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段子拿刘备作为“织席贩履”的祖师爷进行消遣,欲博观众一乐,确实很抓人眼球。但了解三国历史的小伙伴们可能会发出感叹:这何尝不是当时蜀汉政权内部的真实写照呢?
话说刘备建立的蜀汉只占据益州一地,国小民贫。为了支撑起蜀汉“兴复汉室”的宏愿,蜀地百姓承担了巨额的赋税。特别是诸葛亮和姜维连年北伐,劳师远征,极大地消耗了蜀汉原本就比较“单薄”的国力。在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不得不将经济危机转嫁在百姓身上。
另外,从一组蜀汉灭亡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也能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蜀汉灭亡时,献给司马氏的人口典册上说,蜀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而在这不到百万的人口中,军队的数量为十万两千人,再加上官吏的数量有四万人,这些人是不直接参与劳动生产的。他们的吃穿用住都得由蜀汉百姓的赋税供给。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明,三个国家中,蜀汉的百姓生活最辛苦。
难怪出使成都的吴国使臣会发出“民有菜色”的感叹。
一、三国刘备当初卖草鞋,到底一天能卖多少双?
优质答案1:
准确的说不是刘备卖草鞋,而是刘备母亲。刘备自幼丧父,跟随母亲以织席贩履为生。刘备小时候一直是跟公孙瓒一起玩,一起上学。后来混街道,地头蛇。是以收保护费为生的,并且拉拢了一帮兄弟,关于张飞也是这时候拉拢起来的。有点像刘邦又有点像晁盖。
优质答案2:
刘备可能就是相当于现在卖鞋的小摊贩 估计刘备卖的草鞋不会太多 而且也许是刘备在别人那里批发来的 这样算下来大概也就是混口饭吃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候草鞋制作技术与原材料很普及 普通很穷的老百姓才穿草鞋 很穷的老百姓又大多可能自己打草鞋 以此类推估计刘备一天大概卖五到六双草鞋 而且还不能处于固定摊位 必须游走各乡村与城市角落里 所以说刘备处于半饥饿状态 好在毕竟家里还有点底子 要不就早饿死了 也就没有三国志了
二、刘备出身草根,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优质答案1:
刘备,字玄德,汉族,涿郡人,《三国演义》中他总说自己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不过这个身份虽然看似光鲜,但却是水分十足。毕竟中山靖王子嗣很多,传到刘备这一辈,已经是很疏远的血脉关系了。
刘备最初是靠卖草鞋为生的,但是为何最后会成功建立蜀国,成为一方的霸主呢?
首先,因为刘备自身的个人魅力,如果他没有自己的魅力,怎能让张飞散尽家财辅助他成大事?怎么能让关羽一心辅佐他,不离不弃?日后怎么可能拉拢到众多大将为他鞠躬尽瘁。所以,他虽然出身可能不如曹操,孙权,但是论个人魅力,他还是有出彩的地方的。
其次,刘备能知人善任,善于拉拢人心。从谋士徐庶那里得知诸葛亮是个有识之士,便一心拉拢,为请诸葛亮出山,不惜三顾茅庐。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救下了刘阿斗以后,刘备怒摔阿斗,言:“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刘备真情流露,既成功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才之心,又成功的收买了人心,此举不仅拉拢了赵云,无形中也让其他兄弟产生了“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的感情。
最后,刘备的成功得益于他对理想的坚持。诸葛亮没出山以前,他总是失败。但是他仍然坚持,不放弃。总体来说,虽然刘备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度过了很大一段时光,但是他仍然坚持理想,努力的去完成自己“匡扶汉室”的大业。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他得以成功建立蜀国的一个主要因素。
优质答案2:
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意思,就好比是现代职场中,人们如何去找老板。
汉朝末年,皇权旁落,天下动荡不安,各路豪杰揭竿而起。一时间,群雄逐鹿中原,原来传统人才的升迁通道被封死,各路人才无出头之日,怎么办?毛遂自荐,或者是守株待兔吧。
是时,天下格局发生巨变,诸侯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江南北。有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有家底颇丰的曹操,有将门之后孙策、孙权兄弟、马超等人,还有偏安一隅的刘表、刘璋等,当然还有武力爆表的吕布,以及织席贩履的刘备。
本来名气大、家底厚的袁绍兄弟是众望所归,赢得一众谋士、武将前去归附,刘备也在他帐下呆了一段日子。不过,过了没多久,他们便认识到此二人目光短浅,不足以图谋天下,便改投他家,当然大部分选了河对面的曹操,例如荀彧、郭嘉等人。
曹操还是有点家底子的,吸引人才来附,并不奇怪。那么,家徒四壁的刘备有什么本事,能让如此英雄好汉投奔到他的麾下呢?
