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天启帝朱由校无子早逝,他由信王入嗣大统。
朱由校病来得凶猛,临死前还特嘱其说魏忠贤“恪尽忠贞,可计大事。“朱由检城府甚深,不置可否。
这也是不得己而为之,时魏阉擅政,势力盘根错节,遍布朝野,呼吸之间,风云变色,内结天启乳母客氏,外连诸镇司道部府,自已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提调东厂,亲信田尔耕为东厂提督,崔呈秀为兵部尚书,朝中利器尽归其手,文武稍有不顺,诛杀立至,天启虽名为天子,但被其诱入淫乐,不问朝政,一时竟有只知有九千岁(魏忠贤)不知有万岁。
朱由检由藩王入宫继位,羽翼全无,如入龙潭虎穴,此情此景,焉得不惊,稍有不慎,求一匹夫而不可为。
他谨记其妻张氏嘱咐,入宫切勿尝其饮食,只以袖内麦饼充饥,入宫当晚一夜未眠,取太监佩剑独坐一夜,直至关宁铁骑护驾前来方松了一口气。
魏忠贤本想趁乱变生宫掖,让朱由检死个不明不白,见其防范甚严,倒也不敢硬来,遂又出了个百试不爽的下流招数。
朱由检正当少年,魏忠贤呈入美女数名,但朱由检已将自己妃嫔和太监带入宫中伺奉自己的起居饮食,初不纳,但为免魏忠贤起疑对已不利,遂假意收下,命人遍搜其体,发现每名美女颈下均系香囊,内秘藏“迷魂香”之春药……。
魏忠贤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命值夜小太监手持迷魂香坐于宫里夹壁之内,以乱朱由检心性,但也被其识破。
朱由检咬牙暗恨,才知道自已的父皇和皇兄都遭了魏忠贤的道。
朱由检羽翼未丰,为避免逼反魏忠贤,他对他和客氏仍持礼甚恭,看不出任何反常,魏忠贤何等样人?这新主子连色都不好,其志不小,玩弄两朝天子于股掌中的他对这年轻人第一次觉得心里没了底。
他想出了一个以退为进的主意。
魏忠贤权势熏天,炽手可热,福祸生死,荣辱升黜全凭他个人喜好和心情,天下多有不知廉耻的官员拜这无根之人为父为祖,并为他大建生祠,规格越豪华越忠心,天启在世之日也睁只眼闭之眼,一时间,海内侵夺良田,流民失所,魏忠贤生祠遍布,其制黄顶朱墙,其像冠冕持圭,形比王候,民怨鼎沸,天下汹汹。
魏忠贤上表请停建生祠,以试探朱由检的态度。
朱由检不动声色,只是批复,以往生祠不论,尚未建者,慨行停止。
这不汤不水不温不火不冷不热的批复让魏忠贤着实难以揣摩。
软刀子比硬刀子更可怕……。
朱由检一边稳住魏忠贤,一边加紧培养壮大自己的势力,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悄悄的进行。
与此同时,他一再表彰魏忠贤集团里的骨干分子,一是分化瓦解,二是消除他们的防范之心。
就在魏忠贤一党渐渐放松紧惕的时候,天启七年(1627年,这年天启帝死,故犹用天启年号)农历十月十三日,一封奏疏石破天惊,激起轩然大波,也揭开了倒魏的序幕。
这封奏疏显然是朱由检授意并与亲信密议良久的。
这封奏疏的主人是御史杨维垣,奏疏的内容是弹劾魏忠贤门下五虎之一的兵部尚书崔呈秀。
这封奏疏很有特点,一看就是下了大功夫的,通篇只劾崔呈秀贪财不公,恃权纳贿,但却将锅尽数扣在他的头上,反而替魏忠贤开脱,通篇读来,完全是崔呈秀不争气不长进,有负魏忠贤栽培。
普朝谁不知崔呈秀在魏忠贤心中的份量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魏忠贤站在朱由检身旁,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比弹劾自己还难受。
朱由检揣着明白装糊涂,顺水推舟,免去了崔呈秀兵部尚书一职,明知是打狗欺主,魏忠贤也只能打脱牙和血吞。
崔呈秀一倒,魏忠贤如失一臂,气焰顿减,墙倒了人推,鼓破万人捶,朝中文武如墙头草顺风倒,有附合上意的,有报怨报仇的,一时间,弹劾魏忠贤的折子如漫天飞雪涌入宫中,尤以海盐县贡生钱嘉贞的奏疏为最,疏中他列举了魏忠贤”蔑后,弄兵,无二祖列宗,无圣,克削藩封,伤民财……等十款大罪,每款罪证确凿。
朱由检也真做得出,腰杆已硬的他完全撕破脸,这次完全不给魏忠贤留一点面子,当着满朝臣工命人宣读了钱嘉贞的这份奏疏,其实用意很明显,就是给魏忠贤敲丧钟。
