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刘据和母亲卫子夫商量过后,立刻派人抓捕江充等人。江充来不及逃跑,就被逮个正着。刘据没能在他身上得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一怒之下,便把江充杀了。随后又起兵将上林苑中胡人巫师全部烧死,还抓捕了江充同党。可他没想到的是,佞臣苏文居然逃出长安,去给汉武帝报信,诬陷自己谋反。汉武帝刚开始并不相信苏文说的话,便派人去查探。却不料,派去查探的人并没有去找太子,而是在外面溜达了一圈,便回来对汉武帝说太子真的谋反了。汉武帝听完开始有些生气了,但心里还是觉得儿子不会这么做。恰好这个时候,丞相刘屈氂派人送来急报说太子谋反,向皇上请求调兵。几个人都这么说,汉武帝不得不信了,于是下令刘屈氂去平叛。然而,面对父亲下令调的兵,刘据无奈组织了囚徒和百姓来对抗刘屈氂。
这一仗打了三天,双方死伤数万人,血流成河。势单力孤的刘据,带着两个儿子逃离长安。汉武帝大怒,杀了很多和太子有牵连的人,并且下令通缉刘据。谁先抓到了刘据,谁就可以取得高额的奖赏。太子逃到河南湖县后躲在一户卖鞋人家的家里,后来却被官兵发现。为了得到高额的奖赏,官兵立刻包围了刘据。刘据知道自己被父亲通缉后,他绝望地喊道:“父皇,儿臣发兵只想诛杀佞臣,并无谋反之意!为何您宁可相信外人的话,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呢?”说完他悬梁含冤自尽。刘据的两个孩子,以及收留他的那户人家,全都被杀害。
后来,汉武帝得知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是蒙冤而死,他悲痛万分。下令将江充一家满门抄斩,把苏文活活烧死在横桥上,还将其他参与陷害太子的人灭族。
@叫我李多萌
汉武帝更多的是想通过巫蛊事件敲打自己的儿子,却万万没想过要刘据的命。
汉武帝主张打仗,主张酷刑,然而刘据却因反对父亲的做法遭到父亲的反感。
儿子和父亲的政见不合,其实一定程度上使得汉武帝心里对刘据有看法。
再加上江充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汉武帝面前吹风,说刘据坏话。
慢慢地,父子之间的信任出现问题,正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这份不信任间接杀害了刘据。
真相大白以后,汉武帝悲痛万分。但其实汉武帝是爱刘据的。
刘据死后,汉武帝经常在夜里偷偷哭,还为此痛改前非,颁布《轮台罪己诏》。
据说汉武帝修建的太子冢比茂陵还高,可见汉武帝晚年之悔。
刘据之死,实属可惜。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叫我李多萌 一:汉武帝巫蛊事件
汉武帝征和二年,汉朝国都长安,发生了一起由巫蛊之术引起的政治事件。汉武帝花费数年心血培养的接班人戾太子刘据,惨死于这场灾难中,许多政治上层人物被杀,国都内百姓有将近40万人受到牵连,一时之间,人人自危,都不敢站出来发声。这就是著名的巫蛊之祸。
后世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巫蛊之祸,但一定程度上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其中最为可怜的还是要属太子刘据以及曾经冠宠后宫的卫皇后。
如果没有巫蛊之祸的发生,以卫皇后的家族实力以及汉武帝对太子的栽培,可以说他未来接班人的身份毋庸置疑,不过这场政治事件的发生,也不仅是因为奸人的挑拨,汉武帝性格的多疑,以及对儿子的不信任,也是造成刘据被害的重要原因。
一年后,这件事情便被汉武帝平反,所有牵扯其中之人,但凡有污蔑,伤害戾太子刘据之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当初参与巫蛊之祸陷害太子的奸人其实有两股势力:李氏外戚李广利和其女婿刘屈氂,利用巫蛊之术害人的始作俑者江充和汉武帝内侍,苏文。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对刘据呢?征和二年春,汉武帝查出阳石公主和公孙敬声私通,还企图用巫蛊之术来害自己,便下令将牵涉在其中的两位公主,公孙贺父子二人以及卫青的长子全部就地正法。这一下让刘据的势力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刘屈氂被晋升为丞相,这让拥护昌邑王的李广利一党蠢蠢欲动。
