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负责秦陵钻探的考古工作者程学华认为,钻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上的封土没有发现局部下沉的迹象,夯土层也没有较大的变动。
目前在整个封土上仅发现两个直径不足1米、深不过9米的小盗洞,而这两个盗洞又远离地宫。
假如当年项羽真的以30万人对始皇陵地宫进行发掘,今天怎会是这般模样?所以他说:“班固近似道听途说,郦道元则是信口开河,致使我们的考古研究误入迷途。”
从现已发掘、钻探的地宫周围的一些随葬品看,西墓道耳室仍保存着完整的铜车马队,而装置铜车马的木椁也没有遭到火烧,属于自然腐朽。北墓的耳室也同样地保存着一些重要的随葬品。
试想,如果秦陵地宫真的被项羽的30万大军所盗,在墓两旁的随葬品又怎能完好无损?既然这些随葬品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深藏在地宫内的随葬品也应该不会被洗劫一空,甚至可能同样完整地保存下来。
假如项羽当年真的一把火焚烧了地宫,那么地宫内的水银也早已挥发四散,但今天的科学试验证明,陵内的水银依然存在。
所以,种种迹象和资料都表明:秦陵地下宫殿不但未遭大规模的洗劫,也同样没有被焚烧的可能。
既然班固、郦道元等人的错误已遭反驳,那么项羽等人在陵园内究竟破坏了什么?
也许用不着想象就可以知道,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首先就成为项羽大军洗劫和破坏的对象。那博大恢宏的寝殿、食宫、门阙、角楼等在兵燹中都无一幸免。
几千年后,人们站在这片遗址上,仍然能看到红烧土和木炭混杂,残砖碎瓦与草屑相伴的凄凉景象。同时,埋葬于地下的兵马俑也在这次洗劫中深受其害。
在考古勘探中,经过部分清理的陵园建筑遗址,很少有金钱和青铜器物的发现。已发现的“乐府”铜编钟、两诏铜权、“骊山园”铜锤及戈、矛等兵器,都散见于陵园的堆积土中。
秦俑坑内的青铜兵器,按理应当与兵俑的数量相等,有近百件之多,这个数量无异于一个大型的兵器库,一旦得到这些兵器,便可立即装备士兵,投入战斗。
但现在看来,俑坑中的兵器所剩无几,若结合兵马俑被破坏的情形来看,坑中的兵器显然是被掳去了。
当年刘邦指责项羽“掘始皇冢,私收其财物”,无疑是指他捣毁从葬设施,并掠走陵园财物的暴戾行径。
关于项羽是否盗掘过秦始皇陵的争论,似乎暂时可以告一段落。但是,历史上企图盗掘秦陵的仍大有人在。
据史料载,后赵时的石勒和石虎,在盗窃战国时的赵简子墓失败之后,来到了秦始皇陵。
经过一番周密的钻探之后,他们在封土以外的不远处开始了挖掘。这次,他们的苦心没有白费,鬼使神差,他们打开了通往秦陵地宫的墓道,取走了墓道门旁安装的铜柱数根。
正当他们进一步向地宫深入凿挖时,被守陵人发现。两人不得不含恨忍痛放弃了秦陵,背着铜柱落荒而逃。
据当地村民说,清朝道光年间,秦始皇陵封土遭到了暴雨流水的冲击,陵墓北面的半山腰间,也在暴雨冲击中塌陷出一个很深的洞窟。
这个洞窟被附近的岳家村一个老头发现后,立即传播开来。
消息传到了一个外号叫“白狼”的土匪头子耳中,他立即率人以探测陵园为由进入洞窟,令所有入洞者大吃一惊的是,这个洞窟竟通入陵墓地宫。
“白狼”对此大为兴奋,命人取了大批的珍宝出洞后,溜之大吉。守陵人得知此事后,马上报告官府,官府派人堵死了洞窟,随之加紧了对陵园的看管,洞窟再未被掘。
清朝灭亡之后,随之而起的是军阀混战,陕西军阀又一次派兵挖掘了秦陵,取走了地宫大批珍宝。
以上记载和民间传言,虽有证可据,但大多漏洞百出。依石勒、石虎两人的力量,怎么能轻易就打通了地宫隧道?项羽当年率领千军万马,也对秦陵无计可施,二石难道是神仙不成?
