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出生名门贵族,父亲是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姑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也就是说,她是康熙的亲表妹。
佟国维作为康熙的舅舅,一直尽心辅佐,并且在康熙智擒鳌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深受康熙帝的器重。佟佳氏呢,虽然自幼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她小小年纪就知书达礼。
十多岁时,佟佳氏出落成了远近闻名的美女,使得许多贵公子上门求亲。只是,佟国维早就打算将女儿嫁给康熙帝,而且,这也是双方早就默认的。于是,公元1676年,13岁的佟佳氏,入宫为妃。
仅一年后,佟佳氏就被封为贵妃,这也是清朝第一位贵妃。当时,康熙特意命重臣张英为佟佳氏撰写册封檄文,这不是一般的重视。
也是在这一天,康熙正式立钮祜禄氏为皇后。当时,一起大封的妃嫔还有好几位,只是,许多比佟佳氏入宫早的妃嫔,既没有她晋升快,更没有她的位份高。
但佟佳氏并不完全是靠着与康熙的关系才上位的。抛开那些,她不仅长得貌美如花,且知书达礼,性格也温柔贤淑,可以说,佟佳氏仅凭自身的德行,依然可以获得康熙的青睐。
当时,虽然被立为皇后的是钮祜禄氏,但两人是不相上下的,所以,两个人相处的亲如姐妹。只是谁也没料到,钮祜禄氏仅做了半年皇后,就因难产而去世了。
一时之间中宫之位空缺,佟佳氏自然就成了后宫中最尊贵的人,继而统领后宫。
公元1678年,康熙帝的四皇子胤禛出生,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因为胤禛的生母乌雅氏为内务府包衣出身,身份可谓低贱。所以,按照后宫制度,她没有资格抚育皇子。
于是,经康熙皇帝安排,胤禛一出生就被交给了佟佳氏抚养,自此,雍正成了佟佳氏的养子。佟佳氏本就善良,加上还没有孩子,因而将幼小的雍正视为己出,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也因为这一段,使得雍正与养母佟佳氏的感情,超过了其生母乌雅氏。所以,这也是他为何一直称呼隆科多为舅舅的原因所在。
因为抚养皇子,佟佳氏的地位自然无人撼动。所以,许多人都以为,等钮祜禄氏丧期过后,康熙就会册立佟佳氏为后。然而,待钮祜禄氏三年守孝期过后,康熙并没有立后,而是将佟佳氏立为了皇贵妃。
其实,康熙不册立佟佳氏为皇后,实则是为了保护她。因为,众所周知,康熙先后有两位皇后都是因为难产,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这让康熙一度担忧自己“克后”。所以,他一直迟迟不敢再立皇后。
但与佟佳氏而言,无论是贵妃,还是皇贵妃,实则都和皇后没什么区别。另外,康熙再次对后宫进行了大封,且史上著名的“康熙四妃”,就是在此次册封中产生的。
公元1683年,佟佳氏生下了康熙的第八个女儿,母女平安,康熙帝非常欣慰。可惜,一个月后女儿突然夭折了,佟佳氏当时还在产期,在丧女之痛的打击下,身体更虚弱了,此后,佟佳氏再没有生育。
但她却抚养了康熙的多位庶子,其中大家所熟知的,除了四皇子胤禛外,还有八皇子胤禩。
公元1688年,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上书,请求将佟氏一族的汉军旗编入满洲镶黄旗。在这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事,但康熙想到佟佳氏刚刚失去女儿,为了安抚她,康熙便同意了。当然,其中也有康熙生母的关系。
这期间,佟佳氏的身体每况愈下,一直卧病在床。公元1689年,康熙正陪嫡母仁宪皇太后幸畅春园,突然,侍卫来报说,皇贵妃佟佳氏病重。
康熙一听,立马起程往回赶。焦急万分的康熙,生怕见不上佟佳氏最后一面,一路风尘仆仆。到宫里时已是深夜,他直接策马闯入宫中。这按宫规,是绝对不可以的,但为了尽快见佟佳氏,康熙帝顾不了那么多了。
两天后,康熙决定立佟佳氏为皇后,他觉得,以后位为她冲喜,也许说不定她就能恢复健康了呢。然而,天不遂人愿,在康熙帝颁布封后诏书次日,佟佳贵妃就去世了,年仅26岁。
此时,距康熙帝颁布封后诏书仅过去了8个小时,也就是说,佟佳氏只做了8个小时的皇后。
佟佳氏死后,康熙悲痛万分,对于这个陪伴他许多年的表妹,他整整辍朝五日,不仅每天到梓宫前举哀,还亲自为她守灵送灵。之后又追谥其为孝懿皇后。
后来,康熙写了多首感人至深的悼念诗。虽然,佟佳氏还来得及享受皇后的尊荣就去世了,但她统摄六宫整整8年,实际上已经是六宫之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佟佳氏去世后的整整33年里,康熙帝再未立过皇后。这其中虽然有“克后”的担忧,但最重要的还是,康熙对佟佳氏这份深情厚意,无人能及。
