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和太监,都属于古代皇宫的“特产”,难免有人会感到好奇,无论是样貌还是身材,宫女都远比太监出彩得多,为什么古代皇帝反而更倚重太监,而不是年轻貌美的宫女呢?难道古代的皇帝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怪癖吗?
历朝历代的皇宫里,都生活着不少宫女和太监,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服侍各宫妃子,和皇帝的皇子们,但往细了分的话,宫女和太监的具体工作任务又千差万别。
首先我们来看看皇宫是怎样挑选宫女和太监的。早在清朝以前,皇帝还会从一众宫女中“选妃”,因此,宫女拥有优质的外貌条件和家世背景,也成了筛选宫女的首要条件,除此之外,年龄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大家都知道宫女长到25岁就可以拿到不菲的“退休金”被放出宫,所以入宫时的年龄基本在14到16岁之间,有些没落的世家小姐甚至更小就被送进宫里。
入围之后,她们还会经历一波又一波测试,直到选出最优秀的那一批,就可以被授予女官的职位,比起普通的宫女地位要高上不少,而较次的那一批,就只有做普通宫女的机会了。
相比之下,皇宫里对太监的挑选就十分简单粗暴了,在预备太监身上,外貌条件和家世背景显然没那么重要,重点在于是否对皇族忠心,再到特定的“净身房”里走一遭,休养个十天半月,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太监。
太监能够频繁出现在皇帝身边,大到宣旨小到守夜,基本上都是太监在前后忙活,宫女更多的时候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洒扫、修花等工作。
而皇帝之所以这么“重用”太监,其中夹杂着层层利害关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太监终生无法生育,自然也不存在情感或者家庭的羁绊,许多皇帝都乐于将太监提拔成自己的“左膀右臂”,让他们替自己去平衡朝中各方势力,不少太监还有武功傍身,也能够更好地保护皇帝。
反观宫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年龄到了25岁就会被释放出宫,就算做了女官,也可能和皇宫外围的侍卫珠胎暗结,对皇室而言,显然这种风气能够威胁到不少人的利益与地位。
同样的道理,太监在净身之前其实本是男儿身,就算成为了太监,体格和力量都要远大于瘦弱的宫女,一些抬轿子、搬东西的活计,顶头上司自然更愿意让力气大的太监去做。
除此之外,太监“受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不具备生育能力,更适合在皇帝跟前伺候。就以末代皇帝溥仪为例,在他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因为伺候的宫女太多,逐渐通晓人事之后,时常纵欲过度,导致最后变成了“弱精”,怎么也怀不上子嗣。因此,能选在皇帝身侧伺候的宫女,容貌和身材都不会特别出挑,不仅是为了预防皇帝纵欲,也在源头上扼制了部分宫女想要“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美好幻想。
一、清朝后宫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电视剧里有些妃子在皇后面前跋扈,有些妃子再得宠也怕皇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呢?
优质答案1:
清朝的后妃在电视剧中和现实生活中应该有所区别,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实我们不用去考古就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家的现实夫妻生活总归还是残留了许多过去的影子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地区。中国就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虽然现在社会进步了但影子还有。
据我了解生活在宫中的妃子生活是很规律的每天早晨她们都得按时起床然后去太后那边去请安,完了就各自回宫打发时间她们是不能随便走动的。只能在自己的地方活动。除了皇帝召见或皇上来后宫她们才有机会见到他。
优质答案2: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清朝皇后的后宫妃子有那么多,她们是如何生活的?和电视剧演的区别很大,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随着古装剧的热播,大家对古代的了解也越来越深,不过了解最深的还是皇上和他后宫的妃子们,众所周知,清朝的皇上每隔三年都会通过选秀女来充实自己的后宫,难怪有句话叫做“后宫佳丽三千”,每隔三年就选一次,后宫的妃子岂不是要“泛滥”了?