可以肯定的是,秦陵作为一座超级天子大墓,自它建成之日起,历代盗墓贼就对其虎视眈眈,也曾做过种种努力,但也只是留下几个小小盗洞,在庞大的陵墓面前,显得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也并未对地宫构成真正的破坏。
至于秦陵地宫门口是否有刀枪暗箭弩矢之类的射杀性武器,以防盗墓贼的入侵,达到“有所穿近者辄射之”的奇效,在地宫尚未打开之前,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据秦陵钻探人员透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地宫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优质答案1: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骊山北麓。它南依骊山的层峦叠嶂中,北临迤曲弯转,以银蛇横卧的渭水之畔。
高大封冢在巍巍山峦环抱中与骊山浑然一体。在卫星拍的地貌图上秦岭似一条巨龙,骊山似龙伸出的头部,而秦始皇陵正处于龙头之位。中华文北高深莫测,藏有很多玄机。达官贵人迷峦秦岭为了什么?
陵园总面积56.25平方公里,封土高约115米。现在高约76米。陵园内有内外兩重城垣。内外城廓高约8---10米。
1974年临潼下河村村民在距秦始皇陵东约1公里的地方打井时发现了一些陶俑兵器。后发堀发现了惊动世界的兵马俑坑。在处遗迹上修建了兵马俑博物馆。
秦陵地宫,是商家与地方开发的旅游项目。利用三维,立体技术,建造了富丽輝煌的地宫图貌,再现秦时你宮殿和礼仪。与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博物馆无关连。
现在兵马俑博物馆和秦陵为通票。
优质答案2:
秦始皇陵包括地表的城垣、宫殿、坟丘等建筑,深埋地下的地宫,和陵墓外围分布的大量陪葬坑及墓葬。兵马俑坑就是陪葬坑之一。秦陵又称骊山陵,于公元前247年至208年耗时39年建成。
秦始皇陵布置仿照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象征咸阳皇城及宫城;地表原有夯土城垣两层,周长分别为6.3及2.5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上覆倒斗形封土,原高115米;经二千年风化,目前余高87米。陵园内部原本宫殿广布,但始皇陵历史上屡遭兵火盗掘,至今地表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余封土堆。
但秦陵地下部分至今完好。地宫位于封土堆下离地平面30余米处,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矩形。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有一个足球场大。《史记》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是说秦始皇发70多万人修帝陵,打穿三层地下水,灌铜汁补隙。墓中设文武百官,堆满奇珍异宝;并装设机关,有人走近就发射弩箭;墓室顶端饰以日月星辰,地面设山河地理;以水银做成江湖河海,用机械推动,流转不息。用娃娃鱼油制灯,长明不灭;等等。后来为了防止泄密,陵墓修好后秦二世又下令将工匠封闭在地宫内城和外城之间。秦陵地表建筑尽毁,但地宫至今沉睡;它毫无疑问是人类史上最大,最奢华的陵墓。
目前考古探明秦陵外围的陪葬坑多达400余个,包括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坑。兵马俑陪葬坑位于陵区东侧1,500米处,俑坑共三处,品字排列,包含8,000多陶俑,有护卫陵墓之意。武士俑与人等高,面目、表情各异,排兵布阵、气势恢宏,极有震撼力。兵马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古中国留给世界的文化名片之一。
秦始皇陵由秦相李斯设计,造陵巅峰时期征发丁夫近80万,是建造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从秦始皇13岁起开始兴建,直到他死后三年秦朝亡国时地面建筑还没有完工。秦陵结构极其复杂,后世帝王造陵多有参照。其地宫埋藏之深、结构之坚固闻所未闻,这是其屡遭盗劫但至今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秦始皇至今还在地宫里统治他的王国,直到世界的尽头。
二、西安兵马俑就是些泥捏的塑像,为什么这么多人去看?
