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沙最高的河流是什么?含沙最大的河流是什么

2023-03-02 16:35:19 713 0
奇闻观察室
海瑞一生清廉没能挽救大明,张居正半生贪腐却主导了万历中兴

张居正败落之后被抄家,从他家抄出的银子不到10万两。

严嵩被抄家后抄出了多少呢?单计金银,合计约值300多万两银子。

含沙最高的河流是什么?含沙最大的河流是什么

正德皇帝的宠臣钱宁家产约为800多万两银子。(按《天水冰山录》)。

严嵩家有田地二万多亩,而徐阶家有二十四万亩以上,如果将田地和金银以等比例估算,徐阶的金银总量可能有三四千万两银子以上。

相比之下,张居正的钱真的不算多。他一生为官,从隆庆元年入阁开始,当了十八年的大学士,十年的首辅,俸禄收入加上朝廷补助,也该有个几千银子一年,因此他家藏数万两银子是完全正常合理的。如此一来,后世对张居正贪污纳贿的猜测已是不攻自破。

那为何张居正要被扣以贪腐之名呢?

那是因为他推动考成法,对官员的业绩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就要撤掉。这是真正得罪了无数人。

所以大家都希望他下去。

然而张居正几乎不受贿,没什么罪名好安,就只能攻击他栈恋权位。

然而张居正掌权图什么?

要混日子还不简单?何必要去得罪天下官场,干那不讨好的事?

传说张居正少年时就感悟于佛陀的舍己为人,所以他想要有所作为,以扶危济困,给大明延命。

结果万历年间经济是确实繁荣了,张居正自己也被抄家了。

张居正死后才开始传出他“好色”“奢侈”等恶名。然而这些只是进行污名化的惯用伎俩,含沙射影,无凭无据。之前胡宗宪也被用同样方法抹黑过。

明代官员上奏就是可以这么不负责任,随口胡说。

不要说死了的张居正,就连嘉靖、万历他们也敢随意污蔑,皇帝都拿他们没办法。

万历皇帝脾气好,耳根子又软,所以什么好色、贪杯、懒惰、昏庸,臣下给他的种种骂名他都受着,也不追究。

连立哪个儿子当继承人万历都做不了主。

直到天启帝在位,才给张居正恢复了名誉。

像天启、张居正、魏忠贤,乃至薛国观、马士英,凡是实心谋国,或者想要振作一番的,都没什么好下场。

只有持禄取容,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才能身名俱全。

天启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

只是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让他们选择了逆流而上。

至于海瑞,他真的堪称模范吗?

他在当知县时,以拒绝进行接待等方式来恶心胡宗宪、鄢懋卿,又指责严嵩父子,站队十分明显。

上级前来考察,海瑞拒绝接待,按理说已须受处分,然而他倒反因此官运亨通。是谁在提拔他?

海瑞在上疏嘉靖时用词颇不恭敬,连嘉靖都没能收拾他,是谁保护了他?

作为一个知县,海瑞不仅胆子奇大,而且底气十足,背后没人撑腰是不可能的。这跟袁崇焕敢于悍然杀害毛文龙是一样的。袁也是得到了钱龙锡等阁臣的授意。

徐阶从嘉靖那里保下了海瑞,后来有官员弹劾徐阶,以及松江百姓愤恨徐家兼并土地,则是海瑞帮徐阶出头。这一来一往,其中的勾结已是十分明显。

海瑞就是组织里的出头鸟,家小业小,无牵无挂。

他可以帮徐阶等大佬说出他不方便说的话,或者干脆指着严嵩和嘉靖的鼻子骂。

要是出了事,组织和徐阶大佬自然会照顾好他的家人。像杨继盛、邹应龙、杨涟、左光斗,都是这种人。海瑞也不过是组织的工具之一罢了。

当然组织也不会亏待了他。所以海瑞的名声很好。邹应龙、杨涟之流,乃至袁崇焕、左良玉,这些人放在出自东林之手的《明史》里,都是“正人君子”。然而他们的具体表现,就让人没法细看了。

