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后长什么样?古代什么样的人可以当皇后

2023-03-05 15:11:34 465 0
奇闻观察室
1972年,内蒙古的一座古墓被慢慢打开。一个女人的身体是完整的,她的皮肤仍然有弹性,她令人惊讶地穿着龙袍。

众所周知,在古代,龙袍是皇帝的专属,在历史上,内蒙古的那个地区并没有记载有皇后。这个女人是谁?

原来,这名女子就是康熙最宠爱的女儿高伦英宪公主。

古代皇后长什么样?古代什么样的人可以当皇后

如果你看过康熙王朝,你一定对聪明的蓝琪儿印象深刻。剧中的蓝琪儿天真,深得康熙皇帝的青睐,然而,在她16岁那年,康熙皇帝却不料娶了蓝琪儿为敌——格尔丹。终于,蓝七儿明白了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为了朝廷,她告别了自己的情人,含泪踏上了与之亲吻的道路。

蓝琪儿的历史原型是古伦荣贤公主。

历史上,容先公主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她的母亲是马甲王妃。由于康熙的长女和二女儿早亡,荣贤公主成为事实上的长女。

1691年正月,当公主19岁时,她被正式命名为和索容先公主。同年六月,康熙皇帝把她嫁给了乌尔根。

伍尔达贡骁勇善战,擅长骑射,曾率巴林右翼旗兵参加过清朝历史上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因此,康熙皇帝把容先公主嫁给武尔衮,不仅是为了“和平”,也是因为他真的很崇拜武尔衮。

幸运的是,英宪公主和乌尔根结婚后相恋。他们互相尊重,真是天作之合。

事实也证明,康熙皇帝并没有把荣贤公主当作“政治筹码”。容先公主嫁给蒙古后,康熙帝不仅为她建造了宏伟的宫殿,还多次到蒙古看望她。

容先公主也很孝顺。为了让父亲在蒙古生活得舒适,她特意在蒙古为父亲建造了一座宫殿,就是北京的四合院。真是一件暖心的“小棉袄”。十几天以来,康熙皇帝为了表彰这颗暖心的“小棉袄”,破例把晋她封为“顾伦荣贤公主”。

“古伦”在满语中是“天下”和“国家”的意思。一般是授予皇后的长女,也就是原配的长女,这也证明了康熙皇帝对容贤公主的肯定和爱戴。

康熙皇帝死后六年(1722年),古伦容先公主去世,享年56岁。

因为容贤公主的丈夫武大衮早年与康熙皇帝一起,英勇牺牲。因此,英勋公主的儿子林部建造了陵墓。

林布为她的母亲建造了一座豪华的陵墓。它东西宽约45米,南北长约105米,占地约5000平方米。

1972年,永宪公主被发掘时,她的皮肤虽然被埋葬了240年,却像陌生人一样有弹性。永贤妃的尸体朝上,头朝南,脚朝北。她头上戴着金冠,手腕上戴着金手镯,手指上戴着戒指。她脚上穿着绣花的大红色缎子靴子,穿着层层叠叠的漂亮衣服。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在外面穿着一件耀眼的珠珠龙袍。

这件珠珠龙袍长150厘米,肩宽190厘米。八条龙用金线串在身上。每条龙下都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和祥云点缀,雄伟壮观。仔细数了数,这件八龙袍竟然用了10万多颗珍珠,而且都是海珠,可以说是极其珍贵。

公主是不应该穿龙袍的,但考虑到荣贤的知名度,专家猜测龙袍是康熙皇帝早年送给公主的。这件龙袍是永贤公主生前最光荣的皇家礼物,在永贤公主死后自然会被带进坟墓。

值得一提的是,容先公主棺木的南侧和东侧分别放置在骨灰盒中,分别是附在乌尔根和公主儿子林布骨灰上的额头。所谓额头威武的,就是新郎。

在清朝,皇上女婿的地位比公主还低,连找公主聊天都要打申请。所以,公主死后,一般是不葬皇上的丈夫的,皇上的丈夫自然也没有资格和公主葬在一起。公主Yeongheon家人可以一起葬在坟墓里,或者因为永宪公主的特殊地位,所以例外。

在康熙的众多儿女中,只有永贤公主能够穿着龙袍下葬。不难推测,容先公主不仅在清朝受到尊重,在蒙古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出生在无情的皇帝家庭的公主,生前被爱,与家人和睦相处,死后被葬在同一个坟墓是幸运的。

一、历史上有哪些皇后是不得善终的?为何?

