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赵构杀了岳飞下场

2023-03-05 10:19:35 549 0
奇闻异事录
赵构赐死岳飞前的一封圣旨,表面上是关怀有加,其实是内藏杀机,岳飞要是读懂了,也会惊出一身冷汗

在书法史上,能够榜上有名的皇帝,只有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父子二人,都是天赋极高的艺术天才!

论赵构的书法成就,应该在宋徽宗之上,连后世赵孟頫早年也是学习赵构的书法,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赵构杀了岳飞下场

赵构抗金的目的,并不是要收复失地,而是想偏安一隅,保住自己的皇位,而满怀家国情怀的岳飞,没有理解赵构的这层意思,把金人打的落花流水,收复北方,指日可待!

坐立不安的赵构,已经想赐死岳飞,来保住自己的皇位。在此之前,为了告诫岳飞,专门下了一道圣旨,这就是《赐岳飞批剳卷》的由来。

圣旨的篇幅很短,一共99个字,表面对岳飞关怀有加,其实内藏杀机,岳飞要是读懂了,也会惊出一身冷汗.

《赐岳飞批剳卷》现存于台北兰千山馆,抛开历史的恩怨,单纯书法而言,可谓是书艺高超,妍媚多姿,清和俊秀,是行书难得一见佳作。

《赐岳飞批剳卷》也是赵构从米芾转向二王期间的代表作,用笔迅疾而劲健,还有一种儒雅高贵的气息,两者完美地融合,也只有赵构能写出来。

学习书法,一定要取其大者,不可“因人废字”,这件《赐岳飞批剳卷》以纸本墨迹传世,极其珍贵,也是书法人难得临摹之作!

一、如何评价赵构?赵构是昏君吗?赵构为什么要杀害岳飞?如果不杀岳飞,会有什么后果?

优质答案1:

赵构是个无奈、无能、无后的三无皇帝。说他是昏君有些过头了,他至少没有到那种荒淫无度的地步,跟崇祯一样,还是心系国家安危和自己手里的权力的。所以他做出了杀害岳飞的行为,这是从他自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而做出的决定。

岳飞屡战屡胜,这让赵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岳飞实在是太厉害,对金人的作战是屡战屡胜,把完颜兀术打的不敢南下,这个时候的岳家军俨然成为了南宋存在的保证。这对岳飞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皇帝打算大举北伐了,这也是赵构唯一一次想要北伐,他们选择北伐的地点在淮西地区,结果因为岳飞镇守中原地区,没来得及赶往救援,成为了赵构杀死岳飞的最好借口。

在赵构看来,正是因为岳飞的主力部队,没有及时赶往淮西,所以才导致了淮西战败。岳飞自己领导的战役都能获胜,而他一个皇帝领导一次战役,岳飞就不肯配合,落得大败而归的下场,赵构甚至认为,岳飞有轻视自己这个皇帝的看法。其实岳飞是担心金人从中原南下,到时候南宋可就被一锅端了。

为了跟金人和谈,换回自己的母亲,赵构选择诛杀岳飞。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理由,当时金兀术告诉赵构,要想和谈是可以,但是必须要杀掉当时炽手可热的岳飞。这件事赵构是犹豫的,没有一口答应,毕竟岳飞对南宋的重要性赵构心里是清楚的。

壬午,遣魏良臣、王公亮为金国禀议使。乙酉,虚恨蛮主历阶诣嘉州降。癸巳,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封福国公。是月,金人陷濠州,邵隆复陕州。---《宋史》

这个时候金兀术抛出了另外一个筹码,那就是赵构的生母,当时赵构的生母韦太后还在金人手里,金兀术告诉赵构,只要杀掉岳飞,那他就可以将韦太后给送回来。这对赵构来说诱惑力就太多了,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知道母亲在金人那边受了太多的苦。含着泪做梦都想把母亲接回来。可是通过战争做不到,只能通过和谈。所以赵构选择诛杀岳飞,换取他的母亲。