而四皇子胤禛,对养母离去也是痛哭失声。后来,他回到了已是德妃的生母身边,但在他潜意识中,早已将佟佳氏当做生母,所以始终和生母比较生疏。相对于佟佳氏的和蔼可亲,生母的冷漠,让他更加怀念养母。
后来,康熙还晋封佟国维为一等公,自此,佟佳氏一族,正式跻身勋贵世家,开启了“佟半朝”的神话!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一:康熙生母之死
顺治皇帝一生有四个皇后:废后孟古青、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其中孝惠章皇后和孝康章皇后活到了康熙继位(废后下落不明,不表)。孝惠章皇后,本名阿拉坦琪琪格,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与废后孟古青为表姐妹关系,两人又都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这对姐妹作为孝庄太后用力收服顺治帝的工具,很让年少轻狂的顺治皇帝反感,孟古青被废就是一次皇帝和太后的矛盾冲突。孟古青被打入冷宫后,阿拉坦琪琪格奔着顺治的第二任皇后的位置入宫,不过这时的顺治正和董鄂妃的温存,完全不理会这个表妹。她在顺治十一年入宫,皇帝一直宠幸董鄂妃到顺治十七年,等到董鄂妃死了,阿拉坦琪琪格的曙光即将到来之际,顺治却跟着董鄂妃走了,活生生地当了八年活寡妇,连个后代都没有。
所幸的是,康熙继位后对这位“母亲”的待遇很好,康熙说他自己“未得一日之承欢”,在两岁时就因为患了天花而离开父母别居,由于生母不受宠,康熙本人也没得到过顺治皇帝的青睐,只是后面顺治内定的继承人荣亲王夭折,康熙才得以继承帝位。而生母佟佳氏,在康熙继位后第二年就死了,年仅二十三岁,康熙连给生母一丝孝敬都来不及,这让康熙十分痛苦。
所以康熙将自己的孝心转向了当年患病时照顾自己的保姆、奶奶孝庄太后以及嫡母孝惠章皇后(阿拉坦琪琪格),而阿拉坦琪琪格又因为地位、身份以及和佟佳氏一样不受宠的方面,更容易得到康熙的共鸣,阿拉坦琪琪格对于康熙来说:不是生母,更胜生母,康熙把对佟佳氏的孝爱全部注入到阿拉坦琪琪格的身上。
康熙继位改元,尊阿拉坦琪琪格为仁宪皇太后,居住于慈仁宫,与慈和皇太后佟佳氏两宫并尊,由于佟佳氏身体不好又早逝,康熙就经常带着仁宪皇太后到处旅游,解忧舒闷,康熙二十八年特意修筑了宁寿新宫给仁宪皇太后居住。未免自己不能时时尽孝,康熙还把自己的儿子胤祺交与抚养。
圣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居慈仁宫。上奉太皇太后谒孝陵,幸盛京,谒福陵、昭陵,出古北口避暑,幸五台山,皆奉太后侍行。康熙是个爱好狩猎的人,曾经一天之内射中数十只野兔,而每次一有收获,第一时间就是把最好的猎物和果蔬运到慈仁宫给太后享用,每逢过年过节,康熙都要亲自到太后居所给其请安,未尝断过。康熙二十九年,这年仁宪太后刚搬入宁寿宫不久,刚好又是五十大寿,可康熙不巧得了重病,连听政都停止了,可康熙本人还是带着诸王贝勒、王公大臣去给太后请安,按规矩还要大摆宴席,可太后懿旨不用,不让皇帝太过操劳。
甚至在康熙六十四岁那一年,已经是个花甲老人、脚肿头晕的康熙一听说太后生病,拖着病体就去宁寿宫看望,谁劝都没用,直接就在宫门外架了个棚子居住,时时留意太后病情,十分感人。
是岁,上春秋六十有四,方有疾,头眩足肿,闻太后疾甚,以帕缠足,乘輭舆诣视,跪床下,捧太后手曰:“母后,臣在此!”太后张目,畏明,障以手,视上,执上手,已不能语。上力疾,於苍震门内支幄以居。康熙三十九年,太后六十大寿,康熙特制《御制万寿无疆赋》屏风,数米万粒做“万国玉粒米”,七十大寿依旧如故,十分用心:
三十九年十月,太后六十万寿,上制万寿无疆赋,并奉佛像,珊瑚,自鸣钟,洋镜,东珠,珊瑚、金珀、御风石,念珠,皮裘,羽缎,哆罗呢,沈、檀、芸、降诸香,犀玉、玛瑙、赩、漆诸器,宋、元、明名画,金银、币帛;又令膳房数米万粒,号“万国玉粒饭”,及肴馔、果品以献。四十九年,太后七十万寿,亦如之。康熙四十九年,太后七十大寿,除了按照六十大寿那一年的礼物之外,康熙破天荒地给太后跳了一支“蟒式舞”,这是庆祝宴会的最高礼仪舞蹈,本来是由诸王大臣跳的,可太后七十岁高寿使得康熙十分高兴,亲自为太后跳舞祝贺献福:
蟒式舞者,乃满州筵宴大礼,至隆重欢庆之盛典。向来皆由王公大臣行之,今岁皇太后七旬大庆,朕亦五十有七,欲亲舞称觞。仁宪皇太后到康熙五十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上谥号“仁宪恪顺诚惠纯淑端禧皇太后”,此外雍正、乾隆两朝不断叠加,最终定制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除去前面不受宠的二十一年,太后享福五十六年,足以慰藉前半生的不幸。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