有一点很有意思:他们往往都是工程专家:海瑞、左光斗都是水利专家,据说特别会挖河道;孙承宗、袁崇焕是城堡专家,特别会造城墙。可是要问他们修通了哪条河,造了哪座城呢?那也是没法细说的。

海瑞在苏州当巡抚总共才半年,火急火燎地修了一回吴淞江。

吴淞江本就是天然河道,并非运河,千百年来一直流通自如。然而等到海巡抚上任,河就淤塞不通了。

仅仅疏浚一下河道,海瑞就向朝廷请求银两,并且提出要挪用附近州县的库藏,还没开工就知道工程款必定是要追加的,真是未卜先知。

而隆庆四年,户部奏海瑞巡抚过的苏松常数州,欠了朝廷超过百万两的应缴税款,也不知是未曾收还是被移去了何处,成了一笔烂帐。(见隆庆实录)虽然说在海瑞之前,这几州已有积欠,但他到任后并未催收缴纳,反令欠税渐增,显无疑问。怪不得东林后人大力誉之。而按规定,海瑞不仅要因此被问责,还需自己出资补上这笔欠款,然而海瑞什么事都没有,就“潇洒”调任了。

这样的官吏张居正执政时是不会用的,不过等张居正去世,海瑞还是一度复出了。

一:含沙最大的河流是什么

黄河,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进黄河的泥沙有16亿吨,相当于长江的68倍。其中12亿吨泥沙被带进大海,4亿吨沉积在黄河河道中。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但也使黄河的河道逐年上升,使黄河变成悬河。

二:世界上含沙最多的河流是什么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同时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被誉为中国 的“母亲河”。黄河长达5464千米,流经9个省区, 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像我们民族那独 一无二的图腾——龙。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 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 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

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 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而长 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还不到1千克。而泥沙经过黄河入口进入渤海、黄海以至东海的有 11.5亿吨,其余4. 2亿吨均在沿河沉积 下来。

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如果筑成宽 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 之间的距离(38.44万千米)的3倍,相当于 赤道长度的27倍。

黄土高原的大量黄土由黄河向平原、向

海洋运输,日积月累,使陆地不断扩大,海盆 不断淤浅,这样,不仅在黄土高原的东面形成 了巨大的华北平原,而且在我国东部边缘海 中,填造出了一条世界无与伦比的浅海大陆架。现在,渤海、黄海以及东海的大部分都已 属浅海大陆架的范围。

新浪爱问网

一站到底: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是我国哪一条河?

黄河是世界含沙 量最大的河。

三:中国最高的河流是什么

岭南大地,西江蜿蜒流淌。西江为珠江流域主流,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广西、广东,于珠江三角洲注入南海,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华南地区最大河流。

河水奔涌、水量充沛,这条大江里,有哪些珍贵的生物资源?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珠科院”)牵头开展了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首次对西江流域开展全面系统的“体检”。目前项目已实施两年,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许多神奇生物的面貌浮上水面。

鉴定鱼类245种,发现鱼类原缨口鳅属、洞鳅属、盘鮈属和拟鲿属4个新种

为什么要开展西江流域鱼类资源与多样性科学考察?

项目负责人、珠科院院长陈文龙介绍,西江流域是我国鱼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湍急的河流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丰富的鱼类多样性。据资料记载,分布于西江流域的鱼类有500余种,占全国淡水鱼类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包括诸多适应特殊生境的鱼类,如生活在喀斯特洞穴环境的巨须金线鲃和多斑金线鲃,生活在激流环境中的粗须白甲鱼、斑纹华沙鳅、贵州爬岩鳅和异华鲮等。

“同时,西江流域是鱼类进化生物学问题研究的理想区域。”陈文龙介绍,我国是野鲮亚科属级类群的分化中心,而泉水鱼、鲮、纹唇鱼、巴马拟缨鱼、卷口鱼和四须盘鮈等物种仅见于西江流域。

拟鲿属新种(上)、原缨口鳅属新种(下) 。(邵韦涵、郭东明/摄)

科学考察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鹗介绍:“2020年项目启动以来,科考组共布设109个调查断面,翻越高山深谷,踏过急流险滩,足迹遍布西江发源地(云南沾益县)、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和河口区,以及流域内抚仙湖等高原湖泊群。”

