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则天的二女儿,自幼就受李治夫妇的宠爱,吐蕃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和亲时,李治就以女儿出家为理由,拒绝了和亲。
681年,李治将太平公主下嫁外甥薛绍,武则天不乐意了,认为薛绍的嫂子出身低微,要求其长兄薛顗休妻,直到听到说薛绍的嫂子出身兰陵萧氏,武则天才作罢。
688年,薛顗因跟随越王李贞谋反被武则天处死,薛绍受到牵连被杖打一百,押入大牢饿死。当时,太平公主的二儿子薛崇简刚满月,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破例将食邑300加到1200户。
两年后,武则天把女儿改嫁侄子武攸暨,而太平公主出嫁前,武则天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仅过了两个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
武则天称帝后,觉得太平公主长相像自己之外,性格也像自己,因此常常与她商议朝政,但太平公主害怕母亲,行事很收敛,对外则大建府邸,私下又包养男宠和大臣私通,还把男宠张昌宗献给了母亲。
705年,张柬之兵变杀死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无奈禅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因有功受到李显的尊重,开始积极参与朝政,然而被韦皇后、安乐公主母女忌惮。
707年,太子李重俊谋反被杀,宗楚客就趁机诬陷太平公主和其兄李旦是同谋,建议李显杀了他们,主审官萧至忠哭着进谏说:“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容不了一弟一妹而让人诬陷伤害吗!”因此,李显作罢。
三年后,李显去世,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共拟遗诏立李显的小儿子李重茂为帝,可是韦皇后欲称帝,打算杀了太平公主兄妹。
然而走漏消息被李隆基所知,太平公主遂与李隆基联手兵变,杀死了韦皇后母女,逼李重茂禅位于李旦,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则功封万户食邑。
至此,太平公主的地位更显赫,四个儿子有三个封王,入朝奏事就坐在李旦的旁边。每次议事,李旦总是先问太平公主后问李隆基才做决定,太平公主不来上朝,就派宰相到其家中询问意见。
当时,太平公主靠着李旦的信任,文武大臣的升迁或降免只要她一句话,李旦对此从没有不同意的。
但太平公主忌惮李隆基,就到处称他不是嫡长子,不该立为太子,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排了许多耳目,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有一次,李旦密召韦安石,听说大臣都依归太子,要他多加留意,韦安石不知太平公主躲在帘子后面偷听,便说:“陛下是从哪听来的不实之言,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
太平公主十分气愤,就诬陷韦安石,多得郭元振的相救才幸免于难。
后来,宋璟和姚元之秘密劝李旦把太平公主迁到洛阳居住,同时建议削去诸王的禁军兵权,李旦不同意,只是下诏诸王驸马从今以后不准统领禁军。
太平公主知道后勃然大怒,训斥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害怕,就上奏称是宋璟挑拨自己与姑母的关系,请求对他们惩罚。为此李旦将宋璟贬为楚州刺史,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
712年八月,太平公主借彗星之事,派术士跟李旦说这是太子要登基,实际太平公主的意思是太子会夺位,不料李旦认为彗星的出现是提醒他传德避灾,就决定禅位。
太平公主见弄巧成拙,和亲信劝谏李旦不要禅位,李旦龙颜大怒说:“当年我几次劝中宗禅位,如今到了我该禅位了,难道就做不到吗?”
于是,禅位给李隆基,但继续手握三品大臣的任命权,而太平公主依仗李旦的信任,朝中所设的七位宰相有五人是她所举荐,连文武大臣超过一半站在她一边。
之后,太平公主与亲信窦怀贞、萧至忠等人一起图谋废了李隆基,并且当着群臣的面前公开要废了李隆基,因宰相陆象先的反对未能如愿。
713年七月,大平公主召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来到自己的私宅,与他们商量谋反的计划,又与宫女元氏合谋,打算在李隆基食用的天麻粉中投毒。
结果,宰相魏知古向李隆基告发,李隆基就决定下手,调动羽林军三百余人兵变,召来常元楷和李慈将其斩首,杀死了太平公主的亲信,又派郭元振向李旦上奏告发太平公主谋反,太平公主逃到山寺。
事后三天,太平公主回到家中,李隆基不听李旦的求情将太平公主赐死,儿子薛崇简因支持李隆基被免死赐姓李,薛崇简的兄弟和姑表兄弟则全部被杀。太平公主一死,李旦主动归政给李隆基。
至此,姑侄斗法以李隆基胜出而结束。
@读史八卦局有话说:
太平公主作为公主,富贵不言而喻,又得父母和兄长的宠爱,富贵再上一层楼,儿子封王,但她不满足于此,最后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亲人!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