优质答案1:

皇后贵为一国之母,她们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可以说皇后是极其高贵的,她们受人尊敬,并且得到皇上和妃嫔的喜爱。却有很多皇后下场却非常的悲惨,含恨离去。

比如明嘉靖帝的三位皇后无一得善终。原配陈皇后是因为嘉靖的暴躁受了惊吓,滑胎而死,年仅20岁。第二位张后,即废后张氏,因莫名其妙的事儿被废死在冷宫。第三位方皇后坤宁宫大火,死在火海,嘉靖明知道却没救。

还有清朝乾隆的继后乌拉那拉氏16岁在宝亲王府做侧福晋,却到死都没被乾隆宠爱。生了二女一子也是在35岁做了皇后所生。一生孤独寂寞最终用断发,发泄情绪。死在冷宫没有谥号,丧礼连百姓都不如。

优质答案2:

在古代,皇后贵为一国之母,她们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可以说皇后是极其高贵的,她们受人尊敬,并且得到皇上和妃嫔的喜爱。其实历史上有好几位皇后,虽贵为一国之母,但是下场却非常的惨,可以说的不得善终吧!你们知道这几位皇后是谁吗?

第一位:毛皇后。毛皇后是前秦高帝苻登之妻。说到苻登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苻登是淝税之战中苻坚的后辈。毛皇后死江门之女,是一个非常貌美,并且能文能武的人。毛皇后是一名勇将,尤其擅长的就是骑射。毛皇后嫁给苻登之后就被封为皇后。苻登是一个有勇少谋的帝王,在得胜后,他就放松了警惕,以至于之后大界营被姚军偷袭,毛皇后那里的兵非常少,虽然她率领将士们极力反抗,但是始终没有办法战胜数量庞大的姚军,没办法,毛皇后被重重包围,她拼命抵抗却寡不敌众,于是被姚军作为战利品生擒回营。当时毛皇后受尽了士兵们的侮辱和嘲笑。她是一个有着出众美貌的女人,当时姚苌竟然还想纳她为妃,但是毛皇后拼命抵抗,她宁死不屈,没有办法,她被推出帐外斩首示众,当时她才21岁。可以说毛皇后是一位非常贞洁的女人,但是最终结局很惨。

第二位:晋武帝皇后杨芷。杨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她有着非常强大的背景,杨芷是东汉末年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曾孙女 ,西晋太傅杨骏与嫡妻庞氏之女,武元皇后杨艳堂妹。当年武元皇后并为,她害怕得宠的胡贵嫔为后对后宫不利,于是苦苦哀求晋武帝立杨芷为皇后。杨芷是一位长相俏丽的美人,并且十分温柔,于是深得晋武帝的宠爱。晋武帝驾崩后,杨芷被封为皇太后,当时杨芷的父亲杨俊却遭遇了没定只爱,杨芷也被贬为庶人。后来的杨芷经过种种惨淡经历后,被押送回金墉城,杨芷被禁食,整整八天没有进食,活活的被饿死了,可以遭遇是非常的惨了。

第三位:卫子夫。大家应该都知道卫子夫卫皇后,卫皇后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在做皇后时她非常尽职,是一位贤后。她恭谨克己,尽心尽力地处理宫中大大小小的事物,帮助汉武帝减轻负担,不让他为琐事烦恼。但是卫皇后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当时她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可以说一位贤后结局非常不好啊!

二、历史上的长孙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优质答案1:

长孙皇后,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的母亲,小字观音婢。唐朝名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的妹妹,十三岁嫁给李世民,后来封为秦王妃。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封为皇后。在长孙皇后三十六岁时,因病去世,谥号文德皇后!

嫁于李世民,受封秦王妃!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关系很好,长孙兄妹的舅舅高士廉觉得李世民不同凡响,所以就把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

后来隋朝施行暴政,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李渊也起兵反隋,李渊建立大唐后,李世民封为秦王,长孙氏封为秦王妃。

李世民为了大唐一统天下,经常外出征战四方,所以长孙氏就代表李世民孝敬李渊,因此受到李渊的喜爱!

秦王和太子的矛盾!

