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恐龙是什么龙?最小的食肉恐龙是什么龙

2023-03-03 14:55:32 388 0
奇闻观察室
人气颇旺,被无数小粉丝爱称为“大恐龙博物馆”的原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今日正式更名为河南自然博物馆并同时向社会发布“中华贝贝龙”“巨型汝阳龙”“迷你豫龙”等首批十大镇馆之宝。

  正式更名的同时,河南自然博物馆也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这也标志着我省第一家国家级自然博物馆正式成立。

  河南自然博物馆坐落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是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省情科普教育窗口和自然资源事业技术支撑单位。作为河南自然博物馆前身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自2008年4月免费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500余万人次,倍受中小学生的广泛喜爱和社会各界的欢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26个科普基地称号。

最小恐龙是什么龙?最小的食肉恐龙是什么龙

  目前,该馆馆藏精品标本近3万件,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恐龙和恐龙蛋本馆都有收藏,独一无二的古生物珍品更是吸引20多个国家学者前来交流,曾举办国际展览十多场,是自然科学与文化交流的窗口,全面展现了我省丰富的地质、矿产、古生物资源。

  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表示,博物馆的更名预示着业务范围的拓宽、内涵的扩大。原来的地质博物馆以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为主,而自然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则以收藏、制作和陈列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供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为主。

  徐莉同时介绍说,此次发布的十大镇馆之宝均是河南自然博物馆藏品中的绝品、珍品和精华,这些化石标本都是该馆自主发掘、采集、修理、复原,联合国内外知名学者研究的,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内外SCI 检索期刊和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交流,成果获得过省部级多项奖励,出版有专著,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知名媒体上出品过科普专题片,还拍摄发行有一部4D电影《恐龙王国》。

  *中华贝贝龙:世界恐龙发现史上一件珍贵而著名的标本,流失海外多年又失而复得的传奇经历闻名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胚胎骨骼化石;

  *巨型汝阳龙:迄今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荐椎最大、背椎椎体最大、骨骼最粗壮,是本馆自主发掘、研究、复原装架最大的恐龙;

  *汝阳黄河巨龙:是本馆第一次发现并开展规模性发掘的恐龙,对河南的恐龙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本馆第一个研究命名、第一个自主复原装架的恐龙;发现的肋骨是是世界上最长肋骨,也由此实证是世界上体腔最大(也就是肚子最大)的恐龙。

  *迷你豫龙:在中国中部地区首次发现和命名的窃蛋龙,骨骼化石精美完好,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

  *洛阳中原龙:中国中部地区发现的第一个鸟臀类恐龙,也是本馆正式命名的唯一一件鸟臀类恐龙;也是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确凿证据的结节龙类甲龙;

  *西峡巨型长形蛋:南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被称为“震惊世界的科学发现”“20世纪世界第九大自然奇迹”。西峡巨型长形蛋是其中最珍贵的一种,也是河南独有品种,是迄今已知最大的恐龙蛋巢化石,单个蛋和蛋窝直径都是最大的;

  *君昌豫鸟:迄今河南发现的中生代唯一的、最古老的鸟化石,为纪念对河南恐龙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吕君昌博士而命名的化石;

  *中原豫俊兽:中国已发现的保存质量最好的一块多瘤齿兽标本,是欧亚大陆目前已知最大的多瘤齿兽,是我省目前发现的与恐龙同时代、最古老的哺乳动物;

  *复齿河南龙:是河南发现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1963年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在济源地区发现,是新中国成立后命名的河南第一批古脊椎动物;

  *义马银杏:是全球公认的典型银杏化石代表,是河南最有影响力的古植物化石,本标本保存结构最为完整。https://news.dahe.cn/2021/03-14/811956.html

一、世界上最小的恐龙被发现,它们会是蜂鸟的祖先吗?

优质答案1:

世界上最小的恐龙被发现,它们会是蜂鸟的祖先吗?

