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年龄从13岁到71岁,年龄不等,全部都为女性,行凶的过程,基本都是先绑架、再性侵,最后被杀害。
从1986年到1991年,除了1989年之外,这几年凶手都在华城这个地方作案。
●1986年9月15日,死者是一位女性,71岁,手脚被反绑在身后,下半身赤裸,死因是勒死。她在前一天从女儿家出发,回家后便不知去向。隔天尸体在农田里被人发现。
●1986年10月20日,25岁女子相亲后回家,在前往巴士的途中遇害,尸体被扔进了水沟。
●1986年11月,一位妇女在去往教会的途中被人拉进了田里,被绑住手脚,并进行了性侵。在凶手寻找妇女提供的财物的位置时,她找到了机会逃跑。她是唯一一位从连环杀手手底下逃出来的唯一幸存者。
●1986年12月12日,24岁主妇独自乘坐大巴回家途中失踪。家人找了很久没有找到,最终在她失踪131天后,在离家只有50米的稻田田梗里发现了她的尸体。与前几位死者一样,她也是被丝袜勒死,财物被洗劫一空。
●1986年12月14日,一位23岁的女职员在餐厅相亲完后,坐晚上11点多的巴士回家,随后失踪。7天后,她的尸体在一个稻田田梗里被发现。与前几个死者差不多,死者双手被反绑,头上盖着内裤,死因是勒死。根据现场残留精液显示,凶手是B型血。
●1987年1月10日,18岁女学生放学独自坐巴士回家,随后失踪。第二天,尸体在稻田里被发现。她全身赤裸,双手被反绑,口中被塞进了袜子,死因是被围巾勒死。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还没有DNA技术,只能判定凶手的血型是B型。
●1987年5月2日,30岁的主妇打着雨伞去车站接下班的丈夫,失踪后,第二天被发现死在了稻田内,死因是被内衣勒死。
●1988年9月7日,54岁主妇,在晚上九点半时独自回家途中被害。后来,她的尸体在草丛里被发现,双手被内衣反绑,嘴里塞着袜子,死因是勒死。
●1990年11月15日,年仅13岁的少女在晚上独自回家时遇害。
以上并不是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全部被害人的名单,后面的几起,警方并没有继续公开。
这件案子轰动了整个韩国。警方动用了205万人次的警力和军力,调查了21280个嫌疑人,做了570组的DNA、180根毛发、40116万枚指纹的对比,然而还是一无所获。
十多年过去了,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2003年5月2日,电影《杀人回忆》上映,该电影就是以华城连环杀人案为蓝本创作,使华城杀人案再次被世人。
时间长河继续,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真凶一直没有被找到。
直到2019年9月18日,一条警方的消息再次轰动全国。警方声称,他们找到了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真凶。
一位正在釜山监狱的犯人的DNA与华城连环杀人案中三起现场被害人内衣裤中提取到的DNA完全吻合。这个被爆出来的囚犯就是56岁的李春在。
他是由于1994年的一起谋杀案而被捕的。他与妻子吵架后,妻子一气之下去了自己的妹妹家,一个月后,他以取走妻子的物品为由唤来了小姨子。小姨子来到他家取姐姐物品时,他迷晕了年仅20岁的小姨子,强奸并杀害了她。五天后,李春在被捕。在一审和二审时,李春在被判处死刑,最后改判为无期徒刑,原因是法院认为他为激情杀人,而非预谋杀人。根据狱友的描述,李春在虽然承认自己杀人,但是对自己杀人从来没认为有错,毫无悔意。
2019年10月2日,警方宣布,李春在供认了包括华联连环杀人案事件在内的14起杀人案,还承认了30多起性暴力事件和未遂罪行。
这么多年过去了,根据韩国的法律,已经没有办法再次对他进行审判,不过,他也会一直在监狱里度过他的余生。
如果我是那些死者的家属,这样的结果,我相信,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可法律就是法律,只希望这个人在监狱里能够为自己的罪孽忏悔吧!
一、历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谜和未破悬案?