虽然清朝皇帝每隔三年就会进行一次选秀,但被选上的女子并不多,而且有些还会被赐给自己的儿子或者朝廷中的大臣,不过就算是这样,皇帝后宫的妃子还是很多的,那么清朝皇上后宫的妃子那么多,她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和电视剧中演的差别很大。
image.png
无论是皇宫里还是皇宫外,女子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经常看古装剧的人应该都知道,皇宫外女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丈夫传宗接代,然后整日在家相夫教子,而皇宫里的女子,也就是皇帝后宫的妃子,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赢得皇帝的喜欢,最好是得到皇帝的专宠,这样她们在后宫才会有地位,才能不被其他妃子看不起,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宫斗剧,但这也只是电视剧中的后宫,并不是真实的。
清朝后宫妃子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残忍,也不会闲来无事去陷害其他的妃子和宫女,平时她们的生活还是很单一的,而且也是很受约束的,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受宠的妃子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后宫做任何事,因为如果任由她们这样做的话,是会有损皇族名声和威严的,所以如果没有皇帝的召见,后宫的妃子们就只能整日待在自己宫中,不能擅自去其他地方。
image.png
虽然有所约束,但也没有那么严格,妃子们平时无聊了也是可以去其他妃子宫里聊天喝茶的,有时几位妃子还会约着去赏花,但大部分的时间妃子们都是待在自己宫中的,不会随意走动,因为这样会引起皇帝的不满,甚至还会惹怒皇帝。
清朝皇帝每天都有固定的上朝时间,后宫的妃子们也有固定的请安时间,清朝的妃子早上起床后会先洗漱,然后吃早点,之后就会和其他妃子一起去给皇后和太后请安,请安结束后,她们就会回到自己宫里,等到中午午休结束后,她们还会再去给太后请安,之后就会在自己宫里等着皇帝翻牌子,被翻到牌子的妃子就会沐浴更衣准备侍寝。
image.png
因为皇帝对妃子们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所以妃子与妃子之间的相处还是很和平的,和电视剧演的差别比较大,尤其是像《甄嬛传》这样的宫廷争斗剧,现实中的妃子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狠毒,也没有那么多的设计陷害,因为这些事都是违反皇室规定的,她们也不可能明知故犯,所以清朝后宫的妃子大多也都是和平相处的。
二、为何想要穿越成为妃子?真实的清朝后妃生活是怎样的?
优质答案1:
妃子在各朝各代的生活都差不多,地位也差不多。
妃子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权利型,一种是金丝雀型。但无论是哪种,先决条件是能为皇帝产下后代,如果能有皇子就有可能变成权利型妃子,如果没有皇子,大多数情况只能变成金丝雀型。
嫔妃基础是生育机器,工作重点就是为孩子尽量多的生孩子。
妃子的衣食无忧和当今富豪的妻子们没有什么区别。生育压力和当今的富豪妻子们差不多,古代妃子们更重视这一点。自由度要比现在的富豪妻子们差很多,妃子们不能随意出宫,逛街,娱乐。现在富豪妻子就随便了,比挣钱养家的富豪们快乐得多。
古代妃子如果有子嗣,而且子嗣还能当皇帝,那就会一飞冲天。拥有比现在富豪妻子们无法相比的权利,生杀大权,治国大权。
所以,与其想穿越回去当妃子,还不如现世加入有钱家。
如果一定要穿越,一定要当妃子,那就当唐朝的妃子。唐朝妃子更自由,更开心。不论在哪朝哪代当妃子,要不拼死争权利,要不安稳的处处躲着走,最不可取的既让人防着,又没有绝对竞争力。
优质答案2:
谁想穿越为妃子?是质疑导演、演员、现实生活中的人?一句简短的话,居然把主语掐掉,弄人一头雾水!
我们没有生活在清朝,更没有当过清朝的妃子!只能凭人性想去:一个男人,诸多妻妾,必然会争风吃醋、明争暗斗,生活会好的哪里去?一夫二妻就够麻烦的了,何况三宫六院的嫔妃们,共享一个皇帝!
三、古时候被皇帝打入冷宫的妃子们,会面临什么样的生活?
