔宝带盔甲回家,宁夫人见到悲恸,拜祭秦彝,叔宝祈父保佑能替父报仇,却只怪自己学艺未精,只能静候时机,希望杨林对已松懈,伺机暗杀,蓉欲劝叔宝切勿玩火自焚,叔宝不听。

文帝患病,收到杨林上书任命叔宝为十三太保,召杨广交托执行。广至内苑时隔窗窥见陈夫人更衣,淫心大起,入内非礼,幸内侍在外呼文帝召陈夫人,陈夫人得以脱险。

文帝见陈夫人神色荒乱,得知杨广无礼,勃然大怒,急宣大臣柳逑,元岩进宫欲改遗诏,杨广在外偷听知事对己不利,即找化及、张衡商议,众人决采取主动,分头行事,在柳逑元岩未进宫时将之拘捕,派宇文成都率兵紧守宫中出入口,杨广直入文帝卧室,遣走各人,将文帝焗死。

又命人绞杀杨勇,再假做诏书,传位于己,然弑父杀兄之流言,秘而不宣,朝臣敢怒不敢言。

杨广登基,自称炀帝,过往之管束尽去,任意妄为,大征民役,建新宫淫乐,又命各地进贡奇珍异宝及美女上京,化及下令各地献金贺炀帝登基,登时各地怨声载道。

杨林虽不满炀帝刚登基便纵容声色,却遂从皇命,勒令扣减军饷、粮食以奉朝廷。杨林夜祭文帝,可惜长安一别便成永诀。发誓无论如何要力保杨家江山。寿州李子通上疏炀帝,大骂炀帝弑父奸母,缢兄欺嫂,搅乱国政,天理难容。

炀帝下令征剿李子通,字文成都请缨,被化及阻止,提出杨林出征,炀帝应允。成都问为何不让他立功,化及解释此乃坐山观虎斗之计。

杨林得诏征剿李子通,命叔宝为先锋,宁夫人、蓉蓉担心。宁夫人三月后大寿,叔宝借机邀请各路好友到历城一聚,宁夫人千万叮嘱邀请罗艺一家。叔宝托茂公筹划。

四:李渊为什么反杨广

在中国历史上,外戚世家颇多,如西汉王家、东汉梁家等,但是没有哪一个世家比得上西魏的独孤世家,在北周、隋、唐接连替代的三个朝代,都是外戚,一个家族在两个朝代都是外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三个朝代,而且这三个朝代是先后接替,而非同时并立的。

独孤信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因战功卓著,官至宰辅,他生有六子七女,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为明敬皇后,生下宣帝宇文赟,四女儿是独孤信与正房郭氏所生,嫁给李渊的父亲李昞,生下李渊,被李渊追封为元贞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是独孤信与小妾崔氏所生,嫁给杨坚,为文献皇后,生下杨广。

因此说杨广与李渊就是姨表兄弟。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所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她嫁给杨坚后,为隋朝的政治经济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帮助隋文帝巩固政权,开取了隋朝的繁盛局面,是一位贤明的皇后。

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嫁给李昞,李昞的父亲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昞在军事上也有很大的才干,李昞早年去世,家里的大小事都落在了独孤氏的身上,独孤氏一面打理家事,一面振兴家族,是一位贤惠的贤内助。

杨广与李渊不仅仅是表兄弟关系,还有其他的姻缘关系,李渊把他妹妹的女儿嫁给杨广为妃,所以本来是表兄弟,现在杨广又得管李渊叫舅舅了。

杨广投桃报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世民,这还不算,还把自己的两个侄女也同时嫁给了李世民,这种关系太乱了扯不清了。

亲情是亲情,但是政治斗争就管不了那么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杨广继位以后,还是很有作为的,只是到了后期就变得非常残暴,到了隋朝末年,全国上下都流传着“杨花落、李花开”这么一句歌谣,说的是会有李姓之人来取代杨家的隋朝,杨广又是一个喜怒无常的暴君,对于这样的传言自然是抱着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态度,一时间不管是朝中的李姓贵族还是民间的李姓人士,都是人心惶惶,生怕一个不小心便引来杀身之祸。

在杨广的不懈努力之下,朝中李姓贵族的势力确实被打压下去了,就连曾经帮助隋文帝登基的开国第一功臣李穆,其后人都被杨广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满门抄斩了。

令杨广没有想到的是“杨花落、李花开”这句谶语最终却被李渊实现了,为什么连开国功臣都能狠下杀手的杨广却没有料到会是李渊夺得隋朝的江山呢?

这一切要从很久之前说起,西魏之时,皇帝分封了宇文泰、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八人为柱国大将军,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八柱国,这八大柱国之间相互联姻,关系错综复杂,李虎也就是李渊的祖父,他手握重兵,是关陇军事集团的领袖,而此时杨坚的父亲杨忠还只是李虎手下的一个将军而已,只是后来同为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将其中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和杨广的父亲杨坚。

有了李家和独孤家的这层关系,杨家的实力越来越大,在贵族集团中也有了发言权,李家无愧是杨家的恩人,不幸的是李昞在李渊七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随后没过几年,杨坚便夺取政权建立了隋朝,为了报恩,杨坚对李渊十分亲近,不但给他加官进爵,李家也慢慢的恢复了实力。

等到杨广继位后,因为一句歌谣杀了很多李姓之人,关陇的军事集团已经有了分崩离析的迹象,为了消除这种隐患,杨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世民做侧室,还让李渊到太原担任山西留守使,太原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历来号称是中原的北大门,当时突厥是隋朝北部的心腹大患,必须派亲信将领统帅大军在此驻守,可见杨广对李渊还是比较信任的,这也是李渊掌握兵权的由来。

此时李家还是坚决捍卫杨广的统治的,两家又是亲戚关系,杨广就疏忽了,没有足够的警惕,使得李渊就这么躲过了杀身之祸。

此时隋朝由于修建大运河,以及杨广高调奢华四次巡游江南,百姓不堪重负,各地起义不断,李渊很聪明,他担心在这样的乱世中,难以自保,于是先下手为强,于公元617年起兵反隋。

李渊策划很周密,先是在后方结交了突厥,,这才后顾无忧,向南进军,趁着瓦岗寨起义军和朝廷激战正酣,取了关中,紧接着他占领长安,立了杨广的一个小孙子为皇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到了公元618年,李渊眼看天下那么乱,干脆废了小皇帝,自己称帝了,改国号为唐,就这样隋朝灭亡了。

李渊之所以灭了隋朝,是因为隋朝气数已尽,他不得不自立为帝,其实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都在杨广身上,李家不过是顺应天命而已,广义的说,唐朝就是隋朝的延续罢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01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