优质答案1:
关于八路军115师的未解之谜,相关人物:林彪、罗荣桓、陈光、周昆。八路军成立初期,红军一共被改编成三个师,115师、120师、129师,三个师在杀敌卫国中谱写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都值得我们永远缅怀,但是,115师似乎有一个“魔咒”存在,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
一、师长林彪中弹。
林彪在指挥了平型关大捷后不久,穿着日军军大衣,骑着日军战马,在去拜会友军的路上,被对方哨兵王潞生误以为日军军官而被一枪打中,从此离开前线数年,更是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十大元帅里面最年轻的林彪,在晚年比其他几位老帅都要憔悴,后来的事件,更是让人唏嘘。
二、代师长陈光埋没。
说到陈光将军,不了解军事的人大多没听说过,这里说的埋没,仅仅指身后之名。
林彪负伤远赴苏联后,343旅旅长陈光被彭德怀点将,暂时代理115师师长一职,当时同为115师下辖还有344旅,旅长为名将徐海东,陈光能超越徐海东成为代师长,证明他的各项能力都是一流的,毕竟在红军时期也曾代理过红一军团军团长,上任后的陈光果然也不负众望,率领着115师痛歼日军,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只是,陈光将军性烈如火,性格影响了自己前途,解放战争中只是一个副参谋长,再后来,到了广州军区任职,因为私建子弟小学事件,被审查关押,最后自焚而死,一代战将就这样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以陈光将军的资历,如果参加授衔,最少也是大将军衔,可惜,没能活到1955年,在后来中央军委确定的共和国36位军事家里面,也没有陈光的名字。
三、政委罗荣桓早逝。
政训处主任,其实就是实际上的政委,罗荣桓长期担任115师这一职务,在经略山东期间,居功至伟,后与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同为共和国十大元帅的行列。
只是,罗荣桓元帅于1963年就因病去世了,成为十大元帅中最先离世的一位,享年61岁。
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挽诗。
四、参谋长周昆失踪。
能做到师部参谋长的位置,按后来的军衔评定标准,最低上将是没问题吧,何况周昆还做过红八军团军团长,这个含金量更大,大将的标准,按照这个履历和他以往的战功,建国以后肯定是部级以上的干部。
1938年初,115师奉命开赴吕梁山建立晋西根据地途中,这位师参谋长竟然携款潜逃了,当时林彪还未受伤,闻听这一消息,极为震惊,许久没有平静过来,半个月后,就发生了林彪被国军阎锡山的哨兵误伤的事件。
周昆从此人间蒸发,再无音讯,关于他的下落和结局,民间有许多传闻,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关于周昆为什么潜逃,结局如何,都成了未解之谜。
优质答案2:
黄延秋是在睡得正香时,被突然惊醒的。他一轱辘爬起来,发现自己竟然睡在一个大商店门前的台阶上。这是哪里,深更半夜的我怎么到这里了?
这时,两名警察走到他跟前,掏出了一张火车票,告诉他前面就是火车站,有一班从南京到上海的火车,你坐到上海就会有收容站把你送回家。我们会在车站派出所等你。说着就把他带到附近的南京火车站,并送上了车。
上海,南京这样的大大城市,只有在广播里才听说过。坐在火车上的黄延秋怎么也想不明白 ,自己是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北高村的农民,晚上是独自睡在自家的房子里。怎么一觉醒来,人就到了南京呢?
黄延秋当时没想明白,就算到了30多年后,也没人能想明白。他在上海下了车,打听到了车站派出所,发现那两个人正在门口等他。他们把黄延秋送到了收容所,并让那里的工作人员给黄延秋的老家拍了一个电报。
是的,那是在1977年7月28日的早上,现代公的通讯工具还没人敢想。当这封电报辗转到了北高村时,村里人也傻了。人在上海?看日期是晚上出发,1000多公里的距离,白天就到的?
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在现在,北高村还要走40多公里才能到邯郸市。再说,到了市里你想走就有火车,铁道部是你家开的呀?