为了表现和谈诚意,赵构卸了支持北伐的将领兵权。

赵构算是铁了心要跟金人和谈了,所以为了表示诚意,他杀掉了最能打仗的将领岳飞和他儿子岳云,又将支持北伐的韩世忠的兵权给卸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南宋就彻底成为了金国的附属国,压根就没有任何主权可言。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诏川、陕宣抚司毋出兵生事,招纳叛亡。---《宋史》

可以说南宋表面上还存在了一百来年,其实从赵构议和的时候开始,就已经灭亡了。不仅要叫金人爸爸,还要每年向金人朝贡。其实我们不能太责怪赵构,因为他是一个三无皇帝,拿千古一帝的标准来要求他是太过分了。他在战乱中被金人吓的失去了生育能力,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没有能力保证国内的稳定,更没有能力北伐收复失地,对待金人的逼迫,他只能选择无奈接受。

如果不杀岳飞,对赵构来说其实也没有多少好处,可是对南宋有好处。

如果赵构没有杀掉岳飞,那这次的和谈势必就失败了。这对赵构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可言的。因为金人很有可能恼羞成怒,杀掉赵构的母亲,这是赵构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此外岳飞带领大军北伐,一旦成功的话,极有可能将徽钦二宗给接回来。只要接回来任何一个,对赵构来说都是一种威胁。

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宋史》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把他们接回来以后,赵构这个皇帝还要不要做了呢?不过如果岳飞还活着的话,对南宋来说,无疑就是一道长城。他能够保证南宋不需要卑躬屈膝地向金国称臣,不需要求和议和,不需要受到金人的欺辱。岳飞手里的军队虽然未必能够北伐成功,但是至少是可以保境安民的。

赵构不是昏君,却也成为不了一位明君,只能算是庸主。

赵构的能力不强,但是也没有荒淫无度。他想要国家往好的方向发展,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这种愿望。他知道杀掉岳飞对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他个人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他可以获得暂时的安宁,可以将母亲接回来安度晚年。赵构并不是一位昏君,他能够维持南宋不灭亡的局面,稳坐江山三十六年,这就是证明。但是他成不了一位明君,因为他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南宋利益之上,眼光短浅没有足够的胸怀。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他没有匡扶天下的能力,所以只能算是一位庸主,算不上明君和昏君。

总结:赵构是一位庸主,不是昏君,可是杀岳飞寒了众人的心。岳飞在中原地区屡立战功,这增强了赵构北伐的信心,没想到亲自指挥的淮西大战中,岳飞没有参与,导致大败,从此赵构记恨上了岳飞。为了跟金人达成和谈协议,更是为了将母亲韦太后接回来安度晚年,赵构选择放弃了岳飞,杀掉岳飞跟金人和谈。为了表现出和谈的诚意,赵构甚至将支持北伐的将领的兵权都给撤了,让金人彻底失去了南下的障碍。如果赵构没有诛杀岳飞,那么岳飞极有可能会北伐成功,到时候对赵构来说没有好处,因为徽钦二宗会被接回来,而对南宋来说却有很大的好处,毕竟收复失地了。赵构本人并不是昏君,没有荒淫无道的记录,他只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挽救王朝的命运,所以只能算是一位没有能力的庸主吧。

优质答案2:

谢谢邀请,赵构生于1107年6月12日至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吉第九子,宋钦宗赵恒之弟,天性聪明,博闻强记,靖康之变,金军俘虏其父宋徽宗其兄宋钦宗,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建立南宋,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主战派抗击金军,重用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主战派大臣,因赵构不能生育,绍兴32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1187年驾崩,享年81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赵构精于书法,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每日能朗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但是宋高宗赵构一味屈辱求和,绍兴11年1141年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兵权,向金表示坚定议和决心,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父子,同金国签定屈辱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统治权,秦桧死后,宋高宗赵构继续重用主和派万俟萵,汤思退奸佞小人掌控朝政,坚守议和条款,每年除纳贡25万两白银,绢25万匹,还要送给金国统治领导人贺正旦,生辰礼物,以巨万计,只要金朝统治者索要玩好,宋高宗赵构立即下令搜访送去,实际上南宋名存实亡,己经向金国俯首称臣纳贡,1162年宋高宗赵构当了36年皇帝以后,以倦勤休养,传位于养子赵昚,就是宋孝宗,自称太上皇,然而历史对北宋澶渊之盟,北宋以极小代价换来了长达百年多的和平,南宋绍兴和议,也基本上给南宋后期和平局面,宋史把赵构和刘秀相提并论,定为中兴守成明君,赵构大力提倡大众研习书法,赵构和皇后吴氏给太学书写课本,包括《周易》,《尚书》,《春秋》,《论语》,《孟子》,《毛诗》,赵构在书写这些经书时,非常认真,每天都要写到手腕发酸,感到翰墨稍倦时,就让吴皇后接着续书,为了防止出现误传或遗失,皇常还命人将他和吴皇后书写的经书铭刻在巨石上,被称为《南宋太学石经》,书体以小楷为主,夹以行楷,现太学石经仅存86片,残存太学石经在杭州孔庙大殿里,大多己残破不堪。

