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小姐妹朋友圈的照片和文字都处处都洋溢着快乐自由的气息,每日更新。一个月过去了,朋友圈发的少了,两个月过去了,就只剩三天可见了。前几天,她约我吃饭,看她状态比较疲惫,我还洗刷她,怎么在家躺平比飞航班还累啊,哈哈哈哈。楠楠在我面前毫不掩饰她的无奈,原来回成都是好玩,但是玩够了也得找工作。男朋友是大厂的程序猿,性格比较死板,家里也没什么好背景,没有能力帮她安排工作。楠楠呢,长相漂亮,外地人一个,在成都也没有任何亲戚和社会关系,自己比较努力,大专毕业后考了个成教的本科。可在这研究生遍地的年代,一个继续教育的本科去找工作无疑也是四处碰壁。面试了几家互联网大厂,专业不对口,人家也不招管培生。又面试了几家小公司的助理,①行政助理税前4000块一个月,朝九晚六,只有五险没有金。②总裁助理8000底薪,工作时间弹性,通俗来说就是“陪老板”,老板在哪,你就在哪,事务商务都是你。
楠楠好歹曾经也是拿税后1w+薪资的人,自然不愿意去税前4k的行政助理。但她男朋友一听“陪老板”,立马联想到了每天灯红酒绿的饭局,非常介意,便想让她去行政助理“混日子”。我对楠楠说,首先你不是单身,找工作要考虑男朋友的感受。其次,你要看中这份工作的发展空间,在助理这个区域,总助已经是最高级别的助理了,几乎没有纵向发展空间,横向的话如果你办事能力强老板可能会让你跟进做项目之类的。而行政助理呢,发展下去必然是总助,所以如果非要在这个区域选,那一目了然,除非你真的想混日子。第三,也就是你要知道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否有能力和经验去匹配高薪水?如果没有,那HR多半就是看你长得乖,形象好。形象可以是优势,但如果你把它当成核心竞争力,那就会挂得很惨。
至于“陪老板”这个说法,程序猿虽狭隘,也是他对你的爱。其实在职场上,中国的酒桌文化历史悠久,男女本质上还是存在着不公平。同样的饭局,男人多喝两杯酒,就是工作努力、能拼。而女人敬杯酒,就成了靠喝酒shangwei?理性来说,现在很多项目和生意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一顿饭中,需要男性和女性这样的角色,饭可以吃,酒可以喝,项目要谈成,但是度,也一定要把握好。如果你有在职场游刃有余的能力,那我不担心。但是乘务员这个工作环境,不存在利益关系和业绩压力,飞多少拿多少,还有各种规章制度在保障你的休息期。所以你工作四年,出去了社会可能还是小白一个。我见过很多睿智又美丽的女性,在饭桌上不卑不亢,大气机智的就把项目谈成,厉害到连甲方都得喊声姐。也见过初出茅庐的姑娘,吃完饭去KTV,就和领导手拉手的唱起了歌,也是蛮辛苦的。
楠楠听完我的话,说自己飞行了四年,出来以后却像从来没上过班一样。决定从行政开始做,脚踏实地慢慢的融入新职场,过一过规律的生活。同时丰富自身技能,听说还去报了某高校的研修班学管理。学没学成我不知道,但是至少选择的初衷很好。
一:猿辅导现在怎么样了
自去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以来,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
国内一众教育巨头纷纷退场、转型,做起了羽绒服、农产品直播等一系列与教育相距甚远的行业,这些巨头真的会彻底淡出教育行业吗?
不见得。
虽然“双减”政策颁布后,国内的大环境远不如前,但对于这些教育巨头来说,基本盘还在,换个环境说不准就能起死回生。于是纷纷把目标聚焦到海外——
猿辅导在印度成立猿印、猿竺;好未来收购以色列品牌 Codemonkey,主攻儿童编程。
对于 K12 教育来说,战略性放弃国内资源,海外扩张,真的是“双减”政策下,能够起死回生的神丹妙药吗?