带着这样的疑问,村里安排人到上海去接黄延秋。他们到上海,首先找到了村上的一位老乡吕庆堂,当时是上海浦东高炮三师后勤部部长。这位吕部长很爽快,知道了乡亲的来意后,马上派了一辆车,拉上二人把黄延秋接回了家里。第二天,又把他们送上了回家的火车。
到家后的黄延秋根本就说不清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家人看到他平安地回来,就已经很知足了,说梦游也好,说吹牛也好,反正都不耽误吃饭。黄延秋真的没耽误吃饭,但却耽误了干活。
一个月后,本来头一天定好的去地里送粪,偏偏黄延秋没来。队长一大早就派人去他家找,哪知房间里根本没人。正待要离开的时候,墙上不知道是谁刻的几个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山东高登民、高延津,放心”。
这次黄延秋同样是在睡着后,空降到了上海的。倒霉的是,他遇到了大暴雨,连躲都没处躲。怎么又是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也不像是做梦啊,连衣服都湿了。正在黄延秋着急的时候,又有人朝他走来了。
黄延秋能认出来,这二位就是上次送他到收容所的两个警察,不过这次他们穿的是军装。他跟随着这两人坐公交,过轮渡横穿整个上海市,到了郊外的一处军营。而上次接待过黄延秋的老乡吕庆堂就在这个军营中。
军营门口有卫兵把守,但对于他们三人却视而不见。黄延秋很快跟随着这两位军人走进了一处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军官见到黄延秋径直走了进来,大吃一惊。你是谁,你怎么进来的?这里是军营你知道不知道?
一连串的发问让黄延秋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能说我是跟他们来的。但他回身看去,自己身边根本没有人。独闯军营,撒谎狡辩,这事情严重了。好在黄延秋及时说出了吕庆堂的名字,情况才缓和了下来。
只是吕庆堂去了南京开会,这次是由吕庆堂的老伴李玉英和儿子吕海山接待的黄延秋。他们对这位老乡的到来也非常吃惊。军营防守严密,可以说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你到底是怎样进来的,你该不会是特务吧?
无论黄延秋说什么,都没人相信。好在他也不像坏人,部队领导严厉批评了他顿后,就放了他。吕庆堂也赶了回来,再次买票把他送上了回家的火车。等黄延伙到家时,已经是9月11日了。
事情还没完,反正都是紧着他一个人坑。黄延秋在9月20日两次失踪。这次他醒来时,到了西北甘肃兰州的一个旅馆中。不用问,房间里的两个人,还是原先那二位,也就是墙上写的高登民,高延津。
这次他们为黄延秋安排了9天的国内游。这二人分头背着黄延秋在空中飞行。从兰州到北京,也才用了一个小时。在北京他们还一起游览了天安门广场,甚至还没买票,白听了一场戏。
9月28日晚上,黄延秋降落在了自家院子中的枣树下。黄延秋几次三番地失踪的事,迅速地传遍了周围的乡镇。连县里的公安部门都开始传讯他,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胡言乱语的神经病。因此,年底就要娶进门的媳妇,也跟他吹了。
别说媳妇家不相信他,连央视的《走进科学》栏目,都觉得黄延秋的描述是天方夜谭。他们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释黄延秋的三次奇异旅行,就只能把黄延秋的遭遇认定为梦游。
但什么样的梦游能一夜之间从邯郸农村到上海呢?火车没那么快,你还能梦游坐飞机,有那本事,怎么不先梦游把媳妇娶上再说呢,也省得她们家后来变卦了。
再说,黄延秋有收容所的人证,老乡吕庆堂两次送他回来的实际行动,当然也是最好的证据。而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吕庆堂的儿子吕海山在军营中接待黄延秋时,竟然看到了高登民和高延津二人。
他后来在描述中,觉得那两人很奇怪。因为他们的军装,穿得太不合身了,好像是借来的衣服。而警方的专家也在黄延秋的描述下,描摹出来了这二位高人的画像。
70年代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炒作,更没有撒谎的动机。黄延秋还在北大医学部教授的主导下,进行了三次催眠实验。前两次在他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陈述的内容和之前的全部吻合。而第三次的催眠失败,是因为黄延秋在睡意正浓时,被梦中人叫醒了。那个叫醒他的人,就是高登民。
实际情况表明,《走进科学》栏目的结论并不科学。黄延秋没有撒谎,更不是梦游。很有可能就是外星智慧生命在70年代对我们进行了访问。但他们为什么只选定了黄延秋,而再没有选择别人,才是一个永远的悬案。
二、历史上有哪些未破悬案?