优质答案1:
冷宫一词,出现在元朝,之后在明清的小说戏曲中大量出现。它是一个民间的说法,在官方文献中,没有冷宫这个称呼。
打入“冷宫”的妃子,不是失宠的妃子。失宠的妃子,皇帝最多不临幸她,疏远甚至不记得她,不会把她打入冷宫,她的生活也有保证。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汉文帝的妈妈薄姬,就是失宠于刘邦,并没有被打入冷宫,最后还因祸得福,不但逃过了吕后的魔掌,还做了太后。
妃子犯罪,也不一定被打入冷宫,典型的例子是乾隆的惇妃,把自己使唤的宫女毒打至死,乾隆表示这个不能忍,要严肃处理,事发第二天,就召集皇子和军机大臣开会,会上宣布把惇妃降为嫔,以示惩戒,并要其他的嫔妃以此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惇妃给乾隆生了个他十分喜爱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和珅儿子。所以乾隆说:“人命关天,你犯的罪不轻啊,就算把你的名位废黜也不为过,但是谁叫你给朕生了个女儿呢,这次宽大你了。”
惇妃虽然降为惇嫔,但是被打入冷宫了吗?并没有,而且没过多久,又给他恢复了妃子的名位。“惇妃,汪氏。尝挞宫婢死,上命降为嫔,未几,复封。”
什么人会被打入冷宫呢?都是宫廷斗争的牺牲品,而且一般皇帝不会把妃子打入冷宫,打入冷宫,更多的是皇后、皇帝的宠妃或者皇太后报复自己的竞争者。
历史上有名地把妃子打入冷宫折磨的记录,都是出自女人之手。女人对付起女人来比男人要狠。
最早的例子,那就是吕后对付戚夫人,之后就是武则天对付王皇后和萧淑妃,之后就是明朝的万贵妃、克氏等人对付得罪他们的妃子。再之后就是慈禧对付珍妃。
吕后是把为高祖侍寝而得宠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囚禁起来,比如戚夫人就是被囚禁在永巷,把头发剃光,脖子上拴上铁链子,穿上犯人的衣服,被逼着做苦役舂米。总之就是精神肉体双重虐待,到最后做成人彘丢在猪圈里。
武则天的报复是对皇后和萧淑妃各打一百棍,砍去手脚,扔酒缸里,听她们哀嚎死去。
万贵妃的时候,明孝宗朱祐樘的母亲因为被陷害也曾居住于安乐堂。到了客氏的时候,干脆安乐堂也别呆了,得罪了她的妃子被关在宫墙间的夹道里,连个宫都没有了。
慈禧把珍妃关在景祺阁北头有一个单独的小院, 北三所,大门贴上封条,人员出入走腰门,珍妃是不能自由活动的,吃喝拉撒都在北房三间最西头的屋子,房门上锁,只有一个窗户可以活动,饭和马桶都从这个窗户传递。珍妃吃下人的饭菜,不许和下人交谈,也没人敢和她说话,初一十五还要跪着听太监传达的慈禧的训斥,听完了还得朝着慈禧住的宫殿叩头谢恩。
所以,可以这样说,所谓的“冷宫”,其实就是囚禁宫内囚禁妃子的“监狱”,这些被囚禁的妃子,更多的是因为得罪了得势的女人。
而她们的生活,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备受虐待。
优质答案2:
古时候被皇帝打入冷宫的妃子们面临的生活,如果站在古代老百姓的角度去看,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们其实生活的也没有那么差,有吃的有喝的有穿的,毕竟曾经是皇帝的女人,一日夫妻百日恩嘛,所以正常情况下待遇不会太差,待遇太差了妃子娘家人也会造反!通常这些妃子娘家都是有股势力的,那也叫皇亲国戚,所以皇帝多少要给点面子。
若是站在被打入冷宫妃子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那么毫无疑问是非常凄惨的,她们平时想尽荣华富贵,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还有那么多人照顾,打入冷宫往往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吃的穿的用的都没有以前那么好,整体落差很大!可以说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关键面子上也挂不住,以后不管出去与否,见人都感觉自己有羞愧感,这种情况下的妃子容易极端化,其后果往往都是想不开而做出傻事。所以说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看结果是凄凄惨惨,冷冷清清!
但是,这其中又有其他因素存在,和这个妃子被打入冷宫是因为什么事情有很大关系,也和不同朝代后宫的法规有关,如果妃子违反了比较严重的罪而被打入冷宫,那么后果会比较惨,例如道德层面,再譬如有干涉朝政或有谋反意图等等,那就等于是打入死牢,终身监禁,过着和最低等囚犯一样的生活,这也是最差的情况。
如果是一般的罪而被打入冷宫,那么关进去后吃喝不愁,相当于面壁思过一段时间,反省过后未来还有机会出来。通常这种情况下还要看皇帝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妃子、爱不爱这个妃子,如果皇帝心里有她,那么皇帝会暗中吩咐对她好一点,会派人照顾。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少,大部分妃子打入冷宫,基本就是永无出头之日,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什么叫“打入冷宫”?首先这里的“打入”是进行、关进或者软禁的意思,而不是真的打人的那个意思。
“冷宫”,形容冷清、令人感到冰冷的偏僻的后宫某个特定地方,平日里这里不住人,大门紧闭,也比较荒废,可以理解为后宫的特定“牢房”,专门关犯错的妃子的。
所以“打入冷宫”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把犯错的妃子关进、软禁于后宫的某个特定的偏僻地方。这和失宠的妃子还不太一样,失宠的妃子叫受到冷落,犯错的妃子才会被打入冷宫。
用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关进小黑屋”!
