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缴获的“唐山彩西瓜”安放在一个敞口的浅腹瓷盘内。西瓜高13、5厘米,直径为14厘米。瓜皮上用绿釉绘制,黄底的西瓜纹理惟妙惟肖,最可爱的是,西瓜的顶端,还有一个弯曲的瓜蒂。
如此“以假乱真”的唐三彩,真是把文物专家也惊到了。

关键是,如果这真的是一件唐三彩,那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历史谜案”——根据目前能掌握的历史记载,西瓜出现在我国的时间要晚于唐朝几百年。
学术界大多数专家认可的记载,西瓜是五代后晋华阳人胡峤,在出使契丹之后带回中原的。胡峤在他写的《陷虏记》中第一次提到西瓜:“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
五代后晋是唐朝以后的朝代了,这“唐三彩西瓜”如何穿越到了前朝,还被人烧制得如此惟妙惟肖?
在连夜审问嫌疑人后得知,这件东西是他们从西安东郊田家湾的一座唐代古墓中盗掘的。
于是,大家赶紧赶往了现场。不过,这座古墓已经被推倒,基本上也找不到“唐三彩西瓜”出土于唐墓的直接证据了……
在文物鉴定中,有一个办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定年代,那就是“碳14检测”。不过,专家解释,这种方法对于有机物适用,但是对于瓷器、陶器这样的物件,确定年代的难度和准确性都要大打折扣!
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回也有些头疼了,一开始他们已经决定征集这件文物作为馆藏,但是现在这东西是真是假也难以确定,倒是有点“骑虎难下”了。
于是,这件神奇的穿越“唐三彩西瓜”,如今也是一个有趣的历史谜案,它到底是不是真正来自遥远的唐朝呢?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解开谜底……
那么,西瓜这个清甜可口,多汁解暑的水果,到底有着哪些前世今生呢?
中国古代文化中,曾经有一个“稀瓜”的传说。没错,是“稀瓜”而不是“西瓜”。
传说,神农尝百草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一种瓜果,吃起来香甜多汁,但是数量稀少,不易找到,因此取名为“稀瓜”。
1959年,浙江杭州水田畈村新石器遗址中,专家们曾经发现过原始的“西瓜籽”。但遗憾的是,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些“西瓜籽”并不是真正的西瓜籽,而是葫芦或其变种的瓠瓜籽。
所以,我们现在吃的“西瓜”到底是不是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还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了……
历史总是很有趣,期待更多爱它的人一起讨论、发掘……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