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封的什么神?比干被玉皇大帝封的什么神

2023-03-05 17:59:34 691 0
奇闻观察室
中国“第一大姓”, 人口近一亿, 为何历史上从未出过一位皇帝?

中国有百家姓,“第一大姓”当属王姓。

王姓与李姓经常不相伯仲,并且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李姓人数超过了王姓,但王姓多年来在人们心里都是第一大姓氏,人口近一亿。

比干封的什么神?比干被玉皇大帝封的什么神

王姓起源早,主要源自于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姬姓是周朝的国姓,姬姓历史上最出名的人物当属华夏的人文始祖——黄帝。

王姓还有一部分的来源是子姓,也是上古姓氏之一,殷商的国姓就是子姓;还有一部分是妫姓,同样也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三皇五帝之一的帝舜就是妫姓。

妫姓还派生出很多的姓氏,比如陈、田、袁、陆、王、车、薛等姓氏。

如此有历史渊源的姓氏,被认为是我国的第一大姓氏,算是实至名归吧,但历史上这么大的姓氏却没出过一位皇帝。

若要勉强算的话,篡汉室政权的王莽算一个。

他建立了新政权,在位十五年,但是并没激起什么浪花,新朝灭亡后,他也没有后人继承,最终还是被刘家人刘秀把政权捞回去了。

如此看来,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还真没有王姓的皇帝,这是为何?

有说法是,王字这个字就有问题,三横一竖,上下都没有“出头”,意喻着王姓没法坐到权力最高的位置。

看看其他皇帝的姓氏,比如朱、李,构字都是出头了的。

相反,王姓没出皇帝,却出了很多王佐之才。比如秦国名将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前秦丞相、大将军王猛;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唐朝名将王孝杰等。

于是,又有一种说法是:王姓本身占据太多王气,王姓人出身本来就高贵,结果就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了,只能成为王佐之才。

当然,这些说法都比较迷信,实际回溯王姓的起源,会发现这些起源,每一个都大有来头,并且好多都跟王室有关。

一、姬姓王氏,周灵王长子太子晋的后裔。太子晋又称王子晋,当年因直谏而被贬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先秦时期,这一支王姓族人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

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后来形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二、姬姓王氏,周平王后裔。周平王死后,姬林篡夺了姬赤的王位,姬赤逃到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而改姓王。这支姬姓王氏到唐朝,一直生活在山西猗王,称为“临猗王氏”。

三、姬姓王氏,西周桓公姬揭后裔。周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实际已被各诸侯国架空,到了周考王时期,他把仅剩的王畿之地一分为二,西边的封地给了弟弟,设立了西周公国,史称其为西周桓公。

国王之后,他的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四、姬姓王氏,陈胡公后裔。

陈胡公本是妫姓,封于陈国为陈氏,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秦灭齐后,齐王后裔田义,为避仇家,改姓王氏,史称“元城王氏”。

这支王姓族人世居河北大名梓县,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话说王莽就源自此支王氏。

五、姬姓王氏,太子丹后裔。王莽自立为政后,燕太子丹玄孙姬嘉,受王莽宠爱,赐姓王氏,史称“北京王氏”。

六、子姓王氏,比干后裔。比干由于封于比邑(今山西汾阳),而称比干。他本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于是又称他为王子比干。

他被纣王杀后,其子孙因为他原是王子,便以王为氏。

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氏”,后来这一分支又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除此,还有女真完颜氏的后裔被朱元璋赐了王姓,朱元璋自己的后裔也有部分改了王姓;成吉思汗的部分皇室后裔也改了王姓。

所以,王姓这个中国第一大姓,并不是真的没有出过皇帝。而是在历史的演变中,改了姓,实则他们的祖先出过很多著名的帝王呢!

一、比干丞相一生清廉,穷的叮当响,为什么在封神榜被封为财神爷?

优质答案1:

首先说结论:在《封神演义》小说中比干丞相是皇叔,也就是他本就是帝乙的弟弟,正经的皇族,又身为殷商亚相,不太可能是穷得叮当响的,而在最后封神中,比干被封为文曲星君,并不是财神,但是在后世的民间神话中,比干被视为文财神之一,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比干无心即不会有私心,所以会更公正,而身为文曲星君主管科甲功名,自然是能够保佑读书人仕途顺利,官禄日高,在讲究士农工商的古时候,当然是正途的文财神了。

在《封神演义》小说中,比干是殷商皇族,是帝乙的弟弟,纣王的亲叔叔,从这个角度来说,身为王子的比干再不济也不可能会很穷,毕竟是赢在起跑线上的。

纣王曰:“比干乃是皇叔,一宗嫡派,难道不肯借一片玲珑心,为御妻起沉疴之疾?速发御札宣比干。”

