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人口才一万四千人,还没有今天中国的一个乡镇大,处在大汉的宿敌匈奴的势力范围之内,平日里就仰仗匈奴的鼻息生存。只是因为张骞的西域探险,她才进入汉帝国视野。
楼兰王如同井底之蛙,活了半辈子只认得匈奴人的骏马快刀,根本没有见识过大汉帝国的皇恩浩荡,因此他们充当起匈奴人的马前卒,不断袭击汉朝使团,甚至截杀汉使(这象不象当今仰美国鼻息,扣押华为孟晚舟的那个什么大?),这让一向彪炳“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武帝大光其火。
元封三年,汉武帝决定让楼兰王长长见识,知道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便派赵破奴和王恢率大军攻打楼兰,结果王恢率700轻骑一个远程奔袭,就顺利地攻破楼兰城,直接把楼兰王“请”到了长安看风景。
楼兰王在长安城参观了几天,心里充满了惊讶和惊惧:天下还有这么强大的国家?服了服了,俺投降,今后定期纳贡,认您当老大。可是,他回到楼兰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分别向大汉帝国和匈奴送出质子,狡兔还三窟呢,咱两窟行不行?哪边的风大,咱就顺着哪边的风倒。
转眼到了汉武帝晚年,大汉帝国对外的战争少了许多,这让楼兰国上下有了一个错觉,匈奴要比大汉厉害(这就叫欠收拾)。刚好在这节骨眼上,老楼兰王去世,楼兰国欲立在大汉的王子为君,便向汉武帝请求,让质子回国继承王位。汉武帝一听犯了难,原来那位楼兰质子因为在长安一直受优待,他得到了点阳光就总是灿烂,不断作死,结果被汉武帝“太监”了!这哥们要是回去得了势,还不得跟大汉帝国玩命?
匈奴人乘机逮个大便宜,火速将另一个质子安归送回楼兰推上了王位。
新楼兰王安归长期生活在匈奴,骨头里都生出了奴气,他即位后,楼兰全面“奴化”,一直到汉昭帝初年,安归积极配合匈奴,在丝绸之路西域段,做起了“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的买卖。大汉朝在汉昭帝即位前后那段时间,朝内政治基调是抓经济生产,不动刀兵,楼兰人就“风光”了十几年。
天佑中华,大汉帝国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大牛人傅介子横空出世。他在出使大宛归来后,向大将军霍光提到了楼兰的反复无常,并提出了一个疯狂的建议,要带领三十余人前去斩杀楼兰国王。
霍光觉得傅介子这家伙的想法表面看起来是十分荒谬,但奇兵制胜的案例古今都有,谁能说他就一定不成功呢?所以霍光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同意了傅介子的建议,并给予他大力的支持。
于是傅介子领着三十多个人,带着成堆的黄白之物,大摇大摆地开始了“刺杀”之旅。这三十多个人都是文官装扮,满口的“之乎者也”,还打着赏赐西域诸国的旗号,谁能想到他们是要去执行“斩首行动”的任务?
到了楼兰之后,楼兰国王一听大汉有赏赐,马上乐得找不到东南西北,好酒好肉的给傅介子安排上,宾主双方喝的是不亦乐乎。
就在酒酣耳热之时,傅介子咬着安归密语:天子有一密旨,需要传达给你,请随我来后帐。
安归的脑子原本就不太灵光,再加上又喝蒙了圈,还有那些明晃晃的金银刺着眼,所以他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傅介子一步迈进了鬼门关。安归在帐外的随从,左等右等不大一会儿就等来了安归的人头。傅介子翻脸大喝:我奉大汉天子之命,诛杀安归,汉军就在其后,尉屠耆(楼兰在大汉的另一位人质)随后就到,他是你们的新国王,反对者死!
楼兰人哪见过这阵式,全部宣布投降!历史上“傅介子千里斩楼兰”,说的就是这件事,楼兰国这个名字,从此在历史上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鄯善国”。到了公元六世纪时,鄯善国被北魏帝国消灭,楼兰古国便彻底消失在茫茫沙漠中。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诗人们,都喜欢引用傅介子斩杀楼兰王这个典故,“斩楼兰”也成为傅介子壮举的代名词,慢慢地,“楼兰”成为了一个泛称,不再指一个具体的国家,而是指代一切与华夏为敌的势力,因为它们的犯边,所以我们才对他们“不破不还”。
说“斩楼兰”和“破楼兰”,就是让那些异族知道孰可为孰不可为。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的人,就去看看楼兰的下场,不仅被大汉痛击,同时还被傅介子斩杀了国主楼兰王,最后成为天下的笑柄。
楼兰人到底错在哪里,他们最大的错就是国家太弱小了,为生存不得不在夹缝中左右逢源,站在他们的立场,他们很冤,没有人天生愿意自己给自己请个爷供在那里,也没有人天生愿意跪舔别人的脚!可站在历史的角度,我们无法评判是非,只能任由楼兰新娘的一头秀发漫天飞舞。
中原人真的对楼兰人有多恨吗?未必!“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是中华民族面对外族入侵时,保家卫国的一份壮志情怀。
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古楼兰的覆灭?