二、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非常多,究竟哪一个原因,才是最主要的?

优质答案1:

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真实的只有一个,为了尽早和金兵达成停战条约,不惜走上"朝贡止战"的屈辱之路。

金兵虏掠了双帝,席卷京中所有王亲国戚到漠北,只有一条漏网之鱼宋高宗赵构"衣冠南渡",建立南宗偏安政权。

当时岳飞丶韩世忠丶张浚等还在前线日夜奋战。金兵放回宰相秦桧回去劝说赵构,只有放弃武力抵抗,实行奉贡于金,金愿实现划江而治。

赵构和秦桧选择了罢兵奉贡委曲求全的投降主义路线。为了掩人耳目和震服天下,就选择了金兵最恨也最怕的岳飞做牺牲品,既可打发金兵,表示最大诚意摇尾乞怜。又可杀鸡惊猴显示王家威风。

总之,赵秦实行投降主义路线,残害忠良,实是亲者痛而仇者快。至于说岳飞缺乏政治头脑要逢迎双帝,才遭杀身之祸,实乃为赵秦洗涮投降主义所做的烟雾弹。

连秦桧都明明白白回答韩世忠之所问岳飞犯了何死罪:"莫须有!"(不需要有罪的罪)[捂脸][捂脸]

风波亭前岳飞和长子岳云丶爱将张宪慷慨赴义。岳飞曾拒绝岳云带兵护父的建议,把两大虎将全部带往京中,以身殉国实现老母"尽忠报国"之愿,口中连连大呼:天日昭昭!

宋高宗曾对太子密语:何曾不知岳武穆忠义?可两弊相衡选于轻。

太子继位后做了一个历史性选择…

优质答案2:

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非常多,如岳飞抗金时号召部下的口号,直捣黄龙迎二圣回朝,作为武将,岳飞再三力促宋高宗早立太子,岳飞兵强马壮时,因和高宗的意见不和,两次使性子回家,岳飞力主抗金,是宋高宗和秦桧议和的最大障碍等等。

其实,这些都不促以造成岳飞被杀的主因。

首先,迎二圣这个口号的始作俑者是高宗本人,而非岳飞首创。宋高宗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人,在危局中,提出一个能凝聚人心的口号这个浅显的道理,他还是能理解的。再者说,即便,岳飞真能迎回二圣,以赵构的为政手腕把他二人打入冷宫,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更何况,这件事,说起容易,要想完全做到,以当时南床的实力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成功的。

立太子,由岳飞提出,确实僭越了,但是,在宋高宗的严历斥责下,岳飞也并没有坚持不退,单单因此,宋高宗的度量也没有那么小。

岳飞使性子不干,由其是第二次,彻底激怒了赵构,他甚至说出了,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警告,虽有杀机,仍不足以让赵构杀掉岳飞。

议和是赵构一生的追求,但是,反对议和的人中,不仅是岳飞一人,南宋诸将及文臣中,主战的不在少数,何以独杀岳飞一人。

在古代,能够登上皇帝屠杀榜的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此人的存在构成了对皇权生存的危胁。

岳飞对赵构是忠诚的,然而,当时的特殊环境和朝政的各种氛围,对武将的地位己经形成必须打压的局面,这些人包括主战和主和的文臣。

也就是说,岳飞被杀的主因,是军权的归属问题,以上所谈的问题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南宋初年,赵构手中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人,面对金朝咄咄逼人的功势,无易于杯水车薪。为了政权的生存,赵构只能是大力扶持诸将快速扩大军队的规模。