出处清《三侠五义》第一回——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救皇娘:“谁知刘妃将李妃生产妖孽奏明圣上,立将李妃贬入冷宫下院。”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73回:“尔为宸濠打入冷宫几年了?”
而冷宫一词早在明朝末年冯梦龙的历史小说演义《东周列国志》第四回里就有出现:“且说申侯在城内,见宫中火起,忙引本国之兵入宫,一路扑灭。先将申后放出冷宫。”
因此冷宫或打入冷宫一说最早多为小说用语,真正的历史上没有特定的“冷宫”和匾额,只有软禁后妃的地方,例如万历年间的景阳宫就很偏僻,关过王宫妃;而明朝末年的乾西小房也关过成妃。这些地方也就被小说作者形象的说成了“冷宫”,过程就叫“打入冷宫”。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的案例以及生活现状!一、唐代萧淑妃和王皇后
唐高宗年间,萧淑妃、王皇后和武媚娘三位在后宫斗得你死我活,一开始是王皇后管理后宫,接着萧淑妃得宠,王皇后就嫉妒了,于是和萧淑妃明争暗斗,都希望成为唐高宗李治最宠的妃子,可这时候又来了个武媚娘,李治又宠起了武媚娘,这三个女人展开一场宫斗大戏,结果历史上都记载了,武媚娘胜出,那两位全部被打入冷宫。
永徽六年(即655年),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
萧淑妃和王皇后被废后,关在“回心院”,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有一次唐高宗念及旧情,就去探望了一回,高宗看到屋室极为封闭,只有一个送食物的小窗口,外面则有武则天派人专门看守,两位贬为庶民的女子每天连阳光都见不到,整日里除了沉默就是抱头痛哭,披头散发、衣衫不整,看得出来人都快要被关出毛病来。
李治:“皇后、淑妃,你们平安无事吧?”
王皇后边哭泣边回:“妾等已经沦为宫婢女了,哪里还有这样的尊称,皇上如果还记得往日情分,愿意使妾等重见天日,就把此院命名为回心院吧!”李治点头同意。
后来武则天知道了此事,大怒!直接派人又把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各杖罚一百,打完丢入酒缸,那二位被打入冷宫的女子最后被活活折磨而死。
《旧唐书》:“武后知之,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
《新唐书》也和《旧唐书》记载内容相近,《资治通鉴》则是删除了“投于酒瓮”这一句,总体看来,王皇后和萧淑妃打入冷宫后死的比较惨。
二、明代王恭妃王恭妃一开始是个宫女,16岁(万历九年)时突然被万历皇帝(明神宗)临幸了,没想到这次使她怀孕,后来太后也知道了此事,太后说自己没有孙子,可以接受这个宫女,可以册封她,万历十年(1582年)宫女王氏加封为恭妃。随后王恭妃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万历的长子朱常洛。
四年后,比较受宠的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询,一时风光无两,她每次看到王恭妃都要有意无意的喊一声“老嬷嬷”,嘲笑王恭妃曾经宫女的身份。
王恭妃是个老实人,这些事情都忍了,而万历皇帝也知道这事,但就是不怪郑贵妃,反而很宠她!当时久久没有立太子,根本原因就是皇长子是王恭妃所生,万历有点不愿意立他,说白了就是瞧不起王恭妃曾经是个宫女的身份。
后来由于朝廷大臣和李太后的催促,明神宗才对太后说出了实话:“他是宫女生的!”这话可把李太后气坏了,龙头拐杖往地上一扔,怒斥:“你说什么?别忘了你也是宫女生的!”明神宗这才想起来自己母亲李太后原本也是宫女,也是被自己的父皇临幸的,这才立了王恭妃的儿子朱常洛为太子。
王恭妃也被升为皇贵妃!
