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人。佛教建筑群 Bezeklik 中的壁画
在文章“遗传学家驳斥了南西伯利亚高加索人的欧洲根源“我已经考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神秘基因研究的结果塔里木木乃伊。我想再次转向这项研究。
事实是,文章中呈现的结果并不像乍一看那样明确。
首先,本文涉及对来自准噶尔盆地约公元前 3000-2800 年的 5 个人和来自塔里木盆地约公元前 2100-1700 年的 13 个人的基因研究结果。据说这是最早发现的南北疆人类遗骸。然而,作者进一步指出,所鉴定的遗传标记是本土起源的,而不是由来自 Bactria-Margiana 或 Pontic-Caspian 地区的迁移引入的。此外,孤立的当地人口的本土起源可以追溯到全新世早期。
至少,要做出这样的声明,还必须检查较旧的全新世样本。只有根据它们的比较,才能得出关于它们的连续性的结论。但该研究的作者清楚地写道,他们只是检查了发现的最古老的样本,这些样本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早期,而不是全新世。
文章作者关于青铜时代新疆居民语言归属的结论也显得模棱两可。
文章称,此前人们认为,由于阿法纳西耶夫派的定居,现已消失的印欧语系吐火罗语支从大夏-马尔吉亚纳地区的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绿洲迁移到遥远的东,到公元前三、四千年与其他印欧语系分离,在塔里木形成一种与世隔绝的社区。
然而,研究表明,塔里木青铜时代早期和中期的人都是当地人。此外,作者指出了塔里木基因库的纯度,这表明了它们的孤立发展,并驳斥了与其他人群的任何混合。只有在新疆西部的准噶尔,当地本土种群的遗传混合水平很高,Afanasevs 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因此,该研究的作者得出结论,印度-伊朗语不是新疆土著居民的语言,但可能在青铜时代早期由阿法纳西耶夫移民带到塔里木。结论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塔里木人不是来自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地区的印欧人,那么印欧语系是后期从外部传入的。
塔里木人从邻居那里继承了技术,包括语言,但不包括基因,这一结论简直令人惊讶。
我们可以同意,塔里木人本可以采用阿法纳西维特人使用克非尔发酵生产奶酪的技术,他们本可以采用最初在中东和中国北方掌握的小麦、大麦和小米的种植技术,以及后被介绍到新疆。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采用了文化元素,例如木棺墓葬或语言。墓葬的语言和文化与其承载者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联系,只有通过不同民族的混合才能传播。但作者反驳的恰恰是塔里木人与其他人口的混合,指出他们的发展是孤立的。
总的来说,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如此渴望将印欧语系引入新疆的高加索人群和与之有遗传关系的南西伯利亚人群。
让我们快速、全面地回顾一下新疆人民的历史,至少直到第一个千年中叶。
正如研究表明的那样,在公元前二千年中期。塔里木人口由当地孤立的高加索人代表。由于缺乏遗传混合物,我们无法将这一时期的塔里木人归因于来自 Bactria-Margiana 或 Pontic-Caspian 地区的印欧人后裔。此外,作者只是写道,印欧语系是在很久以后才被带到这里的。
后来——什么时候?
在公元前一千年。在新疆境内,有月氏部落联盟,其边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延伸到东哈萨克斯坦和萨亚诺-阿尔泰地区,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圈文化靠近月氏。 , 存在。中国编年史家将月氏描述为高大、金发、眼睛明亮的人。很明显,月氏人是本次研究对象的遗骸同一塔里木人的后裔。
公元前一千年末。月氏被匈奴-乌孙联盟赶出新疆,先是到塞米日赤,然后是大夏。值得注意的是,仅仅 400 年后,也就是公元 3 世纪,托哈尔开始在大夏领土上被提及。我在文章“Tokhars 是一个对这个名字很不走运的民族。”
于是,前往大夏的月氏开始被称为托查斯,贵霜国的开国者。留在新疆的月氏部分,也称为伪托哈尔人,早在第一个千年之初就被称为维吾尔人。
问题出现了。月氏人有没有可能是以印欧吐火罗语为母语的人?不是!Tokhars 仅在 3 世纪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因此,在讲吐火罗语的人出现之前谈论吐火罗语是违法的。
有没有可能去大夏的那部分月氏说的是原始吐火罗印欧语,而留在新疆的那部分月氏继续说原始回鹘语,或者一般意义上的原始-突厥语,完全不是印欧语系的方言?再说一次,不!