然而,军队建立起来的同时,尾大不掉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经济上,南宋诸将都成了暴发户。刘光世,韩世忠,杨存中,吴玠等莫不如此,韩世忠为两宫沐浴之奉,一次就献十万缗钱,张俊死后,其诸子献给朝庭的黄金就达九万两。

张俊海外经商获利几十倍,刘光世派八万人长途贩运,自比朱陶公。杨存中收购官营酒坊牟取暴利。韩世忠罢去军权后,仅上缴的长途贩运的利息就达一百万贯。

这种膨胀的经济实力,严重威胁了南宋中央政权。

军事上,诸将在扩充实力的同时,把军队变成了私人武装,众军相称必称某姓某家之兵,如张俊的张家军,杨存中的杨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刘光世的刘家军,吴玠的吴家军,岳飞的岳家军。

这些武将自峙军事实力强大,乃至开姓轻视朝庭发令。以至于,诸将对朝庭的号令置若罔闻,凭实力干预朝庭决策,

有大臣甚至对赵构说:建炎以来宰执易置了数十人,独独不敢易将帅。甚至用,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来形容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并警告说,一旦发生如汉末李傕,郭汜,中唐安禄山那样称兵向阙的局面时,朝庭将用何策来遏制。

然而,面对金兵的强攻和农民起义,赵构也只能是苦笑而已。此时,他不敢也不能对军队有大的动作。

公元1129年的苗刘之变,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却加深了赵构对武将的防范心理。

公元1141年,宋金形成对峙,金的攻势变弱后续乏力,宋高宗开始了对军队的改造。张俊,韩世忠,岳飞被罢了军权。

若恃兵权之存,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亦有不测之祸。卿宜戒之。

这是宋高宗对张俊说的话,话中威胁警告的意味非常露骨。而张俊却是诸将唯赵构马首是瞻的人物,这样的人物都受到严历警告,可想而知岳飞当时的处境有多恶劣了。

岳飞是南宋诸将中,战功与威名最著,也是唯一的进攻型将领。岳飞对金的力场是强硬的,这显然和秦桧千方百计想议和的主张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敌国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宰相某国不善,恐为后世讥议。

岳飞的这席话,明显是针对秦桧的议和主张的。

当时,秦桧己经开始独相,赵构的这种相位的架构,就是为了他实施自己的主张时少了多方的掣肘而设计的。

虽然,三大将没了军权后,军队方面也没有异动,按说,赵构可以给他们善终。然而,赵构却有点意犹未尽,他认为这样平凡的结束仍不足以从心里上对诸将起到震摄作用。

而岳飞是赵构和秦桧目光交集重合的唯一的一个点,所以岳飞必须死。

今兵权归朝廷,朕要易将帅,承命奉行,与差文臣无异。

这是,公元1142年,岳飞己死,韩世忠被罢,张俊被秦桧从枢密使一位撵下来后,赵构说的话,充满了得意洋洋,如释重负,大功告成之感。

三、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

优质答案1:

十二金牌催班师,风波亭中泪满巾。一代名将、千古忠臣岳飞,遭奸臣昏君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最后惨死在大理寺的风波亭中。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奇冤’,我们都痛恨秦桧和宋高宗,为岳飞的死而感到不值、感到惋惜、感到悲愤。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岳飞的生平。公元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公元1122年,岳飞应募投军,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贼寇陶俊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从此岳飞一战成名。从公元1128年开始,岳飞在宗泽帐下效力,率领军队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军威日生。公元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杀害。

仅仅是因为岳飞手握重兵,权高震主,导致宋高宗赵构的猜忌而被杀害吗?其实不然,岳飞被杀,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迎回二圣不符合宋高宗的利益。