看看,是纣王亲口认证的“一宗嫡派”,是皇叔,所以说比干丞相穷应该是想当然尔,至于比干丞相清廉,这个应该是无异议的,毕竟在殷商朝堂中贪腐的家伙基本名声都不太好,而比干在听闻伯邑考来朝歌救父的时候,面对重宝毫不心动,还主动帮助伯邑考引见,可见其忠心为国,诚信待人,而在朝廷小乱与救父大义之间,身为殷商亚相,并没有因为献宝可能会让朝局更加混乱而阻碍伯邑考救父,在小乱大义之间取舍有度,可见其公正无私了

比干听罢:“此宝虽妙,今天子失德,又以游戏之物进贡,正是助桀为虐,荧惑圣聪,反加朝廷之乱。无奈公子为父羁囚,行其仁孝,一点真心,此本我替公子转达天听,不负公子来意耳。”

而这样一个国之柱石却在苏妲己的算计之下被自己的亲侄子施以剜心之祸,也的确是可怜可叹的,好在忠魂不散,在死后被敕封为北斗星官中的文曲星君

北斗星官 黄讳天祥(天罡)  比干(文曲)

  窦 讳荣(武曲)  韩讳升(左辅)

  韩 讳变(右弼)  苏讳全忠(破军)

  鄂 讳顺(贪狼)  郭 讳宸(巨门)

  董讳忠(招摇)

当然在《封神演义》中实际上是有特定的财神团队的,那就是以赵公明为首的财神部

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赵公明昔修大道,已证三乘根行;深入仙乡,无奈心头火热。德业回超清净,其如妄境牵缠。一堕恶趣,返真无路。生未能入大罗之境,死当受金诰之封。特敕封尔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率领部下四位正神,迎祥纳福,追逃捕亡。尔其钦哉!

  招宝天尊 萧 讳升  纳珍天尊 曹 讳宝

  招财使者 陈讳九公  利市仙官 姚讳少司”

看看,他们五人是封神演义中的正牌财神,也就是所谓的五路财神了,那么为什么又有人说比干是文财神呢?

其实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的确还有文财神的存在,如增福相公李诡祖,范蠡、子贡、白圭、管仲等等,其中当然少不了比干,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比干身为文曲星君,与文昌星君共同掌管天下文运,专职管理科甲名声、文墨官场、功名、文雅风骚,文曲星身为北斗第四星,又名天权,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了,文曲星就是古代文人的顶头上司啊,而在士农工商的古代社会,从商是低级的,要发财又要有体面,自然是当官走仕途好了,而主管科甲功名的文曲星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财神爷了,毕竟是管着功名利禄的主神,当然是受到文人阶层的推崇的,进而被民间广为祭祀崇拜的。

二、不管是在《封神演义》小说中还是在一些史料记载中,比干的死亡原因都是所谓的被昏君剜心而死,也就是说,身为神灵的比干是无心的,无心自然是无私心,既无私心必然公正,所以大家希望这样一个秉持公正无私的神灵来主管与天下众生息息相关的财运,不会厚此薄彼,这样大家都发财,都能安居乐业才是最好的。

所以,即使在封神演义中比干并没有进入财神部,但是在民间信仰中,公正无心的文曲星比干也是被视作财神而被崇拜祭祀的。

优质答案2: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比干,子姓,华夏族,沫邑人,因封于比邑故称之为比干,也称王子比干,商王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乃殷商王室的重臣。比干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二十岁被授以少师之职(少师就是太子的老师为二品官职)辅佐商王帝乙。后接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被封为亚相,历经两朝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

比干与微子、箕子被称为“殷商三大忠臣。”

在位四十多年,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被誉为“亘古忠臣”。

关于比干之死有多种说法,一、是被纣王治慢军之罪,二、是因直谏触碰纣王底线被赐死。历史记载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其三、就是小说《封神演义》里,比干火烧了九尾狐的老巢被设计害死。

据资料记载比干为人忠诚正直,见纣王整日荒诞无度便时常谏言。有一次纣王忍无可忍便说:“常闻圣人的心都有七窍,今日我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七窍”,结果比干就被纣王害死了。

了解人物后我们来看问题,比干丞相一生清廉穷的叮当响,为什么在封神榜被封为财神爷?