经过两年调查,科考组发现了原缨口鳅属、洞鳅属、盘鮈属和拟鲿属4个鱼类新物种,发现了三角鲂、赤眼鳟、黄颡鱼和黄尾鲴等重要经济鱼类在流域内有较大野生种群。

“科考组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汇编了西江流域漓江、红水河、右江和柳江等河流鱼类资源的历史数据,基本摸清了调查水域鱼类资源及其主要产卵场位置、产卵规模等现状,初步评估了西江流域鱼类多样性受威胁程度。”张鹗介绍。

鉴定出底栖动物255种,发现米虾属新种4种

调查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此次科考的重要任务之一。陈文龙说:“底栖动物在河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中不少种类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对流域有关底栖动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少数支流和干流河段,开展全方位底栖动物调查,对维持和保护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课题负责人、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谢志才介绍。

科考组精心布点、系统调查、规范采集,在西江流域(不含河口区)共布设100个底栖动物调查点位。

截至2021年12月,科考组共鉴定出底栖动物255种,隶属5门10纲27目98科202属。其中,水生昆虫共计173种,是流域的优势类群;软体动物45种;寡毛类16种。

掌肢新米虾新种。(蒋玄空/摄)

分析显示,西江流域水质指示生物昆虫(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在支流较为丰富,而寡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在干流和湖泊较多。

鉴定浮游植物物种80余种,采集浮游动物标本2500余号

“浮游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和结构的重要指标。”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黄道明介绍。

显微镜下,席藻、隐藻、小球藻、直链藻等似链条,似弹簧。调查发现了形态各异的浮游植物。科考组在西江流域五大高原湖泊(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西江干流、主要支流等流域,共布设105个调查点位,累计进行了6次野外生境调查与样品采集。

科考组共采集浮游植物标本3000余号,拍摄浮游植物生境照片500余张、浮游植物显微镜照片413张,鉴定浮游植物物种80余种。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南盘江、北盘江段浮游植物在丰水期及枯水期以硅藻门为主,在平水期以绿藻门为主。红水河至浔江段浮游植物优势种有席藻、隐藻、小球藻、直链藻、微囊藻等,密度多表现为上游大于中游大于下游,夏季高于秋季。

在浮游动物资源调查上,科考组采集浮游动物标本2500余号,拍摄浮游动物生境照片500余张、浮游动物显微镜照片400余张。

剪形臂尾轮虫(左上)、镰状臂尾轮虫(右上)、十指平甲轮虫(左下)、长额象鼻溞(右下)。(郭芳/摄)

此外,科考组还调查了水生植物资源。“科考组累计鉴定物种40余种,在环江采集到中国特有种广西隐棒花,并观察和采集到外来物种睡莲、再力花等14种。”黄道明介绍。

分析结果显示,西江流域干流、支流以及5个高原湖泊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高原湖泊,支流漓江、右江等开展了湿地生态修复的区域,其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桂江、北盘江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而黔江由于水生植物稀疏,未形成典型的群落特征。高原湖泊优势种有苦草、眼子菜、轮叶黑藻等。

为河口区水生生物“查户口”,累计采集水生生物标本2000余号

西江流域河口区从西江下游河网区天河水文站开始分流,后经磨刀门水道、崖门水道、虎跳门水道及鸡啼门水道注入南海。

通过两年科学考察,科考组共出征4个航次,行船累计超过2500公里,累计采集水生生物标本2000余号,鉴定浮游植物273种、浮游动物163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7种、鱼类73种,拍摄水生生物标准图片450余张,获取水生生物物种分布信息560余条。

调查结果显示,西江流域河口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和蓝藻为主;浮游动物以轮虫种类为主;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出从内河水道向河口增多的趋势;鱼类种类数由上游至口门处呈递增趋势。

“科考组已初步系统掌握了河口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生物和中华白海豚种群现状。”陈文龙介绍。

带纹条鳎(左上)、三角鲂(右上)、日本鳗鲡(左下)、赤眼鳟(右下)。(珠科院/供图)

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说:“西江河口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应重视珍稀物种的保护工作。”

下一步,项目组将综合各单位多学科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通过科学扎实的考察,为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与多样性保护、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13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