靖康之耻,二帝被掳,皇室宗亲及后宫妃嫔共三千多人抓到金国为奴为婢为娼,创造了中原王朝最深最痛的屈辱。赵构侥幸逃过一劫,偏安江南一隅,延续皇统,建立南宋。如果不是靖康之耻这件事,哪里轮得到赵构当皇帝呀?所以,宋高宗的核心利益就是保住皇位,但他嘴巴上却不能不说要迎回二圣。可岳飞当真了呀,他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当成北伐的目标,并且直接打到了朱仙镇,“直捣黄龙府,与君痛饮耳”仿佛触手可及。

正当岳飞高歌猛进的时候,赵构心里慌了,如果这样打下去,那真的就把二圣迎回来了。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和宋钦宗是兄弟,假如把宋徽宗、宋钦宗接回来,那自己何去何从呢?他的皇位,从法理上讲不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而来。那既然父兄都接回来了,他就只有靠边站。这对赵构来讲,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他用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岳飞,终止了岳飞北伐的进程。

第二:岳飞建议立储戳中了宋高宗的难言之隐。

赵构本来有亲生儿子,但三岁就早夭了。赵构在早期的逃亡过程中,颠沛流离和担惊受怕,丧失了生育能力。他在位的前十几年里,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想为宋氏江山延续香火。可事与愿违,他多年求子未遂,无奈只得领养太祖一脉的赵伯琮和赵伯玖为养子。尽管如此,赵构也没有放弃努力,一直盼望着能由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皇位。直到他五十六岁时,才彻底死心,立了赵伯琮为太子,改名赵昚。可以说,不能生育一直都是宋高宗的难言之隐、心中之痛。所以他十分忌讳大臣们提立太子的事情。

而岳飞呢,作为一个常年征战的武将,哪里有那么高的政治敏感度呀!岳飞想到的是太子乃国之本,作为一名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他认为提议立太子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一个臣子的本分。所以,他多次上疏请求议立太子。而这个时期,赵构还一直在努力实施造人计划。所以岳飞提立太子的事,对赵构来讲,简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太伤自尊了。岳飞像一头倔驴,提一两次也就算了,还反复不停地提。终于把赵构惹毛了,他训斥岳飞说:你一介臣子,立储这种事,与你岳家军何干?你也管得太宽了吧?

第三: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不遗余力地诋毁构陷。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当时南宋权贵们骄奢淫逸生活的写照。随着战局的进展,南宋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权臣贵族们的生活也日渐舒适下来。

宋朝本来就重文轻武,和平年代文臣们很有优越感。但随着北伐战争地进行,宋高宗重用武将,导致文臣们的心里有了断崖式失落感。以秦桧为首的这班奸臣,没啥真本事,却有一肚子坏水。他们准确捕捉到宋高宗对岳飞的不满情绪,于是不遗余力地诋毁构陷岳飞,甚至拿赵匡胤陈桥兵变的事例,来提醒宋高宗岳飞有造反的嫌疑。宋高宗也因此越来越反感和忌讳岳飞。

第四:南宋与金国的议和条件中明确提出了要除掉岳飞。

金军主帅完颜兀术被岳飞打怕了,他曾发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实际上,当时的金囯已现颓势,国力日益衰败。战场上也连连失利,就连金军战无不胜的铁浮图,也被岳家军打得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此外,韩世忠军团已经打到连云港,张俊军团开始进军亳州,只要岳飞击败朱仙镇的完颜兀术,金国再无可兵力可战。所以金军议和的意愿更强烈。所以完颜兀术密信秦桧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可是,宋高宗惧怕金囯的软骨病又犯了。他极力主张议和,也想除掉岳飞,完全不考虑战场上的大好形势,爽快接受了金囯要求杀掉岳飞的无耻条件。完颜兀术的离间计大获成功,金囯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于是,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收押在大理寺,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他的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一同被杀。呜呼哀哉,可怜的岳飞,一生精忠报国,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总结: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一切都是利益驱使,因利而聚,因利而散。在无情的封建王朝,哪怕你是精忠报国的忠臣,当你站在了多数人的利益对立面时,那就是你杀头之日。

最后我们一起温习一下岳飞的旷世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优质答案2:

现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不明真相的人,众口一词,都觉得南宋朝廷杀岳飞,皇帝赵构是主谋是元凶,秦桧只是帮凶,以此来减轻秦桧的罪恶。