因为李世民东征西讨,先后灭了薛举、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和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所以李世民的功劳很大,因此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

这时李世民的地位,有架空太子李建成的趋势,李建成感觉到了威胁,所以秦王和太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玄武门之变,受封皇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王和太子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时长孙无忌和他的妹妹秦王妃一直鼓励和支持秦王,并且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秦王妃亲自鼓励秦王府的将士。

最后李世民玄武门政变成功,李世民登基为帝,长孙氏封为皇后。

做上皇后的长孙氏,曾劝说他的哥哥长孙无忌让位避嫌,同时长孙皇后还善于匡正李世民为政的过失,同时也保护了不少为人正直的忠臣!

后来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李世民称她为嘉偶、良佐。

所以长孙皇后一直辅助李世民,并且做出许多有利于大唐的建议,他们可以说是皇帝圣明,皇后贤明。同时长孙皇后生活简朴,对于下人温和平顺,所以长孙皇后也可以说是一代贤后!

优质答案2:

长孙皇后36岁就去世了,但是她的人生和贞观那个时代一样光彩夺目。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此后李世民时常哀伤的站在高台上,远望皇后的昭陵。能获得丈夫李世民的一世深情,只是一个庄重的皇后是不够的。

长孙家是鲜卑贵族,后迁居洛阳,长孙皇后出生在洛阳,父亲长孙晟一代名将,典故“一箭双雕”的主人公,讲话声音特别大,人称“霹雳堂”。先是长孙家看上了世交李家,以长孙晟的脾气还来了个“倒提亲”。长孙家看上李家,倒不是李家的名头,而是因为李世民的母亲窦氏。

长孙炽是长孙皇后的伯父,很早就认识窦氏,那时候窦氏还是一个小姑娘。有一回她去北周的皇宫里看望皇帝舅舅宇文邕,发现舅舅不喜欢刚嫁过来的突厥公主,于是就给舅舅提意见,请他多宠爱突厥公主,要以大局为重,才不会得罪突厥。窦氏小小年纪就有这番见识,令舅舅和大臣们很吃惊,她的名声也传来了。

长孙炽一直记得这件事,并告诉了自己的弟弟长孙晟,这个不一般的女子已经和李渊订亲了,将来他们的孩子肯定也不凡,李渊和长孙晟也是老朋友。

过了几年,长孙晟生了个女儿,名唤观音婢,在选女婿时,他想起了当年的事,正好窦氏生的二公子李世民比自己女儿大三岁,年纪相仿,急脾气的长孙晟直接上门“提亲”把亲事给订下来了。他可能没想到这个决定给了女儿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

然而不久,长孙晟突然去世了,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被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欺负并赶出了家门,幸好舅舅高士廉收留了两个孩子。高士廉抚养他们,并教他们识文断字,待到长孙皇后婚嫁的年纪,又督促李家尽快成婚。生活的多变,也让长孙皇后更加会为人处世,聪慧而包容。

大7岁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非常要好,李世民一点没有嫌弃遭遇变故的长孙兄妹。“十三为君妇,羞颜未尝开”,13岁的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成亲了,纵然有丈夫的宠爱,但是家族里错综复杂的关系想处理好却一点也不轻松。

婚后的第四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就举起了反隋大旗,17岁的长孙皇后以及长孙家族投入了不可能回头的争天下事业中。在这场逐鹿中,李唐王朝胜出,李世民已经成长为一颗熠熠发光的将星。然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一个是娴熟政务没有兵权的太子李建成,另一个虽是秦王,但是拥有兵权的李世民。加上在立长与立贤之间态度暧昧的父亲,太子如何放心?

这样的形势下,后宫的女人们自然也不会闲着,太子妃频繁的出入后宫,拉拢李渊的后妃们,如果李渊听到的枕头风都是不利于李世民的,那么太子地位就稳固了。李世民在外征战,作为妻子的长孙皇后自然不能让丈夫陷入流言蜚语中,她也时常在宫里走动,孝顺父皇李渊,哄好后妃们,更重要的是她没有与太子妃敌对,仍然尊敬有加,温柔以待。长孙皇后应该也不希望发生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有些事是躲不开的,唐朝建立的第九年,突厥来犯,太子李建成谋划半途杀了李世民,而东宫李世民的眼线已经把消息递了出来。秦王府的谋士都知道要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但是没有人敢说出来,这时长孙无忌第一个喊了出来,接下来秦王府开始策划部署。