3月12日,中美加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布,他们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只有史以来已发现的最小的恐龙,到底有多小?如果跟现代生物比较的话,就跟一只蜂鸟差不多!

发现最小的恐龙:眼齿鸟的团队是大名鼎鼎的邢立达博士团队,他们已经有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枚亚成鸟琥珀、第一枚介形琥珀、第一枚蛙琥珀、第一枚古鸟琥珀、第一枚恐龙琥珀、第一枚雏鸟琥珀、第一枚古蛇琥珀等等,不得不说邢立达博士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当然也使得他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排位也水涨船高。

关于最小的恐龙:眼齿鸟

这只眼齿鸟的来自于一枚琥珀化石,它已经被嵌在这块琥珀中将近9900万年,这枚琥珀来自缅甸北部的克钦邦胡冈谷地,这里是著名的窥探白垩纪的窗口之一,因为9900万年前正好是白垩纪晚期的刚刚开始。

发现眼齿鸟的琥珀

发现的这枚琥珀中包裹了一个完整的动物头骨,通过复杂的技术重建其3D结构,再经过相位恢复,断层重建,最终获得一个完整的头部结构。

眼齿鸟头部结构CT重建图

可以看到它与现代鸟类头部的结构已经非常接近,这个骨骼的长度仅仅只有14毫米,有一个带齿状突起和喙尖端的倒钩的喙,现代鸟类中这种结构也挺常见,不过大多存在于捕食鱼虾的鸟类喙部,比如秋沙鸭、鲣鸟等,可以分析这种具有粗短喙部的眼齿鸟应该不会像和它大小类似的蜂鸟那样吃蜂蜜的。

眼齿鸟头部复原图

不过也有灰雁、番鸭等食植性鸭科鸟类也具有喙缘锯齿,不过眼齿鸟的还不算喙缘锯齿,应该还是牙齿到喙缘锯齿的过渡期,眼齿鸟的牙齿左右侧加起来高度高达100多颗,跟它那么小的头部相比,简直就是一把锉刀。另外从眼齿鸟头部尖锐的喙缘锯齿分析,应该是一种捕食昆虫的鸟类,这个结构让它效率提高不少。

最小的恐龙:眼齿鸟复原图

眼齿鸟的头部眼球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这个和现代鸟类几乎就没啥差别,但眼齿鸟的巩膜小骨形状和现代某些蜥蜴类似,这点让邢立达博士团队感到非常困惑。从眼齿鸟头部比例复原的体型来看,体重只有1.95克,身长只有5.5厘米,比我们了解的蜂鸟还要小一些这是发现的最小的古鸟了,当然在白垩纪的它还算是最小的恐龙。

这种最小的恐龙会一直留存到现在吗

这可能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事情,毕竟如果在现代的地球某个地方发现了恐龙的话,那绝壁是一个超级新闻,而这么小体型的恐龙,按理应该非常有可能生存下来,那么事实会是怎样吗?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恐龙的灭绝公开的说法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了全球性的大灾难,海啸和大火席卷了全球,而且次生地震和火山喷发让地球陷变成了地狱,大量的动植物毁灭,只有对环境要求极低的物种才能在这场浩劫中生存下来。

当然还有一个蜥蜴人的版本,说的是两个外星种族因为铜矿在地球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导致地球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方式结束了战争,双方拍屁股走人了,大量生物灭绝当然也包括恐龙。

但无论如何恐龙都灭绝了,然而却不是全部,因为从三叠纪开始出现的哺乳类留存了下来,从侏罗纪开始发展起来的、已经开始向鸟类演化的恐龙也生存下来了,现代鸟类就是从这些小型恐龙发展起来的!所以要说恐龙的后代在地球上到处是其实也没错,而从出土的化石研究来看,当时的鸟类已经具备了飞行功能,尽管可能不太擅长,但足以让它们的活动范围成百上千倍的扩张,这使得让它们具有比其他恐龙没有的优势,而较小的提醒意味这对环境要求低,在这场灾难中更易生存。

眼齿鸟是蜂鸟的祖先吗?