其实赵构是很喜欢岳飞的,对岳飞的才干很认可,把个岳飞从一般的偏将,一步步提拔为南宋高级将领,时常还奖励岳飞,还赐岳飞战马,自然岳飞对赵构也是很感恩忠诚的,这样的君臣关系,赵构为什么还要杀岳飞?岳飞在头年腊月二十九日被冤杀在风波亭,赵构到次年正月初四才知道,他当时是非常吃惊非常痛心非常婉惜的。从内心来说赵构不想杀岳飞,可现在呢不少人都觉得杀岳飞赵构是罪魁祸首,他们的理由无非有以下几点:其一害怕岳飞拥兵自重。有宋一朝重文轻武,最怕武将专权。岳飞领的军队叫岳家军,金国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自己也提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口号,岳飞又不贪财好色,试想想这样的人这样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深得民心,如果将来造起反来,来个黄袍加身,怎么得了,因此遭高宗忌讳,是杀岳飞原因之一。古代作战,主将带领的军队,都是打着主将的姓氏,容易被人称为某家军,很正常的事,南宋当时除了岳家军,还有韩家军、张家军、吴家军等,明朝也有戚家军,这是军队的藩号,就像现在的第几军第几军一样,有别于其他军队。只是因岳飞的缘故,岳家军也才出名了,其实都是朝廷的军队,没什么特别的。是赵构一手提拔的岳飞,岳飞自然对赵构忠诚。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岳家军正在乘胜收复失地的关键时候,朝廷为了与金议和,调岳飞回朝,而且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岳飞赶忙就安排好军队回朝了。这时候朝廷对岳飞有疑忌,完全可以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夺了岳飞兵权,没必要非要将其杀死。更何况有个能征贯战的岳飞放在那儿,作为国家安全凭依,一旦有不时之需,也可以随即拿起来用啊。因此就此一点,不足作为赵构杀岳飞的原因。其二迎取二圣还朝。有人说岳飞提出了打到黄龙府,迎取二圣还朝。一旦岳飞把徽、钦二帝迎回来,还有赵构什么事?这就犯了赵构忌讳。各位不想一想,正是徽、钦当朝时,才导致了北宋灭亡,造成了让宋人永久倍感耻辱倍感心痛的靖康之耻,丢尽了祖宗的脸,岳飞如果把二位迎回来,必定会大败金国,或灭了金国才能达到的事,一雪前耻,这可都是在高宗领导下取得的。二帝回来还有脸再登帝位?群臣百姓还允许二位重新掌权?迎回二位能安排他们有个地方养老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岳飞只是收复了江南部分土地,灭金国、迎二圣还是没影的事呢。?赵构会为这些恨岳飞杀岳飞?其三岳飞奏请立太子,掺和皇家私事。岳飞奏请立太子,是皇帝家事,也是国家大事,试想想,当时南宋小朝廷正处风雨漂摇之中,任何突发事件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国家有了储君,也是以防万一的,一片拳拳之心,赵构岂能不知,没必要因此对岳飞动杀心。立不立太子,是赵构的事,岳飞再请,赵构不理不立就行了,岳飞又能怎样?其四有几次岳飞使小性称病回家以此表示对朝廷调度的不满。同朝为官,在一个单位工作,哪有尽如人意的?哪能没点摩擦?只要最终不影响大局、不影响工作正常进行就行了,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作为皇帝,赵构见得多了,何况南宋正处存亡关键时期呢,决不会因此对岳飞动杀机。

综上所述,赵构是不会主谋擅杀有功大将岳飞的。那么谁最想让岳飞死呢?岳飞死对谁最有利呢?毫无疑问,岳飞死对金国最有利,金国最想杀岳飞;作为私通金国的宰相秦桧,嫉妒岳飞立功,为了满足金国的意愿,遏制打击主战派在朝的权势,清除异己以达到议和的目的,也最想杀一敬百,让岳飞死;作为畏金如虎一心想得到安稳的赵构,在秦桧等奸臣的谗毁恫吓下,迫不得已,也只能牺牲岳飞了。因此,谋害岳飞,赵构是迫不得已,金国是主谋,秦桧才是元凶罪魁祸首。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4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