那么长孙皇后在这场政变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多年后,房玄龄惹李世民不高兴,长孙皇后出面求情说:当年玄武门之变,房玄龄出了那么多主意,这多年过去了依然没人知晓,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谨慎的人……。可知,玄武门之变长孙皇后是深刻参与其中,支持丈夫。

公元626年凌晨,还是秦王妃的长孙皇后一身戎装来到将士们面前,作了简短的慰问演讲,随后骑上战马走在李世民的身后,来到玄武门,亲眼见证那个血色黎明。李建成、李元吉被杀。

三天后,她成为太子妃,两个月她成为皇后,坐上皇后的位置,她第一件事就是“做个闲人”。经历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看到了妻子聪明过人,于是三朝之后总拿朝上讨论的事来问长孙皇后。但是长孙皇后总是不理他,笑而不语。

从西汉以来,她见了太多外戚乱政的,如:吕后之乱,霍光之乱,王莽篡位等,现在她的哥哥长孙无忌是第一功臣,如果她再参政,长孙家族的结局会怎样?另外她还很节俭,但不是穿破衣服这种行为,华服珠宝她也有也戴,但是不多,够用就好,宫殿也装饰,有大唐盛世的气派,但是恰到好处,对子女吃穿用度也一样要他们够用就好。

当李世民被魏征气的暴跳时,她会用“主明臣直”的古语来调停。长孙皇后劝谏李世民的故事很多,总能让李世民平静下来,甚至李世民在房玄龄面前炫耀皇后在各种事情上都能启发他。“妻管严”的房玄龄也心领神会的笑笑。

李世民登基,长孙无忌功劳巨大,被给予宰相大权,但是干了一年后,长孙皇后非常坚定的请求李世民撤去长孙无忌的职务。李世民当然不同意,于是长孙皇后又去找哥哥长孙无忌,跟他道明历史上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等的结局。饱读诗书的长孙无忌也是明白,立刻去辞职。

贞观七年,李世民想再次启用长孙无忌,却遭到了拒绝,情急之下,李世民写了一篇《威凤赋》,情真意切。无奈长孙无忌出山,而长孙皇后经常提醒哥哥不能拥权自重。

还记得当初赶长孙皇后兄妹出家门的长孙安业吗?长孙安业不务正业,甚至牵连谋反,却得到了长孙皇后的庇护。李世民要杀了长孙安业,长孙皇后为其求情,解释到:“以前人们都知道他对我不好,现在陛下要是处死他,人们肯定会说我仗着陛下宠爱在报复他,有损陛下的名声。”长孙皇后为了李世民打压有能力的哥哥,为曾经伤害她的人求情。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长孙皇后的贤德自然不用说,那她的美貌呢?《全唐诗》卷5收录的一首《春游曲》据说作者就是长孙皇后。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可见长孙皇后对自己的样貌非常自信,不仅聪明有才智,容貌也是美丽动人。丈夫的爱也给了她更大的自信,而她也是一位痴情的妻子。李世民生病,她衣不解带的贴身伺候,腰间系着一瓶毒药,这令李世民非常震惊,他得到的答案是如有不测,她也不独活。

若有不讳,义不独生

可惜深情却不能长久,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还是重病不治撒手人寰,年仅36岁,安葬在九嵕(zōng)山。临终她叮嘱墓里不用奇珍异宝陪葬,用的人马器具都是木头做的。墓穴也只是一百多人花了十天时间凿的一间石室。

晚年的李世民也承认自我约束能力,相比长孙皇后在世要减弱。13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与长孙皇后合葬昭陵。

长孙皇后,作为妻子、皇后,堪称完美,大唐盛世离不开她的那份贡献。

三、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贤明的皇后和太后?

优质答案1:

中化历史几千年,可列举的实在太多。这里就随便找几个来说一下。

为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融合,分别用宋,明,清来聊下。宋,明是中原。清早期属于游牧。

宋朝,宋仁宗的第二个皇后曹皇后。比较冷门,这个皇后据说长得一般,宋仁宗几乎没怎么认真的喜欢过她。但是她为人低调,贤良淑德,持家有道。从下面这张图片来看就是个好女人,我个人来说,是我喜欢的类型。要怪也只怪当时皇帝老婆太多,顾不过来。

优点如下:

第一,后宫不争宠。大家平时看宫廷剧也看得多,内部争斗无所不用其极。不过这位皇后为人平和,不搞这些。也许是大智若愚吧。不然很多看起来都像连续剧里,基本活不过第八集。