其一,刘备出身高贵。这古人讲究名正言顺,很看重自己的名声。但凡读过历史的人士,都不想在史册上留下什么污名。例如,关羽,一手拿大刀,一手拿春秋,像他这样饱读左传的人,是不可能去做什么乱臣贼子的。当然诸葛亮也是如此。
如此一来,似乎只有刘备符合他们的求职条件,正宗汉景帝之后啊。袁绍虽然祖上四世三公,然而不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也不过是个乱臣贼子。再看曹操,那就更难堪了,祖上还是个宦官,你看司马懿当初就为此事一直嫌弃他,死活不肯投入曹操的帐下。
至于孙权,不过是一武将之后,黄口小子,哪里有什么威信,能入关羽等人的法眼。
而刘备呢,无论是扶持汉献帝还是将来自己称帝,这江山不还是姓刘吗?跟着他,死了成仁,活着便是开国功臣,而且还是名正言顺为了光复大汉江山。
因此,就这一条,刘备便吸引了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
其二,礼贤下士光名正言顺也不行哪,刘璋、刘表不也是刘王室之后吗?这做老板的,还得学会收买人心。
庞统到处毛遂自荐,一生才华,仅因为相貌长得不端正,便不招老板待见。孙权就是这样,请问你是招人还是纳妾哪?后来,听说刘老板也在招人,虽说这刘老板暂时寒酸了些,也被冷落过一些日子,后来被张飞发现后,就摇身一变成了刘备的心腹,还得到了刘老板的坐骑。
法正也是这样,看着自己的刘璋老板没啥前途,便四处出动找工作。被曹老板赶走后,刘老板却将自己当做兄弟,推心置腹。
诸葛亮就更不用多说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人谨慎,刘老板经过重重考验后,终于抱得军师归。
因此,像刘备这样没架子而且爱才的老板,便是诸葛亮、庞统、法正这样的归宿。刘备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他们便献给刘老板一片山河。
结语:正因为刘备出生皇族,礼贤下士,即便是两手空空起家,其追随者文有诸葛、庞统、法正,武有五虎上将,而且个个人品出众、忠心侍主,让曹操羡慕不已。
三、刘备家族到底是不是真的要卖草鞋那种?
优质答案1:
刘备的家族很牛,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刘胜是一诸侯王,好酒声色。据说他的儿子有一百多个。
后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刘胜这样子女多的诸侯王,封地一分也就没有什么了。刘胜有个儿子刘贞被分到了涿县为侯。没有几年,刘贞就因为什么“酌金”事件被削为庶民了。
涿州刘氏是人丁兴旺,到了刘备的祖父刘雄时代,被举孝廉当了县令。刘备三顾茅庐父亲刘泓也当过官员(估计也就是办事员类的)。可惜刘泓去世的早,刘备的母亲带着他,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只好编写草鞋,草席之类的东西,让刘备上街上卖去!
有句话叫做“莫欺少年穷”。刘备虽卖草鞋,却有着汉室宗亲的血统,这在古代是不可估量的资本。刘备也正是利用这个出身的资本,才拉起了队伍成就事业的!
优质答案2:
当然……不是!
刘备小时候确实过了一段苦日子,因为父亲死的早,只能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这里的履并不是专指草鞋,就是所有鞋子的通称,布鞋也是履,草鞋也算履,丝织品做的奢侈品鞋子还是履。当然,刘备家穷,成本有限,估计还是贩卖布履,就是一个小商贩,和武大郎差不多。
布履
丝履
但是这种情况在刘备十五岁时发生了改变。刘家祖上为王侯,是一个大家族,刘备虽然穷,但家族里还是有有钱人的。同宗的族叔刘元起很看好他,资助他拜原九江太守、名士卢植为师学习。
一个穷孩子手里突然有了不少钱,周围又都是富裕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刘备好友兼同学公孙瓒更是辽东望族,所以刘备也羡慕攀比,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所以刘备没有成为大儒、名士,而是成为了游侠。
所谓游侠,鲜衣凶服、被铠悍持刀兵之辈。三国英豪多有游侠经历,董卓、袁术、袁绍、曹操、孙坚都是以世家子弟而为侠;许褚、李通、史焕、甘宁、鲁肃等三国名将皆曾为地方游侠首领
他借着玩乐,结交了不少豪杰,例如关羽、张飞,从而有了一定的势力,很可能成为当地有名的游侠首领(也就是黑射会头目),因此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携千金,贩马来到涿郡,给刘备资助(有可能是保护费),让其扩充势力。
因此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之时,刘备才有那个本钱迅速组织一支武装,通过军功步入官场,最终为蜀汉开国之主,这都拜其游侠经历所致。可以说,成为游侠首领,才是刘备得以起家的关键。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