优质答案1:
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姐姐考入北大,妹妹考入清华。相信许多人对吴承之、朱明新夫妇能拥有一对如此优秀的女儿羡慕不已。可两个女儿却在大学期间接连遇难一死一残,到底是命运弄人还是暗潮汹涌?诸多疑问迄今成谜。
吴承之与朱明新是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同学,毕业后皆分配到北京。吴承之在中国地震局担任高级工程师,朱明新则在中国冶金研究所担任高级工程师。
1968年,大女儿出生,随父姓取名吴今。1973年,小女儿出生,随母姓取名朱令。在周围人眼中,吴今长相清秀,性格内敛含蓄有些像林黛玉,朱令身材高挑,性情活泼开朗有些像史湘云。
吴承之夫妇相当重视孩子教育,而两个女儿也确实继承了父母优良基因,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棋琴书画皆不在话下,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1988年,吴今以北京市崇文区理科状元身份考入北大生物系后,不仅凭其芭蕾舞特长成为北大芭蕾舞团成员,而且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在人才济济的北大表现相当抢眼。
可吴今却于1989年4月1日与同学一起赴野三坡郊游时发生意外。原来吴今与同学们约定4月2日分两批返校,吴今本与第一批同学一起出门,却觉时间尚早遂独自赴某景点游玩。
等第一批同学乘坐的火车都要开车了,还未见吴今赶来。同学们以为吴今可能改变计划与第二批同学同行了,遂并未在意。
等两批同学先后返校上晚自习时,吴今未出现在教室,同学们又都以为她可能回家了,仍未当回事。直到4月3日早晨正式上课时,吴今仍未出现,同学们才惊觉不对劲儿,遂给吴家打电话确认吴今是否回家了。
吴承之夫妇得知女儿失踪了,赶紧与吴今几位同学再赴野三坡寻找。直到4月4日中午才在一个山头下找到了已无生命体征的吴今。
事后警方排除了吴今自尽或遭遇他杀可能,最终判定吴今意外坠崖身亡。但是吴今出门时带着行李,可其坠崖处并未发现行李,吴今之死总令人感觉有些离奇,只是年代已太过久远,其中疑点也已无从探查清楚。
吴承之夫妇痛失长女,幸好还有优秀的小女儿聊以慰藉。当时朱令正是初三冲刺阶段,强忍心中悲痛栽种了一棵树纪念姐姐。几个月后,朱令如愿考入理想中的汇文中学。
1992年,朱令参加了高考。她未选择能碰触家人痛苦的北大,而被清华大学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专业录取,并被分到6号楼114寝室。
那是个4人寝室,除了朱令,还包括同为北京人的孙维,以及来自新疆、陕西的2个女孩。孙维的父亲也在中国地震局工作,与朱令的父亲虽不相识,但这也无形中拉近了朱令与孙维的关系。
朱令在清华大学的表现亦如姐姐那般抢眼。朱令长相出众,擅长民乐演奏,很快就成为清华大学民乐团的台柱子,并代表清华获得过全国民乐演奏二等奖。虽然朱令每日忙于参加各种活动演出,可其学习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在同寝室4人中也是成绩最好的,尤其是做起实验来总是比别人做的又快又精确。
朱令综合能力太强了,在同学眼中就是无可挑剔的女神级人物,也成为许多男生追求的目标。不过朱令当时已心有所属,与民乐团中一位大她3岁的学长谈起了恋爱。
朱令忙着演出、学习、谈恋爱,遂与同寝室同学并没有太多时间交流。只是有一次朱令向妈妈谈起为什么很好的朋友也有不好的时候呢?原来朱令推荐孙维加入清华民乐团后,总是遭到孙维有意无意的排挤。不过朱令还有自己一肚子的计划要忙,对此也没有太过纠结。后来孙维也借口学习紧张,自己退出了清华民乐团。
1994年10月份开始,朱令身体就已出现不适症状,曾有两次短暂失明但未查出病因。可12月11日,清华大学民乐团要在北京音乐厅进行专场演出,届时学校领导以及民乐界都要到场观看。朱令作为清华民乐团主力成员,不仅要参加大部分曲目演出,还要独奏《广陵散》。而在北京音乐厅独奏那是朱令多年的“最高梦想”,所以朱令忍着不适加紧准备演出。
11月24日,这天是朱令21岁生日。父亲吴承之赶到学校想为朱令庆生,顺便拿演奏会的门票,可朱令却在吃饭时突然感觉腹部剧痛,什么也没吃下去。过了几天,朱令开始大把地脱头发,可其为演出还是强忍着没有声张。