身为皇帝,身边的人自然知道见眼色行事,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生下刘弗陵,尧也是孕育十四个月才出生的,汉武帝便以此为由,说道:“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这其中不难看出,他对刘弗陵的厚望,苏文见此便更加肆无忌惮,江充认为自己与太子和皇后有矛盾,便也伙同他们一起陷害刘据。
纸终究包不住火,知道真相的汉武帝并没有轻易放过他们任何一个人,相反,就像那次巫蛊之祸一样,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征和三年,守卫汉高祖祭庙的郎官,田千秋上书为刘据鸣冤:“做儿子的擅自动用父亲的军队,其罪应受鞭打,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有什么罪呢?我梦见一位白发老翁,让我上此奏章”。原本对巫蛊之祸就心存疑虑的汉武帝,这下更是坐实了自己的想法,刘据果真是被冤枉的,于是他让田千秋当自己的辅佐大臣,开始着手惩戒残害太子的小人。
涉事的江充下令被满门抄斩,苏文在横桥之上被活活烧死,丞相刘屈氂处以腰斩,其妻子也难逃一死,李广利当时正在前线打仗,当听到汉武帝逮捕自己的妻子,准备处置家人时,还想击退匈奴以此将功补过,可没想到带去的数万大军全军覆灭,自己成了俘虏,后被杀害。
当时巫蛊之祸发生时,刘据曾经逃到一个家境贫寒的人家苟且偷生,那户人家为了奉养刘据经常编织草鞋来卖,后来有人来抓留刘据,那户人家为了保护他献身了。当时前来逮捕刘据的人,一个叫张富昌的男子被封为题侯,新安县令史李寿被封为侯,后来这件事情被平反后,他们都被满门抄斩。总而言之,所有蓄意以及残害过太子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巫蛊之祸时,汉武帝相信奸人所言,认为刘据蓄意造反,便将部分兵权交到丞相手中,让其不惜代价抓捕主谋,后来汉武帝幡然醒悟,明白其中阴谋,为太子平反,数百人因此再受牵连,而这,都是因为汉武帝的一句话。
二:汉武帝巫蛊之术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害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起兵对抗不果,相继自杀三:汉武帝为什么会在晚年酿成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末年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 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久之,巫蛊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书讼太子冤,武帝乃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四:汉武帝巫蛊事件概述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立青
清朝诗人宋凌云曾在《忆父》一诗中说道,“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远游在外的儿子啊,曾多少次在梦里跨过千山万水,回到父亲身边,轻轻问一句,您身体可还安康?其实哪里只有儿子牵挂父亲呢,身在家中的父亲又何尝没有担忧出门在外的儿子呢?
自古以来,父子之间的情谊都是伟大的,令人动容的。常言道,父爱如山,但汉武帝却在他人的设计下亲手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刘据。这就是西汉著名的政治事件——巫蛊之祸。事后醒悟过来的帝王,终是悔恨不已,而那些害死太子的凶手,也要承受天子的怒气。
巫蛊之祸
西汉征和元年,汉武帝因为上了年纪,身体愈发不好。而皇后卫子夫虽不如当年得宠,但朝廷之中卫氏一族的权利却如日中天。朝中丞相公孙贺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夫,他的儿子公孙敬声也担任着太仆一职。
恰逢当时有人举报公孙敬声目无法纪,贪污军费。汉武帝得知此事后,或许是出于削弱外戚力量的考虑,立即将他逮捕下狱。但碍于不让老臣寒心以及公孙一族与太子交好等原因,他又同意了其父公孙贺的求情。他答应公孙贺,只要他能缉拿流窜的大盗朱世安,便赦免公孙敬声。
然而,公孙贺虽成功地抓住了朱世安,却没想到不仅儿子没能得救,自己也搭上了性命。