首先,比干是殷商的忠臣,因此说清廉二字是当之无愧,但是穷的叮当响未免有些夸张了。要知道比干二十岁就当上了太子帝乙的辅导老师,虽说没有什么实权但工资绝对不低。后来被纣王封为亚相,主抓农牧业生产与金属制造。古代官吏的俸禄主要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几种形式。商朝和周朝时因官职同爵位一致,并且世代相袭,所谓俸禄多是封地内的经济收入,而比干是殷商亚相,其受封的范围肯定高于他人。

小说《封神演义》里,周文王被软禁在羑里,长子伯邑考带宝物前往朝歌救赎,不料被九尾狐剁成了肉酱。后来散宜生向武王姬发献计,用重金贿赂奸臣费仲、尤浑,有明珠、白璧、彩缎表里、黄金以及玉带。

姬发曰:“先生之教为善,使发顿开茅塞,真金玉之论也。不知先用何等礼物?所用何官?先生当明以告我。”宜生曰:“不过用明珠、白璧、彩缎表里、黄金、玉带,其礼二分;一分差太颠送费仲;一分差闳夭送尤浑。使二将星夜进五关,扮作商贾,暗进朝歌。

——《封神演义》·二十回

西伯候乃纣王麾下四大诸侯之一,一方诸侯都能拿出这些财物,那么亚相比干即使再两袖清风,但绝不至于穷的叮当响。

其次,当初九尾狐为了给妹妹玉石琵琶精报仇蛊惑纣王让姜子牙负责修建鹿台,夸下海口建成之日可邀来群仙。后来为了圆谎命轩辕坟的狐狸变身假扮仙子,却被奉命陪酒的比干无意间识破。之后与黄飞虎暗地里跟踪瓮中捉鳖,一把火烧了九尾狐的老窝,并剥下狐狸皮毛制造大衣献给纣王以此敲山震虎。九尾狐得知后恨比干咬牙切齿,若不报此仇誓不为狐。

于是,召来九头雉鸡精扮作女道人,二人联手陷害比干。九尾狐倚仗纣王疼爱装作病危,需七窍玲珑心方能痊愈,昏庸的纣王发六道金牌宣比干上殿,混沌无知的要向皇叔借心一片,绝望的比干老泪横流朝成汤宗庙跪拜后拔剑将心剖出,面似淡金走了出去。因为有姜子牙的玉虚秘术护体当时并没有死,后来南门遇到一位卖空心菜的妇人,所谓好奇害死猫,上前询问人没有心可活否?妇人说:“否”,比干随即倒地而亡。

虽然这是小说里的演绎,却也不失为一种参考。《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奉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的敕命封比干为“文曲星官”之神,属北斗星官之一。

北斗星官:黄天祥(天罡)、比干(文曲)、窦荣(武曲)、韩升(左辅)、韩变(右弼)、苏全忠(破军)、鄂顺(贪狼)、郭宸(巨门)、董忠(招摇)

小说原著中并没有封比干为财神,封的是文曲星君。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负责文运的星宿,比如文章写得好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便是文曲星下凡。民间传说中的文曲星有: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等。文曲星属癸水,主科甲功名与文昌同属为福星,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以及艺术。

封神榜真正敕封的财神则另有其人,乃峨眉山赵公明与手下的四位仙官。

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赵公明昔修大道,已证三乘根行;深入仙乡,无奈心头火热。德业回超清净,其如妄境牵缠。一堕恶趣,返真无路。生未能入大罗之境,死当受金诰之封。特敕封尔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率领部下四位正神,迎祥纳福,追逃捕亡。尔其钦哉!

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讳少司

——《封神演义》·九十九回

那么,比干的财神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不是封神榜所封而是来自民间,世人念比干忠义将其供奉为财神,准确的说是文财神。因为相对应的还有武财神,如关羽、柴荣和赵公明。民间祭祀的文财神有三位分别是财帛星君李诡祖、范蠡和比干。文财神大多并未进入道教神系,所有很少有经籍传世。供奉文财神是人们寄托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我们看民间为何将比干供奉为文财神呢?

首先,因纣王荒淫无道民心尽失,比干强行进谏激怒纣王,闻圣人心有七窍也就是七窍玲珑心,于是下令杀死比干刳视其心。比干生前正直死后无心,不会有偏袒成见适合管理分配财富,故将其供奉为财神,表达了人们对于财富能够公平分配的心理与渴望。

其次,比干执政期间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而金银钱币便在其管辖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比干在这方面具备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是专业对口人尽其用,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多的钱财。

最后,比干死后周武王封其为国神,周文王《易系词》:比干“是故蓍之德,国而神”。什么是国神呢?通常泛指文曲星与武曲星,古代为官的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官一种是武将,文官者都将文曲星视为保护神,武将者都将武曲星视为保护神。而国神也就是禄神,禄神是民间信仰中主管官禄之神。禄乃爵禄也为养命之源,也可以理解为俸禄,有诗云:“财是世上养命根。”有禄者自然为官为将吃喝不愁,世人谁不希望如此呢?因此,将比干供奉为财神。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一个热衷武侠与神话的文学爱好者,欢迎广大朋友们留言点评,不足之处望予以批评斧正,我们一起交流学习。云中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91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