12月11日,清华演奏会如期举行。那天朱令穿着白色花边衬衫,一袭黑色长裙,完美演绎了《广陵散》。
可恐怕没有人知道朱令从生日那天开始出现腹痛,到12月11日半个多月时间,是怎样凭意志忍着腹部剧痛强撑着完成演出。会后同学们聚餐庆祝演出成功,却独缺朱令的身影,因为她已三天未吃饭,再也撑不住了。
朱令曾是北京市二级游泳健将,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突然出现腹痛、腿痛、头发掉光等奇怪病症,遂被父母紧急送到同仁医院治疗。
同仁医院为朱令做了能想到的所有检查,皆未能确定病因。只不过朱令虽未得到对症治疗,但其病症还是出现好转,遂在同仁治疗一个月后转回家休养。
寒假开学后,朱令为修完治病期间落下的功课,不顾妈妈强烈反对执意回校上课学习。谁料朱令返校仅仅8天时间,病情突然复发,这次是全身疼痛,尤其是双脚疼痛难忍,甚至盖被子碰到脚趾都疼得难以忍受。
1995年3月9日,朱令被送到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仍未查出病因。可朱令病情发展迅猛,已出现神志不清、双眼无意识向上翻以及自主呼吸不畅等症状。
3月21日,朱令进行了喉部插管手术。3月26日,朱令被送进ICU病房。3月28日,朱令开始陷入长达2个多月的深度昏迷状态。可朱令到底得了什么病?医院对此束手无策,已多次给朱令下了病危通知书。
朱令得“怪病”的消息在同学中传扬开来。登革热?热带传染病?…同学们不断猜测着,却没人想到朱令会是铊中毒。
整个事件残忍真相的揭开,还应源自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城。贝志城是朱令初、高中同学,还曾坐过前后桌,只不过贝志城考入北大,朱令去了清华,两人未再见过面。
这次贝志城听说朱令病危消息后,就想到医院见老同学“最后一面”。可当贝志城看到朱令已成光头,几乎全身赤裸身上插满管子躺在病床上的模样,真的难以接受曾经那么美丽优雅的朱令变成这样。
贝志城拔腿想走,可双腿早已不听使唤。他又不忍直视朱令父母痛苦无助的眼神,遂在心中暗暗决定要尽己所能帮助朱令及其父母。
贝志城这时想到了利用互联网向世界各国寻求帮助的方法。当时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全国只有3条256K的链路,只有清华、北大以及中科院等少数科研单位的400台电脑可以接上互联网。
恰巧贝志城的大学室友正参与一项互联网研究,于是1994年4月10日,贝志城就托同学将其用英文写的求助信通过互联网发布出去。
网络反馈使贝志城始料不及,不到十分钟就收到回馈邮件,短短几天就收到1635封回信。回复邮件的大多是美国等医学发达国家的医生,其中30%以上的回复认为朱令症状极像铊中毒。
铊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81位,其衍生物易溶于水有剧毒,曾被用作灭鼠药。铊进入人体后可以破坏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继而使人体逐渐衰竭直至死亡。
就在贝志城为救助朱令搜集各类信息时,朱令病情又急剧恶化,各脏器已出现严重衰竭,协和医院不得不为朱令作换血治疗。只可惜朱令经过几天置换8000毫升血后,不仅病情未见好转,而且还因输血染上了丙肝。
贝志城将朱令可能是铊中毒的讯息转达给医院。可协和医院与清华大学协商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协和医院当时还不具备常规检测铊中毒的能力,其次清华大学化学系认为朱令与其同学所作实验接触不到铊,没有铊中毒接触源。
简单说就是协和医院与清华大学排除了朱令铊中毒的可能性。后在贝志城一力坚持下,又打听到北京职业病防治所的陈震阳教授是有毒物质研究专家,其主要研究课题就是铊中毒。
随即朱令父母就带着协和医院为朱令采集的脑积液、血液、尿液、指甲以及头发等样本找到陈震阳教授。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检测朱令样本的仪器显示啪一下就打到了头,这足以说明朱令体内的铊已超出正常人1万倍,已到医学致死量了。
1994年4月28日,已发病两个多月的朱令被确定为铊中毒,终于得到了对症治疗。普鲁士蓝是一种制造油彩或钢笔水的蓝色染料,虽不属药物却是清除铊中毒的特效药。