优质答案1:
楼兰古国,在汉代时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一个小国,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汉代以前,人们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神秘古国,后来张骞出使西域,这个神秘的古国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因丝绸之路曾经繁荣一时。后来神秘地消失了。这又给这个神秘的古国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它因何消亡又因何被沙漠所吞噬的呢?楼兰古国的特殊地理位置
楼兰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史记》当中,据《史记》的描述楼兰是公元前3世纪建立的,开始受月氏管辖,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统治。楼兰在西汉以前就有居民一万四千多人,士兵也接近三千人。
楼兰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羌县北边,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到南岸的7km处。这一地区现在属于干旱少雨地区,现在已经是茫茫沙漠。
气候的恶劣变化,楼兰古国变得严重缺水。
《水经注》记载,自东汉以后,龙兰缺水严重,饮用水已严重缺乏,更不用说灌溉农田了。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日夜奋战,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用来缓解楼兰缺水的困境。不管楼兰人怎样努力疏通河道,最终水还是断流了,水资源的匮乏,人们赖以生活的资源没有了。人们只好离开家园,留下一座空城。
河流的改道,断绝了楼兰国的水资源。
楼兰国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塞。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战争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人口的增长也需要大量的垦荒,过度的砍伐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抬高,致使河流改道,使楼兰人失去赖以生活的水资源。
楼兰人不得不离开家园,留一座空城。随着岁月的流逝,河里的泥沙把整个楼兰古国全部吞噬,从此,楼兰古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消失在沙漠中的楼兰,吸引多少考古专家来到此处,1980年,楼兰美女出土,又给这个神秘的古国增添的一层神秘的色彩。有多少探险家,都想到此处一睹楼兰古国的真容。
二、历史上真的有楼兰古国吗?为什么会消失呢?
优质答案1:
楼兰是西域三十六国中七大强国之一,它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恰好位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又是匈奴和汉朝势力的缓冲地带,这也造就了它极为尴尬的外交局面。
《史记》: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楼兰国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上。虽然它本国的实力在西域众国中可以称雄,但和匈奴和汉朝相比起来,人口、军事力量都不是一个层级。楼兰古国在汉匈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所以,楼兰国的做法就是往两个国家都派遣人质,谁强就臣服于谁。
楼兰遗址
一、辉煌的楼兰文明
如今的罗布泊是一片沙漠,但在当时却是绿树环绕,水源丰富的那种,甚至还可以在上面划船游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人口,造就了这个国家商业发达、农牧渔共同发展的情况。
楼兰: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节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除了担当商路之外,他们还要负责“负水担粮,送迎汉史”,但由于其摇摆不定的特性,汉朝对于楼兰人的信任程度并不高。
楼兰美女复原图
作为一座富饶的商业城市,楼兰人本土的特产品包括陶器、牛羊、胡杨木、兽角工艺品和草编产品。遇到想要通过沙漠,又不熟悉路的商旅,楼兰人还可以提供骆驼并担当向导业务。楼兰人的官方语言是中亚卢文,而他们的民族语言却是“吐火罗语”,吐火罗语是一门号称全世界都不超过两位数的人能够读懂的古语言,我国吐火罗语的最高成就者是季羡林先生。
吐火罗语
二、楼兰古国的灭亡之谜
楼兰古国的突然消失并不突兀,而是一个缓慢持续地过程,这其中楼兰人和大自然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来自大自然的因素有两方面:1、塔克拉玛干沙漠干旱气候的影响和地质运动时期的遗留问题,导致罗布泊整体环境还是“地沙卤少田”;2、塔里木河河道的变迁,这个问题导致丝绸之路上许多古国因为缺水而消亡。
太阳墓遗址
人为因素:1、楼兰人过度开垦,加上本身缺少完善的水利设施用于灌溉,土地的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2、楼兰人对太阳墓(用木头叠七层类似太阳的外观,一座墓小的需要几百棵树木)的热衷,导致大量树木被砍伐;3、公元448年,北魏进攻楼兰,楼兰亡国。
东晋的法显大师在《佛国记》记载自己看到的楼兰古国遗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遗址
这座屹立于沙漠中的绿洲文明,就这样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消失在了历史的河流中。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优质答案2:
楼兰国确实是存在于历史中的一个西域强国,存在于丝绸之路之上。关于他的消亡历史上存在着很多的说法,也颇具争议。现在来说最可能的一种说法就是河流的改道,当年的绿洲变成了荒漠,楼兰古城也就消失在了沙漠里。
三、楼兰古国怎么会消失?