优质答案1:
再次感受到,无知者无畏呀!泥捏的?兵马俑是陶器,等身大的...建议亲眼去看看,凭你的知识,还得请个好的现地导游给你讲讲,不然你也看不懂。
优质答案2:
西安的兵马俑,位于临潼城东,就在秦始皇陵园东,建成秦兵马俑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是我国考古方面的重大发现。虽然西安兵马俑是用泥捏的塑像,据说在地下时是彩色的,挖掘出来后彩色氧化腿色后才成现在的模样。看似泥塑的,但其历史价值无法比拟,其历史见证不能复制,秦时强大军威在这里彰显出来,让许多人慕名而来,惊叹秦朝的强盛。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灭六国,使中国统一,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融合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岭南;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废除了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是有目共睹、人人皆知,在历史上对统一的贡献无人能及。因此,许多人就此而仰望之。
位于临潼的秦始陵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帝陵园。据历史记载,秦始皇陵于地下百米,有水银浇灌的悬河,有日月星辰,有暗道无数,机关众多,让秦始陵充满了神秘和无限的想象探奇,这些都与兵马俑有着关联。
再看一看兵马俑的雕塑形象,千人千面,无一轮通,形象逼真,唯妙唯肖。据考古学者认为,兵马俑未发掘出时,印度人认为中国的雕塑技艺是在汉朝时传入中国的,而当兵马俑发掘后,把这个时间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对印度人的认知进行了有力的颠覆。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雕塑技艺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兵马俑就是历史的佐证。
如今,西安兵马俑已经成为旅游学习的热门景区,就是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虽然每天限流,但还是游人爆满。由此可见,兵马俑之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了。
三、汉代也有兵马俑吗?汉代的兵马俑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有什么区别?
优质答案1:
谢谢系统邀请!
~~~~~~~~~~~
我来说秦俑与汉俑的区别:
笔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参加了《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发掘队》,践行了对秦俑一号坑的第一次发掘清理与修复。
八十年代中期又参加了《陕西省秦始皇陵考古队》,参与了对秦俑一号坑的二次发掘与修复。
九十年代又参与了《汉景帝阳陵考古队》,其间主持修复室工作及负责青铜器、铁器、土遗迹象的技术处理。
今天系统邀我回答秦俑与汉俑有什么区别这个话题,深感责任的重大与艰巨。
秦陵、秦俑、汉阳陵、汉俑的考古研究工作其现实意义与历史意无比重大、深远,两个陵的从葬坑发掘工作均未完成结束,许多结论尚待未定,还期望后来的考古工作去继续完成。
今天在《头条》这个平台,就过去考古实践中的研究成果、个人认识、个人观点、粗浅的、概括的、向系统及读者就针对提出的问题做以回答。
先说秦俑吧!今天人们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从葬坑,他的排序是根据当时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的先后次序而命名的,其中二号、三号两个坑目前还未发掘,四号坑已探明当时是施工建筑了半茬还未顾及置俑,便搁浅了。(缘于战事,骊山园之做未毕,骊山陡发去充军)。
下面请跟随我的叙述走进一号坑内,站在东端阅兵台上向西展望:
38路纵队面向东方,8000余名身着铠甲雄赳赳、气昂昂的武士们,正在风尘扑扑疾行在横扫六合的东进途中,主力前端有身着战袍的武士俑领头,紧跟其后是一个个弓弩手,再间隔不远便是驷马套战车穿插于步兵中间,南、北两路各面向南、北方向,意在行军途中掩护主力防止两侧翼受到袭击,最后一排面向后,是担任殿后的用意。
整个一号坑布阵威武壮观,这是秦始皇时代秦国的一幅陈兵图,是取得横扫六合统一战争胜利后对军队的歌颂,对军功的纪念,更是始皇帝一生振军经武,誓统天下的意志表现。也寓意秦皇赢正生前统一了东方六国,死后也要统治东方六国。
一号坑内的陶俑陶马雕塑时採用与真人真马相同比例。
下面再走进汉景帝阳陵,阳陵是西汉第四代皇帝刘启和王皇后的陵园。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传为佳话的“文景之治”时代,说的是汉文帝与汉景帝时代民间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阳陵出土的陶俑、陶马、陶猪、陶狗、陶鸡、陶灶、陶仓、乐女、舞女......等文物,正是反映了那个时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载歌载舞、国泰民安的详和景象。
汉俑的制作是按真人四分之一的比例雕塑的。
系统问秦俑与汉俑有那些区别,我想看完以上述说,也就自然明白了。秦俑反映的是军事体裁内容,汉俑反映的是民间百姓安逸国家安宁的内容,秦俑是和真人真马一般大的,而汉俑则小是按人体三分之一制作的。
由于受平台篇幅局限,此题也就只能很简单概略的说到这儿。
关于两陵考古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叙。
~~~~~~~~~~
风雨人生
2018.12.11.
于乌鲁木齐
优质答案2:记得好像河北或安徽出土,抑或徐州吧?时间久了,记不准确了。从型制,气度看,秦兵马俑同真人相似,阵势气度较大,令人震撼!汉代兵马俑型制,气度,人物神态,阵势都较小。这与文化因素有关,汉崇儒,所以人物形象较文弱。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