看起来两者并无关系,由于极小体型的蜂鸟很难保存化石,因此迄今为止找到的最早的蜂鸟化石是在3000万年前渐新世的欧洲蜂鸟化石。同样道理眼齿鸟的话是一样难以寻找,如果不是在琥珀中被发现,眼齿鸟很难为人所知!

优质答案2: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地球的中生代以生产巨大的动物而闻名,如今地球动物的始祖们那时都是大体格,但昨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指出,那个时代的动物体型也会惊人地小。

一只蜂鸟大小恐龙的小头骨被发现被包裹在了琥珀中,这带来了一个颠覆性的认知冲破,引发了关于鸟类进化和早期动物微型化趋势令人震惊的思考。

这个被困在琥珀中的头盖骨,只有7.1毫米长,属于一种新的类鸟恐龙。研究人员将它命名为“宽娅眼齿鸟”(Oculudentavis khaungraae)。这种有喙的动物生活在9900万年前的缅甸白垩纪时期,现在被认为是化石记录中最小的恐龙。

这么小的化石得以保留下来,因为它并非传统的沉积岩化石,而是琥珀化石。琥珀化石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能保存那些灭绝生物的微小细节。不用打开琥珀,通过高分辨率同步CT扫描就能研究这些细节。7.1毫米长头骨相当于一只蜂鸟的头骨,而蜂鸟是当今最小的现代鸟类。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的古生物学家罗杰·本森(Roger Benson)在《自然新闻与观点》(Nature News&Views)一篇文章中写道:“这一发现表明,鸟类的微型身体尺寸进化的出现,比先以前认识到的要早,并可能为微型化的进化过程提供一些新的见解。”“在这种情况下,重约2克,大约是已知最小的早期化石鸟的六分之一大小。这表明,在侏罗纪晚期(从2.01亿年前持续到1.45亿年前)起源不久之后,鸟类已经达到了它们的最小体型。”

与现代蜂鸟不同的是,蜂鸟用嘴从花朵中啜饮花蜜,而这种新类鸟恐龙有用几十个锋利的嘴装饰的喙牙。事实上,估计有29到30颗牙齿,这比化石记录中发现的任何其他鸟类都多。

虽然中生代的许多鸟类都有牙齿,但研究发现这种类鸟恐龙,有一排非常长的牙齿,一直延伸到它的大眼睛下面。正由于这个独特的特征,研究人员选择用“眼齿”这个词来命名它。这只白垩纪鸟类很肯定会用它的许多牙齿咀嚼各种昆虫。

本森认为,这种饮食与现在的小型鸟类基于花蜜的饮食有很大的不同,表明灭绝的鸟类与现存鸟类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微型化。另外,目前还不清楚动物的饮食可能会如何参与这一进化过程。

化石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眼窝,类似蜥蜴。它的眼睛会从它的小脑袋侧面凸出当它在寻找食物和远离潜在的食肉动物时。它的眼骨上的小光圈允许有限的光线进入,这表明它在白天是活跃的。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并不完全确定它的视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因为它不同于现存鸟类中看到的任何东西。它的眼骨看上去与夜间活动的猫头鹰一样,眼睛凝视前方,但是它却可能在白天活动。

至于为什么某些鸟类容易小型化,我们只能推测,但正如进化中经常发生的情况一样,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变得很小的动物必须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如何把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装进一个很小的脑袋里,或者如何保持身体的热量。这个小型化过程通常发生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比如岛屿。这个9900万年前的缅甸琥珀也被认为来自一个古老的岛弧(缅甸北部)。“

之前一般认为,小型化通常与牙齿的脱落和异常大的眼睛有关,然而这次发现的化石上的牙齿比平时更多,这表明进化并不总是遵循规则。

当然这个化石不是一只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谁知道呢?但它的大眼窝,加上尖尖的喙,只有在鸟类身上才能找到。所以很可能是一只鸟,一只鸟类恐龙。