优质答案1:
西域楼兰古国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心点,连接着东西方文明,一度无比繁华,在这里东西方人种深度融合。1900年3月29日,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古城遗址,随后中华文字与佉卢文字的木简、羊皮书的大量被发掘,同时发现的还有粟特文字。斯文·赫定发现佉卢文木简牍上多次出现"Kroraina"一词,根据在遗址内发现的汉文木简将此城称为楼兰,因而推定楼兰是"Kroraina"的译音。而随着1980年,印欧人种“楼兰美女”古尸的出土发现,经过对古尸上毛皮物品进行的碳14测定,距今已有3800年的历史,说明楼兰地区曾经有白种人生活过。他们和后面的楼兰古国,还有已成为“死文字”的佉卢文,已经从历史中消失不见。楼兰古国位于现在的罗布泊地区,这是一片死去的湖泊,全是盐碱之地,可能这就是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印度次大陆的冲撞挤压、形成并不断抬升青藏高原,造成罗布泊向北方漂移,原湖泊地区不再宜居。2.4亿年前,大陆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原本是海洋的地区成为陆地,并隆起形成青藏高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达到每年7厘米的峰值,最终形成现代的青藏高原,并且还在持续提升。楼兰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正北方,由于受到不断变化的地质影响,古罗布泊消失不见,留下的只是盐碱之地,楼兰已不再是宜居的水源地,当地的人民只好离开家园。最终在公元500年,楼兰古国消失在原住地。
《史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汉书》::"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枝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司马迁的史记是最早记载楼兰的文献,史记记载楼兰是城郭国,靠近盐湖,这个盐湖就是罗布泊北移后残留水源,因为没有水源,渐渐盐泽化。班固的汉书成书于公元80年左右,400年后,楼兰古国消失。书中已经指出,楼兰多为沙漠化的盐碱之地,不是水丰草美之地,而且是不断恶化的状况,最终楼兰人只有弃地而去。
楼兰城的发展,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楼兰古城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考古确定,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楼兰古国人口在1万4千人左右,对于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楼兰古国,城市建设的需要,砍伐了大量的胡杨、红柳,这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楼兰地区环境的恶化。
《汉书西域传》:“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
楼兰的迁徙米兰城:疑为楼兰古国迁都后的新国都。这里发现带有印度文化特征的壁画--“带翼天使”,印度贵霜王国使用的就是佉卢文字。还发现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证明这里是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
结语楼兰古国因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而一度繁华,也因过度发展和地质变化导致不再宜居,随之迁移,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警醒现代人,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说一些题外话,现在西部地区,国家和民间组织所做的“还漠于林”的工程,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长远举措。
欢迎江城落花生,花生与你:观史知今,当思进退;读书明志,可识春秋。
优质答案2:
楼兰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城邦国家,在汉武帝时并入西汉版图。据历史文献记载,楼兰原是个很大的城市,城内人口众多,相当繁华。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进入塔里木盆地的第一站就是楼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是,时过不久,这座繁华的城市忽然消失了,从东晋到近代的1600余年中,史书上再也找不到它的名字,古楼兰哪里去了呢?
1900年,一位来自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塔里木盆地东部,在一片荒原上发现了一座被风沙吞没的古城。在长宽各300多米近乎方形的城垣中间,残垣断壁比比皆是,有高大的佛塔和佛殿,有豪华的官邸和大量平民住宅。地下埋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有记载着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木简和文书,图案精美的丝绸,贵重精巧的金玉首饰,中原和西域的各种钱币等。这里气候极端干燥,几年下不了一场雨,为保存这些文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连埋在坟墓里的尸体也不腐烂,变成风干的“木乃伊”。人们可以从这些干尸研究中确定它们的民族、年龄、出身和死因。斯文赫定在挖掘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张纸片,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楼兰”两个汉宇。楼兰终于找到了。
那么楼兰是怎样从繁荣走向没落,直至消失的呢?
推测一:古楼兰的衰亡可能是一场残酷无比的掠夺战争。强大而又残暴的侵略者突然闯入城内,杀光了城里的居民,抢走了他们的财物,或是把他们全部掳走,古楼兰就这样消失了。
推测二:一两千年以来,亚洲中部的气候正朝着越来越干旱的方向发展。在楼兰繁荣时期,那里的降水量足以供给农作物正常生长。后来气候开始干旱,降水量减少,风沙灾害频繁,农作物颗粒无收,楼兰居民只好离乡背井,向别处搬迁了。不久风沙就淹没了古城,断绝了人烟。
推测三: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推测四: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推测五: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
推测六,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说法七:由于中亚游牧民族侵入,导致本土文化被毁灭,当地的居民逃往他方,楼兰随后就走向了衰亡。
有许多学者则相信水源断绝的假说。他们认为,楼兰气候历来干旱,雨水极少,要发展农牧业生产,供应城内居民,必须引水灌溉,因此,水源是楼兰城的命脉。这些学者到这里进行考察以后推断,当年源远流长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就在楼兰附近流过,它们汇聚成的大湖一罗布泊也曾在古城的旁边。清清的湖水和浩灌的湖面给楼兰地区带来了无限生机。胡杨林遮天蔽日,芦苇荡鱼虾成群,田野上庄稼葱翠,草地上牛羊肥壮。后来,放荡不羁的河流改了道,罗布泊逐渐缩小、干涸。水源断绝以后,人们再也无法在这儿生活,只能奔走他乡。楼兰从此就消失了。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