时间回到20多年以前,俞敏洪老师早期创办新东方的时候,目标人群很明确,就是那些希望学好英语,能够留学海外的人,结果大获成功。
而20多年以后,人群开始对调,目标转为那些常年身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帮助他们及他们的子女学习中文汉语以及中国文化,就像是一个轮回。
据统计,海外的华人数量已经达到了 6000w,规模不可谓不大。
许多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都普遍有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尤其是对于自己在海外出生的子女,他们希望子女能够了解中国文化,进行学习与传承。
而不少海外的中产阶级家庭,也会选择「汉语」作为小孩的第二外语。基于这种需求,一些教育公司选择也开拓了「汉语教学」,现目前成为了海外市场的优势课程。
此外,还将聚焦「非英语区」,主做英语教学。
其实早在双减政策之前,不少公司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的海外业务。在双减后,公司调整了战略重心,将原有面向国内教育的师资转移到了海外。
部分 K12 公司结合了自己原有的「外教资源」优势,为非英语地区的用户提供英语教学,主要面向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国家的用户。
结合以上几点来看,似乎K12教育出海“谋生”,也不失为一条良策?不急,咱们继续往下看。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开拓海外市场,会如同想象中那般顺利吗?
这点没人敢打保票,或许会成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难度会非常大。
一方面,出海并不能“拯救” K12 教育。
业内人士认为,“海外没有国家或地区能给完全承接国内 K12 教育,大家也不应该对海外市场抱有非常大的幻想。”
据统计,早在2019年,中国 K12 教育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 7629 亿元,而国外的教育市场规模较小,与国内相差悬殊。
除此之外,海外市场的本土教育品牌,也是国内 K12 教育出海的有力竞争对手。作为外来品牌,想要在海外开拓市场,绝非易事,而海外的学子能否适应中国当下的学习模式,也是一大问题。
再者,海外K12教育市场开拓所需要的成本预算,也绝非一般企业能承受。
不仅前期需要为教育本地化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连当地教师培训等都成为问题,并且难以如同国内一般进行区域性扩张。
综合来看,国内K12教育转战海外,是可行的。但其门槛极高,困难重重,需要庞大的资金链支持,中小教育机构难以入局,短时间内就不要考虑了。
其实说到底,「教育出海」是部分教育机构战略性转型的一种尝试,虽然难度大、门槛高,也终归是向前迈进了一步。
如果真有那一天,国内的教育机构能够成功在海外生根发芽,传播中华文化,也不失为一件益事,到时候,国外教育可能也要开始“卷”起来了~
但对于国内的中小型教育企业、机构来说,与其把希望寄托在遥不可及的“海外”,不如把精力都集中在眼前。
无论是「教育出海」还是国内的「方向转型」,可以看到的是,整个教育行业现已经在重新布局,寻找新的可能性和机会点。
“双减也许并不是结束,或许是开辟一条新道路的起点”,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就如同俞敏老师洪总结的2022年的三大主题那样:
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这三大主题,适用于每一位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
2021年,教育行业最寒冷、最难熬的一年已经过去。
2022年,教培机构的目标,也不再局限于“活下去”,而是力争恢复到原有的规模,并且有新的际遇和发展。
文章最后,祝屏幕前的大家都能够踏过眼前的难关和低谷,到达胜利的彼岸。
也祝愿教培行业,能够涅槃重生,在动荡的环境中,不抛弃,不放弃,重新迎来开春的那一天。
二:猿辅导现在情况怎么样
随着各种各样辅导类型的软件横空出世之后,大部分的小朋友都会选择直接在软件中搜索问题的答案,反而使小朋友失去了动脑的过程。随着辅导类型的软件不再吃香,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宣布转型或者是调整发展的方向。就在外界认为猿辅导将要完成转型的时候,猿辅导官方却否认了转型的传闻。猿辅导目前的发展状况还算可以
,虽然无法获得大量的用户,但足以维持公司正常运行。
辅导类型APP获得的用户数量十分有限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孩子都想避免减少大量的作业,这就会使得孩子们产生一种非常侥幸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通过各种各样的辅导类型的软件搜索问题的答案,自己就可以减少动脑的时间。其实这是一种不太健康的学习状况,当孩子沉浸于现成的答案时,孩子获得的动脑时间越来越少,学习成绩肯定有所下滑。除此之外,辅导类型的APP获得的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毕竟大部分的成年人和工作者无法使用到APP。
猿辅导目前的发展状况还算可以
一直以来,人们都会关心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发展,毕竟,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也会导致居民迎来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辅导类型的APP数量越来越多,这使得部分辅导类型的APP无法获得大量的用户和营业额。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量的辅导类型APP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发展模式,毕竟原有的发展模式可以使其获得维持公司正常运行的营业额。如果辅导类型的APP完成转型,那么公司的营业额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猿辅导目前的发展状况还可以。只不过各大辅导类型的APP应该选择一种比较合理的化解方案。千万不要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和用户而变成只追求结果的互联网企业。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