第二,临危不乱。据记载,有一次发生宫廷叛乱,后宫的几个安全员(待卫),不知脑子进水了,还是因为工资拖欠问题 ,直闯皇帝寝宫,面对外面的喊杀声,文弱的宋仁宗一时不知所措,宫里乱成一团。这时候曹皇后非常冷静的对仁宗说,“有这么多个保镖,怕个毛线”。马上安排一些守卫拎着水桶紧跟着叛乱的侍卫。大家不解,曹皇后说这些叛变的人必然会在宫内纵火造势、制造混乱,我们要提防。果然叛乱的侍卫一边砍杀一边纵火,可是刚刚点着火就被后面紧跟的一桶水给浇灭了。紧急关头还能如此心细,让仁宗事后对曹皇后刮目相看。

第三,不与娘家人来往。曹皇后是宋朝开国大将的孙女,自小饱读诗书对外戚干政的危害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她当了皇后之后为了避嫌主动不与娘家人来往。一心一意为夫家,不像现在的一些什么“扶弟魔”这些,只顾娘家啊。

曹皇后一生历经皇后、太后、和太皇太后三种角色的转变,但无论在后宫还是在朝堂她始终温良平和,认真地扮演着一个皇家贤内助的角色,令人钦佩。

明朝,这个不用多说,相信稍微看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是谁。当然是大名鼎鼎的马皇后。据不可靠消息,马皇后是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出生一个富足之家,母亲很早就过世了,而父亲在躲避仇敌追杀的时候,就将她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当马氏的父亲遇害的消息传至郭子兴处时,他便收下马氏做自己的义女,而且待她很好,视若己出。

  在朱元璋投奔红巾军之后,也因为他的能力得到认可,郭子兴将马氏许配给她为妻。在当时来看,是朱元璋捡了一个大便宜,然而历史会证明,这既是朱元璋的幸运,同时也是马氏的幸运。随着元末一系列的局势变化,朱元璋最终笑到了最后,建立大明王朝,成为开国皇帝,而马氏则成为了第一位皇后。

  马皇后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尊敬,这是毫无疑问的。民间流传着马皇后各种故事,而从朱元璋在她死后不立皇后来看,他与马皇后的感情很深。他们是患难夫妻,相传当朱元璋被郭子兴猜忌,多次陷入绝境时,就是多亏了马皇后机智地帮助。在建立明朝的艰难岁月中,马皇后也为他笼络人心,出谋划策。在明朝初定,百业待兴时,马皇后又能劝说朱元璋以仁德治理天下,避免暴政。

  因此,马皇后不光在洪武朝享有极高的地位,终有明一朝,都是极为重要的。

清朝,相信大家也猜到是谁了。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孝庄太后。记得还在读书的时候。在路边摊看过一本书,关于明朝被灭那时,明将洪承畴被俘后,大义凛然。记得不太清,仿佛是这样说的:在夜深人静之时,洪承畴卧在床上,想着为国捐躯,这时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妇走到面前,轻声软语地叫声“大人”,然后表示了对洪承畴誓死如归气节的仰慕。洪承畴立刻感觉到被人关心的温暖,世上竟有这样了解他的美女,不禁想到自己统率千军万马的威风和家中的娇妻美妾,求死之心立即动摇。美女见机送上一杯香茶,多日未进食的洪承畴喝下后立刻精神了许多,然后发生了不可描述之......。美女走后,洪承畴觉得人间美好,决定降清。

当时看到这一段,感到面红心跳,看图片,就问你遭不遭得住,反正我是遭不住。

孝庄13岁进宫并成为了皇太极的侧福晋,1643年,皇太极驾崩,20岁的孝庄开始了她45年的守寡生涯。顺治帝继位后,孝庄与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十八年世祖崩,皇帝福临的第三子玄烨即位为康熙帝,布木布泰尊为太皇太后,称昭圣太皇太后。

