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新婚当夜,冯世源好不容易等宾客散去,喜滋滋进到洞房喝了交杯酒,等丫鬟们悄悄退了出去关上门后,冯世源迫不及待揭开盖头。
只见新娘子目如秋水,肌似白羽,好一个美貌佳人。冯世源大喜过望,斯斯文文施礼道:“夜已深了,请娘子安歇!”

新娘落落大方,盈盈还了一礼说:“冯郎请了!”
一听“冯郎”,封世源吃了一惊,暗想我姓封呀,为什么叫我冯郎。
于是,封世源仔细一问,不由得暗暗叫苦,原来,新娘子并不是她的妻子,而是冯诗元的新娘。
冯诗元和冯世源本来是同窗,家住在河对岸的经堂镇,也是今天娶亲。
他的新娘子黄小姐和封世源的新娘谢小姐都是北方姑娘,离本地有好远的路,两个新郎的名字和家所在的镇名读起来又很相似,这才闹了这场乌龙。
弄明白事情后,封世源一想自己娇滴滴的新娘子被抬到冯诗元家,跟他去洞房,不由得又气又急,逼着家人立刻备船,要去冯家把自己的新娘子谢小姐接回来。
可是家人哭丧着脸说:“两个镇隔着一条河,水又急又深,寒冬半夜,乌漆麻黑,无人夜间摆渡,而且今晚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去哪里找船呢?”
封世源一想也是,只得垂头丧气进了书房,一夜百爪挠心,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径直来到衙门击鼓告状。
范知县听封世源说完后,问道:“黄家姑娘相貌、品性如何?”封世源如实回答后,范知县想了想,让他先回去,自己自有公断。
封世源恨不得马上去冯家把新娘子换回来,可知县都说了,自己也只得悻悻回去。
好不容易等了几天,封世源在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点消息也没等到,他悄悄派人去一打听,冯诗元家一切如常,再也按耐不住,又去衙门喊冤。
范知县皱着眉头说:“新娘子抬错了,半斤八两,你不吃亏呀。再说,冯秀才风流倜傥,都过了这些天,你还想怎样呢?”
可是封世源梗着脖子,口口声声要治冯诗元霸占良家妇女的罪,范知县大怒,命人将他打了出去。
回到家,封世源养好了伤,正打算去府衙告状,刚刚写好状子,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冲进门,吼道:“有人告你抢占良家妇女,跟我们走吧。”
封世源到了衙门,一看被告那边跪着冯诗元,气得眼冒金花,大吼:“姓冯的,你恶人先告状啊。”
两下里争得厉害,差点打起来。范知县大喝一声:“事情我都已经明白,轿夫无心之过,怪不得别人。既然这样,就把谢姑娘还给封家,黄姑娘还给冯家,这样可好?”
两家都表示没意见,范知县就让人把谢姑娘带上堂来,封世源一看,谢姑娘皮肤粗黑,容貌奇丑,急得大叫:“我的新娘貌美如花,怎么会变成这模样。”
范知县笑道:“你婚前又没见过封姑娘,怎么知道她貌美貌丑。”他派人传来谢老爷。
谢老爷磕头说,这的确是自家女儿,他攀上亲后,怕封家因女儿丑陋悔亲,就托街坊邻居四处传言,说谢家姑娘美貌如花!