朱世安下狱以后,不知与谁勾结,竟向汉武帝上书说公孙敬声与石阳公主私通,还说公孙敬声用巫蛊之术诅咒陛下。汉武帝派人查证,居然真的在他前往甘泉寺的路上挖出了诅咒专用的木偶。至此,武帝下令,灭公孙一族。而牵涉其中的石阳公主、诸邑公主和卫伉等人也被诛杀。
经过这件事,武帝深深怀疑是因为不止一人在背后诅咒自己,才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恰巧当时后宫嫔妃为了争宠,竞相污蔑对方背地里诅咒皇帝。武帝大怒,处死了所有与之相关的妃嫔、宫人,并命令江充彻查此事,找出所有施巫蛊之术的人。
而江充这个人素来与太子不和,他知道武帝年事已高,不久就会离世,到时候,继位的太子必定不会让他好过,便想趁机拉太子下水。于是他便和巫师勾结,欺骗武帝说宫中蛊气深重,如果不清查皇宫,皇帝必然命不久矣。武帝信了他们的话,便命江充带人一一搜查后宫。
这正中江充下怀,他先是找了几个失宠的嫔妃做替死鬼,接着借此一步一步搜查到皇后和太子宫中。而江充事先也与人勾结好了,秘密地在太子和皇后的宫殿中藏下了人偶,和他一起搜查的苏文就是他的帮手。等来到皇后和太子宫中时,一搜,便是已经提前埋好的赃物。
太子见此十分震惊,江充便胁迫他说要将此事告诉在城外甘泉宫的武帝。惊惧不堪的太子在少傅石德的建议下,假传武帝的旨意,逮捕了江充和巫师等人并将其诛杀,只有苏文逃了出来。偏这苏文见到武帝,竟张口就说太子造反了,已经围了长安城。
武帝不信,派使者前去查看,不曾想这使者也是个胆怯的,还没进城见到太子就回来禀报武帝,说太子要造反。武帝信以为真,十分生气,立马遣调兵马派新任丞相刘屈氂去捉拿太子。而这边太子又以为父亲可能早就被江充等人控制住了,不然自己怎么可能这么被动。就这样,父子俩在奸人的隐瞒和欺骗下生了误会,一场血战一触即发。
而身为儿子的刘据又怎么比得过身为皇帝的父亲呢?不久,刘据就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上吊自杀,而他的母亲卫子夫也只能投缳自缢。
水落石出
太子虽然死了,但是武帝还是十分气愤,将跟随太子的一大批人,无论是有没有参加兵变的,都给予了处罚,不是被灭族,就是被流放,反而那些追捕太子的,被封赏受爵。一时之间,无人敢劝谏武帝,为太子求情。
这个时候,壶关三老令孤茂站了出来,他上书武帝,说皇帝和太子是父子,太子的行为是因为皇帝不信任他,让江充这么一个地位低下的外人来威胁自己,他起兵杀江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并不是要造反。而皇帝和太子都是被奸臣给蒙蔽了,才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之后巫蛊一事也被渐渐证实是假的,车千秋也上奏为太子鸣冤。
武帝本就因为太子的死耿耿于怀,毕竟那是自己的亲儿子,又是自己培养了那么多年的继承人,看到这些奏折,他的愧疚和悔恨更是掩藏不住。终于,他认识到是自己的鲁莽害了自己的儿子,更是那些奸臣,那些小人从中作梗,蒙蔽了他的双眼,才使得他失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汉书·武五子传》记载,“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上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
为了惩罚这些害死太子的凶手,武帝灭了江家三族,又下令将苏文烧死。除此之外,当初奉命捉拿太子的丞相刘屈氂等人也没有逃过皇帝的怒气,都被诛杀,甚至被满门抄斩。真可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袁史有话说
在这一场巫蛊之祸中,有多少嫔妃、宫人,多少官员、百姓,无辜死去;更有有心之人借此构陷皇嗣,谋害太子,欲趁机谋夺自身利益;西汉政权的根基也因此遭受重创,官员流失,百信对天子的信任度也直线下降。
或许最初的最初,身为皇帝的汉武帝打击卫氏家族,只是想为儿子刘据扫平外戚专权的隐患,但没想到,却因此引发出一场父子兵戈相向的惨案。尽管最后汉武帝诛杀了那些谋害太子的人,但他的儿子刘据是真的再也回不来了,他只能带着对父亲的不满、带着满心的悲凉与惶恐独向黄泉。
我们的
参考资料:孙景坛.苏文应是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的元凶[J].南京社会科学,2008,(10):49-54. DOI:10.3969/j.issn.1001-8263.2008.10.008.