此时的康熙虽贵为皇帝,却只有8岁,这个年轻对于很多人来说,正过找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对康熙来说,已经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了。不过由于年纪太小,康熙对于很多事都无法处理,此时孝庄太后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孝庄没有明面上干涉朝政,也没有向慈禧哪样对年幼的皇帝加以控制,自己做幕后的皇权掌控者,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孝庄太后的帮助下,康熙度过了他的童年直到14岁开始亲政。 此时的大清明面上是天平盛世,实际上已经是内忧外患,内有三番和鳌拜对皇位的觊觎,外有沙俄对大清的虎视眈眈。要治理这样的天下对年仅14岁的康熙来说实在是相当的困难。对清朝历史熟悉的人都知道,当时朝廷内部最大的威胁就是鳌拜,不过由于有孝庄太后的震慑,鳌拜也是迟迟不敢妄动,这就给了康熙不少成长的时间,知直到康熙最后扳倒了鳌拜。

康熙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能够平定天下的千古一帝,功能最大的是孝庄,正是由于有孝庄的悉心栽培和关心呵护,康熙才能健康的成长起来。所以康熙能够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孝庄功不可没。

优质答案2:

常看后宫剧的朋友们应该对“贤、良、淑、德”并不陌生。这是古代用于女子的一条重要评判标准,亦或是对女子的要求和期望。而身为全天下最尊贵的女性,皇后和太后也多难避开这一类标准。但“贤明”却有别于“贤”。只有那些德才并存,有所作为的女性,才称得上“贤明”。

在中国历史上,女子大多作为历史的“配角”存在。但妇好、阴丽华、武则天等人,却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德才兼备、明达事理之人。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文能武的国母。现今已出土的武丁时期的甲骨残片中,人们已经发现了两百多条有关妇好的记录。结合从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钺等物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为武丁打下了一半天下,并拥有自己的封国的这样一位王后。

妇好为武丁养育了后代,管理好了后宫,做好了一国之母的本分。她更参与朝政,亲自率军,管理好了自己的封国,与武丁共进退。可以说,妇好的德才,从未局限在后宫,而是在广袤的天地间体现。

有了妇好这么一位优秀的前辈,其后的阴丽华、武则天等人便也有了奋斗的“目标”。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谥号的皇后,《后汉书》这样评价阴丽华,“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阴丽华出身豪门,其祖先正是名相管仲。作为一个大家闺秀,阴丽华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养成了仁厚温婉的个性。

阴丽华的德,更体现在她对丈夫刘秀的付出上。她在和刘秀成婚三个月左右,就因为刘秀因公要远行而被送回家。当时局势混乱,刘秀与阴丽华一别就是两年多。古代通讯不便,加之当时又战乱频发,阴丽华长期得不到丈夫的消息,还以为他已经遇难。

在当时,女子尚且有再嫁的风俗。且阴丽华年纪轻轻,又出身豪门,完全有再嫁的资本。但她却早早做好了为刘秀守寡终生的准备。阴丽华的这份重情、守礼,正是她的德的体现。

而她的才,则体现在处理与郭圣通的“后位之争”上。刘秀在与阴丽华分别期间,处于政治考量,又娶了郭圣通。作为一场政治联姻,刘秀从郭圣通身上确实得到了发展自身势力,最终称帝的资本。且在刘秀称帝后,各地反对之声仍旧不少。人们都眼巴巴等着看刘秀怎么对待郭圣通。如果刘秀对郭圣通的处置寒了众人的心,那么刘秀很可能将失去不少支持。

阴丽华也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阴丽华推辞说,郭圣通已经为刘秀生下了子嗣,有资格坐上后位。况且自己也没有能力掌管好后宫,并不适合成为皇后。从阴丽华后来做皇后和太后的二十四年来看,她哪里是没法掌管好后宫呢。早年的她,不过是看清了建国之初,还是更有政治资本的郭圣通更能帮到自己的丈夫,便屈居贵人十六载。

这么一个看得透时势,做得出牺牲,能切切实实为丈夫和大局考虑的女子,当然对得起刘秀的那句“娶妻当娶阴丽华”。

而至于武则天,也许有人觉得她谋权篡位实在算不上是贤明之举。但国家在她手上,也确实得到了发展,延续了李唐的辉煌。

事实上,武则天早在唐高宗时,就被尊称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武则天也通过垂帘听政掌握着国家权力。直至武则天自己登上帝位操劳的那十五年,神州大地都在快速发展,一片欣欣向荣。

正是有武则天这个衔接,大唐的盛世才没有中断,开元之治才有了那么扎实的基础。论个人功绩,武则天应是历代皇后中的第一人。

长久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有压迫就有反抗”,总有一些女子,像妇好、阴丽华和武则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与男子齐名的贤明之人。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65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