但是为什么贵霜语,他们是吐火罗人,属于印欧语系的伊朗语系,而不是突厥语系呢?很明显,在伊朗环境中形成的吐火罗语一定是伊朗语。原因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双峰人没有转用希腊语,公元前一千年末转用月氏语,公元2000年没有转用突厥语是一样的。突厥汗国,在英国殖民期间没有改用英语。因为人们的语言太惰性了,不能像手套一样被改变,不能随着技术而被邻居采用,但不能被基因采用。
一:乌孙国在什么时候消失
西域古三十六国让人向往,这三十六个国家见于中原王朝史籍当中,是在西汉后期当中。有关于这三十六国的传说,我们一直在听说。那么西域古三十六国是哪些,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西域古三十六国的由来西域古三十六国的由来,跟公元前二到一世纪的一次民族大迁徙有关。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汉朝初期,大月氏一直雄居着天山南北到蒙古高原。当时的月氏强到什么程度呢?匈奴头曼单于的儿子,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冒顿单于早些年被送到大月氏做了人质,后来到了人家的马逃回了蒙古。
冒顿回到匈奴之后,励精图治,匈奴终于开始崛起。大月氏在匈奴的接连打击之下,从今天的敦煌与天山之间的草原向西不断迁徙,一直到达今天的伊犁河、楚河流域,由此也引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中亚民族的大迁徙。
这场迁徙引发了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导致了西域诸葛重新变化。大月氏在西迁过程当中,由于一部分部落不愿意离开,所以这个民族就分裂成了两个部分。月氏人在西迁过程当中,先后洗劫了乌孙,然后又攻占了伊犁河的塞人,乌孙无奈不得向东迁徙,后来为了生存投靠了匈奴。到了汉武帝时期,乌孙王为了为父亲报仇,在匈奴残余的帮助之下,击败大月氏,将这伙人从伊犁河流域赶到了中亚阿姆河流域,之后乌孙王在伊犁河的故地之上建立了新的乌孙。
从公元前2~1世纪,是西域诸国开始慢慢迁徙并且不断形成的过程。塞人南下,乌孙西迁,匈奴则从蒙古高原到达了今天的罗漫山巴里坤草原,徒步盆地等大月氏原来居住的地方。公元前108年,吐鲁番盆地的小月氏两个小部落开始归顺汉朝,从吐鲁番东迁酒泉,从而引发了中亚民族的新一轮大迁徙。
在汉朝与匈奴争夺西域的战争当中,姑师人从罗布泊西岸迁徙到了吐鲁番小月氏族居住的地方,后来分化为了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楼兰人则于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南下鄯善河姑师故地,更名为鄯善。公元前176年,匈奴击败大月氏时,西域只有26国,到了公元前108年,姑师从罗布泊北迁到吐鲁番盆地之后,跟这里的小月氏移民逐渐融合,形成了出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
西域古三十六国西域古三十六国有乌孙、龟兹、焉耆、于田、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戒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东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西域古三十六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乌孙是现在的新疆伊宁市附近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地区;
龟兹是现在的新疆库车、拜城一带;
焉耆是现在新疆焉耆自治县一带;
若羌是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
楼兰是现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旁沙漠中。后来改了国名,为鄯善。现在留有古楼兰遗址。
且末是现在新疆且末县西南,现在存有周围20里古城,墙垣断续。唐僧取经,在此停留过。
小苑是现在新疆且末县西南,车尔臣河南,有人口只有1500人,在西域古三十六国当中国土面积最少。
戒卢是现在新疆的于田县南;
弥是现在新疆策勒县东边;
渠勒是现在新疆策勒县南。在西域当中,这里曾有4个小国,不过后来被卡克拉玛干沙漠全部吞没。
皮山现在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附近,这里现在存有汉皮山国城废墟,被当地人叫做破城子。
西夜是现在新疆皮山县西南;
蒲犁是现在新疆叶城东的一代地方;
依耐是现新疆英吉沙东南东乐库尔依奈和蒲犁两国。这里在古代虽然国土面积较少,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丝绸之路当中的要道。
莎车现在南疆莎车县,后来被于田吞并;
疏勒现新疆喀什市和疏勒县一带;
尉头现新疆南疆乌什巴楚地;
尉犁现新疆库尔勒、尉犁地方。后来归于焉耆。
姑墨现新疆南疆康县以北的一大片地方;
卑陆现新疆阜康县以北的一片地方;
乌贪訾现新疆离现玛纳斯北和昌吉附近;
卑陆后国是现在新疆玛纳斯东北;
蒲类是现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西北地方;
蒲类后国是现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西北;
西且弥是现在新疆乌苏县东南;
东且弥是现在新疆昌吉县以西的地方;
劫国是现在新疆呼图壁东北;
狐胡是现在新疆吐鲁番的以北地方;
山国是现在新疆南疆尉犁县东北的地方;
车师前国是现在新疆吐鲁番交河城;
车师后国是现在新疆乌鲁木齐的附近一片地方;
车师尉都国是现在新疆吐鲁番东南;
车师后城国是现在新疆奇台周围。
结语西域古三十六国自从汉朝见于中原史书之后,由于多年战争,所以后来一些国家就慢慢的消失了,之后再出现在中原史书当中,就是玄奘西行去印度求经。所以西域古三十六国虽然跟民族大迁徙有关,最后消失,也跟战争、民族融合有特别大的关系。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