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别人的坟怎么不会被人发现?

2023-03-05 15:23:34 349 0
奇闻观察室
20世纪60年代,一群农民用锄头平整土地。没想到,在一个“乱坟坑”里挖出了一个大财主家的红漆棺材!

当棺材盖被撬开时,一具腐败的“尸体”双手紧握着一个小绿松石瓶子...

挖别人的坟怎么不会被人发现?

这件事发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古贤村。当时正赶上土地平整运动。大家非常辛苦到处挖坟,真的发生了很多怪事。

看到挖出来的好东西,几个村民急忙把棺材翻了个底朝天,找到了十二件金银器皿,还有一个刻着“鬼画符”的龟甲。

看到这些“地主阶级”的陪葬品,大家的火气就立马上来了,于是用石头砸碎了龟壳,把十二块金银交给了国家。

而那个小小的绿松石瓶子,因为体积小,被第一个发现者放进了口袋,带回家了...

虽然是在挖别人的坟,但也是“除四旧”的事。所以在特殊时期人们并没有把它当回事。至于红漆大棺材里埋的是谁,谁也没来得及深究,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十多年过去了。1975年,一位老人走进烟台文物商店,他却把尘封已久的往事再次带到世人面前…

9月的一天,一位老人在烟台文物商店里四处张望。老人佝偻的身体,破旧的衣服,不像是一个会玩文物古董的人。

“这东西值钱吗?能卖多少元?老人看到走上来的店员,于是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手掌里的东西露出来了...

店员只看了那东西一眼,心里咯噔一下!

这个东西嘴巴很小,脖子很短,肚子很平,大概5厘米高,粉色碧玺盖。壶身碧绿,质地如玉,浅浮雕的岩石、芝、兰花,生机勃勃,宛如一幅生动的花卉画卷!

这是一个罕见的玉雕鼻烟壶!看精致程度,除非是皇宫,民间是不多见的!

要说这个鼻烟壶,可不是一般的东西。鼻烟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当时很少有人闻鼻烟。康乾兴盛时期,雍正、乾隆对鼻烟非常喜爱,上至皇帝,下及官员、百姓,那时是鼻烟发展最辉煌的时期。

道光年间,民间嗅鼻烟已成为一种时尚。鼻烟壶,因嗅鼻烟而造,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也一度成为比阔斗更丰富的工具。

也就是说鼻烟壶不是穷人能买得起的,更何况一个70年代打扮成农民的老人怎么可能拥有?

经过反复询问,憨厚的老人毫不隐瞒地说出了这个鼻烟壶的来历。

原来这东西真的是十几年前福山区古贤村老人从那个涂着红漆的大棺材里拿出来的绿松石瓶子...

这几年村里一直在搞生产建设,但是因为太穷买不起拖拉机,大家都很担心。直到这时,老人才想起他那年拿走的那个小瓶子。

虽然他不确定这样一个小瓶子是否值钱,但他把鼻烟壶带到烟台想碰碰运气,以便为这个村庄做点贡献。

店员一听,大概知道点什么。平整土地的时候,没少挖有钱人家的坟墓,我认为这个鼻烟壶应该是一个大家庭的陪葬品...

但是文物商店的专家来到现场,听说老人是“烟台福山区古贤村”的,看到鼻烟壶的档次很高,不禁想起了一户家庭!

这一家出了大人物,在烟台很有名气。清末时期,为烟台人挣了面子!

这个人叫王,是福山区古贤村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碑刻家、收藏家和书法家。他的职位是国子监供酒,相当于现在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

如果你还是想不起他是谁,那你肯定听说过他的另一个伟大贡献!

王是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他被称为“甲骨文之父”!随着甲骨卜辞的出现,一直被怀疑是虚构的西周终于被证实,最终确认是事实。

经过专业鉴定,这个玉雕鼻烟壶确实是慈禧太后送给王的!

那么,躺在几个村民挖的红漆棺材里的,是“甲骨文之父”吗?

据史料记载,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任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深感朝廷之耻,第二天就在家中自杀了!

噩耗传到烟台老家,儿子王崇烈悲痛欲绝。他赶到北京处理父亲后,变卖家产,只留下这只鼻烟壶作为念想,带在身边...

若干年后,王崇烈去世,手里拿着父亲王的玉鼻烟壶,葬在王家的墓地里,也就是现在的古贤村附近。

因此,当年挖出的棺材应该是王崇烈的墓,而不是甲骨文之父王的墓。

事实上,王的后代一直生活在古贤村附近。因为古代家族墓地大多不封闭,不知道始祖王墓的具体位置,只能给个大概的方向。

面对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鼻烟壶,专家为老人做思想工作,宣讲政策法规。最后老人同意捐给烟台博物馆。

王这个对中国考古学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只留下一个绿色的小瓶子,上面记录着他留下的痕迹...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349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