朱令经过10天普鲁士蓝治疗后,终于排尽了体内的铊元素脱离生命危险。可惜还是太迟了,朱令因中毒剂量大、中毒时间长,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脑组织等重要器官皆遭受不可逆的严重损伤,将落下终身残疾生活无法自理。
可朱令又是怎样发生铊中毒的呢?陈震阳教授经过对朱令所有样本更细致检测,又有了新的发现。
陈震阳教授发现朱令样本出现两次峰值,那就表明朱令先后两次大剂量铊中毒,而两次中毒又没有接触源的病例全北京市只有朱令一例。
陈震阳觉得如果一个人误食一次含铊物质,就鲜有可能再第二次误食,更何况朱令也没有接触铊的源头,基本就可以排除朱令误食或误接触铊的可能,那么就只剩下自尽或他人投毒这两种途径了。
可陈震阳教授认为很少有人用铊自尽,利用铊自尽的人太笨了,因为铊中毒属于慢性中毒,其引发的身体疼痛非常人可以忍受,真的很痛苦。而铊溶于水中无色无味,可以不知不觉进入人体等数日后开始发作,而且只需1克铊就可以致人死命,遂铊中毒具有相当大的隐秘性,由此人为投毒可能性很大。
朱令铊中毒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人为投毒,凶手又会是谁呢?凶手又为何残害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呢?朱明新百思不得其解,随即选择了报警。
谁料报案几天后,朱令寝室就发生失窃案,朱令使用的洗漱杯具以及饮水杯蹊跷丢失,后来在朱令室友孙维箱子中发现了朱令的饮水杯。
后经调查发现孙维当时进行的课题实验可以接触到铊,由此孙维于1997年4月作为投毒嫌疑人被警方传讯。但孙维狡辩称其所在课题组成员都能接触到铊,最终因查无实据被放出,随即孙维选择了出国留学。
1998年,朱令留在系里的物品再次被盗。可吴承之夫妇等了又等的答复始终是“正在调查”。直到2005年末,天涯论坛上一篇名为《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的文章,不仅将朱令案定性为投毒案,更将孙维推上风口浪尖。很快已定居美国的孙维就在天涯发帖诉说自己多年来遭受的怀疑与委屈进行反驳。
那段时间朱令案的各种细节成为网络“福尔摩斯”热烈讨论的焦点。而吴承之夫妇直到2007年才得知,早在1998年警方就已排除朱令自尽和误食铊盐的可能性,基本确认人为投毒。但警方却以事发两个多月后才报案,证据已经灭失,案件终未侦破具结此案。
吴承之夫妇徒劳的奔走着,可时至今日,已近30年时间,朱令案依旧是一件无果悬案。
1996年朱令从昏迷中醒了过来,可其脑组织萎缩、双目几近失明、四肢、语言以及记忆功能丧失,智商只有6、7岁孩童水平,已处于严重伤残瘫痪状态。
吴承之夫妇虽然积极为朱令做康复治疗,但铊毒遗害总是跑在朱令的努力前面。朱令又相继得上了糖尿病、腹部肿瘤、肺部萎缩等病症,多次出现告急险情,甚至有时一个小小感冒都可能要了朱令性命。但吴承之夫妇始终坚持着朱令的坚持,积极地与时间赛跑。
2013年,孙维作为朱令案唯一嫌疑人,许多人在白宫网站请愿页面以保护自身安全为由要求调查并驱逐孙维。随后又有网友发起“金融战(做空某公司)”的过激行为。
但吴承之夫妇对此类事件既不参与也不支持,他们的生活重心依旧放在如何照顾朱令身上。吴承之夫妇每月的退休金除了正常生活开支外,大多都用在朱令治疗上了,唯一担心的就是百年后,朱令又该如何生活?
所幸贝志城等朋友一直未放弃帮助朱令,并牵头成立非盈利组织“帮助朱令基金会”,不仅为朱令募集善款,也帮助其他铊中毒受害者。
如果我们用怜悯或同情心理看待朱令家庭,那就有些贬低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了。吴承之夫妇的坚强与乐观由内而外,只要他们的令令有点滴进步就很满足了。
如今朱令已近50岁了,仍然瘫在床上,记忆仍留在出事前的22岁,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做着别人走不进的梦乡。只是吴承之夫妇也已近90岁,照顾朱令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了。而远在美国的孙维,改名孙释颜过着富足悠闲的生活。
曾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朱令同学接受采访时说:“我相信法律上的凶手在偷笑”,也许时间会揭开朱令案真相吧!
