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流即入门
明星塌房,真的没有天花板。
年初,郑某被前男友张恒爆出代孕:
“这孩子真的打不掉,我TMD都烦死了”。
本以为这事性质之恶劣,在娱乐圈后无来者。
结果,随后接连曝出:
吴某凡仗着顶流身份,以MV选角为由进行多次“选妃”,甚至迷奸、轮奸幼女;
糊咖主持人钱某,即使大腹便便也敢利用权力优势,性侵年轻女嘉宾;
张某瀚置抗日期间牺牲的三千多万同胞于不顾,跑去打卡侵华战犯的祭拜地;
……
内娱何以塌陷至此?
根上,就有问题。
一直以来,明星的“输送渠道”主要分为两种:科班与选秀。
当年的科班,筛选标准不可谓不严格。
姜文,现如今娱乐圈的中流砥柱。多部影片叫好又叫座,他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子弹飞》,更是横扫包括“金马奖最佳导演”在内的多个奖项。
然而,即便是姜文,也差点两度艺考失败。
1979年,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落榜,只收到8个大字,“安心工作、安心学习。”
第二年,他又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
老师们觉得这学生其貌不扬,还有点显老。艺考时,他的形体和声乐,都不及格。
好在,当时表演课的老师,从一段朗诵中注意到了姜文的天赋,竭力为他争取,这才有了姜文日后走向大银幕的机会。
严格的筛选与培养机制,让大名鼎鼎的中戏96年明星班,接连出了章子怡、刘烨、袁泉……
同年,北影则培养出了陈坤、黄晓明、还有全网快要查无此人的赵薇......
这些人,几近扛下了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再看看现在,科班出身:
85花里较为著名的是刘亦菲、杨幂;
95花里是周也、关晓彤;
……
往前追溯,他们大多在入学前,就已触电大银幕。
粉丝“溺爱”、资本跪舔
这样的明星谁不想当?
综艺《我就是演员》中,章子怡因郑爽笑场,丢过鞋。
几年后,面对一场极度糟糕的表演,她在舞台上发火:
“为什么都要来当演员呢?难道演员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
同样的诘问,将“演员”换为“偶像”也毫不违和。
“偶像难道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
而答案很有可能是:是。
因为偶像太好当了。
靠选秀出道的杨超越与虞书欣,红极一时。
但真正出圈的是“燃烧我的卡路里”以及“哇哦”。
即便如此,也不妨碍她们频上热搜,人气暴涨。
曾几何时,选秀,是真的能出专业艺人的。
2001年,孙俪参加了新加坡举行的“才华横溢出新秀”,获得亚军,随后正式出道。
自04年开始的王牌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虽已有现今选秀的雏形,但选手仍要靠实力与个人特色,才能过五关斩六将。
近几年,选秀比赛不再是艺人选拔,而是成了偶像选拔。
的重点集中在:
谁更有人气?
谁的背景更强劲?
谁身上更有冲突点?
……
正如某选秀节目声称的——“用自己的路子跟世界过招”。
看的不再是能力至上,而是人气最大。
“全村希望”杨某越与“同手同脚”张某绮,靠打造“美憨”人设取胜。
虽然各项能力都不是最佳,仍人气飙升,收割了一大批粉丝。
2009年,新浪微博初打造时,强调自己是用来传递名人消息的互动社区。
策划者应景地将“Follower”翻译为“粉丝”,让其意思直接从“者”跃到了“爱好者”。
而在往后的十二年里,粉丝们基于新浪微博这个追星大本营,更是把自己从“爱好者”进阶为“狂热爱好者”。
粉丝成了微博赖以生存的话题和流量来源,甚至衍生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粉丝经济。
微博上,吴某凡的粉丝数一度高达5千多万;
《青春有你3》开播,为给偶像打投,粉丝将牛奶哗啦啦倒进下水道——这与金融危机下资本家的做法如出一辙。
受饭圈“启发”,资本开始对明星私德和专业水平无限宽容,毕竟,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演艺圈,摇身一变成了“娱乐圈”。
运作走向资本化,明星也就从创作者变成了商品。
2015年前后,是影视资本追捧明星的第一轮高潮。
那时,为了向明星输送利益,一些影视上市公司不惜高价收购明星旗下的皮包公司。
2015年11月,华谊以10.5亿元收购了一家主要由冯小刚持股的公司,收购时,该家公司成立时间仅有两个月。
一个月前,华谊还曾以7.56亿元收购了以冯绍峰、杨颖等艺人持股的公司大部分股份,当时,这家公司成立还不到30小时。
郑某后来被曝出的208万天价日薪,一部分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给到她。
为什么公司不惜铤而走险、花大价钱,也要“讨好”明星?
在某综艺节目中,郑某表示热搜并不会困扰自己,还沾沾自喜道:“每上一次热搜就涨一次片酬”。
2020年,郑某上热搜179次,平均每两天就要出现一次。
热搜的背后是庞大的流量,而对资本来说,这正是快速获得高回报的保障。
演技拉垮、精神混乱又如何?在代孕事件曝光之前,郑某的代言、邀约从未断过。
是救无可救,资本才不得已将她变成弃子。
在这种纵容之下,偶像失德,几乎成了必然。
一场肃清之风正在席卷整个娱乐圈,流量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