可问题是明神宗这个人很奇怪,就是不喜欢王恭妃,有一种“强扭的瓜不甜”的味道,不仅不宠幸,还把王恭妃幽禁在东西六宫中最偏僻的景阳宫,十多年里不能与儿子见面,过着比较凄惨的日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是晚年身患重病,皇帝也没有看望过一次,明神宗如此绝情的对待实际上就是把王恭妃打入冷宫了。
受到皇帝如此冷落的王恭妃,待遇方面也极差,根本不是正常妃子的生活,考古专家曾经在她的棺内发现一把银壶,此壶没有任何装饰,她的棺内也没有其他任何高贵的陪葬品,后来据专家推断,这把壶陪了她近30年的时间,可能是她生平最值钱的物件。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王恭妃重病不起,消息穿到太子朱常洛耳朵里,他向明神宗请旨前去见母亲一面,神宗三思过后应允。当朱常洛赶到景阳宫,大门紧锁,钥匙都没有,也不知道钥匙在哪里,后来找了几个太监才知道钥匙是有专人收管,好不容易打开门,太子看到老母亲时傻眼了,母亲躺在床上已经双目失明,朱常洛双膝跪下,扶起母亲与母亲抱头痛哭!王恭妃哽咽的擦了擦眼泪,道:“你终于长大成人了,我死而无憾!”这时候太子随行的侍从也哭了起来,真的太凄惨了。当天下午5点多,王恭妃去世,她在等儿子最后一面,见了最后一面自己最后一口气也就断了。王恭妃在这深宫整整熬了30年,过着封闭凄惨的日子,就是死后也没有得到妃子应有的葬礼,明神宗只是在天寿山卜地东井左侧找了一处凭岗地修建了坟园,随葬品极少,最昂贵的也只是银器而已。
三、清代珍妃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妃子。
她叫珍妃,他他拉氏,户部右侍郎他他拉·长叙之女,生于1876年2月27日,1889年(光绪十五年)进宫,光绪二十一年升为珍妃。
珍妃长得清秀美丽,性格开朗活泼,但是她没有什么心计,自己被卷入政治争斗都不知道。一次,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和礼部右侍郎他他拉·志锐因为甲午战争的军事问题参了李鸿章一本,李鸿章就反奏“文廷式等人企图支持珍妃夺嫡,取代隆裕皇后,反对慈禧听政,支持光绪自主朝纲。”这是慈禧最不愿意听到的东西,当即决定革了文廷式和志锐的职,把瑾妃、珍妃姐妹二人杖罚,降为贵人。
1898年,戊戍变法失败,光绪帝和他的支持者都受到慈禧太后的惩罚,而这一次慈禧又想起当初李鸿章反奏那件事,所以珍妃又在她脑子里出现,再次下旨杖罚了珍妃,而且是脱了衣服打的,然后直接关在钟粹宫的北三所,这就是正式打入冷宫了。
《清宫怨》:“光绪年珍妃获罪后被囚禁在景祺阁后边宁寿宫最北侧的小院。”
根据《故宫通览》中的说法:珍妃被幽禁的这个小院原是明代宫廷老妈子养老的地方,珍妃被关在北方三间房的最西边,正门则被贴上内务府的封条,也就是说整体的这片“冷宫”是锁住的,外人不得进入,里面的人出不去。
珍妃这间房很小,也是被锁着的,吃饭和洗漱都是由看管的人从一扇窗户递进来,珍妃吃的很普通,也就是平时宫女们的伙食那样,一天只能上一次厕所,因为厕所离得较远,房间里上又没人伺候、没有相关器具,只能晚上睡觉前由看管人带着去一次。还不能洗澡,就是没有水,没人伺候!
另外,初一十五,有个看守的老太监会代表慈禧来训话,时间在中午吃饭前,训斥时珍妃要跪下听,因为这是代表慈禧太后的训斥,训完话叩头谢恩,让后开始吃饭。
珍妃后来也死了,一种说法是自己跳了井,另一种说法是慈禧将她沉了井。
总的来说,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后,生活的都比较凄惨!通过上面的介绍,唐、明、清三代都有妃子被打入冷宫,最惨的就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了,她们遇到了武则天这个狠角色,最后算是在冷宫折磨而死,就是不死,那也是生不如死,连个透气的窗户都没有,历史上有的记载还要更惨。
王恭妃和珍妃被打入冷宫也惨,比唐代那二位也好不了多少,如果人的意志力不够坚强,冷宫这种地方关久了生活方面苦都是小问题,人精神容易出问题,身体健康就会跟着出问题,王恭妃的眼睛失明就是长期没有光亮导致,珍妃的死如果是自杀,那么说明她已经忍受不了这种日子,精神崩溃了,只能选择自杀,不愿再过这种生不如死的日子。
总结:大部分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宫后,其生活苦不堪言!心力交瘁!生不如死!说白了古代冷宫和死牢没有区别!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多数都是被冤枉的,被陷害的居多。古代深宫,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待的地方。
(写这篇文章时我多次哽咽,她们太惨了,希望来世她们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