这下封世源傻眼了,他苦苦哀求,连忙磕头求知县维持现状,并愿意拿出千两白银作为代价。
在范知县的主持下,两家签下文约,写明永不反悔。
眼看封世源出了门,范知县微微一笑,对师爷说:“北山遭灾,这银子,正好能救济灾民。”
这个故事改写自民间故事《三审错婚案》,范知县巧妙地处置了一起上错花轿嫁错人的乌龙案,让事情有了圆满的结果。
为什么封世源第一次告状,范知县没有立刻派人去冯家追回新娘呢?因为这事非常不好办,关系到两个姑娘的清白和名声。
处理得稍微有点差池,就会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很有可能会弄得两个家庭从此不和。
于是,范知县先旁敲侧击,得知封世源其实对黄姑娘并没有不满意。
随后,他又悄悄来到冯家,当得知冯诗元前一晚已经和谢姑娘圆了房,而且情意浓浓时,就决定用个“拖”字诀,将错就错,一错到底。
本来,这样既可以保全两家的面子,又能成全两对夫妻,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无奈封世源一根筋,非要把谢姑娘要回来,还想去府衙告状。
于是,范知县来了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封世源之所以一闹再闹,无非是觉得谢姑娘美貌,自己吃了亏。
于是,范知县和谢家商量,在谢家找了个丑陋的丫头,要谢家认为义女,将她带到堂上,使了个李代桃僵。
封世源把丫鬟当成自己的未婚妻,自然不会闹了。
而丫鬟虽然上了一次堂,却有了义女的身份,而且范知县又得到了千两白银作为赈灾款。
可以说,在这件事里,每个人都是赢家,没有输家。
为什么范知县能够做到这点呢?因为他充分考虑到了每个人的立场。
只要秉持公心,善于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就一定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我是@爱电影爱读书的猫 ,985理工科硕士,公职律师,理性文字写感性故事,喜欢就请关注我吧。
一:古代交杯酒又叫什么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据说,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唐代十除了沿用飘作酒器外,亦可以杯代替,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清末时期,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如今的婚仪中,“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
二:古代喝交杯酒叫什么
一种民俗,结婚礼仪的一部分,指新郎、新娘在结婚当天的新房内共饮交杯酒(合欢酒)。龙凤合欢酒,由男用龙酒和女用凤酒按重量比配制,同装一个酒瓶组成,酒瓶有两个瓶口。龙酒含新鲜羊睾丸、雄蚕蛾、淫羊藿、高丽参、鹿茸血、巴戟、海龙、海马等14种天然物质,酒度38度;凤酒含紫荷车、雌蚕蛾、香蛇麻、野灵芝、黑芝麻、白茯苓、人参、丹宁酸锗等13种天然物质,酒度18度。
合卺始于周朝,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
一般用红色果汁来代替,很少喝真酒的。如红枣汁、山楂汁等。婚礼上的新郎新娘,有许多程序要进行,特别要注意礼节仪态,切不可多饮酒。这是大家能理解的,不必纠结。(香槟酒与红酒酒精度相似,最好不要喝)
三:古代结婚交杯酒叫什么
文/邓海春
交杯酒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婚礼的礼仪方式,新郎和新娘各执一杯装满酒的酒杯,将手臂相互交错,同时饮尽杯中酒。交杯酒主要是由始于周代的合卺而逐渐演变过来的。
在古代交杯称合卺,卺是一种味苦不可食瓠瓜,俗称苦葫芦。合卺是将一只卺一分为二,再以线连柄,新郎新娘各执装满酒的卺一饮而尽,寓意着婚后两人将为一体。据说卺中装的酒异常苦涩,这又是为何呢?据说夫妻二人喝了卺中苦酒,就意味着今后两人要同甘共苦,患难于共,夫妻二人要像卺一样,紧紧拴在一起合二为一。因为卺有是古代乐器之一,所以合卺还象征着夫妻二人婚后琴瑟和谐。虽然在现代婚礼上,早已没有了盛有苦酒的卺但交杯酒仍然保留了夫妻合二为一的美好含义。
据说喝交杯酒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到唐代时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在宋代礼仪上将两只酒杯用彩丝相连并绾成同心结后夫妻互饮一盏较为盛行。其实这种风俗非常普遍,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要由男方亲属中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要先喂新郎新娘几颗小汤圆,然后上两盅花雕酒,新婚夫妇先各饮一口,然后把这两盅酒混合后再分为两盅,寓意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后让新郎新娘喝完,接着向门外大把的撒喜糖,让外面的人争抢。
在唐朝时除了用瓢盛酒还可以用杯代替,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要用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要把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到了清朝末期,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
在现代的青年男女婚仪中,按杯于床下之礼早已不见,攥金钱被掷鲜花所代替,只有交杯酒仍然流行。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
按我国的传统民俗,交杯酒是要在洞房内进行的,所以合卺与入洞房是连在一起的,但是无论以什么样不同的表现方式其寓意与心态都是共同的,永结同心、不离不弃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在今后的漫长婚姻生活都会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实,无论用的酒具是什么,无论是在古代的洞房还是现代的婚礼上,尽管喝交杯酒的形式上有很多的变化,但表达的寓意却是相同的,新婚共饮交杯酒,永结同心、同甘共苦、百年好合。
(版权@作家邓海春 所有 ,如需
四:交杯酒在古代又称为什么
“交杯酒”,是中国婚礼程序中的传统仪式之一。在古代又称作“合卺”。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瓤”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