优质答案2:
历史上未破的悬案非常多,我来讲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在黑龙江呼兰县的“呼兰大侠”案。
1986年3月28日晚上,一个手持短刀的男人,在呼兰县公检法家属楼里见人便杀。凶手极其疯狂和残忍,行凶手法熟练,刀刀刺中受害人要害,几乎都是一刀致命。
最为可恶的是,凶手行凶后,在墙上用刀刻下“呼兰大侠”四个字后扬长而去。
直到第二天清晨,有人出门买菜时才发现了这起凶杀案。
警方在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发,对案件展开了调查。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竟有52人遇害,其中27人是公检法在职人员,另外25人则是家属。
一时间,当地百姓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案件引起了全国轰动,中央共派出600多名得力干警组成专案组,侦查案件。
四天后,就在专案组为找不到线索而发愁的时候,凶手竟然再次出现了。
凶手仍然选择夜间作案,这一次他竟然胆大包天,潜入公安局的招待所,捅死两名正在值班的痕迹鉴定专家。
第二天,发现现场的警察还在为此事感到愤怒的时候,又接到了家属区的报案,一名副局长被杀。
警察迅速赶往现场,发现被害的还有其他三名刑警和四名家属。而墙上同样留下“呼兰大侠”四个字。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一直到9月份,呼兰县不断有办案民警遇害,其中有37位民警、12位刑警以及56名他们的家属。凶手作案手段如出一辙,都是一刀命中要害,显然是一人所为。
当地百姓对此议论纷纷,各种传言充斥着街头巷尾。有人说凶手是退休警察,有人说凶手是退役特种兵,反侦查能力特别强,作案不留痕迹。
呼兰县退休公安局局长对此事感到震惊和愤怒,私人悬赏十万,希望能抓到凶手,并缴获那把杀害过几十名无辜受害者的凶器。
胆大包天的凶手知道后,竟然又趁着夜色将退休局长杀害,并且极具挑衅地在现场留下这样一行字:“杨局长,你太令我失望了。这把刀,还是留给你们作纪念吧!”真是猖狂至极!
然而遗憾的是,两年过去了,专案组和刑警经过大量的侦查、摸排和走访,仍然无法锁定目标,甚至连凶手的身份都无法确定。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悬而未破的案件在民间越传越悬。
到了1997年左右,网传黑龙江牡丹江出现了一个“劫富济贫”的大盗,名叫“du眼龙”。
经过警方的调查后发现,这个大盗就是曾经犯下滔天大案的“呼兰大侠”。于是警方再次对其展开批捕,但是仍然未能将其抓获。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凶手未被抓捕归案,民间对凶手的猜测和传闻越来越多,越来越离奇。
有人说,“呼兰大侠”后来逃到了唐山,为一家东北人开的歌舞厅看场子。在遇到当地地痞收保护费时,与其大打出手,最后被地痞挟持到一个废弃煤场,然后将其炸死了。
也有的人说,“呼兰大侠”每过一两年又潜回呼兰犯案,然后又外出逃亡,如此反复。
还有人说,抓不到凶手是因为凶手曾经是警察中的一员,能做到知己知彼,他作案时并非用刀,而是用枪,并且只是杀了几名警察,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多。
总之,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案件一直没有侦破,也就没有一个定论,再经过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案件及涉案人的种种情况也变得越来越悬疑。
三、有什么至今未破且鲜为人知的诡异案件?
优质答案1:
网络上著名的大案就不提了,给大家讲一个与我家族有关的案件,2002年程海涛锦州失踪案!
程海涛,笔者老婶的弟弟,按照家族辈分来讲,这是我的舅舅,不过在笔者的印象里,由于关系不是太近,应该没有见过这位前辈,只是当年事情闹得够大,才让我知道有这么一位舅舅。2002的某一个大白天,思维和行动一切正常的他竟然在锦州的大街上神秘失踪了!