魏忠贤心知全完了,但他还抱有一丝侥幸,在朱由检信王时的旧臣,他的老友徐应元的暗中授意下,他向朱由检辞去本兼各职,朱由检也一步棋分几步走,暂未取他性命,将其发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
魏忠贤为表自己只想做个富家翁,离京时竟带着千余人的卫队,装满财宝的大车四十余辆浩浩荡荡的上路,朱由检正找不着口实,闻讯立命锦衣卫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
天启七年十一月六日夜,阜城县南关的一家旅舍中,家人亲兵散尽的魏忠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将一颗白头颤巍巍的伸进房梁下的环套之中……。
窗外,一书生的《桂枝儿》幽幽响起:“一更,愁起。
听初更,鼓正敲,心儿懊恼。
想当初,开夜宴,何等奢豪。
进羊羔,斟美酒,笙歌聒噪。
如今寂寥荒店里,只好醉村醪。
只怕酒淡愁浓也,怎把愁肠扫?……
屋内无灯,一束寒月的光辉映照在魏忠贤如死灰般脸上的两行浊泪上……
一、山东聊城的迷魂阵村进去真的出不来吗,是在什么时候建造的?
优质答案1:
中国有好多个用八卦方位建造的村落。山东聊城的阳谷具有一座据传说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膑建造的迷糊阵村,此村位于阳谷县城六公里处,有东西两块组成,分为大、小迷糊阵村。整个村落建筑的街道非常狭窄,生人进入村中,感觉街道建筑时刻都在变,容易使人产生错觉,时间好像也产生了变化,使生人很难走出此村。当地民谣唱道:‘进了迷糊阵,状元也难认,到处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此村依八卦而建,房屋依一条斜曲的街道而建,房屋朝向各异,面朝街道的房屋称为堂屋(北屋丿,人们通常以座北朝南的建筑辨别方向和时间,在狭窄的街道上,容易产生错觉。鬼斧神工的建筑格局令人叹为观止。据此传说,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真是让人无比叹服。
优质答案2:
在阳谷城北。没实地考察过。光听当地的人,吹过。
优质答案3:
去年我们全家去了小迷糊阵村,没传说的那样邪虎,道路弯曲,房屋错牙而建不假,但进村不迷糊。在村中转了一圈扫兴的出村走了,真是观景不如听景。
二、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在如今的哪个地方?杜牧是如何成为“官场变色龙”的?
优质答案1:
有说在山西汾阳县的,有说在安徽贵池县城西的,也有说在江苏丰县城南的。认为杜牧所说的杏花村在江苏丰县城南者居多。
杜牧为何会成为官场变色龙,主要是为了适应周围环境,为生存计。
优质答案2:
杜牧这首诗中的“杏花村"在什么地方一直有争议。
首先,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据《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但一般也认为:杏花村不一定是指村名,也不一定是指小酒馆的名字,而是泛指杏花村深处一个美丽的地方。杜牧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里,诗人在通往杏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去喝酒罢了,或许在那个小酒馆里,有一个老朋友在雨中等待他,准备和它对饮没消愁。这样的理解,我认为更适合杜牧的诗意,也更美丽。
杜牧一生很风流,活得很自我,年轻时也很有抱负,也忧国忧民,年轻时就写出了千古名篇《阿房宫赋》,名震长安。
但后期游戏人生,“赢得青楼薄幸名“。但不能说杜牧是“变色龙“ ,我们看看他的经历就知道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风流多情多 才,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一生也做出了很多成绩,但至今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爱泡女人的故事罢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