常慧琳.巫蛊之祸与历史书写[J].国学学刊,2019,(2):29-48. DOI:10.3969/j.issn.1674-6643.2019.02.004.
五: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巫蛊之祸
昨天刚好听的王立群读史记,他说了之所以会发生巫蛊之祸是因为啊那个汉武帝老了,疑心越来越重,但他总想着长生不老,可由于年岁已大,他又不认老,所以他就认为是有人害他,在丞相令狐茂(貌似是这个名字)家里搜出了巫蛊道具之后,他便更坚信这点.于是就派当时他比较宠信的大臣江充等四人调查.当时江充很高兴的拉,便立马扩大巫蛊案,前后杀死了上千人,目的就是为了将势头弄地更猛,但没有人阻止啊.江充把势头弄猛了之后呢,就将矛头指向太子了(因为之前江充好像杀死了太子的什么人,所以得罪了太子,他知道汉武帝的岁月不多,自己的靠山也越来越没用了,所以便想利用这个机会来陷害太子),当时汉武帝到了某个地方养病,江充乘机谋害太子,太子逼于无奈,起兵造反,杀了江充后准备才象汉武帝禀告,谁知当时的调查的四个人当中,江充已经被杀了,有两个人便跑到汉武帝那里告密说太子造反了,本来汉武帝不信,于是就又派了个太监去调查,这个太监和太子有仇,于是也谎言说到太子造反,当时的一个新宰相在家中听说太子造反,也不去调查是不是真的也跑到汉武帝那里说太子造反.于是汉武帝便亲自调出兵马捉拿太子,由于太子的兵力薄弱,太子只能乘机逃跑.当时太子所求救的人一律被杀害,无论有没有帮助太子.太子在逃亡之中因为泄露行踪,于是便自杀,汉武帝对于太子的逃跑很生气,便废了皇后卫子夫,卫子夫也自杀了.总的而言,造成这场悲剧主要是因为汉武帝和他儿子没有好好沟通,且汉武帝疑心太重,易听信小人言,不给自己儿子解释的机会,太冲动了,才导致这悲惨的事件发生~
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1)
1�发生在武帝晚年的巫蛊案,是西汉时期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此案引起了汉武帝晚期政治的重大转变。但是,为什么会发生此案,则一直扑朔迷离,异说纷纭,成为武帝一生历史中的一个巨谜。宋洪迈《容斋续笔》即云:“汉世巫蛊之祸,虽起于江充,然事会之来,盖有不可晓者。”�
什么是巫蛊?“巫蛊”二字历来不见达诂。说者或牵扯《易》之蛊卦,(易卦之蛊,乃故老之故的借文,与巫蛊并不相干。)皆妄不足论。蛊,即蛊惑。蛊之古音通鬼,(《说文》:“臬桀死之鬼亦为蛊。”)又通诅,是一种诅咒之术。所谓“巫蛊”,即巫鬼之术或巫诅(咒)之术也。《汉书》谓巫蛊起自胡巫。巫蛊之术,其源实来自匈奴民族所信之萨满巫术。(萨满,女真语,指巫师巫术。《三朝北盟会编》:“珊蛮(萨满)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变通如神。”其来源则甚古老,为北狄、东胡(通古斯)民族所普遍信仰。)�
巫蛊之术的具体方法,就是以桐木制作小偶人,上面写上被诅咒者的名字,生辰八字等,然后施以魔法和诅咒,将其埋放到被诅咒者的住处或近旁。行此术者相信,经过这样的魔法,被诅咒者的灵魂就可以被控制或摄取。�
战国晚期及汉代,由于民族的迁移与混合,巫术之风浸染中原,逐步由下层流行至上层。战国后期著名的邹衍就是一位大巫。武帝时的大儒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书中也有五行及祈雨巫术。儒家一向以理性见称,但汉儒则多信巫术。可见其时巫风浸润之广。武帝元光年间,皇后陈阿娇失宠,曾使用巫蛊之术诅咒其情敌卫子夫。武帝觉知后将她废黜,女巫楚服及宫人牵连被诛者三百余人。(《史记·外戚世家》记载,“(陈皇后)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于是废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所谓“挟妇人媚道”,司马贞《索隐》:“《汉书》云:‘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咒诅,大逆无道,相连诛者三百人。’”)但其案影响尚较小。�
而起于征和元年十一月的巫蛊之祸,则延绵数年,牵连诛死者有皇太子、卫皇后,公孙贺及刘屈氂二丞相,诸邑、阳石二公主及三皇孙,还牵涉到许多公卿大臣和重要人物,如江充、韩说、章赣、苏文、石德、赵破奴、任安、暴胜之、田仁、朱安世、商丘成、张富昌、李寿、马通、马何罗、景建等,都城长安在这次政治动乱中致死者数以万计。其结果,导致了汉帝国统治上层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酿成武帝后期政局空前之巨变。��
巫蛊之乱的发生,包括四个阶段:�
(3)矛盾激化为京城动乱�
武帝天汉年间,国内流行疫病。这种疫病最初可能来自匈奴发动的生物战。由于汉武帝不断对匈奴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为阻挡汉军,匈奴使用“胡巫”的萨满巫术。这种巫术的“诅军”方法之一,是将疫马、牛、羊埋到汉军经过的水头水源上,或将染有烈性病毒的疫马施放给汉军,使汉军人畜染疫。(《汉书·西域传》及注)疫病随归师传回长安。一代名将霍去病在28岁的青壮之年早夭,肯定是由于染上了不治的疫病。(元狩年后,匈奴连续数位单于均以青壮年短命早夭,可能也是死于疫病。汉昭帝也仅二十一岁就病死。)�
武帝中后期以后疫病流行国中。(张华《博物志》记:汉武帝时,弱水沙土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留久之,帝幸上林苑,西使千乘舆闻,并奏其香。帝取之,看大如燕卵,三枚,与枣相似。帝不悦,以付外库。后长安中大疫,宫中皆疫病。帝不举乐,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差。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汉宫人多染疫者。武帝晚年也染疫多病。“上春秋高,意多所恶”,又“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怀疑自己中了巫蛊之术。�
《汉书·武帝纪》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止禁巫祠道中者,大搜。”所谓“大搜”,臣瓒以为:“‘搜’,谓索奸人也。”晋灼注:“搜‘巫蛊’也。”�
巫蛊之案是在疾疫流行的这样一种背景上发生的。��
巫蛊之案的第一个受害者,是战功卓著的名将公孙敖家族。公孙敖是卫青好友,参与过多次对匈奴远征,封侯。太始元年春正月,公孙敖坐妻为巫蛊,腰斩。�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又有人举报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以巫蛊之术诅咒皇帝。�
公孙贺武士出身,青年时代是卫青的好友,曾多次追随卫青征伐匈奴,以战功封侯。他娶卫子夫之姊君孺为妻,与汉武帝有连襟之亲,因而一度深受重用。先为太仆,太初二年(前103年)继石庆为丞相。而他的儿子公孙敬声则接替了其太仆的职务,父子并居公卿位,一时宠贵莫比。�
但公孙敬声“将家族亲贵之势”,“骄奢不奉法”,擅自挪用“北军钱千九百万”,案发后被捕。公孙贺向武帝请求以立功赎子罪,自请追捕早被通缉但一直未归案的阳陵大侠朱安世以交换儿子。�
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2)
朱安世被公孙贺捕得后,仰天大笑,说:你杀我一个,我灭你一族。于是自狱中上书首告,“举报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诅上,于皇宫甘泉驰道埋偶人,祝诅皇帝有恶言。”�
根据举报,武帝诏公孙贺全家“下有司案验于皇宫,穷治所犯。”�
这就是巫蛊之案的缘起。受公孙贺之案牵连的有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
“征和二年春正月,丞相贺下狱。”“父子死狱中,全家灭族”。(《汉书公孙贺传》)公孙贺妻是卫皇后之姊、是卫青的姐夫。阳石公主是武帝与卫皇后所生的女儿。数月后,卫皇后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
公孙贺一案,遂成为点燃巫蛊大案和长安政变的导火索。��
在纠治公孙贺案时,武帝已染病。“时上疾,避暑甘泉宫”,长安“独皇后、太子在”。但是,武帝却不信任他们,而把纠治公孙贺案的责任,全权委托给了新任丞相刘屈氂和御史章赣。具体察办此案的则是一个政治背景复杂可疑的宠臣江充。�
江充是赵国邯郸人,本出身于市井无赖。年轻时他将貌美的妹妹嫁给赵太子刘丹而成为赵王的座上客。后又与赵太子发生龌龊,即入长安诣阙举报太子丹有种种不法事。�
武帝劾治刘姓诸王及家属极严,根据江充的举报,赵太子获罪死狱中。汉武帝赞许江充,任命他以谒者的官职出使匈奴。出使前武帝曾问他出使时作何计划,他说一切随机应变。江充在匈奴中活动了近一年。归后得到重用,武帝委任他担任钦差无定所的检查官“直指绣衣使者”,负责京师治安,“督三辅盗贼,禁察逾制”。�
在任上,江充严厉劾察亲王贵戚及其子弟,敢于碰硬,因此深得武帝赏识。“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例如,江充曾将在驰道中奔驰的武帝之姑馆陶长公主的车骑“尽劾没入官”。又曾惩办在御用驰道中疾驰的太子家使。太子亲自出面说情,江充也不给面子。�
公孙贺案结束后,武帝为疫病所困,长居远离长安的甘泉宫中。江充目睹武帝已年老,怕他死后太子继皇位报复自己,在丞相刘屈氂的支持下,决定借公孙贺一案罗织陷害太子和卫皇后。《汉书·江充传》记:“(江充)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他面见武帝,说武帝生病的原因是由于遭受巫蛊。于是武帝授权江充成立专案,对“巫蛊”作进一步调查。�
案子愈查愈大,以致武帝“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江充乘机指使胡巫檀何欺骗武帝说:“皇宫中大有蛊气,不除之,上疾终不差(病不愈)。”武帝相信其言,指令江充入宫穷治,又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宦者)苏文等协助江充督办。��
江充接受在长安大规模调查“巫蛊”一案的指令后,“知上意”久已不满卫氏集团,于是任用了一批来自匈奴和西域的“胡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胡巫多来自汉朝的敌国匈奴。“胡巫”与江充相勾结,罗织陷害,株连牵引数万人,通过查“巫蛊”,把一个长安城搞得乌烟瘴气。最终,则将调查矛头引向皇宫中的卫太子和卫皇后。《汉书》记:�
“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视,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无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江充亲自带领胡巫入宫搜查。“入宫至省中,坏御坐掘地。”“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
结果,江充果真在太子宫中掘出了桐木人和写有咒语的帛书,他得意洋洋地宣告:“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
其实,太子宫及皇宫中所发现的巫偶,全部都是江充指使胡巫及宫人所预先设置。《汉书》颜师古注引“《三辅旧事》云:‘(江)充使胡巫作而埋之。’”“张晏曰:‘(江)充捕巫蛊及夜祭祠祝诅者,令胡巫视鬼,诈以酒辍地,令有处也。’师古曰:‘捕夜祠及视鬼之人,而(江)充遣巫污染地上,为祠祭之处,以诬其人也。’(《汉书·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记:�
“(江)充典治‘巫蛊’,既知上意,白言宫中有蛊气,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上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王先谦《汉书补注》:“掘得桐人六枚,尽以针刺之。”)��
6�眼看冤案就要罗织到自己和母亲卫皇后身上,太子情急,乃征求左右幕僚的意见。太子少傅石德劝刘据诛杀江充。他说:�
“先前的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及卫伉家人都已受陷害被杀。现在胡巫又来陷害太子,已挖到了木偶。皇上不会知道这是胡巫所设置,会认为我们真在诅咒他,我们无法自白洗清。我们与其坐而等死,不如动手杀掉江充和胡巫。难道太子忘掉前朝秦始皇的太子胡亥受冤屈而死的事情了吗?”�
〔“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已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上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