顺便说一句,今天活着的所有鸟类,无论是鸵鸟、蜂鸟、企鹅还是鹦鹉,都是鸟类恐龙的后代。

至于“宽娅眼齿鸟”在鸟类进化家谱中的位置,作者把它安排在始祖鸟(Archaeopteryx)与热河鸟(Jeholornis)之间。这两种原始鸟类,都曾生活在1.55亿年和1.2亿年前在中国。

但鉴于化石只可追溯到9900万年前,其他古生物学家可能会反对这一观点,除非能从收集更多填补数百万年至数千万年的时间差距的化石证据。

欢迎@想法捕手,读科学,聊宇宙。

二、非洲象的体型在恐龙时代是什么级别?

优质答案1:

小不点而已。

优质答案2:

感谢邀请

非洲象是今天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啦,其平均高约3.5米,体4至5吨。

如果将非洲象放在恐龙时代,会是个什么级别呢?肯定会有很多人说成了小不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恐龙生活的时代可以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三叠纪是恐龙刚刚出现的时候,那个时代的恐龙体型并不是很大,最大的板龙这个体型的恐龙,体长约8米,体重不足2吨。板龙的体型要小于 非洲象,所以非洲象在三叠纪的陆地上是最大的哦。

图注:板龙是三叠纪最大的恐龙之一,

当来到侏罗纪和白垩纪时,面对像阿根廷龙、汝阳龙、腕龙这样的巨型恐龙时,非洲象就成了小个子。应该注意到的时,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生活着大量小型的恐龙,所以非洲象在这两个时代体型算是中等的了。

图注:剑龙与非洲象的体型对比,

图注:非洲象与霸王龙的体型对比,

图注:众多巨型动物的体型对比,

有趣的是,当来到白垩纪末期的时候,巨型蜥脚类的种类变少,最常见的植食性恐龙成为角龙类和鸭嘴龙类。与角龙类和鸭嘴龙类相比,非洲象的体型还是很大的。所以在白垩纪末期,非洲象又成了较大的陆生动物。

图注:众多种类的角龙类的体型其实并没有大象大,

由于恐龙在不同时代体型的变化,非洲象在恐龙时代不同时期的相对体型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不过至少在侏罗纪和白垩纪,非洲象都远远无法与当时体型最大的恐龙相比。尽管我介绍了在白垩纪末期巨型蜥脚类减少,但是依然有少量种类存活哦。

三、最小的恐龙什么?

优质答案1:

大多数情况下,当人们提到恐龙最先想到的肯定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拥有最大的足迹、是最大的陆生动物。但现在,古生物学家却发现了另一个极端--最小的恐龙足迹,其可能来自于先前不为人知的一种迅猛龙(大小大概跟麻雀差不多)。

据悉,这一组脚印在韩国白垩统晋州组(Jinju Formation)发现,每个脚印的长度大概只有1厘米左右。尽管这些动物被当做现代鸟类追踪,但由于它们只有两个脚趾所以这表明它们应该是迅猛龙。

这项研究论文的作者Anthony Romilio表示,这些1.1亿年前的脚印和轨迹则是由食肉恐龙通常被称为迅猛龙留下的,“这些新轨迹的尺寸非常小,其应该是由麻雀大小的小恐龙留下的,它们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足迹”。

为了找出这种恐龙具体大小,研究小组用脚印长度乘以4.5来估算出它们的臀部高度。这种只有麻雀大小的恐龙与任何已知恐龙物种都不匹配,所以研究人员为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Dromaeosauriformipes rarus。但这里有个问题,这些脚印究竟是由本来就体型很小的成年恐龙留下的还是由更大物种的小恐龙留下的?

恐龙的足迹可以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它让人们可以了解古代动物的盛会方式,这是化石身体残骸做不到的。

研究报告则发表在了《Scientific Reports》上。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88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