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馍蛇是什么样子?热带海螺是什么样子的

2023-03-03 15:19:32 752 0
奇闻观察室
“真龙”的化身?时隔7年!浙江乌岩岭再现“龙角”奇蛇!有剧毒,该生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它的眼上方的角状突起,就如我们传说中描述的“龙”一样,很显然这并不是什么龙,在我们全球范围之中,还没有龙的说法,科学家也没有关于龙的定义,所以经过鉴定之后,这确实属于消失7年之久的物种——角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有角蛇类。

该物种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并且具有剧毒,身体具有极强的探索能力,能探测周围温度的热窝,也就是能够体感温差。

而这次发现它的区域是位于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浙江省泰顺县西北部,西连福建省寿宁,北接浙江省景宁,距离温州市245公里,也是我国距离东海最近的自然保护区。

热带馍蛇是什么样子?热带海螺是什么样子的

保护区内含有植物215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多种,自然保护区的面积高达18861.5公顷,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

浙江上一次发现该生物,是在浙江仙居县境内看到过,也就是在2014年首次在浙江发现的,所以这是时隔7年在浙江的再次发现。

这也说明了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的好,在未来继续保护的力度之下,也将可能看到更多该生物种群出现,由于角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在野外很难发现,所以到底有多少种群,至今也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这也是一个好事情,毕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如果知道有多少了,估计很多人又会根据它的稀缺程度,而带来巨大的破坏,所以不知道反而可能是好事情,只要发现了进行保护就行。

一:热带海螺是什么样子的

说起刺身美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日本和韩国,新鲜的鱼贝类切片后,就能蘸着调料直接生吃。

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异,在我们国家,直接生吃并没有像其他国家这么普及,但也不乏追随者,他们酷爱这样的美食,无论是口感细腻的三文鱼,还是回味甘甜的海胆,只要是能生吃的海鲜,都愿意去尝试。

然而,唯独有一种海鲜,是一直无法克服的,就是海鞘。

海鞘是什么味道?

海鞘在中国市场是比较少见的,若你有幸见过这样的生物,就会被它的外表惊到。

在市场中常见的海鞘呈橘黄色,有时也有点带紫色,它的体型大小,乍一看像百香果,剖开后发现更像百香果了,里面是黄色的,吃的也正是黄色部分。

据说,生吃的海鞘,虽然味道甘甜,但伴有苦味,而且腥味也比较重,因此很多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美食。

海鞘是什么?

海鞘看起来像物,但实际上是一种动物。别看它们外表软软的,实际上它们属于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它们与脊椎动物的关系,比与海绵和珊瑚这些无脊椎动物的关系更近。

在世界各地的海床上发现了超过3000种已知的海鞘物种,类似百香果的海鞘只是其中一种,一般呈圆柱形或花朵状,颜色很多,可以是绿色、黄色、红色、橙色、粉红色、蓝色、棕色或白色,这取决于物种及其栖息地,大多数海鞘物种是在温暖、营养丰富的热带水域发现的。

为了不用出去觅食,海鞘“吃掉”了自己的内脏和脑子

海鞘成年后常年附着在岩石和船底底部,也不主动觅食,非常佛系,每天的任务就是不停将水吸入体内,再吐出,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并以此为食。

这是一种越活越退化的生物,虽然尾索动物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但它仍具有脊索,在发育过程中,海鞘自己放弃了这些特征,就连脑子都不要了。

原来,海鞘会经历一种罕见的逆行发育,也就是说它没有进化,反而倒退了。

大多数海鞘是雌雄同体的,但是异体受精,受精后的幼体有脊椎动物的许多解剖特征,看起来像蝌蚪,尾巴、脊索、神经管以及脑泡,然而这样自由的生活只经历了几个小时,幼体就会迁移到海底,寻找合适的地点,在那里它们将在附着在其他物质上度过余生。

​幼体附着在岩石或其他固体上后,开始消化自己的身体部分:尾巴、原始的眼睛、脑神经节和脊索。这一过程通常持续36个小时,最终演变成营固着生活的囊状生物。

最后

从高等的脊索生物变成无脊索生物,如此退行性的变化,在动物中非常罕见,因此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对于这种不思进取的改变,很多人纷纷表示海鞘是懒到家了,为了不用出去觅食,宁可变成低等生物。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752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