程海涛,1969年出生,离异有一女,事发时与新认识的女友共同生活,原为辽宁锦州东电三公司职工,出事时,人身健康与思维能力完全正常。
2002年10月29号的白天,一个叫单某的老同学,来到舅舅所在的世纪花园小区的家里做客,这是早已约定好的会面,单某所在的北京某公司将参加一项工程竞标,由于早年舅舅从事这一行,单某就来到锦州委托舅舅帮忙整理一份竞标书的制作。
大概九点左右,舅舅完成了相应文件的整理,因为要参加正式的竞标会,肯定要提交精装版的竞标书,所以整理后的草稿还需要到打印社去打印,舅舅在市内认识一个打印社的老板,便让同学单某和自己的爱人(尚未结婚)留在家里等待,自己独立出门去打印社询问。
这一天并不是太凉,加上那家打印社就在小区的对面,考虑到自己会快去快回,因此舅舅只穿着短衣出门,骑上停在楼下的摩托车直接到了那家打印社询问价格,经过一番讨价之后,竞标书的费用定在了2000元。由于这笔钱需要老同学单某所在的公司来出,舅舅肯定不便做主,于是就跟老板打了招呼,告之老板要回家与同学商量,转身就离开了打印社。碰巧这一天打印社的生意并不是很多,店里除了刚来的舅舅外并没有其他顾客。在舅舅离开的几分钟后,没有生意觉得无聊的一个打印社员工来到门口看风景,却发现舅舅又从远处走过来!
一开始这个员工觉得很奇怪,随后再看到店门口旁边舅舅停放的摩托车,就一下明白了。原来舅舅到达打印社后将摩托车随手停到了门口,在离开的时候也许是着急,忘了自己骑着摩托过来,就直接步行走回去,走到半路才发现忘了东西,这才转身回来准备取车。
但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员工看见还与打印社有些距离的舅舅被街对面一个女子叫住。而舅舅程海涛显然认识这个女子,也停下了脚步在街上跟女子聊了起来。 根据员工事后提供给警方的回忆,该女子身穿黑袖红衣,由于距离较远以及未意识到后来能发生如此大的事,因此也未记住有关这个女子的相貌和其他特征。几分钟后,员工看到舅舅没有继续向打印社走过来,而是跟着该女子上了马路边停放的一辆蓝色桑塔纳轿车,上车时舅舅拿着手机,并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女子坐在后座,从这一点来看,车中当时至少还有一个司机。随后车辆开走离去,此时的时间是上午9点40分左右,而这个目击者也没有记住这辆车的车牌号。
随后舅舅也随着这辆车,一去而不复返!
当天中午,舅舅的女友和老同学就发现舅舅已经神秘失联,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晚上会和其他亲属选择了报警。 随后当地公安局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查,然而调查的过程也是格外艰难,或者说是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也找不到。
1、由于案件发生在2002年,那个年代的城市监控建设并不发达,以锦州来说,除个别中心地段安装了监控器之外,其他路段并无此设备,所以找不到有关舅舅和蓝色桑塔纳轿车的痕迹。
2、相信很多人都知道,2000年左右正是桑塔纳轿车相当普及的年代,不过一般都用于出租车使用,因此,桑塔纳轿车大部分都是红色。但打印社员工却提到自己看到的是一辆蓝色桑塔纳轿车,这种颜色并不多见。但警方随后排查,也没有找到嫌疑车辆,也不知道这个员工有没有看错。
3、事发时舅舅携带着手机,从打印社出来后,也着急往家返回,中途跟那个女子说了什么话,让他改变了回家的计划,而是跟着这个女子上车离去?配备手机的舅舅,为什么没有选择打电话到家里,告诉自己会晚些回去?
4、公安局同期也调查了舅舅的人际关系,甚至还排查了舅舅的现女友,然而经过调查,舅舅在人际关系中并无仇家,复仇行凶的几率很低。
由于舅舅是其母亲的独子,现如今已年过80的舅舅母亲想起儿子都忍不住落泪,但这起案件目前已经过去了18年,至今仍然毫无结果!也仍然在锦州的悬案名册中,相信18年后的今天,那些凶手仍然活着,也堂而皇之的生活在这个世上,但我们真的希望真相不会就此停止,真的想知道,在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优质答案2:
抗日战争中,川军团二千余人在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全部失踪。
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来自天南地北的部队云集南京城外,誓死保卫祖国大好河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调集了20多万兵力在南京城外候命,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和日寇决一死战。
12月12日,由于战事突变的缘故,由首都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达了各部队从南京城撤退的命令。这支川军部队,也因此走进了绵延数里、长满遮天大树、曲折盘旋如同卧龙的青龙山之中。川军团进入之后,2000人至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然而,一支2000多人组成的川军部队却在此期间神秘失踪,至今下落未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支部队的突然消失?是什么毁灭了一群军人最后的希望?
几十年来,军事专家们始终没有找出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的原因。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